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期末适应性考 生物学
本试卷共10页,21 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二硫键异构酶 (PDI) 参与蛋白质氧化折叠形成二硫键的过程。通常PDI 在哺乳动物细 胞衰老组织中表达过量,敲除 PDI 能够延缓干细胞的衰老。PDI 缺失会导致内质网向细 胞核释放的H O 量显著减少,进而下调与细胞衰老相关的 SERPINE1 基因的表达量。 下列说法错误是
A. 蛋白质氧化折叠形成二硫键的过程可能会产生H O
B. 二硫键可以在一条肽链内部形成,也可以形成于不同肽链之间
C.PDI 可以通过减少 H O 含量来影响 SERPINE1 基因的表达,进而延缓细胞的衰老 D. 阻断 H O 向细胞核的运输过程,可作为抗衰老药物研究的一种思路
2. 氮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NRT1.1 (硝酸盐转运蛋白)会根据外界环 境的硝酸盐浓度,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之间切换,来完成氮素的吸收,保证了植物细 胞对氮素的需求,如图表示硝酸盐的转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错误的是
A. 细胞外的硝酸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B.NRT1.1 只能特异性运输硝酸盐
C. 改变细胞质的 pH 会影响硝酸盐转运
D. 在膜蛋白磷酸化过程中,载体蛋白的结构变化后仍具有活性
3. 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将菠菜叶片40-50℃烘干后,再加入 SiO 、CaCO 和无水乙醇充分研磨,效果可能 更佳
B. 把新鲜滤液放在光源和分光镜之间,观察到最强吸光区是红外光和蓝紫光 C. 溶解度大的色素与滤纸结合能力更强
D. 分离色素时需充分层析30 min 后,方可取出滤纸条观察色素带
4. 植物细胞线粒体内膜上具有细胞色素氧化酶 (COX) 和交替氧化酶 (AOX) 。 氰化物有 剧毒,能够抑制COX 的活性而对AOX 的活性无影响,细胞在 AOX作用下消耗等量呼 吸底物比正常情况产生更多热量,这种呼吸方式称为抗氰呼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OX 参与NADH 与 O 结合的过程
B. 抗氰呼吸中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生成的 ATP较少
C.COX 与 AOX 对氰化物敏感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D. 敲除细胞中控制 AOX 合成的基因可以提高植物抵抗氰化物的能力
5.RhyB-RNA 是大肠杆菌中的一种小RNA, 仅在铁“饥饿”时表达。当铁供应不足时,此 RNA会与铁储存蛋白(一类含铁量高的蛋白质)的mRNA 配对结合,致使mRNA 被降 解:当铁供应充足时,铁储存蛋白的mRNA 稳定性提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RhyB-RNA 是通过RNA 聚合酶以DNA 单链为模板合成的
B.RhyB-RNA 通过氢键与铁储存蛋白的 mRNA相结合
C. 铁供应不足时,铁储存蛋白的mRNA 翻译受阻
D.RhyB-RNA 合成量的增加,有利于铁储存蛋白的合成
6. 粗糙链孢霉属于子囊真菌,是一种良好的遗传分析材料。粗糙链孢霉的合子先进行减数 分裂再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8个有性孢子按分裂形成位置顺序呈直线排列在狭窄的子 囊中,过程如图I( 表示同一个细胞产生的两个细胞)所示。野生型的孢子是黑色的, 赖氨酸缺陷型的孢子是灰色的,该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让野生型和赖氨酸 缺陷型杂交, F 形成的部分子囊中孢子的排列情况如图Ⅱ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I 图Ⅱ
A. 图 I 中甲过程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乙和丙过程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B. 图Ⅱ中F 产生的子囊孢子的情况可直接验证分离定律的实质
C. 图Ⅱ中②③孢子的排列情况不同是因为③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D. 图Ⅱ中①②④孢子的排列情况不同是因为②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7. 人类有一种隐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a 是由基因A 编码序列缺失部分碱基产生的。图1 表示与该遗传病有关的某家系成员的关系,未标明患病状况。通过对该家系成员部分个 体进行基因检测,得到的条带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 是
(
图1
)图2
