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一中2023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试卷
语 文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8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与以前直接、显性的表现方式相比,“娱乐包装”下的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往往从人们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精神需求入手,善于把虚无历史的意象和观点掩藏于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的娱乐信息之中,让人们在兴奋愉悦的状态中悄然接受。这种类型的历史虚无主义,究其根源错综复杂,观其后果危害严重。
第一,在“过度娱乐”中消弭历史认知。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缓解疲劳、放松身心的需求在商业化浪潮的裹挟下与享乐主义、消费主义交汇碰撞,催生了“泛娱乐化”现象。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搭载“大众娱乐”的潮流虚无历史,看似是以肤浅、低劣的“包袱笑料”和“鸡汤软文”等搔人们精神需求的“痒处”,实则是在欢闹的掩盖下将错误的历史观念无声无息地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中,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累加式的心理暗示和成见。当这种对历史认知的淡化和虚无变得“见怪不怪”“习以为常”时,其结果必然是扰乱了追求崇高、坚守意义的历史思考,模糊了“我们是谁”“我们从哪来”的历史记忆。
第二,在“方位迷失”中瓦解主流价值。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能够有机可乘,很大程度上源自文化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精神方位的迷失。一方面,部分文艺界和媒体从业人员的人文修养和政治素养不够,缺乏应有的文化格调和立场导向意识,容易模糊真善美的价值标准;另一方面,部分受众群体图消遣、求快活,更愿意通过肤浅、低俗的娱乐方式宣泄压力、消磨时间,这为低级无趣的文化产品打开了“消费市场”,也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下,人们用消遣化、娱乐化的方式解读历史、传播历史,历史被戏说、英雄被调侃、经典被篡改,其结果就是直接对社会主流价值观造成冲击和消解。当历史的价值仅归于娱乐的“附庸”之时,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也就开始直接瓦解着社会的价值根基和人们的精神信仰。
第三,在“主观唯心”中动摇唯物史观。“娱乐包装”下的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侵蚀了人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使人们在认识历史、观察历史的过程中严重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客观全面的分析方法,从而坠入“主观唯心”的迷雾。普通大众很难区分和辨识这类极具隐蔽性、迷惑性的错误思想,而一些主流文章和理论报刊有时又批判得不够。这些都助长了错误思潮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和破坏。
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任意捏造历史、歪曲事实,本质上就是从唯心主义出发将历史当作可以随意涂抹的画布,从源头上冲击了唯物史观的思想基础。这种唯心主义历史观,彻底颠倒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认为社会历史发展依赖于主观精神;彻底否定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无视党和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彻底反对人类社会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把历史进程说成是随机和偶然的。此类错误观念渗透蔓延,最终后果必定是从根本上虚无、否定历史唯物主义,虚无、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摘编自张博《警惕“娱乐包装”下的软性历史虚无主义》)
材料二:
与传统历史虚无主义一样,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实质仍是唯心史观,意在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理合法性,歪曲党的光辉历程及伟大成就,抹黑党的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离间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面貌是多重的,它侧重于采用迂回的、隐蔽的、片段化的方式进行传播,必须加强辨识和防范。
策略隐蔽化。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较为隐蔽,通常将意见、主张等嵌入某些事件和舆论中,以“造氛围”“带节奏”的方式“夹私货”,对于党的历史,以细节遮盖总体,以虚假代替真实,含沙射影,在博眼球、赚流量中,使人不知不觉受到影响。甚或它会在一些所谓“正能量”“主旋律”“粉红色”的舆论信息中有意加载“低级红、高级黑”类型的意见主张,使一些舆论在传播中不知不觉变了味。
