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30 15:1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题
说明:本卷为闭卷考试试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图1为山顶洞人遗址发现的项链,由兽骨和贝壳穿孔制成。此发现可以说明山顶洞人()
①外貌与现代人接近
②已经有了爱美意识
③开始农耕生活
④掌握钻孔技术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以下是中国原始农耕时代的重要遗址,其中①处应为()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4.下图2为西周青铜器大克鼎,该器鼎口有大型双立耳,口沿微敛,方唇宽沿。鼎腹内铸铭文290个字,叙述了周天子对克职务的任命,并赏赐礼服、土地和奴隶等史事。大克鼎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①青铜器制造工艺
②中国文字的延生
③西周的政治制度
④西周的冶金水平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战国中期各国变法之后,铁制农具在全国各地大规模涌现。众多出土的战国铁农具(见下图3),展示出当时已经发明的层叠铸造技术。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
A.冶铁业
B.青铜业
C.纺织业
D.煮盐业
6.唐代的咏史诗“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有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
A.封建制开始确立
B.各国纷纷变法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战争不断
7.《商君书·赏刑》载,秦国“富贵之门必出于兵”,以至于秦国人听到战争“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以上现象的出现源于商鞅变法()
A.国力尚弱,粮草不足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激发斗志
D.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8.《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人物分别是()
A.孟子和韩非
B.老子和荀子
C.孔子和孟子
D.孔子和庄子
9.《史记》记载,陈胜、吴广戍边为大雨所阻,按律当斩,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按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的秦简记载,因大雨误期,根本不会被斩首。由此可见()
A.历史研究需要多重证据印证
B.《史记》内容虚构过多
C.秦简记载内容完全可信
D.历史真相只能依靠考古发掘
10如表为西安高窑村出土的“高奴铜石权,铜石权刻有秦始皇颜发的诏书。该诏书说明秦始皇()
A.币制混乱状况得到扭转
B.已经完成统一六国大计
C.统一的度量衡得以推行
D.陆上交通道路四通八达
11它集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于一体,充分发挥防洪、灌溉、水运停多方面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该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郑国渠
C.大运河
D.都江堰
12西汉初年,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然对抗中央,汉武帝针对此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A.分封制
B.推恩令
C.察举制
D.屯田令
13.西汉初年,诸子百家学说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汉武帝即位后,为了使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以农为本,减轻赋税
B.焚书坑儒,禁锢思想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北击匈奴,安定边疆
14.184年,经过十余年的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爆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政权。为了镇压起义,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东汉王朝改刺史为(),统领地方军政事务
A.廷尉
B.司隶校尉
C.节度使
D.州牧
15.145年,东汉梁太后与其兄长梁冀立刘缵为质帝。梁冀毒死质帝后,又扶持桓帝登基,并将自己另一个妹妹立为桓帝的皇后。此后,梁冀大权独揽。
百官升迁任免先到他的家里谢恩。以上现象可以证明东汉时期()
A.君主昏聩
B.宦官干政
C.外戚专权
D.地方割据
16.“他以坚忍不拔的勇气和毅力,克服了重重的困难,终于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从此以后,西域天山南北各国相继归汉,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亦由此开辟”。“他”指的是()
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17.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西域,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在西域设官、驻军、推行政令。都护的职责是管理屯田、颁行朝廷号令等。设立西域都护府最重要的影响是()
A.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B.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C.确立汉朝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D.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18.早在东汉末年,一位名医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他是()
A.扁鹊
B.李时珍
C.华佗
D.张仲景
19.“它给予贫苦人民以一个“死后天国'之期待”,“当方士走向民间的时代,正是东汉末季大饥馑、大疠疫的时代”,这说明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体现了专制统治的强化
C.迎合了苦难人民的心理
D.见证了中外交往的成果
20.《三国志》卷一《武帝纪》中这样记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材料中的描述不包含赤壁之战的()
A.人物
B.经过
C.结果
D.评价
21.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是学好历史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下是七12班某同学的部分笔记,其中有误的是()
A.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B.项羽骁勇善战,在涿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C.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三十余年并派甘英出使大秦,虽未成功但开辟了通往西亚的道路
