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鹬 蚌 相 争说教材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八 说作业教材分析 《鹬蚌相争》是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根据文言文《鹬蚌相争》改编的白话文寓言故事。文中描述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一只河蚌爬到沙滩上晒太阳,不知不觉睡着了。一只鹬鸟见机啄食蚌肉,河蚌本能的合住蚌壳,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随着时间的溜走,鹬鸟决定用激将法让河蚌松口,没想到激起了河蚌的逆反心理,它不但不松口,反而钳的更紧了,当太阳下山时,双方仍相持不下,就这样,它们都被第三者渔翁轻而易举地捉住了。课文优美的景物描写,生动的语言描写,准确的行为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生活中,与别人争执时应该宽容谦让,否则,真的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生字,在文中理解“涟漪”“心旷神怡”“无计可施”“饥肠辘辘”“反唇相讥”等词语。
教学难点:了解鹬蚌相争的经过和结果,领会其中蕴含的哲理,并会复述课文。教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说教材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八 说作业学法
自学法 讨论法 总结法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 (2分钟)
第二步:默读学习目标 (2分钟)
第三步:指导自学 (10分钟)
第四步:讨论学习(10分钟)
第五步:检查自学效果 (15分钟)
第六步:小结(1分钟)
鹬蚌相争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资料库1《战国策》 西汉刘向编撰汇集整理的一部史书,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谋,其计33篇。
2 寓言 篇幅大多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鹬
鸟类,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趾间无蹼,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吃小鱼、小虫和贝类 蚌
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介壳长圆形,表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以产出珍珠:~胎(指珍珠)。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
第二步:默读学习目标
第三步:指导自学
第四步:讨论学习
第五步:检查自学效果
第六步:小结
学会本课生字“鹬 蚌 涟 漪 适 旷 怡 钳 悔”,
正确读写和理解“涟漪”“心旷神怡”“无计可施”“饥肠辘辘”“反唇相讥”“轻而易举”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了解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 (2分钟)
第二步:默读学习目标 (2分钟)
第三步:指导自学 (10分钟)
第四步:讨论学习(10分钟)
第五步:检查自学效果 (15分钟)
第六步:小结(1分钟)
学会本课生字“鹬 蚌 涟 漪 适 旷 怡 钳 悔”,
正确读写和理解“涟漪”“心旷神怡”“无计可施”“饥肠辘辘”“反唇相讥”“轻而易举”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了解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习目标比一比涟漪: 水面被风吹起的波纹。
心旷神怡: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怒目相视: 愤怒地瞪着眼睛看着对方。
饥肠辘辘: 肚子饿的咕噜噜地响。形容非常饥饿。
反唇相讥: 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讽刺对方。
轻而易举: 形容事情很容易,不费力气。
暗自得意: 在私下里暗自高兴。 河蚌本来就十分生气,一听鹬鸟这挖苦话,心里更加不高兴了,就对鹬鸟反唇相讥道:“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
一只河蚌轻轻地张开两片壳,和暖的阳光照在他身上,它觉得舒适极了。柔柔的微风吹来,河蚌感到心旷神怡。
一条大河蜿蜒向东流去,清澈的河面像长长的镜子,蓝天白云倒映其中,微风轻轻吹来,河面上泛起阵阵涟漪。学会本课生字“鹬 蚌 涟 漪 适 旷 怡 钳 悔”,
正确读写和理解“涟漪”“心旷神怡”“无计可施”“饥肠辘辘”“反唇相讥”“轻而易举”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了解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习目标一只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被蚌钳住了嘴,双方都不肯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主要内容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 (2分钟)
第二步:默读学习目标 (2分钟)
第三步:指导自学 (10分钟)
第四步:讨论学习(10分钟)
第五步:检查自学效果 (15分钟)
第六步:小结(1分钟)
1 正确书写生字词。
2 回家欣赏动画版的《鹬蚌相争》。
3 练习表演课文内容。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