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长度单位 教学时间 6课时
课 时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长度单位(例2、例3)
学习目标 1.认识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尺量长度。 2.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培养估测长度意识和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习难点 感知在测量活动中确定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学习活动设计(含设计意图) 自研思考
引学5分 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是一样的,需要统一长度单位。 2.虽然有了统一的长度单位,但如果每次测量都用单个长度单位一次一次来测量,很不方便,所以为了测量方便,人们发明了标有统一的长度单位的测量工具-尺子。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尺量的方法,然后再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逐步让学生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和学习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更好地认识厘米。】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研学求证 20分 活动一:认识厘米,建立表象。 【学习支架一学具支架】 认真观察自己的格尺,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一下。 【支架意图:借助学具格尺,在自主观察的基础上对“厘米”有初步的直观感知。】 1.认识厘米:观察尺子交流之后,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厘米尺。 预设:刻度线、数字、厘米尺上标识的“厘米”或cm。 2.认识厘米:建立1厘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1)指一指、比一比、看一看: 1厘米究竟有多长 请你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并给同桌指一指。 预设:尺子上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第一个数字是0,0到刻度1之间是1厘米。数字3到4之间是1厘米。 (2)想一想:闭眼想象1厘米的长度。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出示教材图:食指的宽度、便利贴的宽度。 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设计意图:借助实物建立长度单位的直观表象,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活动二:利用厘米,测量物体。 【学习支架一问题支架】 1.估一估:这些物品长度大约是多少 (橡皮、粉笔、铅笔) 【支架意图: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推理、反思、归纳的过程,发展学生估测能力。】 汇报交流: (1)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1:橡皮:用接近1厘米宽的食指,比着估量。橡皮大约有3个食指那么宽,所以大约是3厘米。 预设2:粉笔:用拇指和食指一厘米一厘米地累加,估出大约6厘米。 追问:他估得怎么样 有道理吗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预设:把粉笔、橡皮一端对齐来比较,发现粉笔大约是橡皮长度的2倍,所以粉笔大约6厘米。 预设3:铅笔:观察粉笔和铅笔的长度,发现铅笔是粉笔长度的2倍,所以推算出铅笔大约12厘米。 (2)这样想有道理吗 请你也来估一估。 交流讨论,演示方法 (3)回顾刚才估量物体长度时我们都用到了哪些方法呢 预设:单位叠加法、参照物估测法。 (4)小结:估计是我们在生活中最常用的方法,当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单位叠加的方法。估计稍长物体时,我们通常借助参照物来估计长度。 2.量一量:同桌合作测量。 (1)我们估计的准确吗 如何测量呢 动手试试。 预设:尺的刻度0对准物品的左端。再看物品的右端对着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2)测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预设:要把尺子的0刻度和物品的边对齐,沿着物品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3)小结:一放正,二对“0”,三读数。 (4)量一量、辨一辨: ①你能量出如图纸条的长度吗? ②男孩量纸条的方法对吗 怎样正确 预设:在用尺子测量纸条的长度时,要注意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3.考考你:老师的这把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该怎么量呢 预设: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儿,用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估、量的活动,引导学生积累经验,发展估测能力,学会测量。】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通过估、量的活动,引导学生积累经验,发展估测能力,学会测量。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展学 应用 10分 一、基础练习 第4页做一做:借助直尺看一看,铅笔长多少厘米 训练点:巩固测量实物长度的方法。 策 略:把尺的刻度0对准铅笔的左端,铅笔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二、进阶练习 1.练习一第1题:估计图中的实物各有几厘米,再量一量。 训练点:通过估测与实物的对比,让学生调整估测的策略和方法,提高估测的准确性。 策 略:认真审题,读好要求,先估再测。 2.练习一第10题:谁说的对 判断三位同学测量的结果是否正确。 训练点:对用尺测量物体长度方法的巩固,中间小男孩的测量方法更体现了测量的木 质,右侧的小女孩的方法是一种近似结果,符合生活实际, 策 略:认真审题,读好要求,逐一判断。 三、拓展练习 练习一第6题:你们知道平面图形上的一些长度数据吗 量长方形和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 训练点:让学生利用测量长度的方法测量图形的边,既巩固了测量的方法,又明确了图形的特点。 策 略:先估计再测量平面图形各边的长度,再引导学生观察测量结果了解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 有梯度的练习更好的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解决教学重难点。巩固所学
理学 检测 5分 选择: 1.( B )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A.书 B.图丁 C.刀 2.图钉长( A )厘米 A.2cm B.4cm C.1cm 【检测意图:进一步巩固测量实物长度的方法。】
板 书 设 计 长度单位 1厘米 1厘米 测量方法:一放正,二对“0”,三读数。
作业套餐 基础作业 数学书第8页练习一第2题、幸福种子课堂练习第1页当堂反馈。 进阶作业 幸福种子课堂练习第1页一、二、三、四题。 实践作业 请你量一量课桌椅的长度、书本的厚度。
持续性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工具
1.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水平1:认识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有估测长度意识和能力,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会用尺量长度。 水平2:认识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有估测长度意识和能力,会用尺量长度。 水平3:认识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尺量长度。 1.课堂巡查即时反馈学情。 2.乐学卡正确率不低于85%。 3.常规作业反馈
