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0 12:38:03

文档简介

试卷类型:A
高二年级考试
语文试题
2024.01
木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东项:
1.容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容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日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木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画理论与创作体系一方面有着自身悠久而自足的学术渊源、相对明确成形的
研究对象与深闳丰宿的文献成果,另一方面文并未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科转型,
在很多的语境与场合中,常常停留在一个包容度极大、涵盖范田很广的学术就念上。
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特别是作为中国绘画学术系统的主干内容,20世纪的中国画研究
在承继传统画史画论思想的同时,显现出浓重的现代学术理路与学院属性。无论是主
张“传统出新”还是“引西润中”,无论是强调“笔墨核心"还是“形式苹变”,圆绕现代中
国画发展路向、价值标准、创作理念乃至教学传承的思考,已经成为百年来中国美术研
究的重要版块。
相对于其他美术门类,中国画学体系更为强调综合性、本体性与会通性。一殷意义
上,中国画理论体系的主要研究范畴是古代到近现代以来有关绘画的文宇著述,涵盖了
中国画的历史、理论、品评、技法、著录等各方面的内容。在画理、画法、画道的不同层面
中,现代中国画学在精细分科研究的基础上,也常要宏观的整体性研究,更倾向于对形而
上的画道层面的研究。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与传统研究方法相对,在20世纪西方学术思想全面引入以后,以西方现代研究方法
与视角重新审视传统中国绘画,成为当下中国画理论体系的主要参照。经由译介引入的
海外中国美术研究方法与观念,已经深刻影响了中国画史论研究,一方面使中目学者们
对照式地重审中回自身的绘画史学传統,另一方面更契合了中国画学研究进入现代学科
体系的需要。然而,由于海外中国古代绘画研究全面转向图像研究,亦使现代中国画学
研究时常适到研究观念的不对应与方法论的抵捂。对于中国画史上的画家与画派的个
案讨论,使中国画学研究重新聚焦于具体的绘画作品、史实细节与画论文献。这在客观
上扭转了单纯以西方观念对于中国画作品进行理论阐释的空泛现象,同时也及时地提示
了中国画学研究的本体性问题。在此角度上,古代与近现代中国画史论文献的发现、整
理至今仍是中国画学研究的重中之重。
中国画理论、评论、创作、价值、话语体系的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如同一条不断流淌
的河流,在绵延流动中取舍增副、沉积聚沙,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文化语境中,体现出
不同的适应性与差异性。近现代以来,对于传统中国画的观照,常常在很大程度上融入
现代视角,也接受了现代西方学术之民主、科学思维。如20世纪20年代,陈师曾的文人
画观体现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胆识,更兼县了建构文人画之现代理论体系的策略意
识,这种对于“文人画”概念的重渐发掘、建构,在厘清了文人画注重主观袁现而不求形似
的特点之外,也使“文人画"增益了新的内离,使其由零碎、单纯而变得系统、丰富,顺应了
进化论思潮影响之下的时代风气。
总的来看,当下语境中的中国画创作,其重点和雄点并不在于用以袁现当下社会生
活的写实基础与造型能力,也不在于以宣纸笔墨作为蝶材所展开的西方现代主义的观念
实验,而是通过吸纳笔墨传统,抒写主体精神使之完成中国人内在精神的延续与拓展。
(摘编自于洋《守正创新建构当代中国画学体系》)
材料二:
在世界画种中,能够以国别称呼的并不多,中国画是其中之一:从莱种意义上讲,它
代表了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精髓,看似简单的笔墨纸砚的组合,却贯通天地世界,构成
了其独特的具备民族性的艺术语言。中国画的创作,需要作者具备将自己的生活感受、
形象思维、传统笔墨进行消化与提升等内在功力,需要作者反复进行高度的艺术提炼,苦
心经营,达到匠心独运、物我两忘的境界,而这又和西画完全不同。
中国画最为鲜明的体现就是笔墨。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和生命,是它区别于所有
