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 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30 10:3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厦门市2023一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质量检测
5.东汉前中期,发表乡里舆论评价的主体,往往被泛称表述为“乡里”“乡人“州里”;东汉后
期则出现了许劭、许靖、郭太等“核论乡党人物”,以至“天下言拔士者,威称许、郭”。这
历史试题
变化表明
A.大族名士操纵选官
B.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C.吏治腐败政治黑暗
D.门阀政治威胁皇权
6.南朝政府在水流湍急、船路艰难地点设埭,用牛或人力助船过渡,并收取一定的埭税;此外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还有桁渡税,桁即方便商旅贩客渡河面设的浮桥。据此可知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A.南北水路交通受阻
B.经济重心加速南移
1.龙是商人崇拜的百神之一,卜辞里有很多“龙”字,龙纹在青铜器上也多有所见(如图1)。
C.政府重视商业发展
D.朝廷财政极度紧张
据此可推知
7.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政权屡屡南征,南朝政权频频北伐,最终是由隋重新统一中国。出现
这一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隋朝制度创新提升国力
B.南方内乱消耗实力
22
C.北方全面整合实力更强
D.江南开发程度有限
图1(商)楚龙纹
A,原始宗教思想尚未萌生
B.青铜器铸造规模宏大
8.表2为唐诗节选。
C.文字的产生具有神秘性
D.龙文化隐含威权色彩
表2
2.表1内容出自《商君书》。
作者

表1
杨焖
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
郭震
塞外房尘飞,频年出武威
“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
《说民》
“圣王者,不责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骆宾王
龙庭但苦战,燕颌会封侯。
《画策
令狐楚
未收天于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剂;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
《去强
材料体现了唐前期
据此可知,该书
A.立足于融合儒法思想
A.积极进取的社会风尚
B.诗人思念家乡的苦闷之情
B.服务于君主集权需要
C.将士渴望和平的心态
D.边疆动荡危机四伏的形势
C,确立了德主刑辅原则
D.完善了国家统一理论
3.考古界对秦汉兵马俑的对比研究表明,汉朝兵马俑中,步兵数量减少,骑兵成为主要兵力,
9.唐代后期,不少节度使身兼数职而“位重藩维,受明王之宠寄,同国家之休戚”,在地方管理
战车数量亦大幅减少。据此可推知
上“恢张皇化,敬事以守法度,节用以减征徭”。这反映了
A.地方官以权乱法现象严重
B.百姓徭役负担极其沉重
A.汉朝军事实力强于素朝
B,汉朝实施休养生息的政策
C.中央对藩镇坐大无力约束
D.国家寄重藩镇维系统治
C.王朝战争主要对象不同
D.农耕经济区域进一步扩展
10.宋代,女蜗因“抟土作人”而受到单独祭拜,民间出现“送子视音”之说,宋仁宗也因未有继
4.图2展现了二牛牵犁耕地的场景。汉武帝以前的犁铧,重
嗣而多次祭祀高禖(媒神)。上述社会现象反映了
量较轻,经不起牛拉;之后出现大型犁铧,至少需要两头牛
A.百姓重视子嗣的繁衍
B.孝道文化深入人心
才能拉动,从而使牛耕变得必不可少。由此可见
C.佛教本土化趋势加强
D.战争导致人口锐减
A.大土地所有制有所发展
11.宋代铠甲制作水平达到我国古代的巅峰,但从宋中后期开始,铠甲的作用变小,并馒慢退
B.铁型牛耕技术的成熟完善
出历史舞台。这样的变化是因为
C,小农经济阻碍农业进步
A.承平日久以致军备废弛
B.治金业发展受到限制
D.艺术与社会生括紧密结合
图2议代衣耕图(画像砖)
C.铠甲笨重不适应战争需求
D.科技逐渐改变战争形态
高二历史试题第1页(共5页)
高二历史试题第2页(共5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