观点碎片化。如果说传统历史虚无主义注重观点的系统化、整体性输出,其策略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阵地战,那么主要存身于互联网新媒体舆论场的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其策略更像游击战,将观点化整为零,以碎片化、“蹭热点”“搭便车”的方式输出。只要受众从某一个点上得出了符合其期待的看法,就算达到了目的。比如一些电视剧和网络小说,以“重新评价”为名,为反面历史人物“正名”“洗白”,久而久之极易使社会大众模糊是非、对错、真假。
对象大众化。传统历史虚无主义比较注重以其观点和看法影响有影响力的人,虽针对性较强但也容易引起警惕;而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则更注重以其观点和看法影响足够多的人,从过去的专业或半专业圈子扩展到了一般网民,触网就有可能受到其影响。这种“全面撒网”“多点开花”的做法,更有助于其从一些价值观尚不成熟、判断能力不强、网络媒介素养不高的受众那里收割回响,从而对足够多的人造成一种整体上的影响。
(摘编自郝永平、黄相怀《加强对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辨识与防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软”表现在它总是把错误观点渗透在娱乐视频之中,让人们在兴奋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其观点。
B.有些文化生产者的人文修养和政治素养不够,没有很好地掌握真善美的价值标准,这是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大肆传播的原因之一。
C.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党和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破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后果。
D.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传播方式较为隐蔽,它有时会以“正能量”“主旋律”“粉红色”的舆论信息出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想迅速改变人们的思想,而是要让人们对历史认知的淡化和虚无变得“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B.有些人通过低俗的娱乐方式消磨时间,比如看低级无趣的文化产品,这样他们会不自觉地受到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毒害。
C.传统历史虚无主义和软性历史虚无主义虽然存身之处截然不同、策略也不同,但其本质却相同,都是虚无历史、混淆是非。
D.软性历史虚无主义能够影响到一般网民,比传统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的人多得多,从这点上讲,它的危害性可能会更大。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的一项是(3分)
A.短视频《揭密汪精卫》深挖汪精卫身上的“文艺细胞”,赞叹他是性情浪漫的“诗词家”,使观众对其产生良好的印象。
B.有学者发表文章称,抗日战争是一个错误,如果不抵抗,中国被日本统治了,中国的科学和经济早就像日本一样发达了。
C.小说《土改!土改!》把解放初期的土改运动写成如此情况:大地主是“善良”“勤劳”“开明”的,革命者则是凶暴的懒汉。
D.网络小品《团结一致》中有对《黄河大合唱》的改编,曲调不变而修改了某些词句,如“虎在吼,狗在叫”等,引得观众哄堂大笑。
4.两则材料的论证结构基本相同,请对此作具体分析。(5分)
5.对下面文字中提到的现象,你怎么看?请依据两则材料简要作答。(6分)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一名年仅26岁的年轻战士任凭烈火焚身,始终未动,直至壮烈牺牲。他就是邱少云!日前,有人以其被活活烧死却一动不动“不合生理学常识”为由,断言这个英雄事迹是“伪造的”,并在某平台发布了以“邱少云被火烧的笑话”为噱头的短视频供人娱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万年青
冯骥才
西门外往西再走三百步,有一个岔道口是块三角地,这块地太小太短,没法用,没人要。
老蔡家拿它盖了一间很小的砖瓦屋,开了一个小杂货铺。这一带没商家,如今有了这个吃的穿的用的俱全的小杂货铺,方便多了,而且渐渐成了人们的依赖。过日子还真缺不了这杂货铺!求佛保佑,让它不衰。有人便给这小杂货铺起个好听的名字,叫万年青。
老蔡家有个规矩,一年到头,刨去过年,无论嘛时候,店门都是开着的,决不叫乡亲们吃闭门羹。这规矩老蔡家说到做到,而且不是一天一月一年做到,还得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做到,没一天不做到,或者做不到。现在万年青的店主是蔡得胜,他是个死性人,祖上立的规矩,他守得更严更死。这可是了不得的!谁能一条规矩,一百年不错半分?
虽然老蔡家没出过名人,可是就凭这天下独有的店规家规,一样叫人敬佩,脸上有光。老蔡走在街上,邻人都先跟他招呼。
一天,老蔡遇到挠头的事。他的堂兄在唐山挖煤砸断了腿,他必得去一趟,连去带回大约要五天,可是铺子就没人照看了。这怎么办?正这时候,发小马得贵说起他一个远亲在北洋大学堂念书,名叫金子美,现在放暑假,不如请来帮忙。
老蔡把金子美约来一见,这人二十多岁,戴副圆眼镜,目光实诚,看上去叫人放心。便说好五天,日出开门,日落关门,诚心待客,收钱记账。老蔡交代完,又叮嘱一句:“记着一定守在铺子里,千万别离身。”
这北洋大学堂的大学生笑道:“离开这儿,我能去哪儿?除去念书,我什么事也没有。放心吧!”
