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30 15:2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秋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卷
七 年 级 历 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6页,两个大题,25个小题。 满分50分,考试时间 50分钟。
2.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20分)
1.2023 年,南阳黄山遗址考古工作取得了多项重要发现,为南阳是南北文化交流的关键地区这一论断提供了更多的实物依据。这主要表明考古发现
A. 是认识历史的唯一途径 B. 可以佐证已有历史认识
C. 相比文献记载更为可靠 D. 能够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2. 小王同学为探寻“远古的声音”搜集了以下图片,其中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3. 下图是三门峡出土的彩陶盆,观察图片可知
A. 属于旧石器时代
B. 原始冶炼技术有一定发展
C. 农业生产较发达
D. 先民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趣
4.2022年12月8日,国产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公司公布了旗下高端电车品牌“仰望”的品牌标志。根据公司公告,该标志灵感源自甲骨文“电” (如图)。关于甲骨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一种最早出现在夏朝的古老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B. 图中甲骨文的“电”字用了最进步的造字方法——形声
C. 在商周青铜器上刻写有大量的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D.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5.,空格框中按顺序填写,正确的是
A. 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 B. 春秋、秦、南北朝、西晋、东汉
C. 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 D. 春秋、秦、东汉、南北朝、西晋
6. 周王朝对礼器的使用规格制定了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配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然而,河南新郑的郑韩故城出土的青铜器九鼎八簋(如下图),却属于春秋时期的郑国所有。据此可知,春秋时期
A.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 青铜冶铸技术精湛
C. 诸侯众多,等级森严 D. 分封制彻底瓦解
7.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见他们都认为政治统治得以巩固的关键因素是
A. 选贤举能 B. 复古崇礼 C. 富国强兵 D. 取得民心
8. 东周时期,各国各自发展并互相交流,各种书体大放异彩。秦统一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帝国建成,各种书体也互相融合,最终被小篆统一。材料表明,影响书体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 经济发展的水平 B. 国家政体的变化
C. 民间教育的发展 D. 书写工具的革新
9.下图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B.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C. 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D. 秦朝统一了文字,并以隶书刻印
10. 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因果关系。下列各项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 秦末暴政——大泽乡起义 B. 汉初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C. 楚汉之争——西汉建立 D. 光武中兴——黄巾起义
11. 如表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公元前 141年 公元前136年 公元前129年 公元前127年 公元前 118年 公元前87年
即皇帝位 置五经博士 派卫青等北击匈奴 颁布“推恩令” 下令铸造五铢钱 崩,葬于茂陵
A. 该年谱用年号纪年 B. 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
C. 该帝王在位35年 D.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2. 毛泽东《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A. 都是开国皇帝 B. 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 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 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13. 右图是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发掘于四川成都,该陶俑表情幽默风趣,雕塑线条简练,技法娴熟。作品从侧面反映了
A. 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B. 高超的音乐表现能力
C. 腐败的社会政治局面 D. 纵情享乐的贵族生活
14. 很多古籍文献中都有张骞引入“胡种”的记录,如《西京杂记》载: “苜蓿原出大宛,汉使张骞带归中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胡瓜时也讲到:“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从材料可以看出张骞出使西域
A. 建立了汉对西域的有效管辖 B. 丰富了中原人物质生活
C. 密切了汉与西域各民族关系 D. 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形成
15. 请为如图的旅游路线选择恰当的主题名称
A. 凿空西域之路 B. 民族交融之程 C. 佛教东传之线 D. 科技文化之旅
16. 日本史学家掘敏一在著作《曹操》中对某一场战役定位为:“曹操的失败确立了三分天下的大势。”该战役是
A. 长平之战 B. 巨鹿之战 C. 官渡之战 D. 赤壁之战
17. 观察下图所示的历史阶段,选项中对其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政权分立,北方动荡 B. 民族之间的交融加强
C. 科技文化停滞不前 D. 北人南迁,南方发展
18. 右图为北魏彩绘陶牛车,乘坐牛车本为中原士族风尚,后为北魏继承,但该牛车车盖顶部隆起,形似帐篷,具有浓厚的草原民族风格。这说明
A. 北魏农业生产普遍使用铁犁牛耕
B. 北魏民众的出行方式以牛车为主
C. 民族交融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
D. 北魏政权建立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19.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道反,劳而无获。”此观点出自某著作,该著作主要反映的是
A. 数学成就 B. 艺术成就 C. 文学成就 D. 农业成就
20. 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夏商周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
二、非选择题(共5 小题, 30分)
21.(6分) 为准备“楚风汉韵话南阳”的宣传活动,同学们分组搜集了如下资料:
材料一:楚地耀青铜。楚国是春秋战国重要的诸侯国,早期曾在丹阳(今南阳淅川)建都,历时18位君王。20世纪 70年代,在此有重大考古发现,一些重要文物陈列在河南省博物院。
春秋云纹铜禁 春秋礼器。当时承置酒 器的案具称 为“禁”。用失蜡法铸就,工艺复杂。 王孙诰编钟 有26枚甬钟组成, 每一枚钟均刻有铭文, 为春秋中期的礼乐器
王子午鼎 春秋礼器鼎腹有 84 字“鸟虫篆铭文”, 再现了古代篆书的艺术魅力 透雕倗矛 这件兵器是楚庄王之子——楚国令尹倗的兵器,装饰透雕纹饰, 实用且美观。
(1) 从上述青铜器图片和图片介绍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 (2分)
示例:通过刻写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能了解当时的文字。
材料二:宛郡展汉画。西汉时期的南阳是全国六大都市之一,东汉时期南阳被称为“帝乡”、 “南都”, 成为全国第二大都市。 这一时期南阳人的生活可以从汉画石中窥见一二。
(2) 把两幅画像石拓片资料写入对应的展厅。(2分)
展厅 展厅主题 展示资料
展厅一 生产劳作厅
展厅二 乐舞百戏厅
材料三:身边的历史:有同学翻看南阳市地图,发现很多街道是以历史名人命名的,请你给同学们介绍一位生活在两汉时期的南阳名人。
人名
贡献
(2分)
22.(6分) 聚焦人口流变,探寻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第一次全国性的人口调查是在秦朝完成的。与周天子时期名义上的尊崇和诸侯国的割据状况不同,秦地方郡守须将所辖户口、人口增减实数每年按时上报,由中央进行收集统计。
