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月是故乡明》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秉(bǐng)性 葬(zàng)身 玷(zhān)污
B.旖旎(nǐ) 腮(sāi)边 巍峨(é)
C.眷(juàn)恋 虬(qiū)枝 顷刻(qīng)
【答案】B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字的读音。A.“玷污”中“玷”读音是“diàn”。有误。
B.正确。
C.“虬枝”中“虬”读音是“qiú”。有误。“顷刻”中“顷”读音是“qǐng”。有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汉字的读音,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找出读音全部正确的选项即可。
2.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丝绸 华侨 眷恋
B.乐此不疲 能书善画 烟波浩缈
C.碧波万顷 低头折节 相映成趣
【答案】B
【知识点】词形
【解析】【分析】A、C正确。
B项。烟波浩渺:指水波渺茫,像烟雾笼罩。故“烟波浩缈”中“缈”有误。应该是“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字形的辨析,根据课内学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3.《月是故乡明》一课中,我永远忘不掉“我的小月亮”的原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勾起“我”对童年趣事的回忆。
B.“小月亮”很小,与别的地方不同,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C.让“我”更加眷念祖国。
D.“小月亮”代表着故乡。
【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ACD项正确;
B项 “小月亮” 是故乡的象征。隐喻的指外面的世界再大都比不过家里给自己的感觉和温情,所以月是故乡明。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4.查字典填空。
(1)“眷”字用音序查字法就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
“郑”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登除部首外的 画。
(2)“渺”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形容水大;②渺茫;③渺小。给下列词语中的“渺”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渺若烟云 ( ) 渺不足道( ) 烟波浩渺( )
【答案】(1)J;juan;阝;5
(2)②;③;①
【知识点】字义;汉字查字典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了查字典。音序查字法是先查这个字的音序,再查这个字的音节。 部首查字法是先查这个字的部首,再查除部首外还有几画。 “眷”字用音序查字法是先查J,再查这个字的 juan 。 “郑”字 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应该先在部首阝部,再查5画。
(2)“渺若烟云”形容十分渺茫,所以“渺”意思是渺茫;“ 渺不足道 ”非常微小,不值得一谈,所以“渺”意思是渺小;“烟波浩渺 ”指水波渺茫,就好像烟雾笼罩一样,所以“渺”意思是形容水大 。
故答案为:(1)J、 juan、阝、5。(2)②、③、①。
【点评】(1)查字典常用的三种方法是︰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如果很容易确定部首,但不确定读音就可以用部首查字法﹔如果知道读音,但不会写这个字,就用音序查字法;如果是独体字就用数笔画查字法。(2)选择字义需要联系句子的意思,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来定。
5.根据课文《月是故乡明》内容填空。
(1)本文描写故乡的月时 ,引用了苏轼的名句:“ , 。”
(2)课文中“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中的“耄耋”说明作者的年纪大概是 。
(3)课文通过对 的描写,寄托了作者 。
【答案】(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八十至九十岁
(3)月亮;对家乡的思念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1)结合课文原文可知, 引用了苏轼的名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意思是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2)“耄耋”说明作者的年纪大概是八九十岁。
(3)《月是故乡明》 诗人以月亮为线索,回忆了几件童年趣事,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这几件童年趣事分别是夏夜数星星、柳树下摇知了、坑边看明月和苇子丛摸鸭蛋。
故答案为:(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 八十至九十岁;(3)月亮; 对家乡的思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6.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1)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 不能像“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 也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
(2) 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远,我的心立刻 飞回去了。
【答案】(1)虽;但
(2)不管;就
【知识点】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熟悉常见的关联词,明白关联词表示的关系。然后结合具体的句子,选出恰当的关联词。第一题两个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所以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第二个句子,两个分句表示条件关系,所以用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就……”。填完后要读一读,看句子是否通顺。
故答案为:(1)虽 但 (2)不管 就
【点评】考查关联词的运用,先理解常见关联词的关系,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选出恰当的关联词,选完后要读一读句子,看句子是否通顺。
7.按要求写句子。
(1)这幅梅花图代表的是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改为反问句)
(2)它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它颇有烟波浩渺之势。(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3)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仿写)
【答案】(1)难道这幅梅花图代表的不是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吗?