金子美每天从早到晚一直盯在铺里,有尿就尿在一个小铁桶里,抽空推开后门倒在阴沟里,有屎就憋着晚间回去路上找茅房去拉。在铺子里,拿出全部精神迎客送客,卖货收钱;下晌天黑,收摊关门,清点好货物和收银,上好门板,回到学堂去睡觉。一连三天,没出意外,一切相安无事。
转天一早刚到了万年青,一位同学找来说,从租界来了一个洋人,拍他们的学堂。金子美说店主交代他这铺子白天不能关门,不能叫老主顾吃闭门羹。学友笑了,说:“谁这么死性子,你关门了,人家不会到别的地方去买?”他见金子美还在犹豫,便说:“你关了一会儿门怕什么,他也不会知道。”子美觉得也有道理,就关上门,随着这学友跑到了远处运河边的北洋大学堂。
金子美头一次见到怎么照相,陪着洋人去到学堂的大门口、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一通拍照,还和几位学友充当各种角色。大家干得高兴,玩得尽兴,直到日头偏西,赶回到铺子时,天已经暗下来了。金子美心里有点愧疚,觉得辜负了人家老蔡。他便按照前三天每日售货的钱数,从铺子里取出价钱相当的货品,充当当日的售出;再从自己腰包里拿出相当货价的钱,放在钱匣子里。这样一来,便觉得心安了。
再过一天,老蔡回来了,金子美向他交代了一连五日小店铺的种种状况,报了太平,然后拿出账目和钱匣子,钱货两清。老蔡原先还有些莫名的担心,这一听一看,咧开满是胡茬的嘴巴子笑了。给子美高高付了几天的工酬。
这事便结了。可是还没结。
一天,金子美在学堂忽接到老蔡的信儿,约他后晌去万年青。子美去了,老蔡弄几个菜半斤酒摆在桌上,没别的事,只为对子美先前帮忙,以酒相谢。老蔡没酒量,子美不会喝,很快都上了头。老蔡说:“像你这种实诚人,打灯都没法找。我虽然帮不了你嘛忙,我这个铺子就是你的,你想吃什么用什么——就来拿!随你拿!”
子美为了表示自己人好,心里一激动,便把他照看铺子时,由于学堂有事关了门,事后怕亏了老蔡而掏钱补款的事说了出来。他认为老蔡会更觉得他好。谁想到老蔡听了,脸上的笑意登时没了,酒意也没了,直眉瞪眼看着他。好像他把老蔡的铺子一把火烧了。
“您这是怎么了?”他问。
“你关了多长时间的门?”老蔡问,神气挺凶。
“从早上。我回来的时候……快天黑了。”
“整整一天?一直上着门板?”
