【精品解析】【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腊八粥》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腊八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0 09:48:48

文档简介

【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腊八粥》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划线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油腻(nì) 嘟囔(dū) 腊肉(là)
B.肿胀(zhǒng) 沸腾(fèi) 孥孥(nú)
C.锅铲(chǎn) 搁置(gē) 栗子(sù)
D.唾沫(tuò) 焖饭(mèn) 奈何(nài)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万不得已 不可思义 张灯结彩 截然不同
B.搅拌 绊倒 陪伴 打伴 伴侣 杂绊儿
C.辫子 分辨 辨别 辩论 花瓣 蒜瓣
D.消受 消瘦 瘦消 销售 蒸融 峥嵘
3.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大体上写了等腊八粥和吃腊八粥两件事,其中吃腊八粥写得最为详细。
B.课文表现了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展现了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
C.对话贯穿全文,如八儿向妈妈焦急地询问、讨价还价、对煮好的腊八粥感到惊异等,展现了八儿的天真与童趣。
4.下列句子运用了两种人物描写方法的一项是(  )
A.小孩子们开始整段整段地往嘴里塞五香肠。
B.“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
C.“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D.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5.赏析
(1)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作用是   。
(2)“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这两句话既表现了八儿的   ,又从侧面说明了腊八粥   。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主要写了等粥和   两件事,其中   写得详细,   写得简略。这样写不仅可以更好地表现八儿   的心理,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八儿可爱、嘴馋的特点。
(2)根据课文内容,把八儿等粥的过程及心情变化补充完整。
7.读下面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图书节期间,书店里摆出许许多多图书,各种各样,有的书柜上①都是儿童书,有的书柜上②都是保健养生的书,也有的书柜上③都是军事类图书,还有的书柜上④都是彩绘的历史图书。
(1)请把句中4处“都是”换成不同的说法。
①:   
②:   
③:   
④:   
(2)把这4处“都是”换成不同的说法的好处是什么?
二、阅读与鉴赏
课内阅读。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8.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9.在选文中找出与“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
10.画双横线的句子“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中让八儿“奇怪”的是   。
11.作者用了   的修辞方法来写腊八粥中各种食材的样子,这样写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好处?   
12.课外阅读。
烧饼葛(节选)
①每天凌晨四点半,小葛照例起床忙碌,烧水、和面、醒面;剁馅,搅馅上劲;五点四十分,面醒透,开始一遍遍折叠面坯,刷油;之后才是揪坯子包馅,擀薄面饼,撒芝麻;五点五十五分,第一炉饼入炉;五点五十八分,给要上学去的孙子买烧饼的老人家已经在排队,心急火燎地抻着脖子看,第一炉饼是否能轮上自己。
②小葛是搞限购的,七点前的高峰时段,每人限买六个。他很牛,别看满头面粉就像在他的头发上来了一场雾凇,冬天,零下五六摄氏度的天,夹袄也不能有袖子(不然,伸胳膊到炉内贴饼不利落),冻得通红又烤得通红的两条光胳膊上,戴一副花护袖,样子滑稽。但他就有通身的本事,让白领们也寻香而来,先把车停在老远的停车场,穿小巷、过窄桥,再穿小巷,到他这里来,老老实实排长队。
③小葛有啥本事?原来,如今打烧饼的人技艺下降,有馅料的烧饼几乎全赖电烤箱烤制。小葛的烧饼,敢包着鼓鼓的馅料下火炉,钳上来不掉酥皮不破相,真是本事;会吃烧饼的人,好的就是烧饼咬开的第一口,扑鼻的烟火气。按小葛的话说,电是死的,炉火是活的,电烤箱烤出来的烧饼,就像“做题做呆了的傻小子”,单是熟了,一点香气和趣味也无。炉火燎出来的烧饼,香气是立体的,这一面和那一面、外壳和内芯的香气完全不一样;火候恰到好处时,烧饼壳上的白芝麻都被燎成金黄色;做馅料的野葱和萝卜丝,辛辣劲全无。骨子里的甘香绵柔,一层层发散出来。
④小葛凡事爱琢磨,这跟他的经历有关。在小葛的老家,男孩子若是子承父业要做烧饼的话,一般从十八岁就开始练习各道工序了。小葛心高,高中毕业后,在外面换过四五份工作,保安、仓库保管员、安检员、流水线上的操作工,都干过,这一耽误就是十年。母亲一直担心家传的好技艺会断了档,父亲却说,你由他去,心里不甘愿,打出来的烧饼没人吃。
⑤果然,到二十九岁,小葛带着老婆孩子回了家,恳求跟父亲学做烧饼。父亲说,好哇,老规矩,先揉半年面。把面揉活了,我再教你第二步。
(1)解释词语。
①照例:   
②心急火燎:   
(2)选文写了哪几件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3)用横线画出第②自然段的中心句。
(4)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的作用是(  )
