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卷
七年级 历史
注意:共19小题,满分75分,答题时间为75分钟。
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等次)。"该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3.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中引用了"法令行则国治""奉法者强则国强"等经典名言。下列践行了这一思想主张的历史史实是( )
A.西周分封诸侯 B.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C.战国商鞅变法 D.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4.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牧野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涿鹿之战
A.④①②③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①④③②
5.下列三幅图片中文物共同反映了( )
A.华夏音韵,源远流长 B.丝竹之音,绵绵不绝
C.中原文明,历史悠久 D.钟磬之声,悠悠千年
6.《史记》记载,汉文帝认为没必要用很多士兵保卫安全,于是撤销了警卫部队;削减了宫廷所用的马匹;在位23年没有再建宫殿、园林。材料反映出汉文帝( )
A.鼓励开荒 B.减轻刑罚 C.减免赋税 D.提倡节俭
7.运用时间轴梳理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下面时间轴上与"东汉"对应的时间段是( )
A.A B.B C.C D.D
8.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诗词描述的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A.幸亏三顾茅庐,桃园结义关张。-﹣诸葛亮
B.挟迫天子令诸侯,横塑赋诗慨而慷。-﹣曹操
C.生子当如孙仲谋,赤壁大火漫长江。-﹣孙策
D.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刘备
9.《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据此可知作者( )
A.对后世农业的发展影响深远 B.摒弃了以农为本的传统思想
C.提出了领先世界的农学理论 D.强调农业生产顺应天时地利
10.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到以下实物史料的图片,其中能作为研究东汉历史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如表是晓丽同学复习秦汉知识时整理的课时目录。据此,为其选一个恰当的单元标题( )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A.早期国家的产生 B.社会变革与文化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2.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 )
统帅 周瑜——曹操
兵力对比 约5万~20余万(号称80万)
结果 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A.城濮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3.观察《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你会发现顾恺之在画中突出表现的是( )
A.人物特征 B.名山名水 C.花红柳绿 D.飞禽走兽
14.魏晋南北朝的300多年间,虽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但依然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②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了"五禽戏"
④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司马迁苦读之后,负行囊遍游天下。他泛舟沅水、湘水之上,到达长沙,漫游南方后,至鲁地,观孔子庙,又至彭城。在游历中搜集大量的资料,最终写成了不朽史书﹣-《史记》。下列诗词中能体现司马迁这种治学精神的是( )
A.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二、简答题(本题共10分)
16.中国历史上的秦汉至南北朝有着许多辉煌的成就。请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经济的发展】分别简述两种货币颁发的影响。(2分)
(2)【科技的发展】分别概括两位人物的历史贡献。(4分)
(3)【文化的发展】指出图五的体例,并分别说明两部著作的历史地位。(4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共20分)
17.民族友好和民族交融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西汉疆域图
(1)材料一中,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经营和管辖,西汉王朝在此设立了什么机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重要意义?(2分)
材料二:孝文帝宣布以汉语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北语,一从正音"。还下令鲜卑族一律改穿汉装。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
-《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
(2)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学习先进汉文化的哪些举措?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材料三: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成为农业居民。而汉族人民学习少数民族的畜牧经验,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北朝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改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材料三从哪些角度阐述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18.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每一个时期都有辉煌的成就。(10分)
【实物文明】
(1)图一中的遗址、遗迹分属四个朝代,请将其所代表的朝代填入图二中对应的空格内。(只填字母)(2分)
(2)请你从图片A、B、C三项成就中任选一项,为其撰写一段解说词。(2分)
(示例D:修建于东汉明帝时,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东汉时佛教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地方文明】
(3)如图三幅图片,分别反映统治者是从哪些方面采取了巩固政权的措施。这些措施起到哪些共同的作用?(2分)
【农业文明】
材料三:随着中原人口的南迁,北方旱地农耕的先进技术也逐渐导入南方,旧有的耕作方式发生变化,连种制和复种制开始推行。东晋时,益州已有一年两熟的水稻,而闽广地区更出现了一年三熟的情况,土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因此而明显增加。
--《二十五史简明读本》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晋后期江南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原因。(4分)
19.某七年级在复习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以"分裂中孕育统一"为主题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与他们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时空定位﹣﹣梳理历史线索】
(1)根据上面年代尺信息,在序号处填写相应的内容。并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2分)
任务二《史料实证﹣﹣树立实证意识》
①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余各以次受封。
②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2)史料见证了政治制度的更替。分别阐释与上面史料相关的两种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4分)
任务三 【历史解释﹣﹣阐述发展趋势】
有历史学家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从表象上看是一个大分裂大动乱时期,深入探究起来,它其实应该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
(3)根据材料信息,结合相关史实,以"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的必然"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7分)
任务四 【学以致用﹣﹣总结学史方法】
(4)通过以上探究,你掌握了哪些学习历史的方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