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27 16:52:16

文档简介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选择题
1.1938年春,国民党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是指(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
【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血战台儿庄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第一子目血战台儿庄中的内容:“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大败日军,消灭日军1万多人。”可知,1938年春台儿庄是国民党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故选B。A选项是1937年发动的,结果是日军占领上海;C选项的时间是1940年,是八路军取得的重大胜利;D选项是1937年八路军取得的胜利。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血战台儿庄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台儿庄战役的时间、结果和意义。
2.1939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
A.日军在抗战初期遭到惨败
B.正面战场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C.八路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英勇抗击日军
D.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国民政府的电文,是想强调台儿庄战役的主力是国民党,台儿庄战役的结果是中国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给日军以重大打击。所以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台儿庄战役的历史意义。
3.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在这一阶段爆发的一次重大战役(会战)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帅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这次战役(会战)是指(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答案】D
【知识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关于百团大战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日本侵华的战略要地华北的发展日渐壮大,日本军队在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散在长城、华北、东北的部分军队,以铁路、公路等交通线为依托,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借此控制并逐渐缩小抗日力量。但1939、1940夏季两次扫荡,将集中于华北地区30余万日军、满洲国军队的分布点不断增加,力量分散,这对华北地区的八路军集中优势力量展开大规模百团大战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材料中叙述的是关于百团大战的知识点,
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对于百团大战考查更多的是其历史意义。百团大战以破袭战为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4.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  )
A.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出现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
D.保卫重要城市上海和南京
【答案】A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七七事变后,日本于8月13日,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故A符合题意。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B不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虽然英勇,但没涉及到共产党八路军和各人民团体,故C不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是保卫上海,但保卫南京的是南京保卫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必须抓住“抗战亘于三月”,确定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目标没有实现。
5.(2018八上·江海期末)“率军收复台湾,擂响禁烟战鼓,黄海激战千层浪,看我中华儿郎。兵谏逼蒋抗日,浴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士气长,国魂永驻沙场。”这首《国魂颂》中称赞的人物有(  )
①郑成功②林则徐③左宗棠④邓世昌⑤谭嗣同⑥张学良⑦李宗仁⑧彭德怀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⑥⑦⑧
C.①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答案】B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林则徐禁烟运动;西安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率军收复台湾”,赶走荷兰殖民者的是郑成功;“擂响禁烟战鼓”的是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黄海激战千层浪”的是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杀敌的邓世昌;“兵谏逼蒋抗日”的是国民党爱国官兵张学良、杨虎城;“浴血战台儿庄”的是台儿庄战役的总指挥李宗仁;“百团大战士气长”是百团大战的总指挥彭德怀。因此《国魂颂》中称赞的人物有①②④⑥⑦⑧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
6.1942年1月,美国《先驱论坛报》报道:“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之胜利”。文中的军事胜利是指(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1942年1月”“湘北之大捷”,结合课本所学可,“湘”是湖南的简称。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先后在湖南长沙发动两次会战。1941年12月日军进行了第三次会战。1942年1月第三次长沙会战,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而中国军队取得胜利。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D项符合题意;
1937年8月——11月的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A项不合题意;
1938年春国民党第五战区李宗仁指挥了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首次重大胜利。B项不合题意;
1938年6月——10月的武汉会战,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C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1942年1月”“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之胜利”是解题的关键,说明1942年1月发生在湖南的一次重大战役的胜利,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据所学,1941年11月到1942年1月在湖南进行的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堪比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之胜利。
7.1938年4月,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的著名战役是(  )
A.卢沟桥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38年4月,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这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故B符合题意;
卢沟桥战役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故A不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故C不符合题意;
武汉会战使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抗战战役为切入点,考查知名战役的特点。掌握这个区别,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武汉会战使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
8.下面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对日作战上是互相配合的
②国民党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③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④正面战场的抗战,丢失了大片领土,不值得肯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对日作战上是互相配合、相互支援的,故①说法正确。1937年8月—11月的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1938年6月—10月的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由此可知,国民党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故②说法正确。国民党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故③说法正确。①②③符合题意,故A符合题意;
正面战场的抗战,虽然丢失了大片领土,还是值得肯定的。故④说法错误,排除④,排除含有④的BCD。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评价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认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
9.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可表达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下图所示剪纸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平型关战役的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
B.台儿庄战役是敌后战场上的重大胜利
C.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
D.平型关战役和台儿庄战役是同时进行的
【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平型关、台儿庄”等可知,图所示剪纸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民族抗战,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集中了全民族的力量共同英勇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C符合题意;
百团大战的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A排除;
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上的重大胜利,B排除;
平型关战役发生在台儿庄战役之前,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以及影响。
10.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血战近 20 天,歼敌 1 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的一次胜利。领导该战役的将领是(  )
A.彭德怀 B.佟麟阁 C.赵登禹 D.李宗仁
【答案】D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歼灭日军1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D符合题意;
ABC项人物没有参与题干反映的台儿庄战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台儿庄战役以及意义。
11.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社论:“湘北战役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西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鼓舞,令国际舆论对中国战场刮目相看。”社论评论的战役是(  )
A.武汉会战 B.枣宜会战
C.淞沪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据“1942年”“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及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鼓舞,令国际舆论对中国战场刮目相看”及所学知识可知,社论评论的战役是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4日一1942年1月15日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赢得会战的胜利,这一胜利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也令国际舆论刮目相看,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D符合题意;
武汉会战是在1938年发生,A排除;
枣宜会战是在1940年发生,B排除;
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相关史实。
12.下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战役的示意图,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消灭北洋军阀统治的决定性战役
B.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火规模战役
C.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答案】D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片“枣庄”“台儿庄”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春,李宗仁领导国民党军队在山东台儿庄抗击日军侵略,取得了胜利,这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鼓舞了人们的信心,D项符合题意;
A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B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善于观察图片的内容,从图片中总结出关键信息“枣庄”“台儿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台儿庄战役,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和理解图片材料选择题的能力。
13.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接连发生,它们的共同影响是(  )
A.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 B.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
C.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破灭了日本速亡中国的战略
【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都属于抗战防御阶段的重要会战,其共同影响是破灭了日本速亡中国的战略,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D符合题意;
1937年七七事变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故A不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都属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战,故B不符合题意;
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注意客观评价理解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意义。
14.下面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趋势示意图。下列历史事件与历史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一阶段 B.台儿庄战役﹣﹣第三阶段
C.中共七大召开﹣﹣第二阶段 D.重庆谈判﹣﹣第四阶段
【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诞生在1921年,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重庆谈判发生在1945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趋势示意图中历史事件与历史阶段对应正确的是选项B,故B符合题意;ACD对应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台儿庄战役的相关史实。
15.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枣宜会战 D.豫湘桂战役
【答案】A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为了占领中国的经济中心,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本于8月13日,又发动八一三事变,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A符合题意;
BCD项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16.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A.武昌起义士兵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B.南昌起义
C.淞沪会战中谢晋元率部与日军血战
D.西安事变
【答案】C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关键词“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可知,1937年淞沪会战中谢晋元率部与日军血战,体现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故C符合题意;
武昌起义士兵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南昌起义、西安事变与抗击外来侵略无关,故AB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17.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  )
A.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D.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答案】A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选项A符合题意;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排除;
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C排除;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淞沪会战的相关史实。
18.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李宗仁说:“我对自己的失败而高兴,因为我的失败诞生了这样一个强大的中国,什么时候我们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强大的中国呢?”李宗仁指挥的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  )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长沙会战 D.平型关大捷
【答案】A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取得的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A符合题意;
BCD项不是李宗仁指挥且与“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台儿庄战役的内容以及意义。
19.1937年11月28日《泰晤士报》新闻:“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新闻叙述的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答案】A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37年和地点上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日双方在上海进行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台儿庄战役是1938年在山东进行的战役;平型关大捷是1937年在山西进行的战役;百团大战是1940年在华北地区进行的战役。所以BCD项与题意不符,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在抗日战争时期进行现的重要战役的时间和地点,不要混淆知识点。
20.李宗仁命令集团军司令孙连仲,必须坚持到次日拂晓,如违抗军令,军法处置。孙连仲回答:“绝对服从命令,整个集团军打完为止”。正在进行的这场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武汉会战
【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自抗战开始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B符合题意;
ACD三项战役李宗仁没有参与,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台儿庄战役的内容。
21.美国《时代》杂志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由此可知这场战役(  )
A.迫使日本暂缓了侵略中国的计划
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迫使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答案】B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可知这场战役是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题干没有体现这场战役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故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依据题干“1937年、13个星期”这个时间点判断这是指淞沪会战。
22.抗日战争中,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之迷梦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答案】A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识记淞沪会战的历史意义。