A.点题。 B.过渡句,承上启下。
(5)有人认为小葛很傻,像他这样做烧饼不仅辛苦,而且数量有限,远不及电动揉面,电烤箱烤制的烧饼的经济效益高。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谈谈你的看法。
三、小练笔
13.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极为丰富的,各地都有独特的美食。你的家乡有什么特色美食,简单地说一说,与大家分享。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栗子"的“栗"应读"lì”,故"s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2.【答案】C
【知识点】词形
【解析】【分析】A项错误,“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由于沉淀或沉积物而混浊不清。故“不可思义”的“义”错误;
B项错误,“打扮”︰修饰外表。故“打伴”的“伴”错误。
C项正确;
D项错误,“瘦削”:消瘦得像被削过一样。故“瘦消”的“消”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3.【答案】A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课文《腊八粥》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结合课文内容可知,BC正确;
A选项错误,课文围绕"等粥"写了八儿的四件事∶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计划分粥;对粥的猜想;看到粥的惊异。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4.【答案】C
【知识点】其他诗歌;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A:小孩子们开始整段整段地往嘴里塞五香肠。这是动作描写。
B:“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这是语言描写。
C:“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这是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D: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这是神态描写。
故答案为:C
【点评】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5.【答案】(1)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煮粥时冒泡的声音
(2)聪明可爱;非常好吃
【知识点】修辞手法;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从“叹气”一词,看出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食物在锅中沸腾,飘出阵阵香气,令人垂涎三尺的样子。拟人手法的运用使读者读来更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煮粥时冒泡的声音。
(2)《腊八粥》全文以“腊八粥”为线索,描绘了小孩八儿盼粥,等待妈妈煮粥,以及八儿一家人其乐融融地享受腊八粥的场景,表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更表现出腊八粥的香甜和八儿的可爱,刻画了一幅甜蜜温馨的家庭生活图景。题干表现出八儿聪明、活泼、可爱;说明了腊八粥的香甜。
故答案为:(1)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煮粥时冒泡的声音;(2)聪明可爱、非常好吃。
【点评】此题考查的对文章句子的理解。掌握此类题型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分析,通过修辞手法、人物形象描写、主旨来进行训练。多积累,多体会感悟。
6.【答案】(1)喝粥;等粥;喝粥;急切想喝腊八粥
(2)盼粥;猜粥;迫不及待;惊异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腊八粥》是沈从文笔下的一篇记叙文。本篇课文以腊八粥为线索展开描写,分别写了八儿等粥吃以及八儿喝粥两件事。其中等粥这个部分是详写的,喝粥是略写。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更好地写出了八儿急切想喝腊八粥的心理,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的孩子。
(2)《腊八粥》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看到粥的惊异以及吃到粥的满足,描绘出腊八节时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示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阅读文章,分析可知,文章第2-8自然段写“盼粥”:八儿盼望粥快点熬好。作者具体描写了八儿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表现了八儿盼粥时的既兴奋又急切。文章第9-12自然段写“分粥”:八儿打着各种旗号分粥,表现了儿童的天真狡黠和迫不及待。文章第13自然段写“猜粥”:八儿猜测粥的样子,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文章第14-17自然段写“看粥”八儿终于看到了锅里的粥。却跟他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发出了惊异的话语。
故答案为:(1)喝粥;等粥;喝粥;急切想喝腊八粥;(2)盼粥;猜粥;迫不及待;惊异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
7.【答案】(1)一律是;清一色是;通通是;全是
(2)避免语言的单调重复,增加语言的变化。
