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0 12:50:19

文档简介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未测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4年1月30日
试卷满分:150分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
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
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代)形代部甲公
材料一:
近几年,电视剧市场蓬勃发展,每年都有几百部的上新和逾万集的播出,人们对优质作品的
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这样一类作品:它们具备精品剧的品相,一开始就
给足人们观剧期待,然而随着刷情推进,陆续出现人物形象不连贯、刷情不合逻辑、结尾仓促等
问题。比如,前不久一部非常火的家庭剧,情感刻画细腻、演员演技精湛、主题令人耳目一新,
始播就赢得广泛好评。遗憾的是,该剧后半部整体质量下降,口碑随之滑坡。这类“半部好剧”
的现象当前比较普遍。
相比于泛泛之作,“虎头蛇尾”的作品更令观众感到遗憾。电视剧出现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
是国为剧本不扎实。电视刷体量大、播出周期长、收看门槛低等特性,使其具有“陪伴”属性,
能否迅速与观众建立共情,是很多编剧创作时首先考虑的问题。为了吸引眼球,编剧会在电视刷
开头设置各种悬念,埋下各式伏笔,让观众迅速融入其中。但随着刷情的深入和多线叙述的开展,
人物不断增加,故事变得复杂,很容易出现情节衔接不畅、人物设置前后矛盾等问题。如何避免
出现“半部好刷”现?编剧在动笔前要做大量准备工作。比如,可以为每个角色设置一份详尽
的人物报告,这样不仅会让一个个角色立体丰满,还可以有效减少情节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好的
编剧不仅要保持“局外人”的客观冷静,随时审视故事前后的连贯性,还要在情感上完全投入到
作品中,与刷中人物同呼吸、共欢笑,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才可感可信,否则很容易把角色变成
高二语文试卷第1页共0页
C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仅仅推动情节的“工具人”,虽然起初惊艳,后期却黯然失色。
电视剧创作是团体协作的项目,避免出现“半部好剧”现象需要整个行业提供支持。很多电
视剧拍摄周期紧张,只有故事大纲或者前几集内容就立项拍摄,没有给“一剧之本”留有足够创
作时间。为赶进度,有的作品往往多个编剧联合创作,这种情况尤需整体统筹,避免出现前后不
一致问题。
“半部好剧”现象,也与当前电视刷盈利模式有关。《中国电视刷风向标报告2022》显示,
仅2022年1月至8月,上新电视剧60部、网络刷162部。当前网络视频平台是电视剧播映的重
要渠道,电视剧也是各平台吸引会员以增加营收的重要抓手。在这些视频平台上看剧,往往前几
集免费,继续看下去就需要购买“会员资格”。因此,制作方往往在一部剧的前几集上花费最多
心血:将节奏紧凑、高潮迭出的内容前置,吸引观众掏钱观看。
倾力打造作品“开头彩”本无可厚非,但作为集合各种社会资源、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的文
艺创作者,如果只追求“短平快”、赚“快钱”,让一部有可能成为精品剧的作品止步于“半部好
剧”,就会格外让人“恨铁不成钢”。“半部好剧”的“希望”在于,它显示出当前电视剧创作者
具备打磨精品的潜力,而差的这一口气,恰恰是严谨的创作态度和执着的艺术追求。为了写《大
工匠》,编剧高满堂曾长期在工厂体验生活:为拍好《大江大河》《人世间》,主创团队对细节严
格把控,小到一碗肉在剧中年代怎么吃,都认真“考据”一番。水平有高低,质量有高下,但创
