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 短文两篇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水陆草木之花 B.莲,花之君子者也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无案牍之劳形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可爱者甚蕃(非常) 香远益清(清澈)
B.独爱莲(仅,只) 濯清涟而不妖(美丽而不庄重)
C.亭亭净植(美丽的样子) 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D.鲜有闻(新鲜) 宜乎众矣(当然)
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予谓菊
C.宜乎众矣 D.亭亭净植
4.下列各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B.无案牍之劳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 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
5.下列对文章《爱莲说》第1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表现了作者对莲的爱慕之情。
6.下面对《陋室铭》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B.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C.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D.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二、填空题
7.找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1)________
A.陋室(lòu) B.德馨(xīng) C.调素琴(tiáo)
(2)________
A.鸿儒(hóng) B.案牍(dú) C.西蜀(shū)
(3)________
A.诸葛庐(gé) B.苔痕(tái) C.劳形(xíng)
8.根据拼音写汉字。
甚fán yū 泥 zhuó 清涟
xiè 玩 隐yì xiǎn 有闻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濯清涟而不妖
(4)香远益清
(5)亭亭净植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0.指出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苔痕上阶绿( )
(2)无案牍之劳形( )
三、翻译
11.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莲,花之君子者也。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日:”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日:”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
[注]①任:推荐。②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仕:指做官。
13.下列句中画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亭亭净植
植:竖立
B.有狱久不决
狱:案件
C.囚法不当死
法:法律
D.将弃官去
去:离开
14.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
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
D.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16.[甲]文 ,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 通过”速决一狱”和 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 、 的特点。
《陋室铭》对比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②,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 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③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释]①耽:极爱好。 ②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③哂:讥笑。
17.解释加点词。
①有仙则名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不营产业
④欢守志弥固
18.翻译句子: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19.[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A.结构助词,的;B.结构助词,的;C.结构助词,的;D.“之”没有实在意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2.【答案】B
【解析】【分析】A.前句句意:可以喜爱的有很多。蕃:多。后句句意: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清:清幽。解释不正确。B.前句句意:唯独喜欢莲花。后句句意: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艳。妖:艳丽,美丽而不端庄。解释正确。C.前句句意: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后句句意: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解释不正确。D.前句句意:很少听说了。鲜:少。后句句意: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解释不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3.【答案】A
【解析】【分析】A.“陆”陆地,不属于古今异义词;B.“谓”说,古今异义;C.“宜”应该,古今异义;D.“植”立,古今异义。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 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与现在的词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它常常体现为: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几个方面。平时我们应注意积累。
4.【答案】C
【解析】【分析】A.是:表示判断;/是:这样;B.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动词,到,往;C.则:就;/则:就;D.以:来,用来;/以:用。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5.【答案】C
【解析】【分析】A.正确;B.正确;C.错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美名远扬的品质,三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正确;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6.【答案】B
【解析】【分析】A、C、D三项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正确。B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因为“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
7.【答案】(1)B
(2)C
(3)A
【解析】【分析】⑴ 德馨(xīng) ----(xīn)⑵ 西蜀(shū) ---(shǔ)⑶ 诸葛庐(gé) ----(gě)
故答案为:⑴B.⑵C.⑶A.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8.【答案】蕃;淤;濯;亵;逸;鲜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 甚fán ”写作“ 蕃 ”;“ yū泥 ”写作“ 淤 ”;“ zhuó清 ”写作“ 濯 ”;“ xiè玩 ”写作“ 亵 ”;“ 隐yì ”写作“ 逸 ”;“ xiǎn有闻 ”写作“ 鲜 ”
故答案为:蕃;淤;濯;亵;逸;鲜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9.【答案】(1)多
(2)沾染(污秽)
(3)洗。艳丽
(4)清芬
(5)耸立的样子。竖立
(6)亲近而不庄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实词的翻译。
⑴句意为: 值得喜爱渊非常多。
⑵句意为: 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⑶句意为: 经过清水渊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⑷句意为: 香气远播更清香 。
⑸句意为: 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⑹句意为: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故答案为:⑴ 多 ⑵ 沾染(污秽) ⑶ 洗。艳丽 ⑷ 清芬 ⑸ 耸立的样子。竖立 ⑹ 亲近而不庄重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10.【答案】(1)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到上面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神
【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意思是:苔痕碧绿,长到台上。故“上” 属于词类活用,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到上面。
(2)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故“劳”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神。
故答案为:(1)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到上面。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神。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11.【答案】(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3)(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4)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5)(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6)(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7)(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解析】【分析】(1)中重点词语有染:沾染(污秽)。濯(zhuó):洗涤;句意为: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中重点词语有妖:美丽而不端庄。通:贯通;通透。直:挺立的样子;句意为:(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3)中重点词语有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句意为:(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4)中重点词语有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句意为: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5)中重点词语有鲜(xiǎn):少;句意为:(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6)中重点词语有同:像;句意为:(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7)中重点词语有宜:当。众:众多;句意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故答案为:⑴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⑵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⑶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⑷ 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⑸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⑹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⑺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12.【答案】(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2)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
【解析】【分析】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最后疏通句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①云:说。何:什么。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②不:不一定。仙:仙人。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答案】13.C
14.B
15.①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②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人敢和他争。
16.托物言志;和王逵争辩;富有才能;为官正直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实词的理解。本题包含课外文言文,一般来讲,课外文言文与课内的文章都有一定的关联的,所以此类题型更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所以平时的积累是关键,其次,还应注意联系上下文推断句意。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节奏的划分。此类题型对学生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和对文言文的理解。针对此类题型,应首先找出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判断出主语、谓语。其次,还应注意保持句意的完整,不能割裂。同样,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古诗文的朗读和句子的节奏,只有平时练习得多,考试时候才能熟练应对。
(3)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句子的理解。此类题目应在平时应多背诵,其次,要注意句子中重要的字词的翻译。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就是要熟悉掌握文章的译文,只有掌握了译文,才能进一步地去分析。其次,也可以通过寻找关键词判断。
13.A、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无误;
B、 有狱久不决意思是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无误;
C、“囚法不当死 ”意思是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法是按照法律;有误。
D、 将弃官去意思是将要放弃官职离开,无误。
故答案为:C
14.A、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
B、 都表转折,但,却,然而;
C、由于/来;
D、于是,就/竟然。
故答案为: B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句子的理解。此类题目应在平时应多背诵,其次,要注意句子中重要的字词的翻译。如,第一句里面 的妖,是妖艳。第二句里的众,是大家的意思。
故答案为:①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②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人敢和他争。
16.[甲]文 托物言志,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乙]文 表现了周敦颐做官正直有才能得特点。
故答案为:托物言志;和王逵争辩;富有才能;为官正直。
【答案】17.出名、著名;是身体劳累;经营、谋求;更
18.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
19.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17.①句意: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名:有名、出名。
②句意: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劳:使....劳累。
③句意:不谋求家业。营:经营、谋求。
④句意: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弥:更加。
故答案为:出名、著名;是身体劳累;经营、谋求;更
18.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句中重点词语有:弥,更加。固,坚定。遂,于是、就。为,成为。
故答案为: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
19.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与理解。甲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居住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的描绘,突出了“惟吾德馨”的主题,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因此,刘禹锡安贫乐道的具体表现是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从“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可以看出,王欢安贫乐道的具体表现是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故答案为: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