【知识点】修辞手法;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都是”:全部是。据此可以给出不同的词语为︰一律、清一色、通通是、全是;
(2)首先需要理解句子的大致内容,思考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者描写手法,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故答案为:(1)①一律是、②清一色是、③通通是、④全是;(2)避免语言的单调重复,增加语言的变化。
【点评】原句运用了排比句介绍了图书节期间书店摆放了各种各样的书。考查了词语的替换,写作的技巧,根据情境分析,提取关键信息得出答案。
【答案】8.八儿猜粥和看粥的过程。
9.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
10.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11.拟人;这些拟人化的语言不仅生动地写出了腊八粥里的食材随着熬煮时间变长逐渐熟烂而发生的变化,也体现出八儿看得仔细和他对腊八粥的喜爱。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结合“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和“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可知,这段话主要写了八儿猜粥和看粥的过程。
故答案为:八儿猜粥和看粥的过程。
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可知,这句话与“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相照应。
故答案为: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
10.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联系上下文,重点阅读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栗子跌进锅里”“饭豆煮得肿胀”“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都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这一切都是八儿所猜的样子,令他没想到的是“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所以他才感到奇怪。
故答案为: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11.本题考查对修辞方法的赏析能力。阅读描写腊八粥中各种食材样子的句子,从词语“跌、肿胀、脱了它的红外套”可以看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这样的语言使句子更生动形象,充满趣味性。
故答案为:拟人;这些拟人化的语言不仅生动地写出了腊八粥里的食材随着熬煮时间变长逐渐熟烂而发生的变化,也体现出八儿看得仔细和他对腊八粥的喜爱。
12.【答案】(1)①按照惯例;按照常情。;②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2)①小葛每天早晨做烧饼的情形。②小葛技艺高超,烧饼深受欢迎,高峰时段须限购。③小葛对炉火和电烤箱烤制烧饼的特点的分析。④回忆小葛做烧饼前和决心跟父亲学做烧饼的经历。其中第(2)(3)两件事写得详细;第①④两件事写得简略。
(3)小葛是搞限购的,七点前的高峰时段,每人限买六个。
(4)B
(5)不同意。文中的小葛用心制作烧饼,真材实料,工艺传统,深受大家喜爱。他传承的不仅是一种传统手艺,更是一种朴素而深刻的价值观。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4)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5)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①按照惯例;按照常情。②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2)①小葛每天早晨做烧饼的情形。②小葛技艺高超,烧饼深受欢迎,高峰时段须限购。③小葛对炉火和电烤箱烤制烧饼的特点的分析。④回忆小葛做烧饼前和决心跟父亲学做烧饼的经历。其中第(2)(3)两件事写得详细;第①④两件事写得简略。
(3)小葛是搞限购的,七点前的高峰时段,每人限买六个
(4)B
(5)不同意。文中的小葛用心制作烧饼,真材实料,工艺传统,深受大家喜爱。他传承的不仅是一种传统手艺,更是一种朴素而深刻的价值观。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3.【答案】我的家乡的特色美食是麻婆豆腐。麻婆豆腐不仅吃起来麻辣鲜香,而且色泽好看。麻婆豆腐的做法其实非常简单:把豆腐切成小块,让它们一个个“跳”入热气腾腾的水中热热“身”,再把它们捞出。接着,把肉切成肉丁,用植物油把肉丁炒熟。然后,向锅里倒入适当的油,向油中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干辣椒、花椒和姜片,等油温在八十度左右时放入豆腐,再翻炒几下,最后用小火慢慢烧两分钟,这道色、香、味俱全的麻婆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这次习作要求写家乡的一种美食。家乡美食众多,写之前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最有特色的来写。写的时候,可以从美食的材料准备、制作过程、色、香、味等方面来展开具体地写,还可以写一写跟美食有关的故事,注意抓住其中一两个重点,写出美食的特点,材料安排要做到详略得当,如果你对美食有什么感想和看法,也可以写出来。