(2)它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
(3)这里的花再好看,也比不上我亲手栽种的。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句式转换;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陈述句改为反问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第一步是“否定变肯定,肯定变否定” ;第二步是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第三步在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本题中,本题中,“代表的是”改为“代表的不是”,然后加上反问语气词“难道”,句尾再加上疑问助词“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2)本题考查的是句式衔接。通过分析可知,“不像....那样有气派 ”和“有烟波浩渺之势”之间是转折关系,可以用“虽……但……”相连,第二句“它”用关联词替代掉,中间用逗号。
(3)本题考查的是句子仿写。通过分析例句可知,按照“...再...,也比不上...”来仿写一句即可。
故答案为:(1)难道这幅梅花图代表的不是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吗?;(2)它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3)这里的花再好看,也比不上我亲手栽种的。
【点评】本题考查了句子的变换。要掌握各种句型变换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二、阅读与鉴赏
课内阅读。
月是故乡明(节选)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①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8.画横线的句子①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是 。
9.文中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是哪个句子,请用横线画出。
10.作者为什么认为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比不上故乡的小月亮?
【答案】8.承上启下
9.在风光旖旎的瑞土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10.因为作者日夜思念故乡,而故乡有儿时的欢乐与足迹,作者这是用反衬手法抒发了对故乡的怀念。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课内阅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文本,明确主旨,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并能灵活运用,要结合全文内容来体会作答。
8.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作用,首先画线的句子所在的位置是中间,可能是过渡句。结合内容可知,“它们”指的是短文前面在其他地方看到的月亮,后面又描写里“故乡的小月亮”。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故答案为:承上启下
9.本题考查了对修辞手法的理解。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文章中的排比句是:在风光旖旎的瑞土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故答案为:在风光旖旎的瑞土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10.本题考查的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结合全文内容来看,无论这些地方的月亮多么美好,作者都感觉比不上故乡的小月亮,月亮本身是没有区别的,只是因为故乡的月亮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所以才显得珍贵。
故答案为:因为作者日夜思念故乡,而故乡有儿时的欢乐与足迹,作者这是用反衬手法抒发了对故乡的怀念。
课外阅读。
月亮
夜晚,月亮总是会以最优雅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它洁白的身影,清秀的脸庞,是那么温柔、恬静。
今夜,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于是一个人在学校后面的小树林中悠闲地散着步,独自享受这洁净的夜色。我抬头仰望那一望无际的苍穹,看着羞涩的月亮从树梢后慢慢地爬上半空,光亮而圆润,像一个大大的白玉盘挂在天边之上。柔和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像一曲悦耳的琴声轻轻拂过心头。漫游在这美好的月色之中,我不由得想起了许多关于月的诗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无数个漆黑的夜晚,是月无言地陪伴在你身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无数个想家的日子里,是月为你传递着一份深深的思念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每一个团圆的中秋之夜,是月为你送上一缕衷心的祝愿,希望你们可以早日团圆。月亮就像守护我们的天使,无论是你高兴的时候,或是忧伤的时候,它总会在你身边默默地陪伴着,听你诉说着往日的故事。
夜渐渐地深了,我又一次抬头遥望天空中的你,你时而遮上害羞的容颜,给人一种朦胧之感,时而爬出高高的树梢,站在天空俯身凝望,有时你还会头戴一顶黄晕的小帽,眯着眼睛笑得那样灿烂,用白玉般的笑脸来迎接我们这些芸芸众生。
夜空因皎月而明亮,世界因明月而温暖,在这繁星点点的夜空里,我希望月亮可以明亮如初,希望她洁净永恒。
1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苍穹: 芸芸众生:
12.用横线画出文中引用的有关月亮的诗句 。在下面的横线上再写出一句关于月亮的诗句。
13.“柔和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像一曲悦耳的琴声轻轻拂过心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仿照这个句子再写一句话。