“上了呀,我哪敢关门就走。”
静了一会儿。忽然老蔡朝他大叫起来:“你算把我毁了!我跟你说好盯死这铺子绝对不能离人、绝对不能关门!我祖上三代,一百年没叫人吃过闭门羹!这门叫你关上了,还瞒着我,我说这些天老街坊见了我神气不对。你坑了我,还坑了我祖宗!你——给我走!”老蔡指着门,他从肺管子里呼出的气冲在子美脸上。
子美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他惊讶莫解,但老蔡的愤怒与绝望,使他也无法再开口。老蔡的眼珠子瞪出了眼白,指着门的手剧烈地抖。他慌忙退身,出来,走掉。
一年后,人说老蔡得了病,治不好,躺在家里,杂货铺常常上着门板,万年青不像先前了!过了年,儿子把他接到北京治病养病,居然再没回来。铺子里的东西渐渐折腾出去了,小砖房空了,闲置一久,屋顶生满野草,像个野庙荒屋。那块“万年青”的店牌早不知嘛时候没的。再过多半年,老蔡家把这小屋盘给了一个杨柳青人。这人开了早点铺,炸油条、烙白面饼、大碗豆浆,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就像江山社稷改朝换代又一番景象。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子美由“愧疚”到“心安”的心理变化,表明他并不了解老蔡,认为老蔡只是个生意人,掏钱补款就可以弥补关门的损失。
B.小说中的杂货铺与老舍笔下的茶馆类似,二者都是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场所,都展示了各阶层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
C.小说创设金子美陪洋人去学堂拍照这一情节,交代了杂货铺关门一天的主客观原因,也让故事产生了波澜。
D.小说善于运用简约的文字描绘人物的神态,无论写老蔡的喜悦还是愤怒,都是寥寥几笔,便情态尽出,生动传神。
7.关于小说的最后一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蔡的一病不起除了身体原因,应该还与一年前关门事件带来的打击有关。
B.杂货铺萧条破败的状况与其店名“万年青”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令人唏嘘。
C.一段中出现三个表示时间的短语,加快了叙事节奏,强化了人事变迁之感。
D.以早点铺的热闹场景收束全文,这样写诙谐中见深刻,凸显了作者的褒贬。
8.小说写“子美不明白老蔡为什么如此愤怒”,请结合文本分析老蔡愤怒的原因。(6分)
9.《万年青》延续了冯骥才津味小说“俗”与“奇”的美学特征,请简析文中的“俗”与“奇”。(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籍。大将军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节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材料二:
何充,字次道,庐江人。丞相王导妻之姊子,故少与导善,早历显官,明帝亦友昵之。成帝即位,迁给事黄门侍郎。平苏峻乱,稍迁东阳太守。在郡甚有德政,王导、庾亮并言于帝曰:“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由是加吏部尚书。及导薨,转护军将军,与中书监庾冰参录尚书事。庾冰兄弟以舅氏辅王室,权侔人主,虑易世之后,戚属转疏,将为外物所攻,谋立康帝注,即帝母弟也。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君,帝从之。充建议曰:“父子相传,先王旧典,忽妄改易,惧非长计。故武王不授圣弟,即其义也。昔汉景亦欲传祚梁王,朝臣咸以为亏乱典制,据而弗听。今琅邪践阼,如孺子何?社稷宗庙将其危乎!”冰等不从。既而康帝立,帝临轩,冰、充侍坐。帝曰:“朕嗣鸿业,二君之力也。”充对曰:“陛下龙飞,臣冰之力也。若如臣议,不睹升平之世。”帝有惭色。建元初,出为骠骑将军,假节,领徐州刺史,镇京口,以避诸庾。俄而帝疾笃,冰、翼意在简文帝,而充建议立皇太子,奏可。及帝崩,充奉遗旨,便立太子,是为穆帝,冰、翼甚恨之。充居宰相,强力有器局,临朝正色,以社稷为己任,凡所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此重之。然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于时郗愔及弟昙奉天师道,而充与弟准崇信释氏,谢万讥之云:“二郗谄于道,二何佞于佛。”永和二年卒,时年五十五,赠司空,谥曰文穆。
(节选自《晋书·何充传》)
【注】康帝,即后来的晋康帝,当时身份是琅邪王。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凡所选A用B皆以功臣C为先D不以私恩E树亲戚F谈者G以此H重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狼籍,文中指名声不好,与《赤壁赋》“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的“狼籍”意思不同。
B.稍,即“逐渐”的意思,与《登泰山记》“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的“稍”意思相同。
