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作业本七上A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作业本七上A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1-04 15:30:44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作业本七上A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二)
一、基础与巩固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   的作用下,发生   而引起的地面震动现象。
2.地震的发源地叫   ,一般位于地表以下   千米处。   是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叫   。在图中    (填字母,下同)表示震源,   表示震中,   表示震中距。
3.2017年4月12日,浙江临安发生4.2级地震时,附近地区有轻微震感。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准确预报地震
C.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D.所有的地震都会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4.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关于地震发生时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室外的同学跑到教室内躲避
B.在六楼的同学选择坐电梯尽快逃生
C.在三楼教室的同学,马上到阳台大声呼救
D.可用书包、枕头、靠垫等保护头部
5.地震和火山都是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其相同点是(  )。
A.都对地形没有影响 B.能量都来自地球外部
C.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 D.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一样,主要集中在   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   一带。
(2)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4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东经103.4°)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造成人员和财产巨大损失,杭州(北纬30.3°、东经120.2°)也有震感。四川位于   地震带,从地理位置上看,汶川位于杭州的   方向。
(3)假如你正在家中写作业,突然发生了地震,你应当采取的防震措施是:   。
7.为减少地震危害,建筑师们设计了抗建筑物,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两种设计属于抗震建筑物的是   楼房。
(2)在抗震楼房中,起抗震作用的关键设计是   。
8.近几年全球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次数较多,下列有关地震和火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火山和地震的活动周期是11年
B.火山的喷发使酸雨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C.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D.火山和地震发生时释放的巨大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9.地震时发出的波叫地震波。如图为“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E为横波,只能穿过固体物质;F为纵波,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任一种物质中自由通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  )。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
(2)岩石圈位于(  )。
A.①顶部 B.②的全部
C.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D.③外部
(3)由图推测,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
A.地下不同深度温度的变化
B.地下不同深度物质组成的差异
C.地下不同物质厚度的变化
D.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内力;断裂或错位
【知识点】地震
【解析】【分析】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解答】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地面震动现象。
故答案为:内力;断裂或错位
2.【答案】震源;0~300;震中;震中距;A;B;BD、BC
【知识点】地震
【解析】【分析】地震的发源地叫震源,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
【解答】地震的发源地叫震源,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在图中A表示震源,B表示震中,BD、BC表示震中距。
故答案为:震源;0~300;震中;震中距;A;B;BD、BC
3.【答案】A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解答】A、岩层在运动的过程中,还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也就是发生地震,地震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A符合题意;
B、现代科学技术依然还是不能准确预报地震,B不符合题意;
C、发生地震时不能乘电梯逃离,C不符合题意;
D、有些地震很轻微不会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答案】D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地震发生时不要乘坐电梯,不要往高楼大厦奔跑,远离一切危险的易燃易爆的物品。
【解答】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远离交通工具,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更不能躲进防空洞,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C
【知识点】火山;地震
【解析】【分析】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
【解答】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因此地震和火山都是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其相同点是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1)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2)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西北
(3)躲到卫生间
【知识点】地震;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解答】(1) 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一样,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2) 此地图为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四川位于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地震带,从地理位置上看,汶川位于杭州的西北方向。
(3) 假如你正在家中写作业,突然发生了地震,你应当采取的防震措施是:躲到卫生间 ;或者躲到书桌下面;
故答案为:(1)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2)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西北(3) 躲到卫生间
7.【答案】(1)基础隔离
(2)基础隔离支架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解答】(1) 图中两种设计属于抗震建筑物的是基础隔离楼房。
(2)在抗震楼房中,起抗震作用的关键设计是基础隔离支架 ;
故答案为:(1)基础隔离(2)基础隔离支架
8.【答案】A
【知识点】火山;地震
【解析】【分析】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岩层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也就是发生地震,当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就叫做火山喷发。
【解答】A、火山喷发和地震没有活动周期,A符合题意。
B、火山喷发大量硫性物质,增加了酸雨发生的可能性,B不符合题意;
C、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火山和地震是地理内部力量释放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C不符合题意;
D、 火山和地震发生时释放的巨大能量来自地球内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答案】(1)B
(2)C
(3)D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
【解答】(1)地壳是指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震波的研究判断,地壳与地幔的界面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因此图示①表示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B符合题意。
(2)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C符合题意。