23.纽约《先驱论坛报》赞扬道:“华军之胜利,即为同盟国之胜利,并使民主集团认识此次之胜利,为最合时机,且确信全球抵抗侵略之战争,为一不可分性之整个战争,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之胜利。”材料中的“华军之胜利”是指(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华军之胜利,即为同盟国之胜利,并使民主集团认识此次之胜利,为最合时机,且确信全球抵抗侵略之战争,为一不可分性之整个战争,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之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华军之胜利”是指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在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九战区国民革命军部队在湖南岳阳新墙河至长沙浏阳河之间地区抗击日本军队第11军进攻的防御战役。由于该战役中方大获全胜,因此又称长沙大捷。1941年12月24日一1942年1月15日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赢得会战的胜利,这一胜利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也令国际舆论刮目相看,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干信息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24.这场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这场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豫湘桂战役
【答案】A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取得的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A符合题意;
BCD项发生在台儿庄战役之后,与“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25.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下列关于抗日民族战争表述有误的是(  )
A.九一八事变既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随着军部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C.随着南京的陷落,淞沪会战结束,日军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破产
D.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答案】C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随着上海陷落,而不是南京的陷落,淞沪会战结束,日军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破产,C符合题意;
ABD项内容表述与史实相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注意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
26.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能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
①百团大战 ②台儿庄战役 ③保卫大武汉 ④第三次长沙会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上的著名战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都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的重要战役。所以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不要混淆知识点。
27.下列会战中哪一场战争使得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长沙会战 D.淮海会战
【答案】B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汉会战从日军攻占安庆开始到武汉失守为止,历时4个半月,击伤敌近4万人,它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本妄想迫使中国屈服、早日结束战争的计划,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的关键信息,需要学生掌握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淮海会战的相关内容和历史意义,可用排除法来解答本题。
28.全民族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了20多次大规模战役,从“七七事变”、淞沪抗战到后来的武汉会战,中日双方以争夺大城市为主,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下列对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阴谋
B.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C.放手发动群众实行全民族持久抗战
D.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放手发动群众实行全民族持久抗战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的评价,故C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故A不符合题意。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故B不符合题意。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正确评价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认识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29.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写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材料中的“上海一隅之抵抗”指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淞沪会战 D.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C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据题干“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8月13日,上海淞沪会战爆发,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C符合题意;
ABD不符合题干的地点“上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淞沪战役的相关史实。
30.(2019八上·长春期末)1938年春,日军进犯徐州。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截断日军补给,日军被歼一万多人,南京失守后的士气为之重振。这次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会战
【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A.平型关大捷,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38年春,日军进犯徐州。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截断日军补给,日军被歼一万多人,成为抗战中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南京失守后的士气为之重振,符合题意;
C.百团大战,不符合题意;
D.武汉会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依据题干信息回答。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尤其是时间和人物,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就可以顺利回答。注意识记重大事件的时间和人物。
31.冯子超在《中国抗战史》中这样评价某战役的胜利:“顶多不过是使日本占领徐州作为征服中国的初步计划受到一个重大的打击,延缓一些时候罢了。”该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第三次长沙会战
【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日本占领徐州作为征服中国的初步计划”可知该战役应该发生于徐州会战初期,结合所学知识,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意志和信念,沉重打击了日军,但是台儿庄战役之后日军仍然占领了徐州,徐州会战最后以中国军队战败告终。淞沪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作战区域不包括徐州,平型关大捷是太原会战中发生的,因此,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抓住题中“徐州”这一关键词,要求学生了解抗战第一阶段的徐州会战相关史实。
32.下面是学生整理的资料卡,由此可知其学习的内容是(  )
时间:1938年
地点:江西
过程: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给以重创
歼敌:3000余人
A.万家岭战役 B.豫湘桂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
【答案】A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38年6月日军进攻武汉,为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其中在江西万家岭,我军集中优势兵力,利用有利地形分割包围日军,日军死伤惨重,共击毙日军3000余人。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可知,该学生资料卡内容应该是万家岭战役。豫湘桂战役发生在1944年初,主要作战地点在河南、湖南、广西;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3—4月,地点在山东台儿庄;武汉会战作战地点在武汉。因此,BCD均不正确,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需要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进程,区分不同的战役与会战。
33.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在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下,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的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答案】A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力反抗,淞沪会战爆发。日军先后集结30万兵力,企图速战速决,中国军队顽强抵抗,会展持续了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因此,题中所说战役应是淞沪会战。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要求学生了解抗战中的重要战役及其地位意义。
34.这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它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这场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C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38年春的台儿庄大捷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故C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均是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巨大贡献,故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正面战场,也就是国民党的抗战。
35.1938年10月,日军占领下列哪两个城市以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
①太原
②徐州
③武汉
④广州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后,日军的兵力严重不足,物力和财力严重不足,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③④符合题意;
太原会战和徐州会战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①②不符合题意,A、C和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注意本题中的关键词是相持阶段到来的时间。从1938年思考回答。
36.周恩来评价“台儿庄大捷”说:“这次战役,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这是因为台儿庄战役(  )
A.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B.战役结束以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D.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答案】A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取得的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利,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故A符合题意;BC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灵活掌握台儿庄大捷及其意义。
37.抗战后期,造成国民党军队大溃败的战役是(  )
A.长沙会战 B.淞沪会战 C.豫湘桂会战 D.武汉会战
【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豫湘桂战役的大溃退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8个月中,中国在豫湘桂战场上损兵50-60余万,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豫中会战37天失38城)、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民,C符合题意。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A不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B不符合题意。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的相关内容。
38.1938年来到中国的著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美国著名杂志《生活》的一篇报道中这样写道:“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一次胜利已使它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村庄。”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平型关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台儿庄取得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C.大别山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
D.陈官庄消灭敌人的最后抵抗力量
【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1938年、 一次胜利已使它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村庄。”,结合所学知识,1938年春国民党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故B符合题意。
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9月,大别山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1947年,陈官庄消灭敌人的最后抵抗力量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中,于1949年1月胜利结束,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历史选择题一般会提供较为明确的时间信息,但有的题目其时间要素不是显性的,而是包含在题目的题干、材料或材料出处甚至是题目的释文当中。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充分利用题目的表述,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教材,正确提取题目中有效的时间信息,确定其所述历史现象的时间。
39.(2019·甘肃模拟)抗战期间,国民党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其中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战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万家岭大捷 D.百团大战
【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因此:
A平型关大捷,是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取得的胜利,与题意不符;
B台儿庄战役,符合题意;
C万家岭大捷,与题意不符;
D百团大战,共产党领导,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台儿庄战役评价,难度不大,熟记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40.山东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研学旅行资源。某学校计划组织一次“感悟山东历史”主题研学活动,选中了下列两处纪念地。请问这两处纪念地分别纪念哪位英雄人物?(  )
A.林则徐林彪 B.左宗棠刘伯承
C.邓世昌李宗仁 D.李鸿章张自忠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威海刘公岛有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等甲午战争遗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将领是邓世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歼敌一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重大的胜利。因此这两地纪念的是C邓世昌和李宗仁。
A林则徐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虎门在广州。因此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左宗棠主要功绩是收复新疆,他的纪念馆在湖南省岳阳市。因此B错误不符合题意。
D张自忠纪念馆在湖北宜城。因此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黄海海战后,清军主帅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日军由此夺得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陆海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41.(2019·日照)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报道反映的是正面战场上的哪次战役?(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长沙会战
【答案】A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A项淞沪会战是报道反映的正面战场上的战役,符合题意;
B项徐州会战发生在1938年,地点是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地区,不符合题意;
C项武汉会战发生在1938年,地点是湖北一带,不符合题意;
D项长沙会战发生在湖南一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淞沪会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42.(2019·南京)“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受挫的情况下,中国军队取得对日作战的胜利,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材料评述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保卫大武汉
C.百团大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长沙会战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对国内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进一步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对提高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军的士气,支援英美军队在中国南方的作战,也起到一定的作用,D选项符合题意。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A选项排除。
武汉会战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B选项排除。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正面战场抗战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3.1941年12月,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搏杀下,日军伤亡惨重被迫北撤,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这次会战发生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这次会战是(  )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保卫战
C.豫湘桂战役 D.第三次长沙会战
【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第三次长沙会战紧接太平洋战争而爆发,当时日军一路势如破竹,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接连败退,而中国获得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故D符合题意。
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均是1938年,那时太平洋战争还没有爆发;豫湘桂战役失败,故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第三次长沙会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4.(2020八上·惠城期末)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可表达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下图所示剪纸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平型关和台儿庄战役在同一时间进行
B.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
C.平型关战役的胜利是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
D.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迫使日本宣布投降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剪纸中描绘的是平型关和台儿庄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其中平型关大捷代表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作战,台儿庄战役体现的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剪纸充分体现出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B符合题意;
平型关战役是1937年,台儿庄战役是1938年,A不符合题意;
平型关战役不是国共合作的战例,C不符合题意;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获得的最大胜利,并不是导致日本的投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民族抗战,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集中了全民族的力量共同英勇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45.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列属于正面战场的战事是(  )
①台儿庄战役
②平型关大捷
③百团大战