C.临,指执掌,与《赤壁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临”意思不同。
D.卒,在这里指去世。按照古代礼制,士死谓之“卒”,大夫死谓之“不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将军王敦特意在众人面前夸赞担任庐江太守的哥哥王含政绩斐然、广受赞誉,作为下级的何充对此却持有异议。
B.何充在东阳太守任上有很多有益于百姓的政治措施和成就,颇受王导和庾亮的赏识,在二人力荐之下,得到提拔重用。
C.外戚庾冰兄弟权倾朝野,为了继续保有自己的地位,他们希望让太后的弟弟康帝即位,并最终实现了这一目标。
D.何充担任宰相,才能度量出众,一心为公,正直无私,深受人们赞誉,但又笃信佛教,花费无度,受到时人讥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君,帝从之。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4.后世评价何充“抗直不谄”,文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雨后赠斯远
赵蕃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
揩摩病眼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交代了写作的时节和天气,虽有霜降和冷雨,但并无颓废伤感之意。
B.这首诗写景视听结合,虚实相衬,景物的描写中寄寓着作者美好的情感。
C.诗人兴致盎然,整日遍村寻春,表现出诗人寻春的急迫心情与坚定信念。
D.诗人揩拭双眼,静待朋友的佳作,想以其诗洗尽昏昏睡意,振作起精神。
16. 后人评价此诗“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这一评价的?请就此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8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0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 ”两句来表达世间万物都有不变的一面,我们不必羡慕的观点。
(2)《静女》中,“ , ”两句写女主人公跋涉郊野亲自采来茅草赠予恋人,物微情深,一如陆凯《赠范晔诗》中的“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因此男主人对这个礼物也尤为珍视。
(3)《师说》中的“ , ”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这也是士大夫们不愿意从师的借口。
(4)姚鼐《登泰山记》中,“ , ”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写出了西边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
(5)古诗词里的意象有很多,虚幻的“梦”是较为独特的一种。诗人们或写梦中景,或忆梦中人,或借助梦表达感慨。如“ , ”两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小说是一种有生命的特殊物质,小说生命的血液流淌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故事主线是它的神经中枢系统,小说的灵魂不是主题的简单归纳,而是小说中 的精神光照,是小说的核心价值。文学研究者通常会从作品的不同角度去 它的思想艺术价值,这本质上就是对作品灵魂的探寻,作品所建立的艺术空间和作品自身的气血脉络只是给研究者 了基础和土壤,对作品灵魂的探幽析微和精准捕捉,才是研究的目标和方向。自清代以来,《红楼梦》产生了无数的研究文章,有的文章对《红楼梦》主题的归纳始终只能提纲挈领,却未能概括出全部小说灵魂的信息密码。时至今日,现有的红学研究著作依然难以穷尽“红迷”的艺术梦想,红学研究领域仍然是四季繁茂,一代代研究者 ,每一代人都会有新的发现,所有的发现都指向了小说灵魂的纵深处。
18.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流光溢彩 发掘 提供 前赴后继
B.异彩纷呈 发掘 供应 前仆后继
C.流光溢彩 发现 供应 前赴后继
D.异彩纷呈 发现 提供 前仆后继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自清代以来,《红楼梦》产生了无数的研究文章,有的文章对《红楼梦》主题的归纳始终只能提纲挈领,却未能概括出小说灵魂的全部信息密码。
B.自清代以来,《红楼梦》产生了无数的研究文章,有的文章对《红楼梦》主题的归纳始终只能提纲挈领,却未能概括出小说全部灵魂的信息密码。
C.自清代以来,围绕《红楼梦》产生了无数的研究文章,有的文章对《红楼梦》主题的归纳始终只能提纲挈领,却未能概括出全部小说灵魂的信息密码。
D.自清代以来,围绕《红楼梦》产生了无数的研究文章,有的文章对《红楼梦》主题的归纳始终只能提纲挈领,却未能概括出小说灵魂的全部信息密码。
20.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列车一头扎进黑暗,把她们撇在冰冷的铁轨旁边。(《哦,香雪》)
B.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荷塘月色》)