【答案】11.苍天;广阔的天空。;指世间众多的普通人。
1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3.比喻。河边的垂柳青翠欲滴,随风起舞,像少女的秀发一样飘逸。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本文记叙了“我”夜晚赏月的情景,描写了夜晚富有诗意的月色,表达了作者对月下美景的喜爱及恬淡的心情。
11.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苍穹:是苍天,广阔的天空。芸芸众生:芸芸:形容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故答案为:苍天;广阔的天空。指世间众多的普通人。
12.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及对诗歌的积累。通过阅读可知,由第三段可知,文中引用的有关月亮的诗句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娟”。描写月亮的诗句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故答案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3.考查了学生对修辞方法的理解及仿写句子。从“柔和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像一曲悦耳的琴声轻轻拂过心头”可知,这句话把“柔和的月光”比作“流水”“琴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据此仿写即可。
故答案为:比喻。河边的垂柳青翠欲滴,随风起舞,像少女的秀发一样飘逸。
三、口语交际
14.口语交际。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你想了解谁的童年呢?打算向他(她)提出什么问题呢?尝试着把下面内容补充完整吧!
我想了解 的童年生活。
我想这样来向他(她)提问: 。
【答案】老红军爷爷等;您的童年里主要做些什么?那时的您渴望什么呢?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考查口语交际。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可从童年是纯真、难忘的,了解人的童年中有些什么事情?想法是什么?来进行表述即可。如:我想了解老红军爷爷的童年生活。我想这样来向他(她)提问:您的童年里主要做些什么?那时的您渴望什么呢?
故答案为:老红军爷爷等。您的童年里主要做些什么?那时的您渴望什么呢?
【点评】考查口语交际。平常多加积累与训练,加强理解,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1 / 1【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月是故乡明》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秉(bǐng)性 葬(zàng)身 玷(zhān)污
B.旖旎(nǐ) 腮(sāi)边 巍峨(é)
C.眷(juàn)恋 虬(qiū)枝 顷刻(qīng)
2.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丝绸 华侨 眷恋
B.乐此不疲 能书善画 烟波浩缈
C.碧波万顷 低头折节 相映成趣
3.《月是故乡明》一课中,我永远忘不掉“我的小月亮”的原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勾起“我”对童年趣事的回忆。
B.“小月亮”很小,与别的地方不同,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C.让“我”更加眷念祖国。
D.“小月亮”代表着故乡。
4.查字典填空。
(1)“眷”字用音序查字法就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
“郑”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登除部首外的 画。
(2)“渺”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形容水大;②渺茫;③渺小。给下列词语中的“渺”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渺若烟云 ( ) 渺不足道( ) 烟波浩渺( )
5.根据课文《月是故乡明》内容填空。
(1)本文描写故乡的月时 ,引用了苏轼的名句:“ , 。”
(2)课文中“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中的“耄耋”说明作者的年纪大概是 。
(3)课文通过对 的描写,寄托了作者 。
6.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1)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 不能像“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 也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
(2) 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远,我的心立刻 飞回去了。
7.按要求写句子。
(1)这幅梅花图代表的是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改为反问句)
(2)它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它颇有烟波浩渺之势。(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3)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仿写)
二、阅读与鉴赏
课内阅读。
月是故乡明(节选)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①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8.画横线的句子①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是 。
9.文中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是哪个句子,请用横线画出。
10.作者为什么认为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比不上故乡的小月亮?