作态度和创作追求决定着作品最终呈现的品格。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四大名著改编电视剧,到《士兵突击》《闯关东》《潜伏》《父母爱情》,
再到走出国门并受到海外观众欢迎的最新网络剧,经典的诞生都是主创人员耐得住寂寞、用心创
作的结晶。期待我国刷集创作去掉浮华浮躁,重视创作规律,让“半部好剧”成长为精品力作。
(摘编自任飞帆《让“半部好剧”成长为精品力作》)
材料二:
且看,陈数、雷佳音搭档的《和平饭店》前10集,情节推进中,悬念迭着悬念,叫人一秒
都不舍得快进。可0集过后,易容、掉包、制毒、徒手劫刑场等反逻辑、反常识的刷情一再出
现,把之前累积的好感消解殆尽。《台湾往事》前15集完全有成为经典的潜力,但从第16集开
始,关乎家国情怀的正刷就变成俗套的神剧,连骑个自行车都要动用技术抠图。《美好生活》也
不例外,前20集凭细节戳中了中年心事,靠演技赢得了生活质感,但20集之后几乎所有出场人
物都有了三角四角情感纠葛。于是,这些剧集的网络评分无不高开低走。
“半部好剧”谁之过?祸首就是如今国产刷的通病一注水。本应是戏核突出、节奏流畅的
好故事,出于商业原因,硬生生被大量哆唆又俗套的“凑集数”拖垮。为了多放广告凑集数,往
高二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
C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年元月高二期末测试
语文试题
答案
1.B 【解析】 A.“但后面就一集不如一集,越往后水平越低”错,原文只是说“随着剧情推进,陆续出现人物形象不连贯、剧情不合逻辑、结尾仓促等问题”,并没有说一集不如一集。
C.“像《士兵突击》《潜伏》一样从‘半部好剧’成长为精品力作”错,文中并没有说《士兵突击》《潜伏》原来是“半部好剧”。
D.“根本原因是抓住了大部分观众在观剧的过程中不会一怒弃剧的心理”错,根本原因是盈利。且少了“在没有更好的剧集替代前”这个不“一怒弃剧”的前提。
2.D 【解析】“依然能关乎国家情怀,就可以成为经典,就能改变评分高开低走的趋势”错,它成为经典的条件有多个,只“关乎国家情怀”还不够;成为经典,不一定就能改变评分。 故选D。
3.A 【解析】 A.“论证了‘半部好剧’的口碑必定是高开低走”错。文章首段举出的家庭剧例子,后半部它的口碑滑坡,论证了“半部好剧”现象当前比较普遍。故选A。
4.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数据论证
①举例论证:为了写《大工匠》,编剧高满堂曾长期在工厂体验生活;为拍好《大江大河》《人世间》,主创团队对细节严格把控。材料一倒数第二段
②对比论证 :比如,前不久一部非常火的家庭剧,情感刻画细腻、演员演技精湛、主题令人耳目一新,始播就赢得广泛好评。遗憾的是,该剧后半部整体质量下降,口碑随之滑坡。这类“半部好剧”的现象当前比较普遍。材料一第一段
③比喻论证:常常是十集之前,该放的戏剧钩子都已放置,观众也多“上钩”,此时在酒里兑水还是在水里兑酒,浓度全凭资本诉求。材料二第二段最后
④数据论证: “半部好剧”现象,也与当前剧集盈利模式有关。《中国电视剧风向标报告2022》显示,仅2022年1月至8月,上新电视剧60部、网络剧162部。材料一倒数第三段
(答出任何一点,均可得2分,满分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5.①编剧方面:要有执着的艺术追求,创作态度要严谨,在动笔前做大量准备工作,要能够以“局外人”的客观冷静随时审视故事前后的连贯性,要在创作时全身心投入到作品中。材料一第2、5段
②行业方面:要对电视剧创作提供支持,拍摄前要有完整的剧本内容,多个编剧联合创作时要整体统筹。材料一第3段
③平台方面:要把好品质关,对作品进行认真严格的审查。材料二最后
(答出第一点两个方面即可得4分,答出第二点和第三点均可得2分,满分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6.B.【解析】心理描写。
7.D.【解析】“也反衬出杀害‘他’的敌人的残暴”错。身材矮小不能直接反衬出杀害“他”的敌人的残暴,应是以其矮小的个子衬托他意志的坚强。