其他画种的重要形式。笔墨其有其他画种不可替代的独立性和无法比拟的特殊性。脱
离了笔墨,任何堂皇恢宏的表现,任何华丽绝妙的色彩,都不能被定义在中国画的范畴
之中。
笔墨是中国画的主体精神,五色供全形神兼备,线条丰寄星蓝机巧,它是包容的、开
阔的、创新的。千百年中,它并不放弃创新,而是形成了江潮汹浦、百舸争流、万千风格的
生态。近百年来,出现了黄宾虹的焦墨法、林风眠的西画法、张大千的泼彩法、崔振宽的
浑融墨法等,这些艺术家们的大胆尝试创新,丰富了中国画笔墨的内漓,其价值也逐渐地
被人认识、认同,这些中国画的艺术家完成了对中国画创造性的转换,成为中国画发展的
重要链条:
高二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高 二 年 级 考 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4.0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 C(A项“中国化研究”错;B项“海外中国美术研究方法与观念”错;D项“相互融合”错)
2. B(原文为“常常在很大程度上融入现代视角”)
3. A(BCD三项只论述了“笔”和“墨”的关系,未论证“笔墨”对于中国画的重要性)
4. ①材料一侧重从理论与创作两个角度论述当下中国画的发展方向。
②材料二侧重论述笔墨对于中国画创作的重要性。(每点2分,共4分)
5. ①在观照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视角,再现了新时代渔民们辛苦打渔的场景;
展现了新时代人民的新生活、新精神、新面貌;
②通过呈现渔民们的劳动形象,抒写渔民们为创造美好生活不辞辛苦努力奋斗的主体
精神,完成了中国人内在精神的延续与拓展;
③画面通过平凡的打渔场景,歌颂了伟大的劳动精神,这与作者将自己的生活感受进
行高度的艺术提炼、苦心经营密切相关;
④线条丰富墨韵机巧,为中国画的发展注入崭新活力,体现文化自信,展现时代气象。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可得6分,共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 D(表现他的“姿势优美”“一表非凡”错,目的是突出众人对他高超技艺的赞赏)
7. D(“从未忘记年轻时灯红酒绿的生活”错,此处意在表达他追忆往事的惆怅)
8. ①技艺高超。②待人真诚。③重情重义④人情练达/善于应酬。(每点1分,共4分)
9. ①结构严谨,照应标题,照应开头;②动作描写,用“漫无目的”表现王四海帐然若失的
状态;③环境描写,用“夕阳”这一意象渲染了王四海的惆怅无奈之感;④象征手法,“影
子”既是夕阳下王四海的影子,又表示他处于岁月流逝的阴影中,给人以迟暮之感。(每
点2分,答出三点可得6分,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 BDF
11. C(第一个“以”译为“用”,第二个“以”译为“因为”)
12. C(“是为了批评当时神仙鬼怪说法的荒诞可笑”错误)
13.(1)德威(悲痛)流泪不能举刀,于是(史可法)被众将领簇拥着走。
(落实“涕”“执”“为……所”的翻译,保持语意通畅,共4分)
(2)先生在军中,(是否)确凿知道原扬州阁部史公真的死了呢,还是没有死呢?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 1页 (共3页)
{#{QQABSQwEogioAAAAAQhCUwV6CECQkBCACIoGAEAIoAAASBFABAA=}#}
(落实“审”“果”“抑”的翻译,保持句意通畅,共4分)
14.(1)发誓与江都城共存亡(宁死不落入敌人之手);(2)城陷的时候,拔刀自裁;(3)大骂
贼人,拒不投降,不畏生死。(每点1分,共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 C(“道出了词人对昔日少年伙伴们的思念和不得相见的悲伤”错误)
16. ①沉沦下僚,不坠爱国之志。尽管境况不如意,“官冗从,怀倥偬”,词人长期担任低微
官职,琐事繁忙,但当国家遭遇危难时,仍渴望为国建功。②落入尘笼,仍怀报国之
情。“笳鼓动,渔阳弄”,词人时刻关注国家形势的变化,借典抒怀,表达了渴望投身战
场、为国效力的感情;③壮志难酬,常发报国之愤。“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
风”,词人因为无路请缨,不能生擒敌首,借剑“吼”出了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满腔愤
懑。(每点2分,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①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②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③钟鼓馔
