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保亭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PDF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省保亭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PDF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30 15:10:01

文档简介

无敌于天下。”材料旨在说明,商鞅变法
保亭县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 A.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B.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C.增强了秦国军事力量 D.扩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七年级历史科试题 10.右图为 2021 年 4 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中国能工巧匠金银纪念
(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60 分钟 开卷考试) 币”中的金质纪念币,从币面图案信息可知,该纪念币选取的题材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11.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用了《道德经》中的一句名言:“图
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细。”这句名言体现的思想是
1.孙中山曾说“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 A.对立双方相互转化 B.以“德”治国
先。”这里的轩辕是指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
A.蚩尤 B.颛顼 C.炎帝 D.黄帝 12.2021 年底,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
2.从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消除水患和治水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被推举为黄河 进教育均衡发展。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可以看出禅让制的选拔标准是 A.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B.提出“仁”的学说
A.德才兼备 B.军功卓著 C.血缘关系 D.门第的高低 C.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 D.提出“为政以德”
3.“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材料描述的朝代是 13.右图说明秦朝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A.徭役繁重 B.赋税沉重
4.下列示意图反映的制度是 C.重视国家建设 D.重视军事发展
14.“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一现
象是指东汉
A.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B.政权迅速土崩瓦解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科举制 C.中央和地方矛盾加强 D.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5.精美的历史文物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文物体现的是 15.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采取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等预防措施,防范于未病前。下列发展了这种
“治未病”思想的是
A.华佗 B.扁鹊 C.张仲景 D.李时珍
16.《三国志 吴主传》里记载道:“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近,大破曹公军。公烧
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书中讲述的战役是
利簋 四羊方尊 青铜面具 A.桂陵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A.炎黄时期的创造发明 B.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 17.十六国时期,夏国建立者自称“大禹之后”,前秦氐族苻氏称“其先盖有扈之苗裔”,北魏建
C.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裔”。这说明
6.根据图表判断甲骨文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 A.北方各族政权更替频繁 B.北方各政权实现了统一
C.内迁各族对华夏的认同 D.改革促进北方经济恢复
18.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餐桌上
A.会意 B.象形 C.形声 D.假借 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7.《管子》一书曾载,春秋时期,齐国人已经使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战国策 赵策》中也有秦 A.南方人口增多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人口南迁的影响
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录。这主要体现了 19.《齐民要术 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A.古代冶炼工艺完善 B.水利灌溉技术成熟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畜牧业的普遍发展 这反映了贾思勰
8.《左传》记载: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史记》 A.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B.提出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的思想
记载:楚庄王北上征伐陆浑之戎,打到周天子疆域以内,向周大夫王孙满问鼎的轻重。这说明 C.注重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 D.总结林业畜牧业方面的生产经验
当时 20.《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
A.民族交融、华夏认同 B.分封制已完全崩溃 手写正体字。独创此字体的是
C.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D.各诸侯国和谐相处 A.胡昭 B.锺繇 C.王羲之 D.顾恺之
9.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进行的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商鞅的特殊爵赏制度使得对
外战争成了他们(秦人)唯一的出路。以最强悍、最有纪律的民族,用全力向外发展,秦人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小题,第 21题 13 分,第 22 题 13 分,第 23 题 14 分,共 40 分)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 1 页(共 4 页)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 2 页(共 4 页)
{#{QQABSQSEggCgAgBAAQgCUwEoCEKQkAGAAKoGRFAEsAAAiRNABAA=}#}
学校: 班别: 姓名: 座号:
……………………………密…………………………封…………………………线……………………………
21.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拟进行一次“远古祖先的拜访”活动,请你参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盛世局面。结合所学概括该盛世局面对西汉历史发展的影
与进来,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3 分) 响。(4分)
(1)请将下列史实的序号填入表格中的相应位置。(4分)
①河姆渡原始居民 ②北京人 ③半坡原始居民 ④山顶洞人
洞穴中的祖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概括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的
定居时代的祖先 影响。(4分)
(2)图 1是某同学搜集的反映半坡人、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请你仿照范例,对这些图片
进行解释。(4分)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2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图 1 材料一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
[示例]“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见证半坡人会制作陶器。 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
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
①“骨耜”可以见证 。
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
②“复原的干栏式建筑”可以见证 。 唯二人得还。
——摘自班固《张骞传》
材料二 沟通中外文明之路
(3)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典型代表。请根据图 2信息并结合具体史实, A
举例说明这两种农耕文化的不同点及其原因。(至少两点不同 5分) A
——摘自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 分)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继位时才 5 岁,由祖母冯太后临朝听政。冯太后进行一系列改革,推动了鲜卑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 族汉化,促进了民族交融。孝文帝受她的影响很大。冯太后去世后,他继续推行改革。
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秦制以铜虎符发兵, ——摘自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
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概括该历史事件的作用。(3分)
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秦汉史》
材料二 汉文帝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时常提醒百官劝课农桑。他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 (2)根据材料二,写出这条“沟通中外文明之路”的名称,并指出“A”处的地理位置。用史实说
租率减为三十税一。这样,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粮价大幅降低。汉初以来一石值五千钱,文景时 明此条道路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4分)
降到一石仅值数十钱至十余钱。 ——《中国古代史》选修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 124 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
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孝文帝受她的影响很大”。(5分)
儒学博士担任。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
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剑桥插图中国史》
(4)综上所述,请你谈一谈当下的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民族关系。(2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3分)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 3 页(共 4 页)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 4 页(共 4 页)
{#{QQABSQSEggCgAgBAAQgCUwEoCEKQkAGAAKoGRFAEsAAAiRNABAA=}#}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历史期末监测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每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A B B B C C C A A C A A C C C D A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1小题13分,22小题13分,23小题14分)
21.(13分)
(1)②③;①④。(4分)
(2)①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2分)
②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2分)
(3)在房屋建筑方面,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主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在农作物种植方面,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所处自然环境的不同。(5分)
(13分)
(1);措施:推行郡县制、控制兵权、制定法律(秦律)等。(3分)
(2)局面:文景之治;(2分)影响:文景之治稳定了政局,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挥在那,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物质基础。(2分)
(3)目的:发展教育,推动儒家思想传播,选拔官吏。(2分)影响: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2分)
(4)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分)
23. (14分)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互相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3分)
丝绸之路。长安。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核桃、葡萄及其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4分)
冯太后去世后,孝文帝继续推行改革。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并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5分)
(4)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