④武汉会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①台儿庄战役和④武汉会战是正面战场抗战。②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取得的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和③百团大战是1940年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抗战的典型事例,故C. ①④符合题意;含有②③的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46.1938年,为庆祝某次战争的胜利,田汉写道:“将士的呼喊,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保卫华中,中华民族不愿做奴隶,要做主人翁!”这次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C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地区展开激战,结果中国军队大败日军。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一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根据题干中的信息“1938年”、“南部山东”、“保卫华中”等关键词可以判断该战役为台儿庄战役,故C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百团大战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台儿庄战役的相关史实。
47.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把抗日战争分为防御、相持、反攻阶段,下列标志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的是(  )
A.淞沪会战后 B.徐州会战后
C.武汉会战后 D.第三次长沙会战后
【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标志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的是武汉会战后。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武汉保卫战后期,日军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机,占领广州。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人敌手。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故C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后、徐州会战后、第三次长沙会战后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标志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的是武汉会战后。
48.“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展,日军参展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共歼敌1万余人。”下列地图反映的事件与材料描述相符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地区展开激战,结果中国军队大败日军。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一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据“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展,日军参展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共歼敌1万余人。”及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台儿庄战役。C地图反映的事件是台儿庄战役,故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台儿庄战役的相关史实。
49.美国佛罗里达《泰晤士联合报》评论到:“中国之长沙大捷,乃系未来胜利之先声”。该报评论的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第三次长沙会战
C.平型关战斗 D.百团大战
【答案】B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中国之长沙大捷,乃系未来胜利之先声”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九战区国民革命军部队在湖南岳阳新墙河至长沙浏阳河之间地区抗击日本军队第11军进攻的防御战役。由于该战役中方大获全胜,因此又称长沙大捷,故B符合题意;台儿庄战役、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中国之长沙大捷,乃系未来胜利之先声”是解题的关键,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九战区国民革命军部队在湖南岳阳新墙河至长沙浏阳河之间地区抗击日本军队第11军进攻的防御战役。由于该战役中方大获全胜,因此又称长沙大捷。
50.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  )
A.淞沪会战 B.长沙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豫湘桂战役
【答案】C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自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解决本题学生需要注意区分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和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胜仗,也是最大的一场胜仗。
51.(2019·苏州模拟)李宗仁在回忆中说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长沙会战 D.淞沪会战
【答案】A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李宗仁”“捷报”“ 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国民党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斗志,符合题意;
B.百团大战,不符合题意;
C.长沙会战,不符合题意;
D.淞沪会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依据题干信息回答。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尤其是与事件相关的人物和时间,都是解题的关键。
52.对于下面课目内容命制一个单元,符合此单元主题的是(  )
第一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第二节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第三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
A.中日全面战争 B.全民族抗日战争
C.内战危机迫近 D.国共第二次合作
【答案】B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在民族大义面前,开始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共同抗战;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党面对日军海陆空军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两大战场紧密合作,有利配合,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B项符合题意;
材料未体现日本对中国侵略,主要突出中国的抗日, A项不合题意;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C项不合题意;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但是不能体现整个三节的特征。D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主题类选择题的关键是选项必须包括题干中所给的事件。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是中国人民取得完全彻底胜利的一场战争。全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共同抗战;国共两党在民族大义面前,开始第二次合作;中国国民党面对日军海陆空军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两个抗日战场相互配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由此可知反映的主题是全民族抗战。
53.识读地图是历史学习应掌握的技能。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某次会战,关于这次会战说法正确的是(  )
A.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B.八路军在会战中取得平型关大捷
C.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胜利
D.会战之后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答案】A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从图中“武汉”等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应该是武汉会战的基本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汉会战结束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故A符合题意。
平型关大捷发生在太原会战中,故B不符合题意。
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胜利发生在徐州会战中,故C不符合题意。
武汉会战结束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历史地图型材料选择题的解答策略:抓住历史地图中关键性地名、国家和区域分界线等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与试题的相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并作出综合性判断,从而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54.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下列事件发生在这一时期并体现中国人民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的是(  )
①创作《义勇军进行曲》
②黄海大战
③台儿庄战役
④百团大战
⑤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是为了激发人民的抗日激情和勇气,符合题意;②黄海大战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役,不符合题意;③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重大胜利,符合题意;④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符合题意;⑤南京大屠杀是1937年,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①③④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时间“抗日战争”,逐一分析四个选项,不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事件排除,需要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
55.抗战时期,上海滩最有名的歌曲是《八百壮士之歌》: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战守四行…歌曲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太原会战 D.武汉会战
【答案】A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为保卫上海,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战役最后阶段88师524团400多人(宣称八百壮士)在谢晋元指挥下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孤军血战四昼夜,消灭日军200多人,史称八百壮士守孤岛。故A符合题意。BCD均与题干描述事件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应理解并识记淞沪会战的相关史实。
56.美国《时代》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第一次卡住日本战争机器的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台儿庄大捷 D.百团大战
【答案】A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材料“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的信息说明此次战役指的是淞沪会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A符合题意;B项和D项均是在山西,C项是在山东。
故答案为:A。
【点评】抗日战争各地模拟试卷以及期末检测的重点知识,其中国民政府的抗战在本部分知识中考查频率较高。考生一定要对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抗战的知识点清楚掌握:
战役名称 地点 意义
淞沪会战 上海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
太原会战 华北 平型关战役是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太原会战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典范。
徐州会战 华东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广州会战 武汉 广州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57.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大献。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胜仗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关键词“正面战场”可知,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李宗仁指挥中国守军把日军阻止在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此次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胜仗,故B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神话,故A不合题意;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故C不合题意;
百团大战是敌后战场取得的胜利,故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正面战场”是解题的关键,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胜仗。
58.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935年,日本加紧侵略华北 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C 1937年,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 1938年,台儿庄战役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的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战役,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题干“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与台儿庄战役不符,故D项符合题意。ABC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需要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59.某一战役对进一步坚定全国军民抗战必胜信心,提高反法西斯战争盟军士气,支援英、美军在南方的作战起到重要作用,“某一战役”指的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保卫大武汉 D.第三次长沙会战
【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在1941年(民国三十年)12月至1942年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九战区国民革命军部队在湖南岳阳新墙河至长沙浏阳河之间地区抗击日本军队第11军进攻的防御战役。此战役中方大获全胜,对进一步坚定全国军民抗战必胜信心,提高反法西斯战争盟军士气,支援英、美军在南方的作战起到重要作用,故D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支援英、美军在南方的作战起到重要作用”是解题的关键,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在1941年(民国三十年)12月至1942年1月,此战役中方大获全胜,对进一步坚定全国军民抗战必胜信心,提高反法西斯战争盟军士气,支援英、美军在南方的作战起到重要作用。
60.1938年4月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材料中的“战局”重大意义是(  )
A.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粉碎了日军企下图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D.使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答案】C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1938年4月”“最初中国军队获胜”“日军溃败”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3月,李宗仁指挥的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在台儿庄展开激战,4月,中国军队打退日军进攻,并消灭敌人1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C符合题意;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发生在1936年,与题干不符,排除A;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是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的上海,不符合题意,排除B;
“使抗战进人到相持阶段”的标志是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的失守,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题干中“1938年4月”“最初中国军队获胜”“日军溃败”是解题的关键,联系台儿庄战役的时间、过程、结果、影响通过分析对比得出正确答案。
61.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胜
B.百团大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C.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台儿庄战役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答案】D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为了占领中国的经济中心,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本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为保卫上海,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故D项说法不正确但符合题意;AB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台儿庄战役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的一场胜仗。
6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C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故排除C项。
淞沪会战没有取胜,故排除A项。
平型关大捷是第一次胜利,故排除B项。
百团大战发生在敌后战场。故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的限定词语是“正面战场”和“最大一场胜仗”。根据这两个限定词语,可以采用排除法。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排除ABD项。由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63.(2019八上·攀枝花期末)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战役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对日军的首场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由此可知,此次长沙会战胜利(  )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利
D.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答案】A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中重大战役的掌握情况。依据题文,结合所学可,1937年,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38年,台儿庄大战,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利。1938年10月,武汉会战,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BCD项发生的时间与题文材料不符应排除;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对国内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进一步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对提高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军的士气,支援英美军队在中国南方的作战,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有关知识。学生除掌握此次会战的背景、时间、过程、战绩、影响外,还要知道,做此类题关键要读懂题干内容的含义,然后分析选项内容,看哪一个与题干最相符。
64.李宗仁曾说:“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我们在士气上已享有‘兵哀者胜’的心理条件。加之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才有辉煌战果。”文中“战果”指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淞沪会战 D.百团大战
【答案】A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由题目材料“我们…上下一心…才有辉煌战果”可知李宗仁参与士兵共同努力取得了这一战役的胜利,由此可知文中的战果是指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故A项符合题意;
平型关大捷、淞沪会战、百团大战与题文中“李宗仁”无关,故B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65.如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某战役的示意图,对该战役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反映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标志着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
D.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答案】D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抗日战争时期某战役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台儿庄战役示意图,对该战役解读最为准确的是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取得的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故D正确。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三省反映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故排除A项。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排除B项。