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每句1分,错字不得分,共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18. ①鳞次栉比②百无聊赖(无所事事)③趣味无穷(饶有风趣)(每空1分,共3分)
19. ①比喻,将滴落在地面的雨水比喻为仙子们细长的手指,生动形象地描摹出了雨水细
密的形态。②通感,“敲打弹奏”是听觉,“美丽的花朵”是视觉,将听觉转化为视觉,表
达了作者对雨水的喜爱之情。(每点2分,共4分)
20. ①两个顿号将三个补语独立出来,起强调作用;②突出(茂盛的)瓦花对古老瓦房的点
缀;③体现了瓦房的生机、灵动、古朴。(每点1分,共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21.(1)荤素不挑食(或不挑食) (2)嗅觉非常灵敏(或嗅觉非常发达) (3)野猪对于环
境的适应能力极强(每处2分,共6分)
22. ②野猪还会扩大活动范围和增加觅食时间(在“觅食”前加上“增加”)
⑤使野猪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找到足够的食物(每处2分,共4分)
四、写作(60分)
23. 请参照2023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顺治二年乙酉(年)四月,江都被(清兵)围困的(形势)很危急。督相史忠烈公知道局
势(已)不可挽救,(就)召集众将领告诉他们说:“我发誓与扬州城同作殉国(之物),但
(在)匆忙慌乱中不能落在敌人的手里死去,谁(能)替我在临近城破时完成这个(为国而
死)的大节呢?”副将军史德威悲痛激昂地(表示愿意)担负这一任务。忠烈高兴地说:“我
还没有儿子,你应当凭同姓的关系作我的后嗣。我(要)写信(禀告)太夫人,把你(的名
字)记入(我的)家谱,排在(太夫人的)孙儿辈中。”
二十五日,(江都)城沦陷,忠烈抽出刀来自刎。众将领果然争着上前抱住他(不让他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 2页 (共3页)
{#{QQABSQwEogioAAAAAQhCUwV6CECQkBCACIoGAEAIoAAASBFABAA=}#}
自杀)。忠烈大声呼唤德威,德威(悲痛)流泪不能举刀,于是(史可法)被众将领簇拥着
走。到小东门,清兵像密林般地到来,副使马鸣禄、太守任民育及都督刘肇基等众将领都
战死了。忠烈就瞪着眼看敌人说:“我就是(大明朝的)史阁部”。被(俘)押到南门,和硕
豫亲王用“先生”称呼他,劝他投降。忠烈大骂而死。
当初,忠烈(留下)遗言:“我死后应葬(在)梅花岭上。”到这时,德威寻找史公的尸骨
不能找到,就拿(他的)衣冠(代替尸骨)埋葬他(在梅花岭上)。有人说:“扬州城被攻破
时,有人亲眼看见忠烈穿青衣戴黑帽,骑着白马,跑出天宁门跳入长江而死,不曾死在城
内。”自从有了这种话,长江南北就传说忠烈没有死。不久英山、霍山(抗清)义军大规模
起义,都假托忠烈的名义(来号召群众)(, 就)好像陈涉(起义时)假托项燕(的名义)一样。
吴中的孙兆奎因起兵失败,被俘押到南京。经略洪承畴同他有老交情,问(他)说:“先生
在军中,(是否)确凿知道原扬州阁部史公真的死了呢,还是没有死?”孙公回答说:“经略
从北方来,(是否)确凿知道原(在)松山殉难的督师洪公真的死了呢,还是没有死?”洪承
畴(听后)非常恼怒,急忙叫部下(把他)推出去杀了。
唉!(那些)成神成仙的荒唐无稽的说法,说颜太师因被杀而成仙,文少保也因彻悟
“大光明”佛法像蝉脱壳一样遗下了躯壳而成佛,实际上(他们都)不曾死去。殊不知忠义
是圣贤人传统的道德准则,那种凛然正气浩大磅礴,永远存留(在)天地之间,为什么一定
要(问他的)面目形象是出世成仙成佛还是入世为人了呢?(那种关于他们成为)神仙的说
法,正是(人们)所说的“画蛇添足”。就像忠烈的遗骨,(现在)已不可能找到了,(但)百年
之后,我登上(梅花)岭,同朋友们谈起忠烈的忠言,没有(一个人)不泪如雨下,想象当天
扬州被围的情况,忠烈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人们眼前,(这也说明)不必去问他果真成仙
成佛了没有,更何况假托他没有死而冒他的名义呢?
梅花像雪,芬香而不染尘埃,将来如果有人修建忠烈祠,马鸣禄副使等想必要列入从
祀的位置。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 3页 (共3页)
{#{QQABSQwEogioAAAAAQhCUwV6CECQkBCACIoGAEAIoAAASBFABAA=}#}
{#{QQABSQwEogioAAAAAQhCUwV6CECQkBCACIoGAEAIoAAASB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