课 时 反 思 ○亮点反思 ○憾点反思 ○预学任务及当堂检测达标情况反思:
作业反思 ○作业批改典型错例问题记录。 ○潜能生辅导分层作业设计内容、完成情况记录。
子任务三 黑板有多长—拓展单位测量 教学时间 6课时
课 时 第五课时 学习内容 长度单位(例8)
学习目标 1.巩固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初步掌握不同的物品要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2.经历观察、操作、对比的活动,培养估测意识,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经历自主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多元策略的辨析与交流中获得策略与经验。 3.在数学活动中,培养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概念,培养估测意识。
学习难点 “假设推理”解决问题策略的渗透与初步感知。
学习活动设计(含设计意图) 自研思考
引学5分 情境谈话:长颈鹿与小鸡量完身高,可是它们忘记在体检表 上写名字,你知道这两个身高是谁的吗? 出示长颈鹿和小鸡,身高5厘米、5米。 1.学生猜测,说依据。 2.追问:你是怎么猜测的? 预设1:长颈鹿高,小鸡矮。长颈鹿的身高是5米,小鸡的身高是5厘米。 预设2:我的身高是1米多,长颈鹿比我高,它的身高是5米。 小结:看来,我们可以通过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作参照物,去判断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研学求证 20分 活动一:猜测与验证 【学习支架——学习单支架】 1.回顾解决问题的步骤。 2.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请你猜测一下。 预设1:我觉得旗杆的高度是20米。 预设2:我认为旗杆的高度是100厘米。 预设3:咱们学校的旗杆应该有15米…… 3.研究如何解决问题: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一个提示: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先独立思考,再选择表格中的事物作比较,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想法,听听谁的结论更有道理。 长度(大约)一拃长10厘米数学书长12厘米课桌高1米…………旗杆的高
【支架意图:按照教材解决问题的呈现方式进行教学,在分析与解答环节中突出估测的方法。突出用长度表象解决问题,重视长度观念的建立。】 3.汇报探究结果(指名回答,不断追问:你是怎样想的,说想法) 预设1: 推算法 (1)我一拃长大约是12厘米,旗杆不可能这么矮。旗杆的高度是13米。 (2)我的身高是1米多,10多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旗杆的高度是13米。 小结:这两位同学能借助自己的身体某部分的长度作为参考来判断,是个好方法。 推算法——找参照物(板书:推算法——找参照物 ) 预设2: 排除法 1厘米只有手指宽那么长,13厘米也不会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 小结:能用1厘米作为参照,排除错误答案,善于思考。 板书:排除法——找参照物 预设3:类比法 教室的宽度是6米,旗杆比它高多了,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小结:用两件物体相比较,这叫类比法。可以和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类比法——两件物体比较(板书:类比法——两件物体比较) 4.回顾与反思:解答合理吗? 5.小结:看来,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同学们运用找参照物的方法进行准确判断。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测量像旗杆这样比较高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米”作单位;而测量像比较矮小的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活动二:数据与单位结合 【学习支架——问题支架】 1.前面我们借助参照物以及自己身边的一些 “尺子”做标准来判断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但是有两位同学他们因为答案不同而争吵起来:小丽的身高是1米。小丽的身高是100厘米。 你认为谁的答案对,为什么? 预设:他们说的都对,因为1米=100厘米。 【支架意图:通过探讨一个两难型的问题,进而发现同一长度可以有不同表达方式,表达测量结果时把长度和单位结合起来。】 2.小结:看来同一个物体的长度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要把数据和单位相结合起来表达长度,数据不同,用到的单位也就不同。同学们真聪明,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表达,帮助学生建构模式,从而明白不能靠感觉解决问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取有可比性的事物作比较,再确定答案。】
展学 应用 10分 一、基础练习 1.第7页做一做。 训练点:运用已经建立的长度单位表象解决问题。 策 略:你是怎样确定长度单位的?先估测,再判断长度。 二、进阶练习 第9页第8题。 训练点:针对“假设推理”解决问题策略的渗透与初步感知。 策 略: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估测方法、长度表象加以判断。 三、拓展练习 第10页9题。 训练点:巩固用尺量的方法,通过估测和实测比较,从而提高估测的准确性。 策 略:你是如何估测的?借助参照物或实测提高估测能力。 【设计意图:有梯度的习题应用,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理学 检测 5分 选择: 1.一拃长大约是( C )。 A.1米 B.1厘米 C.12厘米 2.有一根绳子,剪去30厘米后,还剩70厘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 A )米。 A.1米 B.40米 C.100米
板 书 设 计 解决问题 一拃 旗杆 13厘米 13米 比较短、小 比较高、大 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一般用“米”作单位
作业套餐 基础作业 数学书第9页练习一第7题、幸福种子课堂练习第4页当堂反馈。 进阶作业 幸福种子课堂练习第4页一、二、三题。 实践作业 请你量一量课桌椅的长度、书本的厚度。
持续性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工具
1.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概念,培养估测意识。 2.能用“假设推理”解决问题的策略。 水平1: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概念,经历自主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能够运用多元策略的辨析的方法解决问题,掌握不同的物品要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水平2: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概念,能够运用“假设推理”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不同的物品要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水平3: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概念,初步掌握不同的物品要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1.课堂巡查即时反馈学情。 2.乐学卡正确率不低于85%。 3.常规作业反馈
课 时 反 思 ○亮点反思 ○憾点反思 ○预学任务及当堂检测达标情况反思:
作业反思 ○作业批改典型错例问题记录。 ○潜能生辅导分层作业设计内容、完成情况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