课外阅读。
月亮
夜晚,月亮总是会以最优雅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它洁白的身影,清秀的脸庞,是那么温柔、恬静。
今夜,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于是一个人在学校后面的小树林中悠闲地散着步,独自享受这洁净的夜色。我抬头仰望那一望无际的苍穹,看着羞涩的月亮从树梢后慢慢地爬上半空,光亮而圆润,像一个大大的白玉盘挂在天边之上。柔和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像一曲悦耳的琴声轻轻拂过心头。漫游在这美好的月色之中,我不由得想起了许多关于月的诗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无数个漆黑的夜晚,是月无言地陪伴在你身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无数个想家的日子里,是月为你传递着一份深深的思念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每一个团圆的中秋之夜,是月为你送上一缕衷心的祝愿,希望你们可以早日团圆。月亮就像守护我们的天使,无论是你高兴的时候,或是忧伤的时候,它总会在你身边默默地陪伴着,听你诉说着往日的故事。
夜渐渐地深了,我又一次抬头遥望天空中的你,你时而遮上害羞的容颜,给人一种朦胧之感,时而爬出高高的树梢,站在天空俯身凝望,有时你还会头戴一顶黄晕的小帽,眯着眼睛笑得那样灿烂,用白玉般的笑脸来迎接我们这些芸芸众生。
夜空因皎月而明亮,世界因明月而温暖,在这繁星点点的夜空里,我希望月亮可以明亮如初,希望她洁净永恒。
1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苍穹: 芸芸众生:
12.用横线画出文中引用的有关月亮的诗句 。在下面的横线上再写出一句关于月亮的诗句。
13.“柔和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像一曲悦耳的琴声轻轻拂过心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仿照这个句子再写一句话。
三、口语交际
14.口语交际。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你想了解谁的童年呢?打算向他(她)提出什么问题呢?尝试着把下面内容补充完整吧!
我想了解 的童年生活。
我想这样来向他(她)提问: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字的读音。A.“玷污”中“玷”读音是“diàn”。有误。
B.正确。
C.“虬枝”中“虬”读音是“qiú”。有误。“顷刻”中“顷”读音是“qǐng”。有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汉字的读音,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找出读音全部正确的选项即可。
2.【答案】B
【知识点】词形
【解析】【分析】A、C正确。
B项。烟波浩渺:指水波渺茫,像烟雾笼罩。故“烟波浩缈”中“缈”有误。应该是“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字形的辨析,根据课内学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3.【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ACD项正确;
B项 “小月亮” 是故乡的象征。隐喻的指外面的世界再大都比不过家里给自己的感觉和温情,所以月是故乡明。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4.【答案】(1)J;juan;阝;5
(2)②;③;①
【知识点】字义;汉字查字典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了查字典。音序查字法是先查这个字的音序,再查这个字的音节。 部首查字法是先查这个字的部首,再查除部首外还有几画。 “眷”字用音序查字法是先查J,再查这个字的 juan 。 “郑”字 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应该先在部首阝部,再查5画。
(2)“渺若烟云”形容十分渺茫,所以“渺”意思是渺茫;“ 渺不足道 ”非常微小,不值得一谈,所以“渺”意思是渺小;“烟波浩渺 ”指水波渺茫,就好像烟雾笼罩一样,所以“渺”意思是形容水大 。
故答案为:(1)J、 juan、阝、5。(2)②、③、①。
【点评】(1)查字典常用的三种方法是︰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如果很容易确定部首,但不确定读音就可以用部首查字法﹔如果知道读音,但不会写这个字,就用音序查字法;如果是独体字就用数笔画查字法。(2)选择字义需要联系句子的意思,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来定。
5.【答案】(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八十至九十岁
(3)月亮;对家乡的思念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1)结合课文原文可知, 引用了苏轼的名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意思是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2)“耄耋”说明作者的年纪大概是八九十岁。
(3)《月是故乡明》 诗人以月亮为线索,回忆了几件童年趣事,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这几件童年趣事分别是夏夜数星星、柳树下摇知了、坑边看明月和苇子丛摸鸭蛋。
故答案为:(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 八十至九十岁;(3)月亮; 对家乡的思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6.【答案】(1)虽;但
(2)不管;就
【知识点】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熟悉常见的关联词,明白关联词表示的关系。然后结合具体的句子,选出恰当的关联词。第一题两个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所以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第二个句子,两个分句表示条件关系,所以用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就……”。填完后要读一读,看句子是否通顺。
故答案为:(1)虽 但 (2)不管 就
【点评】考查关联词的运用,先理解常见关联词的关系,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选出恰当的关联词,选完后要读一读句子,看句子是否通顺。
7.【答案】(1)难道这幅梅花图代表的不是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吗?