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故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是读图能力。读地图首先要读图例。根据图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日之间的战争。根据地图展示的地点可知这是台儿庄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抗战以来取得的重大胜利。
66.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  )
A.日军占领广州 B.日军占领长沙
C.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D.台儿庄战役
【答案】A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9月日军占领广州和武汉后,开始改变策略,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进攻长沙后,中国军队组织了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日本占领南京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台儿庄战役是在战略防御阶段取得胜利的战役。所以BCD项与题意不符,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个阶段: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10月,是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1938年到1943年底,是抗日战争中时间最为漫长的战略相持阶段;1944年初至1945年8月,是局部反攻和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时期。依据所学分析选项内容属于哪个阶段即可。
67.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中使日本企图迅速灭广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的是(  )
A.淞沪会战 B.枣宜会战 C.长沙会战 D.武汉会战
【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抗日战争进入武汉会战阶段,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半月,毙伤日军近四万人,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是抗日战争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次战役。D项符合题意。ABC均与史实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应掌握武汉会战及其意义的相关知识。1938年6月--1938年10月底的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半月,毙伤日军近四万人,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是抗日战争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次战役。
68.下列对第三次长沙会战历史地位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自全民族抗战以来唯一一次大捷
C.自全民族抗战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
D.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沙会战指1942年1月15日期间,以中国第九战区为主的部队在湖南省长沙地区对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次防御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取得胜利,动摇了一部分日军官兵的必胜信念,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
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的爆发,故A不符合题意;
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故B不符合题意;
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长沙会战知识的掌握及理解。
69.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全国人民斗志的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徐州会战
【答案】A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故A符合题意;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B不符合题意;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故C不符合题意;
徐州会战与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淞沪会战的影响,注意区分淞沪会战和徐州会战的影响,不要混淆相似知识点。
70.“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第二十八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上述材料所描述的战况发生在期间。(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关键词“长沙南门外、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民国三十年)12月至1942年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九战区国民革命军部队在湖南岳阳新墙河至长沙浏阳河之间地区抗击日本军队第11军进攻的防御战役。由于该战役中方大获全胜,因此又称长沙大捷,故D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发生在上海,故A不合题意;
徐州会战是以徐州为中心,故B不合题意;
武汉会战发生在武汉,故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长沙南门外、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71.(2020·河池模拟)下图所示的战役(  )
A.赢得抗战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B.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C.沉重反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D.取得了抗战开始以来的最大胜利
【答案】D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 【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上图为《台儿庄战役示意图》。1938年3月24日,日本侵略军濑谷支队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第31师展开激战。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取得了歼灭日军1万余人的巨大胜利。此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故D符合题意。
平型关战役赢得抗战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大捷。A不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不符合题意。
百团大战沉重反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以图片材料的新式,考查台儿庄战役的有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从图片中解读出关键信息,如“第五集团军”、“徐州”、“台儿庄”等。这些均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72.抗战后期,造成国民党军队大溃败的战役是(  )
A.长沙会战 B.太原会战 C.豫湘桂战役 D.武汉会战
【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后期,造成国民党军队大溃败的战役是豫湘桂会战。豫湘桂战役的大溃退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8个月中,中国在豫湘桂战场上损兵50-60余万,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豫中会战37天失38城)、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民。综上所述,ABD与题意无关,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识记抗战后期,造成国民党军队大溃败的战役是豫湘桂会战,即可解答此题。
73.(2017·苏州模拟)“鲁南会战幸我最高领袖德威,将士用命,将日本帝国主义者素以常胜自豪之皇军摧毁于我装备劣势之部队,于世必信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也。愿与我国人共勉之。”李宗仁可能将以上题词写在下列哪一照片上(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图片A是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血战黄海,李宗仁不可能将以上题词写在这张照片上。图片B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李宗仁不可能将以上题词写在这张照片上。图片C是李宗仁,1937年9月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李宗仁可能将以上题词写在这张照片上。图片D是彭德怀,领导了百团大战,李宗仁不可能将以上题词写在这张照片上。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李宗仁的知识。
74.“兄弟连心,其利断金”,国共共赴国难后,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C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全面抗战爆发后,骄横的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1938年,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C选项符合题意。
1937年8月13日,日军借口一名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守军击毙,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A选项不符合题意;
1937年9月,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设伏。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选项不符合题意;
1940年下半年,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日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时需要学生对抗日战争中的各大战役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四个选项都是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其中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属于正面战场,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属于敌后战场。解答时抓住题干关键词句“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便可很容易的作答。
75.下图是三本连环画的封面。对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准确的是(  )
A.民族抗争 B.列强侵略 C.近代探索 D.思想启蒙
【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虎门销烟是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高潮部分,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活动。因此,三个历史事件都与反抗外来侵略有关,A项符合题意;
题干是从中国人民角度来说的,所以,题干虽有列强侵略的史实在其中,但角度不同;近代探索活动是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不包括题干中的事件;思想启蒙属于思想领域,题干三件事均与思想无关。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依次分析图片相关的事件,从中总结出其共同点,如,抗击日军侵略和反抗鸦片走私都是属于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做出的民族抗争之举。
76.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是(  )
A.七七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是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
八一三事变是淞沪会战开始的标志,故B不符合题意;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C不符合题意;
七七事变后,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的易错点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需要分清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77.下列战役,发生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是(  )
①淞沪会战 ②百团大战 ③第三次长沙会战 ④太原会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①太原会战是1937年属于防御阶段的战争;②百团大战是1940年,属于相持阶段的战争;③第三次长沙会战是1941年,属于相持阶段;④太原会战是1937年,属于防御阶段。所以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搞清楚抗日战争的发展过程,特别是搞清楚防御阶段和相持阶段的时间界限。然后根据时间对事件进行判断即可。
78.(2018·株洲)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在抗战时期曾这样描述一场战役:“整个华北地区,从晋西北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线。”她描述的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淞沪会战 D.百团大战
【答案】D
【知识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华北地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粉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1940年8月,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史称“百团大战”。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干“华北地区”信息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百团大战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百团大战的时间、领导人、取得成就和意义。
79.(2018·岳阳)李宗仁在回忆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长沙会战 D.湘西会战
【答案】A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李宗仁”、“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展开激战,中国军队大败日军,消灭日军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所以,“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台儿庄战役,A项符合题意;
B项是彭德怀领导的八路军主动抗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不符合“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
C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胜利,不符合“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
D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由战略防御转入反攻阶段的战役,取得了胜利,不符合“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台儿庄战役的有关知识。本题难度不大。学生还要掌握台儿庄战役的时间和意义。
80.“热血沸腾在鄱阳,火花飞迸在长江,全国发出了暴烈的吼声,保卫大武汉!武汉是全国抗战的中心……”这一首歌曲最有可能创作于(  )
A.1931年 B.1935年 C.1937年 D.1938年
【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约100万人参战。武汉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历史4个多月,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的企图。D项符合题意;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局部抗战。A项不合题意,
1935年“一二 九”运动掀起了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潮。B项不合题意。
1937年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开始全民族抗战。C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热血沸腾在鄱阳”“保卫大武汉!”是解题的关键。由此可确定是武汉会战,确定相关时间。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约100万人参战。日军在空军、海军的协助下猛烈进攻。中国军队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建工事,积极抵御。
81.有首歌唱道:“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歌词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抗日战争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答案】A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军进入山西。9月,日军向平型关进攻,八路军一一五师领导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进行了台儿庄战役。这是中国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A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题干“血染台儿庄”“喋血平型关”是解题的关键,“血染台儿庄”反映的是台儿庄战役,“喋血平型关”反映的是平型关大捷。这两次战役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82.(2018·咸宁)小明看到了“XX战役形势示意图”(如下图)。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该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淮海战役
【答案】A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无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阻止在山东台儿庄,展开激战。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A项符合题意;
1940年8月,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B项不合题意;
1948年9月,东北解放军进行辽沈战役,攻占锦州,围困长春的敌人,攻占锦州,解放东北全境。C项不合题意;
解放战争时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区,以徐州为中心,在陈官庄、双堆集、碾庄这一区域进行了淮海战役。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解答本题的时间信息是图片中含有“台儿庄”,由此不难得出答案。
83.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不正确的是(  )
A.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开始
B.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D.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做了重要准备
【答案】B
【知识点】西安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9月,国民政府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国民党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所以,B项搭配错误,符合题意;ACD三项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题的关键需熟悉抗日战争的过程,需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瓦窑堡会议和“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蒋介石庐山讲话提出准备抗战的方针;中共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此,中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84.下图是位于昆明一二一大街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1937年,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长沙临时大学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由此可知,学校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是(  )
A.外来侵略 B.军阀混战 C.人口南迁 D.政权更迭
【答案】A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长沙临时大学西迁昆明”可知,学校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A项符合题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选择题
1.1938年春,国民党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是指(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
2.1939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
A.日军在抗战初期遭到惨败
B.正面战场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C.八路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英勇抗击日军
D.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在这一阶段爆发的一次重大战役(会战)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帅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这次战役(会战)是指(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4.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  )
A.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出现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
D.保卫重要城市上海和南京
5.(2018八上·江海期末)“率军收复台湾,擂响禁烟战鼓,黄海激战千层浪,看我中华儿郎。兵谏逼蒋抗日,浴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士气长,国魂永驻沙场。”这首《国魂颂》中称赞的人物有(  )
①郑成功②林则徐③左宗棠④邓世昌⑤谭嗣同⑥张学良⑦李宗仁⑧彭德怀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⑥⑦⑧