D.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22.图4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迭示意图(局部)”,图中空白处对应的朝代是()
A.西汉
B.东汉
C.曹魏
D.西晋
23.据记载,河西地区自汉代以来便“水草宣畜牧”,而魏晋时期,这里的人们除了放牧牛羊、狩猎,还学会了耕地、播种、采桑等农业技术。这一变化说明河西地区()
A.生活习俗完全汉化
B.民族交融得到发展
C.经济政策灵活多变
D.民族隔阂正在消失
24.“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汉人,他们从黄河流域历经几次大迁徙,到达南方的广东、福建等地,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客家人”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地区战乱频繁
B.北方自然环境恶劣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南方政权更迭频繁
25.《如果国宝会说话》曾向我们展示了相传由唐代内府栩书官冯承素所摹的兰亭序神龙本——神往(如图 5 所示),此作品真迹出自()
A.钟繇
B.颜真卿
C.王羲之
D.顾恺之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4 小题,26 题 10分,27题12分,28题 12分,29题16分,共50分。)
26.(10 分)看图学史。完成下列要求。
(1)请写出图 6 制度的名称并分析其影响。(3分)
(2)将图 7中 A、B、C三处补充完整。(3分)
(3)成语故事很多都来自历史事件。请根据下列成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排列(只写序号),并选取其中一个成语写出与其相关的历史人物。(4分)
①闻鸡起舞 ②风声鹤唳 ③约法三章 ④卧薪尝胆
27.(12 分)文化自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它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毋庸置疑,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_李一《甲骨文与青铜纹样再利用的教学探索》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早期汉字经历哪几个阶段 (3分)
材料二 “第一手资料”指“历史事实发生时期留下来的资料(如档案、当事人的日记和书信、实物和各种记录)”
——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2)从材料二中选出可用于研究造纸术的第一手资料(填写序号)。(2分)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蔡侯纸”的优点和造纸术发明的意义。(7分)
28.(12分)民族交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各大国与郁近的少数族部落方国发生战争,与夷狄各部之间的通婚现象也很普遍,于是,进入中原的戎狄请部与华夏族触合起来。此外,本来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不断吸收中原华夏文明成果,触入华夏族并被中原各国所认同。……战国时,不断扩大的华夏族形成了强烈的认同感,为秦汉“天下为一“的大一统格局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田旭东、周苏平《春秋》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增强华夏认同的途径,(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华复“民族认同得益于哪两位传说人物?(2分)
材料二 东晋南朝之存在,对江南地区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仅在于相当程度上避免了民族冲突和战乱祸害,相对和平的环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更在于大量移民的进入。南下移民的进入形成了农业开发的主力军。这些移民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木和生产工具,有力地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摘编自严耀中《在分分合合中前行》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4分)
材料三
(3)右图8中北魏帝王出行时穿的是哪个民族的服饰?(2分)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9.(16分)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有悠久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石器时代,人们在长期的采集活动中,逐渐认识到一些植物的生长規律,并最终发明了农业。农业使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等适合农业的地区,母公社迅速地发展和繁荣起来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农业产生的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石器时代黄河、长江该流域典型农业文明遗址中的人工栽培农作物。(2分)
材料二 美金以铸剑戟,……;恶金以铸锄……,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
材料三 《论语》中称耕牛为“犁牛”,《史记》记载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春秋战国史》
(2)材料二中“美金”、“恶金”分别指哪一种金属 (2分)
(3)材料二、三可以印证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哪些农业生产技术 (2分)它们的出现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4分)
材料四 (前178年)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汉书文帝纪》
材料五 (前141年)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黃金珠五,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汉书·景帝纪》
(4)根据材料四、五概括汉文帝、汉景帝的基本观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的观点源于西汉初年的哪一项政策 (1分
材料六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这一幕在古今中外反复上演。历史上,齐国诱导鲁国弃粮种桑,关键时候断粮降服鲁国;越王勾践把种子煮熟贡给吴国,趁其粮食绝收一举灭吴今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全球30多个国家限制粮食出口,部分国家因此社会动荡甚至政权更迭。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2月23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