A. 基因A 发生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B. 控制该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a 位于X 染色体上
C. 若5号和6号再生了一个患病孩子,则该患病孩子为男孩
D. 若7号和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
8.下列有关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名称 自变量 因变量
A 探究光合作用中氧气的 来源 为植物分别提供含18O 的水和二氧化碳 检测氧气的放射性强 度
B 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 方式 氧气的有无 是否产生二氧化磷
C 探究镁离子是否为植物 生长必需元素 镁离子的有无 植物是否能正常生长
D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 糖的水解作用 温度、pH、溶液的量 淀粉和蔗糖是否被水 解
9. 下图为血液流经人体某器官的模式图。A 端表示流入器官的血液,B 端表示流出器官的 血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端 B端
器官
血液流向
)
A. 若 A 端为肺动脉, B 端为肺静脉,则B 端血液中的CO 浓度低于A 端
B. 若该器官是胰腺,则饥饿状态下B 端血液中的血糖含量高于A 端
C. 若该器官是肾脏,则B 端血液中的尿素浓度低于A 端
D. 若该器官是小肠,则餐后半小时B 端血液中的血糖浓度高于A 端
10. 脱落酸 (ABA) 参与许多植物生理过程的调节,其中有如种子成熟等长期反应,也有 如气孔运动等短期反应。脱落酸信号转导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无
ABA
受体
负调节因子,
SnRK2
正效应因子
无
ABA
响应
)
(
度
体PBRCA
面
有
ABA
PP2C
负调节因子
SnRK2)
SnRk2
①
离子通道
E
有
ABA
响应≤
正效应因子
/转录
因 字
响应基因
)
A. 没有 ABA的情况下,负调节因子抑制正效应因子的活性,使其和响应基因处于静 止状态
B. 正效应因子被激活并磷酸化其下游响应因子,进而表现出相应的生理反应 C.ABA 通过与受体结合,组成细胞结构,影响基因表达,从而起到调节作用 D. 短期生理反应可能是ABA 诱导的膜两侧离子流动的结果
11. 一项新的研究揭示,植物进化在长时间的渐变过程中夹杂着短暂的大规模创新,即植物 的基本物种也是在进化史早期的一次大爆发式突变中进化而来的。为了验证这一理论, 科学家团队分析了248组植物的异同,发现植物结构组成的变化与整个细胞基因组加倍 有关。这种加倍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组复制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产生了基因的重复拷贝。 结合材料与进化理论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上述研究说明植物进化是物种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物种交替出现的过程
B. 植物进化过程中基因的重复拷贝虽未导致植物形态、结构、功能的改变,但为植物 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 上述研究为共同由来学说提供了比较解剖学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 D. 陆生植物比海洋植物进化地位上高等,适应能力更强
12. 糯米营养价值较高,可加工成米酒、米醋等产品。酿酒、酿醋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其 中①过程所用的纤维素分解菌是经筛选后得到的优良菌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纤维素分解菌
纤维素
①
酿醋
②
糯稻
秸秆
糯米
酿酒
③
)
A. 酿酒和酿醋都是利用原核生物进行发酵
B. 筛选①所用的优良菌种时,需将菌种接种到含刚果红的马铃薯培养基培养 C. 酿酒和酿醋两个过程中,发酵液 pH的变化趋势是前者上升,后者下降 D. 利用纤维素分解菌和秸秆进行酿酒有助于对糯稻的充分利用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 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肉苁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自然条件下的产量较低,其次生代谢产物苯乙醇苷(PeGs) 是主要活性成分。研究人员以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进一步进行细胞悬浮培养。在不 同的初始接种浓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对悬浮培养液的PeGs 进行测定,结果如下图所 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接种细胞浓度/(g:L!)