(2)它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
(3)这里的花再好看,也比不上我亲手栽种的。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句式转换;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陈述句改为反问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第一步是“否定变肯定,肯定变否定” ;第二步是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第三步在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本题中,本题中,“代表的是”改为“代表的不是”,然后加上反问语气词“难道”,句尾再加上疑问助词“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2)本题考查的是句式衔接。通过分析可知,“不像....那样有气派 ”和“有烟波浩渺之势”之间是转折关系,可以用“虽……但……”相连,第二句“它”用关联词替代掉,中间用逗号。
(3)本题考查的是句子仿写。通过分析例句可知,按照“...再...,也比不上...”来仿写一句即可。
故答案为:(1)难道这幅梅花图代表的不是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吗?;(2)它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3)这里的花再好看,也比不上我亲手栽种的。
【点评】本题考查了句子的变换。要掌握各种句型变换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答案】8.承上启下
9.在风光旖旎的瑞土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10.因为作者日夜思念故乡,而故乡有儿时的欢乐与足迹,作者这是用反衬手法抒发了对故乡的怀念。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课内阅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文本,明确主旨,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并能灵活运用,要结合全文内容来体会作答。
8.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作用,首先画线的句子所在的位置是中间,可能是过渡句。结合内容可知,“它们”指的是短文前面在其他地方看到的月亮,后面又描写里“故乡的小月亮”。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故答案为:承上启下
9.本题考查了对修辞手法的理解。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文章中的排比句是:在风光旖旎的瑞土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故答案为:在风光旖旎的瑞土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10.本题考查的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结合全文内容来看,无论这些地方的月亮多么美好,作者都感觉比不上故乡的小月亮,月亮本身是没有区别的,只是因为故乡的月亮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所以才显得珍贵。
故答案为:因为作者日夜思念故乡,而故乡有儿时的欢乐与足迹,作者这是用反衬手法抒发了对故乡的怀念。
【答案】11.苍天;广阔的天空。;指世间众多的普通人。
1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3.比喻。河边的垂柳青翠欲滴,随风起舞,像少女的秀发一样飘逸。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本文记叙了“我”夜晚赏月的情景,描写了夜晚富有诗意的月色,表达了作者对月下美景的喜爱及恬淡的心情。
11.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苍穹:是苍天,广阔的天空。芸芸众生:芸芸:形容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故答案为:苍天;广阔的天空。指世间众多的普通人。
12.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及对诗歌的积累。通过阅读可知,由第三段可知,文中引用的有关月亮的诗句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娟”。描写月亮的诗句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故答案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3.考查了学生对修辞方法的理解及仿写句子。从“柔和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像一曲悦耳的琴声轻轻拂过心头”可知,这句话把“柔和的月光”比作“流水”“琴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据此仿写即可。
故答案为:比喻。河边的垂柳青翠欲滴,随风起舞,像少女的秀发一样飘逸。
14.【答案】老红军爷爷等;您的童年里主要做些什么?那时的您渴望什么呢?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考查口语交际。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可从童年是纯真、难忘的,了解人的童年中有些什么事情?想法是什么?来进行表述即可。如:我想了解老红军爷爷的童年生活。我想这样来向他(她)提问:您的童年里主要做些什么?那时的您渴望什么呢?
故答案为:老红军爷爷等。您的童年里主要做些什么?那时的您渴望什么呢?
【点评】考查口语交际。平常多加积累与训练,加强理解,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