(1)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西周实行什么制度 秦朝能完成中国第一次全国性的人口调查的原因 (2分)
材料二: 古代中国户口统计表(部分)
年号纪年 公元纪年 户数(户) 口数(人)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 公元 105年 920万 5300万
蜀炎兴元年 公元263年 28万 94万
魏 景元四年 66 万 440万
吴 天纪四年 53万 230万
(2) 指出表格中全国户口数量的变化 联系相关史实说明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2分)
材料三:
(3) 根据图 1 图片概括西晋末年人口迁徙的主流方向 并结合图右边文字材料分析其造成的历史影响。(2分)
23.(6分) 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距今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粟、水稻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1) 据材料一指出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2分)
材料二:尤其是春秋后期,……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战国时期…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水利设施的兴建,使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是什么 请举出战国时期出现的代表性水利设施一例。(2分)
(3) 为提高生产效率,劳动人民发明了不少农具,请任选下图中的一个,说说设计的巧妙之处 (2分)
24. (6分) 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 周年。探究我国古代的两次改革:
材料一:商鞅变法内容
政治 经济 军事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材料二:(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步六孤 陆
贺楼 楼 贺赖 贺
邱穆陵 穆 独孤 刘
(1) 材料一中对后世行政管理产生深远影响的内容是什么 哪项措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 (2分)
(2) 材料二、三涉及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两项措施 改革有何影响 (3分)
(3)纵观古今变法,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甚至变法者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你认为一名改革家应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1分)
25.(6分) 2023 年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旨在借助“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链接中国与世界。
下面是某同学为组织丝绸之路图片展所收集的图片。李明同学想从上述图片中任选两幅,撰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讲解词,让同学们可以设身处地的感受到丝绸之路带来的交往交流。请你帮助他。
图一 汉武帝茂陵出土的鎏金铜马(具有中亚汗血宝马风格) 图二 龟兹出土的五铢钱(其外形酷似汉武帝时铸造的五铢钱) 图三 胡豆(汉代时从西域传入) 图四 新疆罗布泊(古楼兰遗址)出土的汉代丝绸碎片
参考答案
选择题1-5BADDC 6-10ADBCD 11-15DBACD 16-20DCCDD
非选择题
21. (1) 文字名称、书写材料、文字种类、字体特点、文字内容、文字字数等。(2)图一;图二(3) 张仲景。重要事件: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成为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22. (1)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秦能完成全国性的人口调查不仅在于其实现全国统一,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而且其建立了一套专中央集权体制,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2) 变化:东汉前期户数和人口数量得到增长,东汉中期到三国早期户数和人口锐减。原因:东汉前期,统治者采取减轻农民负担等措施,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黄巾走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乱。(3) 得出北方人口迁徙的主流是向南方迁徙;北方人口大量迁徙的原因是躲避战祸;北方人口的大量迁徙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
23. (1)根据材料一“距今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粟、水稻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2)根据材料二“尤其是春秋后期,……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战国时期..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水利设施的兴建,使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和所学可知,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是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修筑的都江堰是文明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3)翻车无需人工驱动(即便需要人工驱动的翻车也不费力),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让农耕的效率大大提高。
24.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规定:在全国推行县制,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这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这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有利于地方管理和民族团结,对后世影响极大;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废除井田制,允许自由买卖,这对后世的封建土地制度影响最为深远。
(2)根据材料二“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这一措; ,根据材料三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改鲜卑姓为汉姓”这一措施。根据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可以看出,这两次改革都顺应了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改革中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加速了封建化进程,促进了社会进步。
(3)纵观古今变法,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甚至变法者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认为一名改革家应具备的优秀品质有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破旧立新的创新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忍不拔的毅力、敢于坚持真理的信念、改革必胜的信心等
25.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欢迎参观“丝绸之路”图片展,我是本次展览的讲解员。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东西方物种在此交汇、传播。 图一展示了汉武帝茂陵出土的鎏金铜马,该马具有明显的中亚汗血宝马风格,这说明汉朝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亚的物种传入中原地区,得到皇室青睐。 图三中的胡豆,也是汉朝时期随着丝绸之路传入,至今仍然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
时间过得真快,本次讲解结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此次展览中感受到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甲骨文“电”(状如一道闪电)
材料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