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30 11:51:52

文档简介

十堰市 !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 "#"%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概况#农户获得一定的授田数量$授田数量男丁基本是女丁的倍数$特殊人群减半或不给
!+&
授田%!分"
$
变化#以户为单位进行租调的征收变成按授田对象为单位进行租调的征收$&九品混通'法征
收租调变成以受田丁口(耕牛的数量来计算每户纳税额%!分"
%
!"原因#唐中期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手上可直接支配的土地有限$租庸调制无法
"
维持%!分"
"
历史作用#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奠定
了唐后期到明中叶的赋税制度基础%!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
!"不足#立宪没有整体规划$立宪进度不明确$宪政内容多不符实%!分"
!,& +
!"原因#清政府预备立宪顶层设计的失败$清末新政激化了社会矛盾$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的
"
加深$社会底层民众生活日益艰难$自然灾害频发$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积极推动%! 分)
-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原因#抗日根据地成立初期制度政策不完善$根据地干部成分较为复杂)有些干部出现贪
!-&
污腐化行为$廉政建设始终是党政权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分"
+
!"政策#联合抗日各阶级)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
" "
意义#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中共的发展壮大和政权建设$有利于团结抗日
力量$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
示例
!.&
论题#两汉儒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源自王朝的制度建设%!分"
"
论述#汉高祖(汉文帝在儒生的影响下制定制度)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尊崇儒术)均反映
出汉王朝在制度领域对儒家思想的专业性依赖)为国制建设提供专业知识是两汉儒家制度
化生存的基本前提%五经博士制度为儒家发挥其智库职能提供了制度空间)博士弟子制度
为儒生入仕提供了制度化途径)察举标准的儒家化成为促使地方豪强转化为儒学世家的制
度动因%制度的儒家化与儒家的制度化共同促成了社会的儒家化)这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展
开的独特社会土壤%! 分"
#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评分依据"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 " "
! ! !"#!$%&
!
{#{QQABYQaEogigAgBAAAhCQwXaCkKQkBCACKoGwFAIoAAACQNABAA=}#}
书十堰市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 一 历 史 (2024年 1 月)
本试题卷共6页,共19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5.考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前八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截至 2021年年底,我国境内考古发掘公布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已有 793处(见图1)。由此可知
A.夏朝的存在得到考古印证
B.二里头文化有明显核心区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D.当时各地区之间联系密切
【高一历史 第 1 页(共6页)】 ·24-239A·
2.表 1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道家部分学者的观点。这些观点
表1
学者 观点
老聃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庄周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
A.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 B.体现了唯物论的倾向
C.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 D.寄托了对逍遥的追求