C.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D.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财富自由之路》里有这样一句话:“你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取决于你是什么样的人。”
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 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常德市一中2023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答案
1.A【解析】错在“它总是把错误观点渗透在娱乐视频之中”。原文是“善于把虚无历史的意象和观点掩藏于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的娱乐信息之中”,娱乐视频仅仅是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方式之一,并非全部。
2.D【解析】A项错在“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想迅速改变人们的思想”,此意于文无据。B项错在“他们会不自觉地受到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毒害”,低级无趣的文化产品中不一定都有历史虚无主义思想。C项错在“存身之处截然不同”,材料只是说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主要存身于互联网新媒体舆论场”,并没有说传统历史虚无主义的存身之处,其也可能存身于互联网新媒体舆论场。
3. B【解析】B项是直接否定抗日战争,表现方式是显性的,不属于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其他三项都是利用文艺形式来否定历史,较为隐蔽,属于软性历史虚无主义。
4.两则材料的论证结构都是总分关系。
①材料一第一段指出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后果危害非常严重,然后从消弭历史认知、瓦解主流价值、动摇唯物史观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②材料二第一段指出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方式是迂回的、隐蔽的、片段化的,然后从策略隐蔽化、观点碎片化、对象大众化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指出相同点1分,对两则材料作具体分析4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5.①这是借科学之名抹黑英雄人物的现象,是“娱乐包装”下的软性历史虚无主义。
②以英雄人物“邱少云被火烧的笑话”为噱头制作短视频供人娱乐,于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历史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瓦解着人们的精神信仰,危害极大。
③对这类现象,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加强辨识和防范。
(指出性质2分,指出危害2分,指出对其的态度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6.B【解析】“都展示了各阶层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分析有误。
7.D【解析】“凸显了作者的褒贬”,分析有误。
8.①金子美言而无信,辜负了老蔡的信任;②金子美关了门还隐瞒真相,欺骗老蔡;③金子美坏了老蔡家的规矩,摧毁了他的立身之本。(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9.俗:①写俗世俗人,聚焦市井生活,关注普通百姓;②语言俗,运用方言俗语,地域特色鲜明。
奇:①人物个性境遇奇,主人公守规重诺异于常人,经历富有传奇色彩。(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10.BDF【解析】“凡所选用”是所字结构翻译成名词选任的官员,作句子的主语,后面B处断开;“皆以功臣为先”与“不以私恩树亲戚”结构一致,应单独成句,前后断开,即BDF处。
11.D【解析】大夫死谓之“卒”,士死谓之“不禄”。
12.C【解析】“太后的弟弟”错,根据原文“庾冰兄弟以舅氏辅王室……谋立康帝,即帝母弟也”可知,应是皇帝的同母弟弟。
13.(1)(庾冰兄弟)经常用国家面临强敌威胁,应该立年长成熟的君主(的道理)来劝说晋成帝,成帝听从了他们的主张。(每:经常;以:用;说:劝说;长君:年长的君主;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君:状语后置。各1分。)
(2)白茫茫的水汽笼罩江面,波光连接着天空。(我们)任凭小船去到哪里,越过茫茫的万顷江面。(白露:白茫茫的水汽、雾气;纵:任凭,放任;如:去,到,往;凌:越过;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各1分。)