C.①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6.1942年1月,美国《先驱论坛报》报道:“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之胜利”。文中的军事胜利是指(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7.1938年4月,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的著名战役是(  )
A.卢沟桥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8.下面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对日作战上是互相配合的
②国民党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③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④正面战场的抗战,丢失了大片领土,不值得肯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可表达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下图所示剪纸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平型关战役的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
B.台儿庄战役是敌后战场上的重大胜利
C.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
D.平型关战役和台儿庄战役是同时进行的
10.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血战近 20 天,歼敌 1 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的一次胜利。领导该战役的将领是(  )
A.彭德怀 B.佟麟阁 C.赵登禹 D.李宗仁
11.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社论:“湘北战役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西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鼓舞,令国际舆论对中国战场刮目相看。”社论评论的战役是(  )
A.武汉会战 B.枣宜会战
C.淞沪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2.下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战役的示意图,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消灭北洋军阀统治的决定性战役
B.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火规模战役
C.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13.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接连发生,它们的共同影响是(  )
A.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 B.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
C.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破灭了日本速亡中国的战略
14.下面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趋势示意图。下列历史事件与历史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一阶段 B.台儿庄战役﹣﹣第三阶段
C.中共七大召开﹣﹣第二阶段 D.重庆谈判﹣﹣第四阶段
15.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枣宜会战 D.豫湘桂战役
16.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A.武昌起义士兵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B.南昌起义
C.淞沪会战中谢晋元率部与日军血战
D.西安事变
17.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  )
A.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D.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8.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李宗仁说:“我对自己的失败而高兴,因为我的失败诞生了这样一个强大的中国,什么时候我们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强大的中国呢?”李宗仁指挥的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  )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长沙会战 D.平型关大捷
19.1937年11月28日《泰晤士报》新闻:“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新闻叙述的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20.李宗仁命令集团军司令孙连仲,必须坚持到次日拂晓,如违抗军令,军法处置。孙连仲回答:“绝对服从命令,整个集团军打完为止”。正在进行的这场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武汉会战
21.美国《时代》杂志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由此可知这场战役(  )
A.迫使日本暂缓了侵略中国的计划
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迫使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2.抗日战争中,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之迷梦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23.纽约《先驱论坛报》赞扬道:“华军之胜利,即为同盟国之胜利,并使民主集团认识此次之胜利,为最合时机,且确信全球抵抗侵略之战争,为一不可分性之整个战争,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之胜利。”材料中的“华军之胜利”是指(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24.这场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这场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豫湘桂战役
25.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下列关于抗日民族战争表述有误的是(  )
A.九一八事变既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随着军部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C.随着南京的陷落,淞沪会战结束,日军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破产
D.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6.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能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
①百团大战 ②台儿庄战役 ③保卫大武汉 ④第三次长沙会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7.下列会战中哪一场战争使得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长沙会战 D.淮海会战
28.全民族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了20多次大规模战役,从“七七事变”、淞沪抗战到后来的武汉会战,中日双方以争夺大城市为主,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下列对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阴谋
B.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C.放手发动群众实行全民族持久抗战
D.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29.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写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材料中的“上海一隅之抵抗”指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淞沪会战 D.甲午中日战争
30.(2019八上·长春期末)1938年春,日军进犯徐州。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截断日军补给,日军被歼一万多人,南京失守后的士气为之重振。这次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会战
31.冯子超在《中国抗战史》中这样评价某战役的胜利:“顶多不过是使日本占领徐州作为征服中国的初步计划受到一个重大的打击,延缓一些时候罢了。”该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第三次长沙会战
32.下面是学生整理的资料卡,由此可知其学习的内容是(  )
时间:1938年
地点:江西
过程: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给以重创
歼敌:3000余人
A.万家岭战役 B.豫湘桂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
33.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在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下,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的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34.这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它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这场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35.1938年10月,日军占领下列哪两个城市以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
①太原
②徐州
③武汉
④广州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6.周恩来评价“台儿庄大捷”说:“这次战役,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这是因为台儿庄战役(  )
A.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B.战役结束以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D.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7.抗战后期,造成国民党军队大溃败的战役是(  )
A.长沙会战 B.淞沪会战 C.豫湘桂会战 D.武汉会战
38.1938年来到中国的著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美国著名杂志《生活》的一篇报道中这样写道:“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一次胜利已使它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村庄。”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平型关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台儿庄取得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C.大别山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
D.陈官庄消灭敌人的最后抵抗力量
39.(2019·甘肃模拟)抗战期间,国民党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其中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战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万家岭大捷 D.百团大战
40.山东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研学旅行资源。某学校计划组织一次“感悟山东历史”主题研学活动,选中了下列两处纪念地。请问这两处纪念地分别纪念哪位英雄人物?(  )
A.林则徐林彪 B.左宗棠刘伯承
C.邓世昌李宗仁 D.李鸿章张自忠
41.(2019·日照)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报道反映的是正面战场上的哪次战役?(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长沙会战
42.(2019·南京)“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受挫的情况下,中国军队取得对日作战的胜利,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材料评述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保卫大武汉
C.百团大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43.1941年12月,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搏杀下,日军伤亡惨重被迫北撤,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这次会战发生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这次会战是(  )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保卫战
C.豫湘桂战役 D.第三次长沙会战
44.(2020八上·惠城期末)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可表达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下图所示剪纸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平型关和台儿庄战役在同一时间进行
B.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
C.平型关战役的胜利是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
D.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迫使日本宣布投降
45.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列属于正面战场的战事是(  )
①台儿庄战役
②平型关大捷
③百团大战
④武汉会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6.1938年,为庆祝某次战争的胜利,田汉写道:“将士的呼喊,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保卫华中,中华民族不愿做奴隶,要做主人翁!”这次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47.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把抗日战争分为防御、相持、反攻阶段,下列标志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的是(  )
A.淞沪会战后 B.徐州会战后
C.武汉会战后 D.第三次长沙会战后
48.“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展,日军参展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共歼敌1万余人。”下列地图反映的事件与材料描述相符的是(  )
A.
B.
C.
D.
49.美国佛罗里达《泰晤士联合报》评论到:“中国之长沙大捷,乃系未来胜利之先声”。该报评论的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第三次长沙会战
C.平型关战斗 D.百团大战
50.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  )
A.淞沪会战 B.长沙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豫湘桂战役
51.(2019·苏州模拟)李宗仁在回忆中说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长沙会战 D.淞沪会战
52.对于下面课目内容命制一个单元,符合此单元主题的是(  )
第一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第二节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第三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
A.中日全面战争 B.全民族抗日战争
C.内战危机迫近 D.国共第二次合作
53.识读地图是历史学习应掌握的技能。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某次会战,关于这次会战说法正确的是(  )
A.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B.八路军在会战中取得平型关大捷
C.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胜利
D.会战之后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54.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下列事件发生在这一时期并体现中国人民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的是(  )
①创作《义勇军进行曲》
②黄海大战
③台儿庄战役
④百团大战
⑤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55.抗战时期,上海滩最有名的歌曲是《八百壮士之歌》: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战守四行…歌曲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太原会战 D.武汉会战
56.美国《时代》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第一次卡住日本战争机器的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台儿庄大捷 D.百团大战
57.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大献。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胜仗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58.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935年,日本加紧侵略华北 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C 1937年,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 1938年,台儿庄战役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A.A B.B C.C D.D
59.某一战役对进一步坚定全国军民抗战必胜信心,提高反法西斯战争盟军士气,支援英、美军在南方的作战起到重要作用,“某一战役”指的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保卫大武汉 D.第三次长沙会战
60.1938年4月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材料中的“战局”重大意义是(  )
A.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粉碎了日军企下图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D.使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61.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胜
B.百团大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C.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台儿庄战役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6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63.(2019八上·攀枝花期末)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战役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对日军的首场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由此可知,此次长沙会战胜利(  )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利
D.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64.李宗仁曾说:“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我们在士气上已享有‘兵哀者胜’的心理条件。加之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才有辉煌战果。”文中“战果”指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淞沪会战 D.百团大战
65.如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某战役的示意图,对该战役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反映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标志着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
D.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66.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  )
A.日军占领广州 B.日军占领长沙
C.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D.台儿庄战役
67.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中使日本企图迅速灭广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的是(  )
A.淞沪会战 B.枣宜会战 C.长沙会战 D.武汉会战
68.下列对第三次长沙会战历史地位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自全民族抗战以来唯一一次大捷
C.自全民族抗战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
D.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69.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全国人民斗志的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徐州会战
70.“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第二十八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上述材料所描述的战况发生在期间。(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71.(2020·河池模拟)下图所示的战役(  )
A.赢得抗战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B.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C.沉重反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D.取得了抗战开始以来的最大胜利
72.抗战后期,造成国民党军队大溃败的战役是(  )
A.长沙会战 B.太原会战 C.豫湘桂战役 D.武汉会战
73.(2017·苏州模拟)“鲁南会战幸我最高领袖德威,将士用命,将日本帝国主义者素以常胜自豪之皇军摧毁于我装备劣势之部队,于世必信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也。愿与我国人共勉之。”李宗仁可能将以上题词写在下列哪一照片上(  )