A. 植物细胞培养几乎不受季节、天气等限制,条件可控
B. 愈伤组织培养时需用液体培养基,细胞悬浮培养时需用固体培养基
C. 若工厂化大量生产PeGs, 细胞悬浮培养时就应选择接种细胞的浓度为3.2g·L
D. 若需进一步了解细胞生成PeGs 的能力,则要检测培养后培养液中的细胞密度
14.人体被蚊虫叮咬会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现象,痒觉信号通过中间神经元a 和b 传递到大脑
皮层的神经中枢,产生痒觉,并引起抓挠行为。抓挠使痛觉感受器兴奋,经一系列传导
可缓解痒觉。 “抓挠止痒”的部分神经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蚊虫叮咬人体后引发机体皮肤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最终导致红肿 B. 痒觉感受器受刺激后产生的兴奋在中间神经元a 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C. 据图分析,痛觉神经元释放的Glu 不能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D. 当中间神经元c 兴奋时,抑制痒觉信号传递
15. 家猫体色由X 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 控制,只含基因B 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 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由于雌性杂合玳瑁猫 (XBXb) 的 X 染色体在发 育早期细胞中随机失活, XB 染色体失活的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产生橙色皮毛斑点,而 Xb染色体失活则呈现黑色皮毛斑点。相关的分子机制如图所示,Xist 和 Tsix 表示相关 基因。失活的X 染色体 (Xi) 由其上的某个点开始往两头产生皱缩,直到染色体的末 端,这个开始产生皱缩的点被称为 “X 失活中心”,失活的染色体称为“巴氏小体”, 雄性个体细胞不会形成巴氏小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在 X 染色体失活之前,玳瑁猫的Xist 和Tsix 两个基因可能都会表达
B.XistRNA 吸引的失活因子可能使 DNA 甲基化或使组蛋白乙酰化
C. 形成巴氏小体的X 染色体可来源于雌性亲本,也可来源于雄性亲本 D. 基因 XistRNA 的模板链是甲链
16. 研究表明,散居型蝗虫密度增大时,体内会大量释放群聚激素,在群聚激素影响下,飞 蝗种群可由散居型转变为群聚型,形成超大型种群,导致蝗灾。为确定飞蝗分泌的挥发 性物质中,哪一种为群聚激素,科研人员分别向A 区和 B 区(两区域相通)通入不同 物质,记录飞蝗在不同区域的停留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A区 B区
通入物质 停留时间(s) 通入挥发性物质 停留时间(s)
第1组 溶剂 430 苯乙腈(PAN) 170
第2组 溶剂 190 4-乙烯基苯甲醚(4-VA) 410
第3组 溶剂 285 苯乙醇(PhA) 315
A.可根据群聚激素的结构设计拮抗剂,从而阻止蝗虫的聚集
B. 群聚激素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C. 可以用喷洒农药的方法降低蝗虫的环境容纳量,从而从根本上阻止蝗虫的爆发 D. 因为B 区1、2、3组数据中,2组停留时间最长,所以4-VA最可能是群聚激素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道题,共60分。
17 . (13分)
套种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种植模式,是指在同一块田地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种 植后季作物。某科研单位研究了3种具有代表性的种植模式对植烟土壤脲酶活性与烟 叶光合特性的影响,试验共设3个处理:烟麦套种、烟薯套种、烟草连作(连续种植 烟草)。在烟草移栽后30d 、60d 和90d 分别测定各组土壤脲酶活性,结果如表1。
表1 不同种植模式对植烟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处理 不同移栽时间的酶活性/(mg·g ·d- )
30d 60d 90d
烟草连作 0.43 0.83 0.73
烟麦套种 0.62 1.09 0.88
烟薯套种 0.66 1.33 1.15
在移栽后90d 测定各组标记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胞间 CO 浓度和气孔导度(表示气孔 张开的程度),结果如表2。
表2不同种植模式对烟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处理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 胞间CO 浓度 (μmol·m-2·s-!) 气孔导度 (mol·m2·s )
烟草连作 20.32 310.36 0.21
烟麦套种 23.31 273.45 0.29
烟薯套种 25.73 265.55 0.36
(1)土壤脲酶能够催化土壤中尿素水解为氨,形成NH *以利于烟株吸收并可用于合成
(至少填3种)等化合物参与光合作用。
(2)分析表1数据,可得出两个结论①:随着烟草种植时间的增加,不同模式土壤脲
酶活性均表现出 的趋势;②
(3)分析表2数据,相比于连作,套种模式的烟草叶片的总光合速率 (填“更大”或“更小”或“不能确定”)。
(4)分析表2数据,相比于连作,套种模式烟叶气孔导度更大但胞间CO 浓度更低,原因是
18. (10分)
水体富营养化可加剧藻类水华的发生和发展,现已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回