14.①不阿附上司王敦,敢于当众提出异议;②不畏权贵,在立储问题上坚持父子相传;③他当面表明不支持康帝即位,让刚登基并向他示好的晋康帝尴尬羞愧。(每点1分)
15.B【解析】“视听结合”错,无听觉。
16.情:①诗人写自己在霜凝雨湿的季节期盼春天的到来,满怀信心寻找春天的踪迹,表现了乐观进取的精神;②诗人相信友人的佳作能为自己“洗昏睡”,表达了对友人音信的期盼和对其才情的赞美。
理:③自然万物轮回,一面在衰败,一面则在发生发展。衰败中却有新生,不必嗟叹伤感。
17.⑴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⑵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
⑶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⑷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
⑸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18.A【解析】第一空,流光溢彩:形容形象美好,光彩照人。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根据语境,此处指的不是“突出的成就”,而是小说中美好精彩的部分,选“流光溢彩”。第二空,发掘:把埋藏的东西挖掘出来,犹如用挖掘、深入搜寻来显露或采集。发现:经过探索研究认识或找到前人没有认识或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觉。此处指挖掘出来,故选“发掘”。第三空,提供:其对象可以是具体或抽象的事物,使用范围广。仍然:其对象主要是国计民生的物质、原料、器材、商品等。根据语境,应选“提供”。第四空,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跟着上,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前赴后继:前面的人冲上去,后面的人跟上来。形容勇往直前,连接不断。此处语境没有“不怕牺牲”之意,故选“前赴后继”。故选A。
19.D【解析】画线句语病有二,一为成分残缺,“《红楼梦》产生了……研究文章”不当,《红楼梦》本身并不会产生研究文章,应该是“围绕《红楼梦》产生了……研究文章”。二为语序不当,“全部小说灵魂的信息密码”语序不当,“全部”应修饰“信息密码”。故选D。
20.C【解析】画线句把故事主线比作“神经中枢系统”,是比喻中的暗喻修辞手法。A.拟人手法,赋予奔驰的列车冷漠无情的人的特点。B.虽有“像”,但没有喻体,不是比喻。C.把短暂渺小的生命比作“蜉蝣”“粟”,是比喻手法。D.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王含任庐江郡太守,贪财纳贿,行为不检,声名败坏。大将军王敦袒护他哥哥,一次特意在大家面前赞扬说:“我哥哥在郡内一定政绩很好,庐江有名望的人都称颂他!”当时何充在王敦手下任主簿,也在座,严肃地说:“我就是庐江人,所听到的和你说的这些不一样。”王敦哑口无言。旁边的人都替何充感到不安,何充却十分安定淡然,神情和平时一样。
材料二:
何充,字次道,庐江郡人。他是丞相王导妻姐的儿子,因此年少时便与王导关系融洽,很早就担任显要官职,明帝也喜爱他。成帝即位后,何充升任给事黄门侍郎。平定苏峻之乱后,他逐渐升迁为东阳太守。在郡为官有很多有益于百姓的政治措施和政绩,王导、庾亮一起向成帝进言说:“何充才识度量过人,端正有节操,有万夫所归的声望,必能掌管朝政。老臣辞世之日,希望陛下选用何充为近侍,天下将会安定,社稷无忧了。”因此何充升为吏部尚书。等到王导逝世后,何充转任护军将军,与中书监庾冰参与总领尚书事。庾冰兄弟以国舅身份辅佐朝廷,权势等同天子,担心新帝即位之后,自己与皇帝的关系疏远,将遭到外臣攻击,因而策划拥立康帝,就是成帝的胞弟。(他们)经常用国家面临强敌威胁,应该立年长成熟的君主的道理来劝说晋成帝,成帝听从了他们的主张。何充建议说:“父子传位,是先王既定的法典,忽然妄加改变,恐怕不是利国的良策。所以武王不传位给有圣德的弟弟,是遵循大义。从前汉景帝也打算传位给其弟梁王刘武,百官都以为毁乱典章制度,不能接受。如今琅邪王继位,年幼的太子怎么办!国家社稷,恐怕要危险了!”庾冰等不听。不久康帝继位,康帝来到前殿,庾冰、何充两边侍坐。康帝说:“朕继皇位,是二位爱卿之力啊。”何充回答说:“陛下即位,是臣子庾冰一人之力。如果依我的主张,陛下就不能君临天下了。”康帝脸上露出羞愧神情。建元初年,何充出任骠骑将军,代表皇帝出行,兼任徐州刺史,镇守京口,以回避庾氏兄弟。不久康帝病重,庾冰、庾翼想要立简文帝,而何充建议立皇太子,他的建议被康帝采纳。等到康帝驾崩,何充奉遗诏,立太子为帝,这便是晋穆帝,庾冰、庾翼十分怨恨何充。何充担任宰相,刚强果敢,才识度量过人,执掌国政,正气凛然,以国家兴旺为己任,凡是选任官员,无不以功臣为先,不因私情任用亲人,人们因此敬重他。然而他酷爱佛教,大修寺庙,供养的和尚以百计,浪费亿万而不吝惜。当时郗愔和他的弟弟郗昙信奉天师道,而何充和他的弟弟何准笃信佛教,谢万讥笑他们说:“二郗谄于道,二何佞于佛。”何充于永和二年去世,终年五十五岁。朝廷封赠为司空,谥号为文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