A. B.
C. D.
74.“兄弟连心,其利断金”,国共共赴国难后,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75.下图是三本连环画的封面。对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准确的是(  )
A.民族抗争 B.列强侵略 C.近代探索 D.思想启蒙
76.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是(  )
A.七七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77.下列战役,发生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是(  )
①淞沪会战 ②百团大战 ③第三次长沙会战 ④太原会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8.(2018·株洲)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在抗战时期曾这样描述一场战役:“整个华北地区,从晋西北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线。”她描述的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淞沪会战 D.百团大战
79.(2018·岳阳)李宗仁在回忆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长沙会战 D.湘西会战
80.“热血沸腾在鄱阳,火花飞迸在长江,全国发出了暴烈的吼声,保卫大武汉!武汉是全国抗战的中心……”这一首歌曲最有可能创作于(  )
A.1931年 B.1935年 C.1937年 D.1938年
81.有首歌唱道:“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歌词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抗日战争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82.(2018·咸宁)小明看到了“XX战役形势示意图”(如下图)。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该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淮海战役
83.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不正确的是(  )
A.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开始
B.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D.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做了重要准备
84.下图是位于昆明一二一大街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1937年,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长沙临时大学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由此可知,学校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是(  )
A.外来侵略 B.军阀混战 C.人口南迁 D.政权更迭
85.根据下列信息,荣誉军人刘琰可能伤于哪次战役(  )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七七事变 D.九一八事变
86.(2018九下·广东模拟)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后,李宗仁对部下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这里的“救国机会”是指(  )
A.西安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87.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88.重庆谈判本是蒋介石导演的一幕戏,可是假戏真唱起来了。你认为下列哪项不是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取得的成果 (  )
A.国民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
B.向社会各界表明了中共努力争取和平的诚意
C.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D.迫使国民党承认了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89.对下面一组图片所拟定的主题最准确的是(  )
A.多行不义必毙 B.蓄谋已久的日本侵华
C.国共应合作抗日 D.反对战争,呼唤和平
90.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组织的大战役有(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长沙会战
91.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有(  )
①日军占领上海、南京
②日本战线太长,兵力不足,财力、物力困难
③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威胁
④日本改变了战略方针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92.《川江号子·好男当兵上前线》里有句歌词:“好男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川。坐上大船到武汉,武汉火线扯得宽。哪怕飞机丢炸弹,哪怕四处起狼烟……”与歌词相关的事件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93.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胜利的重大战役或会战是(  )
A.台儿庄战役 B.忻口会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94.台儿庄纪念馆中有这样两则资料:蒋介石在台儿庄战役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胜利。”日本军方公认战役的失败是中国方面“集中国力”,提出要“摧毁抗日战争的最大因素——国共合作势力”促使国共“两党分裂”。这些资料说明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国民党军队将士不惜牺牲 B.后方同胞全力支援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八路军的支援配合
95.(2018八上·西华期末)历史谱写着歌曲,歌曲凝聚着历史。1938年,田汉为庆祝某一战役的胜利写道:“将士的喊声,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这一战役是(  )
A.贺胜桥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96.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 ……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卢沟桥之战
97.日本右翼势力认为:“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下列各项有力驳斥了以上言论的是(  )
①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②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③全面侵华战争期间占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④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③
98.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因指挥台儿庄战役而载入史册的将领是(  )
A.杨虎城 B.杨靖宇 C.李宗仁 D.彭德怀
99.(2018八上·惠安月考)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是在(  )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豫湘桂战役
100.(2017八上·临洮月考)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是在(  )
A.平津失陷后 B.南京沦陷后
C.广州,武汉失陷后 D.上海失陷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血战台儿庄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第一子目血战台儿庄中的内容:“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大败日军,消灭日军1万多人。”可知,1938年春台儿庄是国民党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故选B。A选项是1937年发动的,结果是日军占领上海;C选项的时间是1940年,是八路军取得的重大胜利;D选项是1937年八路军取得的胜利。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血战台儿庄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台儿庄战役的时间、结果和意义。
2.【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国民政府的电文,是想强调台儿庄战役的主力是国民党,台儿庄战役的结果是中国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给日军以重大打击。所以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台儿庄战役的历史意义。
3.【答案】D
【知识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关于百团大战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日本侵华的战略要地华北的发展日渐壮大,日本军队在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散在长城、华北、东北的部分军队,以铁路、公路等交通线为依托,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借此控制并逐渐缩小抗日力量。但1939、1940夏季两次扫荡,将集中于华北地区30余万日军、满洲国军队的分布点不断增加,力量分散,这对华北地区的八路军集中优势力量展开大规模百团大战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材料中叙述的是关于百团大战的知识点,
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对于百团大战考查更多的是其历史意义。百团大战以破袭战为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4.【答案】A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七七事变后,日本于8月13日,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故A符合题意。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B不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虽然英勇,但没涉及到共产党八路军和各人民团体,故C不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是保卫上海,但保卫南京的是南京保卫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必须抓住“抗战亘于三月”,确定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目标没有实现。
5.【答案】B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林则徐禁烟运动;西安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率军收复台湾”,赶走荷兰殖民者的是郑成功;“擂响禁烟战鼓”的是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黄海激战千层浪”的是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杀敌的邓世昌;“兵谏逼蒋抗日”的是国民党爱国官兵张学良、杨虎城;“浴血战台儿庄”的是台儿庄战役的总指挥李宗仁;“百团大战士气长”是百团大战的总指挥彭德怀。因此《国魂颂》中称赞的人物有①②④⑥⑦⑧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
6.【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1942年1月”“湘北之大捷”,结合课本所学可,“湘”是湖南的简称。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先后在湖南长沙发动两次会战。1941年12月日军进行了第三次会战。1942年1月第三次长沙会战,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而中国军队取得胜利。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D项符合题意;
1937年8月——11月的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A项不合题意;
1938年春国民党第五战区李宗仁指挥了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首次重大胜利。B项不合题意;
1938年6月——10月的武汉会战,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C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1942年1月”“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之胜利”是解题的关键,说明1942年1月发生在湖南的一次重大战役的胜利,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据所学,1941年11月到1942年1月在湖南进行的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堪比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之胜利。
7.【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38年4月,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这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故B符合题意;
卢沟桥战役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故A不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故C不符合题意;
武汉会战使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抗战战役为切入点,考查知名战役的特点。掌握这个区别,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武汉会战使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
8.【答案】A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对日作战上是互相配合、相互支援的,故①说法正确。1937年8月—11月的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1938年6月—10月的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由此可知,国民党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故②说法正确。国民党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故③说法正确。①②③符合题意,故A符合题意;
正面战场的抗战,虽然丢失了大片领土,还是值得肯定的。故④说法错误,排除④,排除含有④的BCD。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评价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认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
9.【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平型关、台儿庄”等可知,图所示剪纸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民族抗战,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集中了全民族的力量共同英勇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C符合题意;
百团大战的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A排除;
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上的重大胜利,B排除;
平型关战役发生在台儿庄战役之前,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以及影响。
10.【答案】D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歼灭日军1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D符合题意;
ABC项人物没有参与题干反映的台儿庄战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台儿庄战役以及意义。
11.【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据“1942年”“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及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鼓舞,令国际舆论对中国战场刮目相看”及所学知识可知,社论评论的战役是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4日一1942年1月15日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赢得会战的胜利,这一胜利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也令国际舆论刮目相看,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D符合题意;
武汉会战是在1938年发生,A排除;
枣宜会战是在1940年发生,B排除;
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相关史实。
12.【答案】D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片“枣庄”“台儿庄”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春,李宗仁领导国民党军队在山东台儿庄抗击日军侵略,取得了胜利,这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鼓舞了人们的信心,D项符合题意;
A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B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善于观察图片的内容,从图片中总结出关键信息“枣庄”“台儿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台儿庄战役,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和理解图片材料选择题的能力。
13.【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都属于抗战防御阶段的重要会战,其共同影响是破灭了日本速亡中国的战略,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D符合题意;
1937年七七事变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故A不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都属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战,故B不符合题意;
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注意客观评价理解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意义。
14.【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诞生在1921年,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重庆谈判发生在1945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趋势示意图中历史事件与历史阶段对应正确的是选项B,故B符合题意;ACD对应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台儿庄战役的相关史实。
15.【答案】A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为了占领中国的经济中心,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本于8月13日,又发动八一三事变,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A符合题意;
BCD项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16.【答案】C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关键词“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可知,1937年淞沪会战中谢晋元率部与日军血战,体现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故C符合题意;
武昌起义士兵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南昌起义、西安事变与抗击外来侵略无关,故AB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17.【答案】A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选项A符合题意;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排除;
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C排除;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淞沪会战的相关史实。
18.【答案】A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取得的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A符合题意;
BCD项不是李宗仁指挥且与“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台儿庄战役的内容以及意义。
19.【答案】A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37年和地点上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日双方在上海进行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台儿庄战役是1938年在山东进行的战役;平型关大捷是1937年在山西进行的战役;百团大战是1940年在华北地区进行的战役。所以BCD项与题意不符,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在抗日战争时期进行现的重要战役的时间和地点,不要混淆知识点。
20.【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自抗战开始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B符合题意;
ACD三项战役李宗仁没有参与,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台儿庄战役的内容。
21.【答案】B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可知这场战役是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题干没有体现这场战役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故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依据题干“1937年、13个星期”这个时间点判断这是指淞沪会战。