3.秦朝设置的县的规模一般都不大,遵循“小县制”原则。秦朝人口约两千万,全国设有一千余个县,平均每个县所辖人口大约两万人。秦朝这一措施旨在
A.加强中央集权 B.打击割据势力
C.推动经济发展 D.拓展疆域范围
4.张衡是创作东汉小赋的代表人物,他在《归田赋》中写道:“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这体现出东汉小赋的特点是
A.清新淡雅 B.刚健豪迈 C.沉郁顿挫 D.雄浑壮阔
5.图2 所示为铸于唐朝时期高昌王朝钱币。钱币正面钱文为“高昌”“吉利”四字,字体为隶书,背面无文。“高昌”为国名,“吉利”为吉祥语。 该货币
A.见证了东西文明的交流融合
B.反映了唐朝货币体系的多元化
C.体现了唐朝多元开放的特征
D.印证了唐朝文化强大的辐射力
6.王安石变法时,在用人方针上,他主张“一道德”,认为“学术不一,异论纷然”“若朝廷人人异论相搅,即治道何由成”“天下事无可为者”。而宋神宗其实还是按照宋朝祖宗家法,适当地参用反变法派,以求“异论相搅”。这表明王安石变法
A.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B.巩固了主流思想的地位
C.不利于皇权专制的加强 D.失败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7.元朝实行行省制度,除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外,还有若干军事征伐型行省的设置,如征交趾行省、征缅行省等,但随着战争的结束,这些行省就被废除了。这说明元朝行省
A.兼有政治和经济双重功能 B.设置灵活且适应元朝统治需求
C.有利于元朝加强中央集权 D.废立与否取决于战争是否需要
8.北宋中期,浙西、苏州“中稔之利,每亩得米二石至三石”。南宋初期,浙东绍兴、江东徽州也能每亩得米二石,闽、浙上等田则普遍每亩得米三石。之后,苏、湖、明州最好的田地能够每亩收
【高一历史 第2页(共6页)】 ·24-239A·
米五、六石。这种现象的出现
A.表明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缓解了国家的财政危机 D.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9.明代初期,皇帝常在内阁,后来有些皇帝不常到内阁,由内阁条旨、票拟送进去批,甚至有几个皇帝则长久不管事,不再到内阁。于是皇帝和内阁中间的接触,就多出一重宦官上下其手的机会。这样,宦官就慢慢地弄了权。这一变化
A.加剧了明朝的政治黑暗 B.使决策机制发生根本改变
C.改变了内阁的机构性质 D.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10.清朝中央政府除制定全国统一的基本法典之外,还制定了一系列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专门法规,如《蒙古律例》《回疆则例》《新疆条例》《钦定西藏章程》《理潘院则例》等。这说明清朝
A.对边疆地区各族实行多种管理制度 B.采取了整齐划一的方式管理边疆地区
C.以立法形式确定对边疆的民族政策 D.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自治
11.1870年,李鸿章在天津兴办洋务,创办了北洋水师学堂和北洋武备学堂。这些新式学堂引进西式教学课程,教授“西文西技”。据此可知,这些洋务学堂
A.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 B.利于培养实用性人才
C.动摇了专制统治的基础 D.开启了近代教育改革
12.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南北各省纷纷响应,宣布脱离清廷独立。而其中一个突出现象是众多立宪派人士纷纷加入各地的起义。这反映出
A.国家出现了严重分裂 B.武昌起义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C.革命浪潮的难以阻挡 D.辛亥革命达成了广泛社会共识
13.1912年,荣氏兄弟在上海创建福新面粉公司;到 1919 年,福新与荣氏兄弟创办的茂兴面粉公司共有8个厂,其“兵船”牌面粉更远销英、法、澳及东南亚,一战期间出口量达80 万吨,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
A.上海已经成为中国工业中心 B.民族企业获得一定发展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对外贸易出现繁荣局面
14.1920 年5月 1日,陈独秀在上海演说时讲道,世界劳动工人的觉悟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的觉悟是要求提高工资待遇,第二步的觉悟是要求管理,要求做工的劳动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陈独秀
A.提高了工人阶级地位 B.规划了中共初期政策
C.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 D.改变了中国革命方向
15.1945年,在重庆谈判中,有些问题即使国共两党达成了协议,但也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和平、民主、团结的气氛很快被内战的炮火冲淡了。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高一历史 第3 页(共6页)】 ·24-239A.
