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七年级期末素质测试
历 史 试 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 共 20 分)
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下列有误的一项是( )
A.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B.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
C.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D.他们知道用火和保留火种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
A.山顶洞人 B.半坡居民 C. 河姆渡居民 D.北京人
3.元旦节期间,小聪同学一家去浙江绍兴会稽山旅游,游览了一座祭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其中有歌颂这位历史人物的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 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这副对联歌颂的是( )
A.炎黄大战蚩尤 B.黄帝发明历法 C.神农尝百草 D.大禹治水
4.今天山西省简称“晋”,山东省简称“鲁”。这些简称源于西周实行的(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5.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字是( )
A.金文 B.隶书 C.小篆 D. 甲骨文
6.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如下资料。它们反映的主题是( )
A.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B.农业生产分工细致
C.手工业不同的经营方式 D.工具动力的演进历程
7.唐朝诗人胡曾在《流沙》中写道:“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 )
·A.出现铁制农具 B.统治者很残暴 C.兼并战争不断 D.注重兴修水利
8.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确定了每年 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体现了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的治国理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代表人物是( )
A.孟子 B.老子 C.韩非 D.孔子
9.一位秦朝老人收到家书,得知其子在参与长城西起点的修筑。请你告诉老人他的儿子在下列哪个地方( )
A.陇西郡 B.长安 C.咸阳 D.临洮
10.中国的很多成语由历史故事演变而来,例如成语“揭竿而起”就出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
A.刘邦、项羽起义 B.犬戎南攻 C. “国人暴动” D.陈胜、吴广起义
11. 汉初,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什么政策( )
A.休养生息 B.重农抑商 C.依法治国 D.以德治国
12.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加大了反腐力度,纪检监察机关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法查处许多大案要案,人民无不拍手称快。汉武帝实施的此类措施是( )
A.设御史大夫 B.设太尉 C.设西域都护 D. 设刺史制度
13. 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汉武帝——文景之治 B.刘邦——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C.刘秀——光武中兴 D.嬴政——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14.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西方的动植物品种,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而中国的桃、大黄、茶树、桑蚕、方竹等也随之传向西方。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 )
A.促进了物种交流 B.实现了贸易互惠
C.加速了民族交融 D.改变了经济结构
15.下列关于秦汉科学技术成就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西汉蔡伦发明造纸术
B.华佗制成“麻沸散”
C.《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
D.《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16.这场战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成语“草船借箭”、“蒋干盗书”、“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都与这次战争有关,这场战争是( )
A.城濮之战 B.马陵之战 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
17.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苻坚汉文化修养很高,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这一情况( )
A.确立了儒家正统地位 B.加剧了民族隔阂
C.促进了文化认同 D.减弱了氐族的民族特征
18.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了“一岁或捻(丰收),则数郡忘机……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
A..社会动荡不安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D.丝绸之路开辟
19.“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它们的最终命运。”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下列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
A.说汉语 B.易服饰 C.通婚姻 D.倡法治
20.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并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文化带来了深远影响。以下充分反映了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作品(或建筑)是( )
A. 《齐民要术》 B.《兰亭集序》 C.龙门石窟 D.《女史箴图》
二. 非选择题(5 小题,共 30分)
21.(6分) 中国历史悠久,世界文化遗产众多。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我国的哪个省份 它反映了人类发展的哪个阶段(2 分)
(2) 图二所示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 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是什么 (2分)
(3)图三所示是山西大同的什么石窟 它的开凿和哪一宗教有关 (2分)
22.(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 300万,连妇女也被抓去搞运输,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
材料二 秦朝时, 死刑就有腰斩、车裂等十多种。 秦法规定, 一人犯法,父、母、 妻三族的人全部杀掉,邻里也牵连受罚。
材料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 (2分)
(2)材料三中的话是谁讲的 他讲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 (2.分)
(3)请你说出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联系 (2分)
23. (7 分) 某校七年级(6) 班同学开展对“丝绸之路”的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以下活动,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汉政府在今天的轮台正式设立西域都护,统领西域各地,以确保丝路的畅通。西域都护的设立迫使匈奴打消了称霸西域的雄心,这标志着西汉政府已经对西域各地开始了有效的统治。
材料三 通过这条道路, 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 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 西方的皮毛、 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1)这条丝绸之路最早开辟于哪个朝代 对开通丝绸之路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 (2分)
(2)材料二中的哪一史实能说明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东汉时哪一历史人物为西域的经营与统治作出了贡献 他在西域期间还派出甘英出使哪个大国 有何意义 (4分)
(3) 根据材料三回答,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 (1分)
24.(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匈奴、羯、 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作……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材料三 为更高效快捷地招聘我市事业单位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依据《关于在、中国·河南第二届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期间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的通知》(宛人社(2019)41 号) 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规定, 南阳市拟面向国内外引进、招聘工作人员1165名,制定招聘方案如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人口迁徙的两种情形。 (2分)
(2)根据材料一,指出“形成了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1分)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有何具体联系 (2分)
(3)综上分析,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一谈你对现在发展我市经济的感想。(1分)
25.(5分) 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农学家,他强调农业要遵循自然规律; 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还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他著的一部农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积累的生产经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这位农学家是谁 生活在什么朝代 (2 分)
(2) 他著的农书叫什么 (1分)
(3) 这部著作有何重要价值 (2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1-5ABDCD 6-10ACCDD 11-15ADCAA 16-20CCBAC
非选择题
21. (1)图一所示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我国的河南省,它反映了人类发展的奴隶社会时期。
(2)图二所示水利工程的名称是都江堰,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是都江堰是大型综合水利枢纽工程,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3)图三所示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它的开凿和佛教有关。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故答案为:
(1)河南省;奴隶社会时期。
(2)都江堰;都江堰是大型综合水利枢纽工程,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3)云冈石窟;佛教。
22. (1)由材料一“秦朝农民每年都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缴给国家,常年在外服役的人有二三百万。那时候,所有壮年男子都去打仗或服劳役,妇女也被迫转运粮食”可知,这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由材料二“秦朝的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可知,这反映了秦朝刑法残酷。由材料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知,这与陈胜吴广起义有关,这次起义发生在公元前209年。
(2)由材料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知,材料三中的话是陈胜讲的。他讲这些话是为了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来推翻秦朝。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联系。正因为秦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陈胜才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的统治。
故答案为:
(1)社会现象: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时间:公元前209年。
(2)陈胜。原因:为了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来推翻秦朝。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
(3)有联系。原因:正因为秦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陈胜才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的统治。
23.(1)依据所学,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时期,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2)由“西域都护的设立迫使匈奴打消了称霸西域的雄心,这标志着西汉政府已经对西域各国开始了有效的统治。”可以看出,能说明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史实是西域都护的设立;东汉时期,班超经营西域30年,为西域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班超经营西域期间,派甘英出使大秦,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3)由通过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可以看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故答案为:
(1)西汉;张骞。
(2)西域都护的设立;班超;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3)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24.(1)基本情形:草原上的人口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原因:气候变化,北方地区的气候寒冷;南方土地肥沃,人口稀少。影响: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据任务二材料一“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杀,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大量北方人口南下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频繁,民族矛盾尖锐,南方相对稳定。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大量北方人口南下,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南迁人口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人口南迁促进了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的开发。(3)人才引进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战略之一,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 重要推动力。通过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实 现自身的长期发展。
25.(1)贾思勰。北魏(2)《齐民要术》。(3)价值:《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