8.①内容上:交代故事发生的季节——严寒的冬天;②环境上:渲染了“他”被捕、关押、审讯时冷酷的气氛,抗日环境的险恶;③人物塑造上:衬托“他”坚定的意志。(答出任何一点,均可得2分,满分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解析】“大雪覆盖的山路上,那匹紧拉着爬犁的老马,在马鞭的催促下,一边喷着浓重的雾气,一边吃力地向前奔跑着……”,这是文中对大雪的第一次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季节在东北严寒的冬天。
“那汉奸即刻毙命于雪野之中,但一切还是都晚了”,赵尚志被叛徒所骗,受伤被俘,此处的关于雪的描写,反映了抗日环境的险恶。
“雪色无边。那匹老马,终于把雪爬犁拉到了目的地”“紧接着,那几个背着长枪的日伪军,又七手八脚地把他抬到一间冰冷的囚室里。抬头望去,透过那一扇小小的窗口,他看到外面的世界又下雪了,好大的雪”,利用环境描写渲染“他”被捕、关押、审讯时严酷的氛围。
“窗外的雪,仍在疯乱地飘着”,以“疯乱”的雪,衬托“他”坚定的意志。
第一问:①顺叙其被俘、审讯、牺牲的经过。(2分)②插叙“他”回国抗日、上汉奸当被俘经过。及参加义勇军,多次打败日军等。(2分)
第二问:①人物塑造上:丰富了他坚持抗日,为国献身、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2分)②情节结构上:使小说的情节结构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2分)
(答出任何一点,均可得2分,满分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10.BEG(3分,答对一点给1分)
【解析】我登上(梅花)岭,同朋友们谈起忠烈的忠言,没有(一个人)不泪如雨下,想见当日围城光景。(3分)
11.A【解析】顺治,是皇帝的年号。(3分)
12.D
【解析】作者引述世俗传说不是为批评说法的可笑,而是认为不能与一般鬼神迷信等同看待,更主要是用历史上忠贞爱国的人物与史可法相比,说明他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的崇高,值得人们永远纪念。(3分)
13.(1)译文:洪承畴(听后)非常恼怒,急忙叫部下(把他)推出去杀了。(得分点:恚:恼恨,发怒,1分;麾下:部下,1分;句意2分)
(2)译文:先生在军中,(是否)确凿知道原扬州阁部史公真的死了呢,还是没有死呢?
(得分点:兵间:军中,1分;抑:选择疑问句,是……还是,1分;句意2分)
14.答:①史可法死后将其衣冠葬在梅花岭上。②作者登上梅花岭,凭吊先贤,表达心中的敬意。③借梅花傲霜怒放,冰清玉洁的象征意义,赞颂史可法等民族英雄的崇高气节。(3分,每点各1分)
附《梅花岭记》参考译文:
顺治二年乙酉(年)四月,江都被(清兵)围困的(形势)很危急。督相史忠烈公知道局势(已)不可挽救,(就)召集众将领告诉他们说:“我发誓与扬州城同作殉国(之物),但(在)匆忙慌乱中不能落在敌人的手里死去,谁(能)替我在临近城破时完成这个(为国而死)的大节呢?”副将军史德威悲痛激昂地(表示愿意)担负这一任务。忠烈高兴地说:“我还没有儿子,你应当凭同姓的关系作我的后嗣。我(要)写信(禀告)太夫人,把你(的名字)记入(我的)家谱,排在(太夫人的)孙儿辈中。”
二十五日,(江都)城沦陷,忠烈抽出刀来自刎。众将领果然争着上前抱住他(不让他自杀)。忠烈大声呼唤德威,德威(悲痛)流泪不能举刀,于是被众将领簇拥着走。到小东门,清兵像密林般地到来,副使马鸣禄、太守任民育及都督刘肇基等众将领都战死了。忠烈就瞪着眼看敌人说:“我就是(大明朝的)史阁部”。被(俘)押到南门,和硕豫亲王用“先生”称呼他,劝他投降。忠烈大骂而死。当初,忠烈(留下)遗言:“我死后应葬(在)梅花岭上。”到这时,德威寻找史公的尸骨不能找到,就拿(他的)衣冠(代替尸骨)埋葬他(在梅花岭上)。
有人说:“扬州城被攻破时,有人亲眼看见忠烈穿青衣戴黑帽,骑着白马,跑出天宁门跳入长江而死,不曾死在城内。”自从有了这种话,长江南北就传说忠烈没有死。不久英山、霍山(抗清)义军大规模起义,都假托忠烈的名义(来号召群众),(就)好像陈涉(起义时)假托项燕(的名义)一样。吴中的孙兆奎因起兵失败,被俘押到南京。经略洪承畴同他有老交情,问(他)说:“先生在军中,(是否)确凿知道原扬州阁部史公真的死了呢,还没有死?”孙公回答说:“经略从北方来,(是否)确凿知道原(在)松山殉难的督师洪公真的死了呢,还是没有死?”洪承畴(听后)非常恼怒,急忙叫部下(把他)推出去杀了。