答以下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 _。当 少量生活污水排放入河道中,河水仍能保持清澈,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填“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当大量工业废水排放入河道 中,会引起水华,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2)水华发生过程中需氧型微生物大量繁殖,水中溶解氧含量 _,导 致水中鱼类以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水质进一步恶化,属于 (填“正 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3)研究发现,适量投放铜锈环棱螺对引起水华的藻类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并非投
放量越高去除效果越好,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4)基于以上研究,可采用“以螺控藻”的方案治理水华,开展于 防治。
(答出两点即可)。该防治方法的优点是 . 。
19 . (12分)
5-羟色胺(5-HT) 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可调控血压,体温、食欲,并能感知疼
痛和情绪行为等,可被细胞质中的单胺氧化酶氧化分解。5-HT 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被
突触小泡摄取,释放到突触间隙与受体结合后,大部分通过5-HT 转运子被神经末梢 重摄取。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末梢释放5—HT 的方式是 _ 。5-HT 在细胞质中合成后并不会长 时间停留,而是被突触小泡摄取,这样有利于 (答出1点)。
(2)情感障碍神经递质学说认为抑郁症与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下降密切相关。5 一HT 转运子是抗抑郁治疗药物的一个重要靶点, (填“促进”或“抑制”)5-HT转运子的活性可达到抗抑郁的目的。为进一步探究抑郁症患者 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利用抑郁症模型鼠进行了研究, 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数量 miR—16相对含量 SERT相对含量
对照组 20只 0.84 0.59
模型组 20只 0.65 0.99
注:miR-16 是一种非编码RNA, 可与编码SERT 的 mRNA 结合,导致 mRNA 降解; SERT 是一种5-HT 的转运子。
结合研究结果可知,抑郁症模型鼠突触间隙中的5-HT 含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3)有研究人员提出适量有氧运动可治疗抑郁症。请设计实验验证适量有氧运动可以
替代药物治疗抑郁症。
实验材料:生理状态相同的抑郁症模型大鼠若干只、生理状态相同的正常大鼠若
干只、抗抑郁药物X 等。
实验思路: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抑郁症模型大鼠随机平均分成三组,三组大鼠分别 进行 处理,另外取 作为对照,在适宜条件下饲养
相同时间,定期检测每组大鼠体内5-HT 含量的平均值和抑郁状态。
20 . (12分)
野生番茄细胞中含有P 蛋 白 ,P 蛋白对白粉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从而使番茄易患白 粉病,不含P 蛋白的番茄对白粉菌有较强的抗性。野生番茄感染青枯病菌易患青枯病, 有些番茄的突变体会表达N 蛋白,从而表现出对青枯病的抗性。已知两对性状各自受
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为获得抗白粉病抗青枯病的番茄新品种,科研人员选择纯合的不含P、N 蛋白的 番茄与含P 、N 蛋白的番茄进行杂交得F ,F 番茄自交得到F 。对 F 和 F 番茄 中P 蛋白和N 蛋白进行电泳检测,不同表型的电泳条带如图所示。统计的F 中
①~④4 种表型的番茄植株数量如表所示。
表型 ① ② ③ ④
株数 92 93 277 31
注:图中黑色条带为抗原—抗体杂交带,表示相应蛋白质的存在。M 泳道条带为相应 标准蛋白所在位置, F 植株泳道的条带待填写。
根据以上信息分析,抗白粉病和易患白粉病、抗青枯病和易患青枯病这两对相对 性状中的隐性性状分别是 、 。
( 2 ) ③ 和 ④ 的 表 型 分 别 是 、 _,F 中 ① ~ ④ 4 种 表 型 的 番 茄中符合生产要求的是
o
(3)科研人员认为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是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M F
的,理由是 。请在图中画出F 番茄植株的电
泳条带。
生物学试题 ( 第 8 页,共10 页 )
P蛋白
N蛋白
(4)科研人员发现生长在相同环境中的多株N 蛋白突变体番茄中出现一株不抗青枯病 的番茄X, 对该株番茄X 的基因测序发现,其基因序列与其他N 蛋白突变体番茄
的并无区别,但番茄X 的 N 蛋白基因的启动子部分序列甲基化。据此推测,番茄
X 易感染青枯病菌的原因是 2 1 . ( 1 3 分 )
拟南芥体内的基因X 具有多个启动子,通过一种光敏色素作为受体,对光刺激进行应 答,由此选择不同的启动子并转录出长度不同的mRNA, 从而表达出存在于细胞内不 同位置的不同蛋白质,由此使拟南芥呈现出不同的生长状态。其相关蛋白的合成过程 如下图所示。
图 1
(1)两种蛋白质 ( 填“a”或 “b”) 末端的氨基酸序列相同,该末端对应的 是蛋白质的 (填“ -NH ” 或“-COOH”) 末端。a 末端是引导蛋白质被 运输进入叶绿体的信号肽段。