A.中共政权建设理念过于先进
B.民主党派利益没有得到保障
C.美国在背后对谈判阻挠破坏
D.国民党实行专制独裁的需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北魏孝文帝改革与隋唐制度](15 分)
材料一
表2 北朝隋唐授田数量 (单位:亩)
北魏前期征收租调,首先由当地官员召集乡三老,把本地各个家庭按照贫富划分为九等(上中下三等,每一等又分上中下三等,共九等户),然后把根据平均定额所规定的租调总额按品级分摊。太和八年(484年)北魏对租调进行了改革。这种赋税制度的改革是与均田制相适应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念瑜《北魏孝文帝改革》
材料二
两税法推动了赋税对象从丁身向财产转变,即从“舍地税人”向“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唐宋是中国古代社会变革的重要阶段,其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就是大土地所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国家难以遏制土地兼并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丁身作为税收主要标准的方式无法继续有效运行。以土地为主要标志的财产,成为唐宋以后国家赋税征收的主要衡量标准。
—摘编自许超雄《唐代两税法确立两大税收原则》
【高一历史 第 4 页(共6页)】 ·24-239A·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北魏至隋唐授田概况及北魏推行均田制后租调制度的变化。 (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唐朝实行两税法的主要原因,并说明两税法实行的历史作用。 (8分)
17.[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14分)
材料一
1906 年清廷启动预备立宪时,对如何“预备”并无规划。 磕磕绊绊两年后,清廷才公布了《宪政筹备九年清单》(以下简称“《清单》”),分年列示了 1908—1916年预备立宪的应办事宜,堪称预备立宪的“顶层设计”。 然而这一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预备事项中有20%属于一般行政事务,与宪政建设毫无关系。且在《清单》公布后不久,清廷又谕令各部院制定本机构的九年清单。 于是,外务部、吏部、民政部、度支部、礼部、学部、陆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理藩部、修订法律馆等纷纷出台各自的九年筹备清单。其中一些部院的清单,如农工商部的共列128 项,无一项与宪政有关。
——摘编自彭剑《清末新政能实现君主立宪吗 》
材料二
清末新政是“中国社会变革的非常可贵的开端”。但是由于清廷积弊太深,改革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新政”到处要钱,当时“所有柴、米、纸张、杂粮、蔬菜等项,凡民间所有,几乎无物不捐”“当捐之行也,一盏灯一斤肉,一瓶酒,无不有税”。 加之西方列强的肆意掠夺及自然灾害频发,农村经济凋敝,社会的下层,尤其是广大农民陷入破产的境地,因而激发了遍布全国的会党起事和民变。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联合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提出了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他还以广东为中心,在广西、云南的边境地带连续发动了几次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摘编自张立胜《辛亥革命发生的必然性刍议》
(1)根据材料一,概述清末预备立宪存在的问题。(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说明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8分)
18.[根据地与敌后抗战](14分)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抗日人民政权的建设,始终把廉政建设作为政权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致力于建设一个民主、公正、廉洁的政府。太行抗日根据地成立初期,首要目标是扩充力量、扩大武装,而非“阶级纯化”,因而,根据地的阶级成分较为复杂,制度政策尚不完善,干部整体数量不足。根据地的一些干部自身革命意志不坚定,有了思想懈怠和不良作风,违背了廉洁从政规范,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贪污腐化行为。为遏制贪污腐败与浪费等不良风气,打造根据地风清气正的良好风貌,保持党自身的纯洁性,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机关采取了
【高一历史 第 5 页(共6页)】 ·24-239A·
多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摘编自夏文华、孙凡闵《太行抗日根据地廉政宣传的实践及其特点》
材料二
1942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以军事“扫荡”为主的毁灭性打击政策,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承受着空前巨大的军事压力,面临严重困难的局面。一方面,军事上战斗频繁,伤亡重,干部牺牲大;另一方面,根据地面积缩小,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财政经济状况极端困难,有些地方军民的吃穿等基本生活需要得不到保障。 面对这样的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强调在新的残酷斗争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充分发动群众,依靠根据地广大军民,正确处理各抗日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努力战胜困难。
——摘编自石仲泉《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核心地位》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共在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廉政建设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阶级政策,并简评其实行的意义。(8分)
19.[儒学发展与中国古代政治](12分)
材料
在中国政治史上,汉武帝是最重要的制度更张者之一。他接受儒家改制的政治主张,以“王道”缘饰“霸道”,取代汉初的“无为之治”,这成为“汉家制度”的一大改变。这一认识在宏观上自无太大疑义,然而细察儒学在汉初的蛇行灰线,便会发现这一改弦更张乃是儒家思想长期影响体制建构的结果。陈寅恪曾对儒家的性质作出判断:“儒者在古代本为典章学术所寄托之专家。”他认为,“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儒学影响汉朝体制,首先便是遵循这一路径。
——摘编自李磊《两汉儒学发展的制度分析》
请以“儒学发展与政治建设”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高一历史 第6页(共6页)】 ·24-239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