故答案为:我的家乡的特色美食是麻婆豆腐。麻婆豆腐不仅吃起来麻辣鲜香,而且色泽好看。麻婆豆腐的做法其实非常简单:把豆腐切成小块,让它们一个个“跳”入热气腾腾的水中热热“身”,再把它们捞出。接着,把肉切成肉丁,用植物油把肉丁炒熟。然后,向锅里倒入适当的油,向油中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干辣椒、花椒和姜片,等油温在八十度左右时放入豆腐,再翻炒几下,最后用小火慢慢烧两分钟,这道色、香、味俱全的麻婆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点评】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1 / 1【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腊八粥》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划线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油腻(nì) 嘟囔(dū) 腊肉(là)
B.肿胀(zhǒng) 沸腾(fèi) 孥孥(nú)
C.锅铲(chǎn) 搁置(gē) 栗子(sù)
D.唾沫(tuò) 焖饭(mèn) 奈何(nài)
【答案】C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栗子"的“栗"应读"lì”,故"s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万不得已 不可思义 张灯结彩 截然不同
B.搅拌 绊倒 陪伴 打伴 伴侣 杂绊儿
C.辫子 分辨 辨别 辩论 花瓣 蒜瓣
D.消受 消瘦 瘦消 销售 蒸融 峥嵘
【答案】C
【知识点】词形
【解析】【分析】A项错误,“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由于沉淀或沉积物而混浊不清。故“不可思义”的“义”错误;
B项错误,“打扮”︰修饰外表。故“打伴”的“伴”错误。
C项正确;
D项错误,“瘦削”:消瘦得像被削过一样。故“瘦消”的“消”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3.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大体上写了等腊八粥和吃腊八粥两件事,其中吃腊八粥写得最为详细。
B.课文表现了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展现了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
C.对话贯穿全文,如八儿向妈妈焦急地询问、讨价还价、对煮好的腊八粥感到惊异等,展现了八儿的天真与童趣。
【答案】A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课文《腊八粥》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结合课文内容可知,BC正确;
A选项错误,课文围绕"等粥"写了八儿的四件事∶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计划分粥;对粥的猜想;看到粥的惊异。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4.下列句子运用了两种人物描写方法的一项是(  )
A.小孩子们开始整段整段地往嘴里塞五香肠。
B.“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
C.“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D.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答案】C
【知识点】其他诗歌;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A:小孩子们开始整段整段地往嘴里塞五香肠。这是动作描写。
B:“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这是语言描写。
C:“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这是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D: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这是神态描写。
故答案为:C
【点评】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5.赏析
(1)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作用是   。
(2)“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这两句话既表现了八儿的   ,又从侧面说明了腊八粥   。
【答案】(1)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煮粥时冒泡的声音
(2)聪明可爱;非常好吃
【知识点】修辞手法;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从“叹气”一词,看出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食物在锅中沸腾,飘出阵阵香气,令人垂涎三尺的样子。拟人手法的运用使读者读来更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煮粥时冒泡的声音。
(2)《腊八粥》全文以“腊八粥”为线索,描绘了小孩八儿盼粥,等待妈妈煮粥,以及八儿一家人其乐融融地享受腊八粥的场景,表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更表现出腊八粥的香甜和八儿的可爱,刻画了一幅甜蜜温馨的家庭生活图景。题干表现出八儿聪明、活泼、可爱;说明了腊八粥的香甜。
故答案为:(1)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煮粥时冒泡的声音;(2)聪明可爱、非常好吃。
【点评】此题考查的对文章句子的理解。掌握此类题型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分析,通过修辞手法、人物形象描写、主旨来进行训练。多积累,多体会感悟。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主要写了等粥和   两件事,其中   写得详细,   写得简略。这样写不仅可以更好地表现八儿   的心理,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八儿可爱、嘴馋的特点。