唉!(那些)成神成仙的荒唐无稽的说法,说颜太师因被杀而成仙,文少保也因彻悟“大光明”佛法像蝉脱壳一样遗下了躯壳而成佛,实际上(他们都)不曾死去。殊不知忠义是圣贤人传统的道德准则,那种凛然正气浩大磅礴,永远存留(在)天地之间,为什么一定要(问他的)面目形象是出世成仙成佛还是入世为人了呢?(那种关于他们成为)神仙的说法,正是(人们)所说的“画蛇添足”。就像忠烈的遗骨,(现在)已不可能找到了,(但)百年之后,我登上(梅花)岭,同朋友们谈起忠烈的忠言,没有(一个人)不泪如雨下,想象当天扬州被围的情况,忠烈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人们眼前,(这也说明)不必去问他果真成仙成佛了没有,更何况假托他没有死而冒他的名义呢?
梅花像雪,芬香而不染尘埃,将来如果有人修建忠烈祠,马鸣禄副使等想必要列入从祀的位置。
15.B
【解析】李诗侧重于以枯荷表现秋之衰败,烘托内心思念朋友的寂寞和悲伤;苏诗以“荷尽”表现秋之衰败,进而象征自己人生的不幸,反衬菊、橘等植物的坚贞不屈。
16.①如李诗借竹坞、秋阴、飞霜、枯荷等意象,描绘出凄清冷寂的秋日听雨图(结合内容分析,1 分),含蓄深沉地传达出对友人思念的感伤(点明情感,2 分)。
② 苏诗描写秋冬季节有萧条衰败的一面,更有生机勃勃的一面(结合内容分析,1 分),借此阐发人生虽有不幸也不应消沉,而应乐观向上的道理(说明哲理,2分)。
(每点3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 ①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②请其矢 ③十二门前融冷光 ④二十三丝动紫皇 ⑤庄生晓梦迷蝴蜾,⑥.望帝春心托杜鹃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呜)(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等等。
18.A而土壤的毁灭B忽视脚下所踏立的土壤(4分。每空2分)
19.(1)①“根据联合国2015年发布的《世界土壤资源状况》报告”或“联合国2015年发布的《世界土壤资源状况》报告显示”
③每年因侵蚀造成的谷物损失可高达760万吨
⑤频频见诸媒体的土壤污染事件(6分。改对一处2分)
20.这里的“你”和“他”运用了语意双关。(1分)“你”和“他”表面上指雪雁、紫鹃,(1分)实际上是指宝玉、宝钗。(1分)含蓄地嗔怪贾宝玉,听得进宝钗的意见而听不进自己的意见。(1分)传神地写出了林黛玉反应敏捷又心有酸味的心理状态。(1分)(答出任何一点,均可得1分,满分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21.(1)甲处,表达了宝钗在劝诫的同时也蕴含着急切的关心。(2分)
(2)乙处,表达了黛玉在轻微的抱怨中蕴含着赞许和感激。(2分)
(满分2分。其他内容言之成理亦可酌情赋分)
22.(1)多用各种形式的短句,变化自如。如:“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2分)
(2)整句、散句适当搭配,节奏灵动。如:“若热吃下去,发散得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2分)
(3)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交错运用,或叙事,或诘问,或抒情,活泼多姿,抑扬有致。如:“黛玉嗑着瓜子儿”“岂不受害?”“那里就冷死了我!”(2分)
(4)单句、复句错落有致,波澜起伏。如:“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2分)
(答出1点得2分,满分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