22.【答案】A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识记淞沪会战的历史意义。
23.【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华军之胜利,即为同盟国之胜利,并使民主集团认识此次之胜利,为最合时机,且确信全球抵抗侵略之战争,为一不可分性之整个战争,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之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华军之胜利”是指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在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九战区国民革命军部队在湖南岳阳新墙河至长沙浏阳河之间地区抗击日本军队第11军进攻的防御战役。由于该战役中方大获全胜,因此又称长沙大捷。1941年12月24日一1942年1月15日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赢得会战的胜利,这一胜利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也令国际舆论刮目相看,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干信息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24.【答案】A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取得的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A符合题意;
BCD项发生在台儿庄战役之后,与“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25.【答案】C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随着上海陷落,而不是南京的陷落,淞沪会战结束,日军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破产,C符合题意;
ABD项内容表述与史实相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注意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
26.【答案】B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上的著名战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都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的重要战役。所以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不要混淆知识点。
27.【答案】B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汉会战从日军攻占安庆开始到武汉失守为止,历时4个半月,击伤敌近4万人,它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本妄想迫使中国屈服、早日结束战争的计划,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的关键信息,需要学生掌握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淮海会战的相关内容和历史意义,可用排除法来解答本题。
28.【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放手发动群众实行全民族持久抗战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的评价,故C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故A不符合题意。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故B不符合题意。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正确评价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认识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29.【答案】C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据题干“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8月13日,上海淞沪会战爆发,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C符合题意;
ABD不符合题干的地点“上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淞沪战役的相关史实。
30.【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A.平型关大捷,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38年春,日军进犯徐州。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截断日军补给,日军被歼一万多人,成为抗战中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南京失守后的士气为之重振,符合题意;
C.百团大战,不符合题意;
D.武汉会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依据题干信息回答。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尤其是时间和人物,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就可以顺利回答。注意识记重大事件的时间和人物。
31.【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日本占领徐州作为征服中国的初步计划”可知该战役应该发生于徐州会战初期,结合所学知识,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意志和信念,沉重打击了日军,但是台儿庄战役之后日军仍然占领了徐州,徐州会战最后以中国军队战败告终。淞沪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作战区域不包括徐州,平型关大捷是太原会战中发生的,因此,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抓住题中“徐州”这一关键词,要求学生了解抗战第一阶段的徐州会战相关史实。
32.【答案】A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38年6月日军进攻武汉,为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其中在江西万家岭,我军集中优势兵力,利用有利地形分割包围日军,日军死伤惨重,共击毙日军3000余人。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可知,该学生资料卡内容应该是万家岭战役。豫湘桂战役发生在1944年初,主要作战地点在河南、湖南、广西;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3—4月,地点在山东台儿庄;武汉会战作战地点在武汉。因此,BCD均不正确,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需要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进程,区分不同的战役与会战。
33.【答案】A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力反抗,淞沪会战爆发。日军先后集结30万兵力,企图速战速决,中国军队顽强抵抗,会展持续了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因此,题中所说战役应是淞沪会战。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要求学生了解抗战中的重要战役及其地位意义。
34.【答案】C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38年春的台儿庄大捷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故C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均是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巨大贡献,故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正面战场,也就是国民党的抗战。
35.【答案】B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后,日军的兵力严重不足,物力和财力严重不足,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③④符合题意;
太原会战和徐州会战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①②不符合题意,A、C和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注意本题中的关键词是相持阶段到来的时间。从1938年思考回答。
36.【答案】A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取得的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利,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故A符合题意;BC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灵活掌握台儿庄大捷及其意义。
37.【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豫湘桂战役的大溃退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8个月中,中国在豫湘桂战场上损兵50-60余万,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豫中会战37天失38城)、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民,C符合题意。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A不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B不符合题意。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的相关内容。
38.【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1938年、 一次胜利已使它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村庄。”,结合所学知识,1938年春国民党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故B符合题意。
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9月,大别山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1947年,陈官庄消灭敌人的最后抵抗力量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中,于1949年1月胜利结束,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历史选择题一般会提供较为明确的时间信息,但有的题目其时间要素不是显性的,而是包含在题目的题干、材料或材料出处甚至是题目的释文当中。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充分利用题目的表述,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教材,正确提取题目中有效的时间信息,确定其所述历史现象的时间。
39.【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因此:
A平型关大捷,是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取得的胜利,与题意不符;
B台儿庄战役,符合题意;
C万家岭大捷,与题意不符;
D百团大战,共产党领导,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台儿庄战役评价,难度不大,熟记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40.【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威海刘公岛有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等甲午战争遗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将领是邓世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歼敌一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重大的胜利。因此这两地纪念的是C邓世昌和李宗仁。
A林则徐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虎门在广州。因此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左宗棠主要功绩是收复新疆,他的纪念馆在湖南省岳阳市。因此B错误不符合题意。
D张自忠纪念馆在湖北宜城。因此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黄海海战后,清军主帅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日军由此夺得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陆海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41.【答案】A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A项淞沪会战是报道反映的正面战场上的战役,符合题意;
B项徐州会战发生在1938年,地点是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地区,不符合题意;
C项武汉会战发生在1938年,地点是湖北一带,不符合题意;
D项长沙会战发生在湖南一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淞沪会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42.【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长沙会战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对国内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进一步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对提高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军的士气,支援英美军队在中国南方的作战,也起到一定的作用,D选项符合题意。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A选项排除。
武汉会战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B选项排除。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正面战场抗战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3.【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第三次长沙会战紧接太平洋战争而爆发,当时日军一路势如破竹,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接连败退,而中国获得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故D符合题意。
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均是1938年,那时太平洋战争还没有爆发;豫湘桂战役失败,故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第三次长沙会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4.【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剪纸中描绘的是平型关和台儿庄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其中平型关大捷代表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作战,台儿庄战役体现的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剪纸充分体现出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B符合题意;
平型关战役是1937年,台儿庄战役是1938年,A不符合题意;
平型关战役不是国共合作的战例,C不符合题意;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获得的最大胜利,并不是导致日本的投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民族抗战,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集中了全民族的力量共同英勇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45.【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①台儿庄战役和④武汉会战是正面战场抗战。②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取得的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和③百团大战是1940年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抗战的典型事例,故C. ①④符合题意;含有②③的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46.【答案】C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地区展开激战,结果中国军队大败日军。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一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根据题干中的信息“1938年”、“南部山东”、“保卫华中”等关键词可以判断该战役为台儿庄战役,故C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百团大战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台儿庄战役的相关史实。
47.【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标志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的是武汉会战后。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武汉保卫战后期,日军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机,占领广州。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人敌手。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故C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后、徐州会战后、第三次长沙会战后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标志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的是武汉会战后。
48.【答案】C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地区展开激战,结果中国军队大败日军。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一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据“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展,日军参展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共歼敌1万余人。”及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台儿庄战役。C地图反映的事件是台儿庄战役,故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台儿庄战役的相关史实。
49.【答案】B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中国之长沙大捷,乃系未来胜利之先声”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九战区国民革命军部队在湖南岳阳新墙河至长沙浏阳河之间地区抗击日本军队第11军进攻的防御战役。由于该战役中方大获全胜,因此又称长沙大捷,故B符合题意;台儿庄战役、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中国之长沙大捷,乃系未来胜利之先声”是解题的关键,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九战区国民革命军部队在湖南岳阳新墙河至长沙浏阳河之间地区抗击日本军队第11军进攻的防御战役。由于该战役中方大获全胜,因此又称长沙大捷。
50.【答案】C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自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解决本题学生需要注意区分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和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胜仗,也是最大的一场胜仗。
51.【答案】A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李宗仁”“捷报”“ 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国民党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斗志,符合题意;
B.百团大战,不符合题意;
C.长沙会战,不符合题意;
D.淞沪会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依据题干信息回答。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尤其是与事件相关的人物和时间,都是解题的关键。
52.【答案】B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在民族大义面前,开始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共同抗战;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党面对日军海陆空军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两大战场紧密合作,有利配合,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B项符合题意;
材料未体现日本对中国侵略,主要突出中国的抗日, A项不合题意;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C项不合题意;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但是不能体现整个三节的特征。D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主题类选择题的关键是选项必须包括题干中所给的事件。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是中国人民取得完全彻底胜利的一场战争。全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共同抗战;国共两党在民族大义面前,开始第二次合作;中国国民党面对日军海陆空军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两个抗日战场相互配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由此可知反映的主题是全民族抗战。
53.【答案】A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从图中“武汉”等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应该是武汉会战的基本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汉会战结束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故A符合题意。