(2)根据课文内容,把八儿等粥的过程及心情变化补充完整。
【答案】(1)喝粥;等粥;喝粥;急切想喝腊八粥
(2)盼粥;猜粥;迫不及待;惊异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腊八粥》是沈从文笔下的一篇记叙文。本篇课文以腊八粥为线索展开描写,分别写了八儿等粥吃以及八儿喝粥两件事。其中等粥这个部分是详写的,喝粥是略写。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更好地写出了八儿急切想喝腊八粥的心理,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的孩子。
(2)《腊八粥》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看到粥的惊异以及吃到粥的满足,描绘出腊八节时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示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阅读文章,分析可知,文章第2-8自然段写“盼粥”:八儿盼望粥快点熬好。作者具体描写了八儿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表现了八儿盼粥时的既兴奋又急切。文章第9-12自然段写“分粥”:八儿打着各种旗号分粥,表现了儿童的天真狡黠和迫不及待。文章第13自然段写“猜粥”:八儿猜测粥的样子,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文章第14-17自然段写“看粥”八儿终于看到了锅里的粥。却跟他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发出了惊异的话语。
故答案为:(1)喝粥;等粥;喝粥;急切想喝腊八粥;(2)盼粥;猜粥;迫不及待;惊异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
7.读下面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图书节期间,书店里摆出许许多多图书,各种各样,有的书柜上①都是儿童书,有的书柜上②都是保健养生的书,也有的书柜上③都是军事类图书,还有的书柜上④都是彩绘的历史图书。
(1)请把句中4处“都是”换成不同的说法。
①:   
②:   
③:   
④:   
(2)把这4处“都是”换成不同的说法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1)一律是;清一色是;通通是;全是
(2)避免语言的单调重复,增加语言的变化。
【知识点】修辞手法;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都是”:全部是。据此可以给出不同的词语为︰一律、清一色、通通是、全是;
(2)首先需要理解句子的大致内容,思考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者描写手法,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故答案为:(1)①一律是、②清一色是、③通通是、④全是;(2)避免语言的单调重复,增加语言的变化。
【点评】原句运用了排比句介绍了图书节期间书店摆放了各种各样的书。考查了词语的替换,写作的技巧,根据情境分析,提取关键信息得出答案。
二、阅读与鉴赏
课内阅读。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8.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9.在选文中找出与“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
10.画双横线的句子“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中让八儿“奇怪”的是   。
11.作者用了   的修辞方法来写腊八粥中各种食材的样子,这样写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好处?   
【答案】8.八儿猜粥和看粥的过程。
9.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
10.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11.拟人;这些拟人化的语言不仅生动地写出了腊八粥里的食材随着熬煮时间变长逐渐熟烂而发生的变化,也体现出八儿看得仔细和他对腊八粥的喜爱。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结合“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和“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可知,这段话主要写了八儿猜粥和看粥的过程。
故答案为:八儿猜粥和看粥的过程。
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可知,这句话与“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相照应。
故答案为: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
10.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联系上下文,重点阅读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栗子跌进锅里”“饭豆煮得肿胀”“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都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这一切都是八儿所猜的样子,令他没想到的是“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所以他才感到奇怪。
故答案为: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11.本题考查对修辞方法的赏析能力。阅读描写腊八粥中各种食材样子的句子,从词语“跌、肿胀、脱了它的红外套”可以看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这样的语言使句子更生动形象,充满趣味性。