(3)地球内容圈层的划分是以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而形成的两个不连续界面为依据,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C(3)D
1 / 1浙教版科学作业本七上A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二)
一、基础与巩固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   的作用下,发生   而引起的地面震动现象。
【答案】内力;断裂或错位
【知识点】地震
【解析】【分析】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解答】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地面震动现象。
故答案为:内力;断裂或错位
2.地震的发源地叫   ,一般位于地表以下   千米处。   是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叫   。在图中    (填字母,下同)表示震源,   表示震中,   表示震中距。
【答案】震源;0~300;震中;震中距;A;B;BD、BC
【知识点】地震
【解析】【分析】地震的发源地叫震源,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
【解答】地震的发源地叫震源,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在图中A表示震源,B表示震中,BD、BC表示震中距。
故答案为:震源;0~300;震中;震中距;A;B;BD、BC
3.2017年4月12日,浙江临安发生4.2级地震时,附近地区有轻微震感。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准确预报地震
C.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D.所有的地震都会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答案】A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解答】A、岩层在运动的过程中,还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也就是发生地震,地震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A符合题意;
B、现代科学技术依然还是不能准确预报地震,B不符合题意;
C、发生地震时不能乘电梯逃离,C不符合题意;
D、有些地震很轻微不会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关于地震发生时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室外的同学跑到教室内躲避
B.在六楼的同学选择坐电梯尽快逃生
C.在三楼教室的同学,马上到阳台大声呼救
D.可用书包、枕头、靠垫等保护头部
【答案】D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地震发生时不要乘坐电梯,不要往高楼大厦奔跑,远离一切危险的易燃易爆的物品。
【解答】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远离交通工具,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更不能躲进防空洞,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地震和火山都是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其相同点是(  )。
A.都对地形没有影响 B.能量都来自地球外部
C.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 D.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答案】C
【知识点】火山;地震
【解析】【分析】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
【解答】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因此地震和火山都是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其相同点是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一样,主要集中在   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   一带。
(2)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4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东经103.4°)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造成人员和财产巨大损失,杭州(北纬30.3°、东经120.2°)也有震感。四川位于   地震带,从地理位置上看,汶川位于杭州的   方向。
(3)假如你正在家中写作业,突然发生了地震,你应当采取的防震措施是:   。
【答案】(1)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2)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西北
(3)躲到卫生间
【知识点】地震;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解答】(1) 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一样,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2) 此地图为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四川位于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地震带,从地理位置上看,汶川位于杭州的西北方向。
(3) 假如你正在家中写作业,突然发生了地震,你应当采取的防震措施是:躲到卫生间 ;或者躲到书桌下面;
故答案为:(1)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2)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西北(3) 躲到卫生间
7.为减少地震危害,建筑师们设计了抗建筑物,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两种设计属于抗震建筑物的是   楼房。
(2)在抗震楼房中,起抗震作用的关键设计是   。
【答案】(1)基础隔离
(2)基础隔离支架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解答】(1) 图中两种设计属于抗震建筑物的是基础隔离楼房。
(2)在抗震楼房中,起抗震作用的关键设计是基础隔离支架 ;
故答案为:(1)基础隔离(2)基础隔离支架
8.近几年全球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次数较多,下列有关地震和火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火山和地震的活动周期是11年
B.火山的喷发使酸雨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C.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D.火山和地震发生时释放的巨大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答案】A
【知识点】火山;地震
【解析】【分析】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岩层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也就是发生地震,当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就叫做火山喷发。
【解答】A、火山喷发和地震没有活动周期,A符合题意。
B、火山喷发大量硫性物质,增加了酸雨发生的可能性,B不符合题意;
C、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火山和地震是地理内部力量释放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C不符合题意;
D、 火山和地震发生时释放的巨大能量来自地球内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地震时发出的波叫地震波。如图为“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E为横波,只能穿过固体物质;F为纵波,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任一种物质中自由通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  )。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
(2)岩石圈位于(  )。
A.①顶部 B.②的全部
C.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D.③外部
(3)由图推测,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
A.地下不同深度温度的变化
B.地下不同深度物质组成的差异
C.地下不同物质厚度的变化
D.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
【答案】(1)B
(2)C
(3)D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
【解答】(1)地壳是指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震波的研究判断,地壳与地幔的界面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因此图示①表示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B符合题意。
(2)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C符合题意。
(3)地球内容圈层的划分是以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而形成的两个不连续界面为依据,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C(3)D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