平型关大捷发生在太原会战中,故B不符合题意。
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胜利发生在徐州会战中,故C不符合题意。
武汉会战结束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历史地图型材料选择题的解答策略:抓住历史地图中关键性地名、国家和区域分界线等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与试题的相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并作出综合性判断,从而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54.【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是为了激发人民的抗日激情和勇气,符合题意;②黄海大战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役,不符合题意;③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重大胜利,符合题意;④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符合题意;⑤南京大屠杀是1937年,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①③④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时间“抗日战争”,逐一分析四个选项,不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事件排除,需要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
55.【答案】A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为保卫上海,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战役最后阶段88师524团400多人(宣称八百壮士)在谢晋元指挥下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孤军血战四昼夜,消灭日军200多人,史称八百壮士守孤岛。故A符合题意。BCD均与题干描述事件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应理解并识记淞沪会战的相关史实。
56.【答案】A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材料“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的信息说明此次战役指的是淞沪会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A符合题意;B项和D项均是在山西,C项是在山东。
故答案为:A。
【点评】抗日战争各地模拟试卷以及期末检测的重点知识,其中国民政府的抗战在本部分知识中考查频率较高。考生一定要对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抗战的知识点清楚掌握:
战役名称 地点 意义
淞沪会战 上海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
太原会战 华北 平型关战役是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太原会战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典范。
徐州会战 华东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广州会战 武汉 广州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57.【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关键词“正面战场”可知,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李宗仁指挥中国守军把日军阻止在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此次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胜仗,故B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神话,故A不合题意;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故C不合题意;
百团大战是敌后战场取得的胜利,故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正面战场”是解题的关键,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胜仗。
58.【答案】D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的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战役,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题干“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与台儿庄战役不符,故D项符合题意。ABC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需要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59.【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在1941年(民国三十年)12月至1942年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九战区国民革命军部队在湖南岳阳新墙河至长沙浏阳河之间地区抗击日本军队第11军进攻的防御战役。此战役中方大获全胜,对进一步坚定全国军民抗战必胜信心,提高反法西斯战争盟军士气,支援英、美军在南方的作战起到重要作用,故D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支援英、美军在南方的作战起到重要作用”是解题的关键,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在1941年(民国三十年)12月至1942年1月,此战役中方大获全胜,对进一步坚定全国军民抗战必胜信心,提高反法西斯战争盟军士气,支援英、美军在南方的作战起到重要作用。
60.【答案】C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1938年4月”“最初中国军队获胜”“日军溃败”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3月,李宗仁指挥的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在台儿庄展开激战,4月,中国军队打退日军进攻,并消灭敌人1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C符合题意;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发生在1936年,与题干不符,排除A;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是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的上海,不符合题意,排除B;
“使抗战进人到相持阶段”的标志是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的失守,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题干中“1938年4月”“最初中国军队获胜”“日军溃败”是解题的关键,联系台儿庄战役的时间、过程、结果、影响通过分析对比得出正确答案。
61.【答案】D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为了占领中国的经济中心,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本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为保卫上海,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故D项说法不正确但符合题意;AB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台儿庄战役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的一场胜仗。
62.【答案】C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故排除C项。
淞沪会战没有取胜,故排除A项。
平型关大捷是第一次胜利,故排除B项。
百团大战发生在敌后战场。故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的限定词语是“正面战场”和“最大一场胜仗”。根据这两个限定词语,可以采用排除法。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排除ABD项。由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63.【答案】A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中重大战役的掌握情况。依据题文,结合所学可,1937年,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38年,台儿庄大战,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利。1938年10月,武汉会战,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BCD项发生的时间与题文材料不符应排除;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对国内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进一步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对提高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军的士气,支援英美军队在中国南方的作战,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有关知识。学生除掌握此次会战的背景、时间、过程、战绩、影响外,还要知道,做此类题关键要读懂题干内容的含义,然后分析选项内容,看哪一个与题干最相符。
64.【答案】A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由题目材料“我们…上下一心…才有辉煌战果”可知李宗仁参与士兵共同努力取得了这一战役的胜利,由此可知文中的战果是指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故A项符合题意;
平型关大捷、淞沪会战、百团大战与题文中“李宗仁”无关,故B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65.【答案】D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抗日战争时期某战役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台儿庄战役示意图,对该战役解读最为准确的是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取得的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故D正确。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三省反映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故排除A项。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排除B项。
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故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是读图能力。读地图首先要读图例。根据图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日之间的战争。根据地图展示的地点可知这是台儿庄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抗战以来取得的重大胜利。
66.【答案】A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9月日军占领广州和武汉后,开始改变策略,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进攻长沙后,中国军队组织了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日本占领南京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台儿庄战役是在战略防御阶段取得胜利的战役。所以BCD项与题意不符,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个阶段: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10月,是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1938年到1943年底,是抗日战争中时间最为漫长的战略相持阶段;1944年初至1945年8月,是局部反攻和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时期。依据所学分析选项内容属于哪个阶段即可。
67.【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抗日战争进入武汉会战阶段,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半月,毙伤日军近四万人,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是抗日战争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次战役。D项符合题意。ABC均与史实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应掌握武汉会战及其意义的相关知识。1938年6月--1938年10月底的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半月,毙伤日军近四万人,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是抗日战争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次战役。
68.【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沙会战指1942年1月15日期间,以中国第九战区为主的部队在湖南省长沙地区对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次防御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取得胜利,动摇了一部分日军官兵的必胜信念,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
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的爆发,故A不符合题意;
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故B不符合题意;
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长沙会战知识的掌握及理解。
69.【答案】A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故A符合题意;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B不符合题意;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故C不符合题意;
徐州会战与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淞沪会战的影响,注意区分淞沪会战和徐州会战的影响,不要混淆相似知识点。
70.【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关键词“长沙南门外、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民国三十年)12月至1942年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九战区国民革命军部队在湖南岳阳新墙河至长沙浏阳河之间地区抗击日本军队第11军进攻的防御战役。由于该战役中方大获全胜,因此又称长沙大捷,故D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发生在上海,故A不合题意;
徐州会战是以徐州为中心,故B不合题意;
武汉会战发生在武汉,故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长沙南门外、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71.【答案】D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 【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上图为《台儿庄战役示意图》。1938年3月24日,日本侵略军濑谷支队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第31师展开激战。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取得了歼灭日军1万余人的巨大胜利。此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故D符合题意。
平型关战役赢得抗战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大捷。A不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不符合题意。
百团大战沉重反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以图片材料的新式,考查台儿庄战役的有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从图片中解读出关键信息,如“第五集团军”、“徐州”、“台儿庄”等。这些均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72.【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后期,造成国民党军队大溃败的战役是豫湘桂会战。豫湘桂战役的大溃退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8个月中,中国在豫湘桂战场上损兵50-60余万,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豫中会战37天失38城)、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民。综上所述,ABD与题意无关,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识记抗战后期,造成国民党军队大溃败的战役是豫湘桂会战,即可解答此题。
73.【答案】C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图片A是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血战黄海,李宗仁不可能将以上题词写在这张照片上。图片B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李宗仁不可能将以上题词写在这张照片上。图片C是李宗仁,1937年9月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李宗仁可能将以上题词写在这张照片上。图片D是彭德怀,领导了百团大战,李宗仁不可能将以上题词写在这张照片上。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李宗仁的知识。
74.【答案】C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全面抗战爆发后,骄横的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1938年,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C选项符合题意。
1937年8月13日,日军借口一名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守军击毙,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A选项不符合题意;
1937年9月,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设伏。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选项不符合题意;
1940年下半年,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日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时需要学生对抗日战争中的各大战役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四个选项都是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其中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属于正面战场,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属于敌后战场。解答时抓住题干关键词句“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便可很容易的作答。
75.【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虎门销烟是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高潮部分,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活动。因此,三个历史事件都与反抗外来侵略有关,A项符合题意;
题干是从中国人民角度来说的,所以,题干虽有列强侵略的史实在其中,但角度不同;近代探索活动是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不包括题干中的事件;思想启蒙属于思想领域,题干三件事均与思想无关。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依次分析图片相关的事件,从中总结出其共同点,如,抗击日军侵略和反抗鸦片走私都是属于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做出的民族抗争之举。
76.【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是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
八一三事变是淞沪会战开始的标志,故B不符合题意;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C不符合题意;
七七事变后,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的易错点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需要分清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77.【答案】B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①太原会战是1937年属于防御阶段的战争;②百团大战是1940年,属于相持阶段的战争;③第三次长沙会战是1941年,属于相持阶段;④太原会战是1937年,属于防御阶段。所以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搞清楚抗日战争的发展过程,特别是搞清楚防御阶段和相持阶段的时间界限。然后根据时间对事件进行判断即可。
78.【答案】D
【知识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华北地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粉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1940年8月,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史称“百团大战”。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干“华北地区”信息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百团大战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百团大战的时间、领导人、取得成就和意义。
79.【答案】A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李宗仁”、“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展开激战,中国军队大败日军,消灭日军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