(2)研究人员通过特定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 (GFP) 的基因片段插入到基因X 的特 定位置,使表达出的蛋白质X①、X② 能带有绿色荧光蛋白,以实现它们在细胞 内的可视化,由此得到A 系植株 (GFP 基因不含启动子和终止子)。
① 根据图1,GFP 基因片段应插入到基因X 内字母 表示的特定位置。
②GFP 基因来自于水母等动物的细胞中,需先选择合适的限制酶将其从染色体
DNA 上切割下来。GFP 基因两侧的碱基序列如图2所示,根据碱基序列应选 择下表中的 进行切割。
侧 图2
限制酶 识别序列
BamHI G↓GATCC CCTAGtG
HindI A↓AGCTT TTCGA tA
Notl G↓CGGCCGC CGCCGGC t G
EcoR] G↓AATTC CTTAA t G
③酶切前需对 GFP 基因进行 PCR 扩 增 ,b 侧所用引物已经确定, a 侧引物需在以 下4种中进行选择。根据 a 侧序列应选择 ,不选其他3种的理由是 。在 PCR 仪中完成4个循环后,含有该引物 的 DNA 片段数为 个。
引物1:5 ’ATCCTGCTA3’
引物2:5 °TATGGATCC3’
引 物 3 : 5GGATCCATA3’
引 物 4 : 5GGAAGGATA3’
(3)研究人员在 A 系植株的基础上,去除产生光敏色素的基因后得到B 系植株。随后, 分别在黑暗条件和红光条件下培养A 、B 两系植株,培养条件及观测到荧光的部 位如下表所示。
发育条件
黑暗条件 红光条件
A系植物 细胞质基质 叶绿体
B系植物 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基质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 A 系植株对红光刺激作出应答被激活的原因是
生物学试题 ( 第 1 0 页 , 共 1 0 页 )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期末适应性考
生物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123
4
56
7
8
9
10
11
12
答案CBA
C
A
D
2.B【解析】由题可知,细胞外的硝态氮进入细胞需要转运蛋白,且需要消耗H+的浓度梯
度产生的势能,所以该方式为主动运输,A错误;由图可知,NRT1.1既能运输硝态氮,
还能运输H+,B错误:改变细胞质的pH会影响H十的转运,进而影响硝态氮的转运,C
正确;NRT11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中,自身构象会发生改变,从而完成物质运输功
能,但并没有丧失活性,D正确。
3.A【解析】在提取菠菜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中,取新藓叶片的干粉,加入SiO2、CCO3和
无水乙醇后,迅速、充分研磨成匀浆,过滤后得到色素滤液,A正确:叶绿体中的色素
主要为叶绿素和类胡萝素,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所以把新鲜叶绿素溶液
放在光源与分光镜之间,可以看到光谱中吸收最强的是红光与蓝紫光,B错误:提取色
素后,利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可将色素分离,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高,
层析时与滤纸的结合能力越低,在滤纸上的扩散得快,反之则慢,C错误;分离色素时
层析10min后,取出,风干,观察色素带,D错误。
4.A【解析】据题意可知,AOX在线粒体内膜上,参与了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过程,氧气
和NADH反应生成水,A正确;细胞在消耗等量呼吸底物情况下有氧呼吸彻底氧化释放
的能量总量是相同的,其中一部分用来合成ATP,其余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抗算呼吸
比正常呼吸产生的热量更多,则合成的ATP就更少,B错误:氛化物对AOX与COX的
活性影响不同,可知二者对氛化物的敏感程度不同,按照结构决定功能的原则推测,二
者结枸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不同,C错误:通过题干信息可知,筑化物不影响AOX
活性,故敲除细胞中的AOX基因可以降低植物抵抗氰化物等逆境的能力,D错误。
5.D【解析】RhyB-RNA是转录的产物,通过RNA聚合酶以DNA单链为模板合成的,A
正硝;RhyB-RNA与铁储存蛋白的mRNA发生砥基互补配对,即RhyB-RNA通过氢键
与铁储存蛋白的mRNA相结合,B正确:结合题干,铁供应不足时,致使mRNA被降
解,从而使得铁储存蛋白的mRNA翻译受阻,C正确;RyB-RNA合成量的增加,与
mRNA结合增加,mRNA降解增加,不利于铁储存蛋白的合成,D错误。
6.D【解析】粗糙链孢霉的合子先进行减数分裂再进行有丝分裂,因此图I中甲过程为减数
第一次分裂,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乙过程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丙过程为有丝分裂,
乙和丙过程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八正确:分离定律的实质是贼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等位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图Ⅱ中下1产生的子囊孢子的情况为杂合子产生的
配子的情况可直接验证分离定律的实质,B正确;③中有5个黑色孢子和3个灰色孢子
说明③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C正确;①④孢子的排列情况说明其在形成过程
中发生了染色体交换,D错误。
生物学答案(第1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