故答案为:拟人;这些拟人化的语言不仅生动地写出了腊八粥里的食材随着熬煮时间变长逐渐熟烂而发生的变化,也体现出八儿看得仔细和他对腊八粥的喜爱。
12.课外阅读。
烧饼葛(节选)
①每天凌晨四点半,小葛照例起床忙碌,烧水、和面、醒面;剁馅,搅馅上劲;五点四十分,面醒透,开始一遍遍折叠面坯,刷油;之后才是揪坯子包馅,擀薄面饼,撒芝麻;五点五十五分,第一炉饼入炉;五点五十八分,给要上学去的孙子买烧饼的老人家已经在排队,心急火燎地抻着脖子看,第一炉饼是否能轮上自己。
②小葛是搞限购的,七点前的高峰时段,每人限买六个。他很牛,别看满头面粉就像在他的头发上来了一场雾凇,冬天,零下五六摄氏度的天,夹袄也不能有袖子(不然,伸胳膊到炉内贴饼不利落),冻得通红又烤得通红的两条光胳膊上,戴一副花护袖,样子滑稽。但他就有通身的本事,让白领们也寻香而来,先把车停在老远的停车场,穿小巷、过窄桥,再穿小巷,到他这里来,老老实实排长队。
③小葛有啥本事?原来,如今打烧饼的人技艺下降,有馅料的烧饼几乎全赖电烤箱烤制。小葛的烧饼,敢包着鼓鼓的馅料下火炉,钳上来不掉酥皮不破相,真是本事;会吃烧饼的人,好的就是烧饼咬开的第一口,扑鼻的烟火气。按小葛的话说,电是死的,炉火是活的,电烤箱烤出来的烧饼,就像“做题做呆了的傻小子”,单是熟了,一点香气和趣味也无。炉火燎出来的烧饼,香气是立体的,这一面和那一面、外壳和内芯的香气完全不一样;火候恰到好处时,烧饼壳上的白芝麻都被燎成金黄色;做馅料的野葱和萝卜丝,辛辣劲全无。骨子里的甘香绵柔,一层层发散出来。
④小葛凡事爱琢磨,这跟他的经历有关。在小葛的老家,男孩子若是子承父业要做烧饼的话,一般从十八岁就开始练习各道工序了。小葛心高,高中毕业后,在外面换过四五份工作,保安、仓库保管员、安检员、流水线上的操作工,都干过,这一耽误就是十年。母亲一直担心家传的好技艺会断了档,父亲却说,你由他去,心里不甘愿,打出来的烧饼没人吃。
⑤果然,到二十九岁,小葛带着老婆孩子回了家,恳求跟父亲学做烧饼。父亲说,好哇,老规矩,先揉半年面。把面揉活了,我再教你第二步。
(1)解释词语。
①照例:   
②心急火燎:   
(2)选文写了哪几件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3)用横线画出第②自然段的中心句。
(4)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的作用是(  )
A.点题。 B.过渡句,承上启下。
(5)有人认为小葛很傻,像他这样做烧饼不仅辛苦,而且数量有限,远不及电动揉面,电烤箱烤制的烧饼的经济效益高。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①按照惯例;按照常情。;②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2)①小葛每天早晨做烧饼的情形。②小葛技艺高超,烧饼深受欢迎,高峰时段须限购。③小葛对炉火和电烤箱烤制烧饼的特点的分析。④回忆小葛做烧饼前和决心跟父亲学做烧饼的经历。其中第(2)(3)两件事写得详细;第①④两件事写得简略。
(3)小葛是搞限购的,七点前的高峰时段,每人限买六个。
(4)B
(5)不同意。文中的小葛用心制作烧饼,真材实料,工艺传统,深受大家喜爱。他传承的不仅是一种传统手艺,更是一种朴素而深刻的价值观。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4)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5)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①按照惯例;按照常情。②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2)①小葛每天早晨做烧饼的情形。②小葛技艺高超,烧饼深受欢迎,高峰时段须限购。③小葛对炉火和电烤箱烤制烧饼的特点的分析。④回忆小葛做烧饼前和决心跟父亲学做烧饼的经历。其中第(2)(3)两件事写得详细;第①④两件事写得简略。
(3)小葛是搞限购的,七点前的高峰时段,每人限买六个
(4)B
(5)不同意。文中的小葛用心制作烧饼,真材实料,工艺传统,深受大家喜爱。他传承的不仅是一种传统手艺,更是一种朴素而深刻的价值观。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三、小练笔
13.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极为丰富的,各地都有独特的美食。你的家乡有什么特色美食,简单地说一说,与大家分享。
【答案】我的家乡的特色美食是麻婆豆腐。麻婆豆腐不仅吃起来麻辣鲜香,而且色泽好看。麻婆豆腐的做法其实非常简单:把豆腐切成小块,让它们一个个“跳”入热气腾腾的水中热热“身”,再把它们捞出。接着,把肉切成肉丁,用植物油把肉丁炒熟。然后,向锅里倒入适当的油,向油中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干辣椒、花椒和姜片,等油温在八十度左右时放入豆腐,再翻炒几下,最后用小火慢慢烧两分钟,这道色、香、味俱全的麻婆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这次习作要求写家乡的一种美食。家乡美食众多,写之前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最有特色的来写。写的时候,可以从美食的材料准备、制作过程、色、香、味等方面来展开具体地写,还可以写一写跟美食有关的故事,注意抓住其中一两个重点,写出美食的特点,材料安排要做到详略得当,如果你对美食有什么感想和看法,也可以写出来。
故答案为:我的家乡的特色美食是麻婆豆腐。麻婆豆腐不仅吃起来麻辣鲜香,而且色泽好看。麻婆豆腐的做法其实非常简单:把豆腐切成小块,让它们一个个“跳”入热气腾腾的水中热热“身”,再把它们捞出。接着,把肉切成肉丁,用植物油把肉丁炒熟。然后,向锅里倒入适当的油,向油中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干辣椒、花椒和姜片,等油温在八十度左右时放入豆腐,再翻炒几下,最后用小火慢慢烧两分钟,这道色、香、味俱全的麻婆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点评】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