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黄河颂 同步精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 黄河颂 同步精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0 19:5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 黄河颂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劈开(pī) 澎湃(bài) 山巅(diān)
B.浊流(zhú) 扮演(bàn) 构筑(zhù)
C.哺育(pǔ) 发源(yuán) 屏障(zhàng)
D.气魄(pò) 宛转(wǎn) 流泻(xiè)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赞歌 昆仑 掀起 韵律
B.倾泄 浩荡 谱曲 发源
C.坚强 惊涛 响彻 中原
D.滋长 劈开 榜样 豪迈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D.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黄河在这里跌入百尺之峡,如水入壶,腾荡急旋。于是飞沫起虹,    ;成瀑成湫,如挂如帘。
A.溅珠落盘 B.马嘶虎吼 C.龙腾搅谷 D.激流飞湍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通过学习《黄河颂》,使我感受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删去“通过”或“使”)
B.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将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诗词。(将“有利于”和“更多人”互换位置)
C.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删去“没有”)
D.经冼星海谱曲后,《黄河大合唱》响彻中华大地,焕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将“焕发”改为“激发”)
6.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
A.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人的群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7.对下列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反复)
B.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拟人)
C.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夸张、对偶)
D.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比喻、拟人)
8.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
B.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即精神的城防)
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雄壮、雄伟)
D.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比喻支流)
9.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歌词部分以一个“望”字统领下文,而“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B.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的作用。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二、填空题
10.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哺育(   )
气魄(   )
澎湃(   )
榜样(   )
11.《黄河大合唱》,1939年作于抗日根据地   ,   作词   谱曲,该歌词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   。
12.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联系本文,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早。《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的黄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森林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清澈秀丽。
材料二: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黄河的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的生计。
材料三:
①   
②   
③   
三、语言表达
13.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请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表达你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例句:黄河是一泓清泉,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品出它的甘甜。
仿句:   
四、问答题
14.《黄河颂》作者用第二人称来写有什么作用?
15.你能列举出沿黄河各省区一些著名的石窟吗 (至少三种)
16.“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你认为谁是新时期具有“黄河精神”的人 请列举一位,并为他(她)写上一段赞美的话。
17.诗歌结尾处“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出现两次是否重复?为什么?
五、综合性学习
18.学习了《黄河颂》一文后,七年级某班开展了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黄河不仅有古老的文明,还孕育了中华文化,许多成语、俗语、歌曲、古诗词等都与黄河有关,请各举一例。
(2)同学们在参观黄河博物馆时,对其徽标产生了兴趣,请你解说下面黄河博物馆徽标的构图寓意。
六、诗歌鉴赏
阅读《长江之歌》,回答问题。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
(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
19.揣摩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20.从歌词中你读出了长江的哪些特点?仿照示例写出一点。
示例:从“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中,我读出了长江用博大的胸怀,哺育着中华儿女!
21.歌词中用“你”称呼长江,合适吗?为什么?
22.作者在歌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七、现代文阅读
23.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②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侯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比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③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口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其为“中华”。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④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友祥地(创建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泥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5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木结构房屋,储根的窑穴,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带有人面、鱼、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美,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这种文化被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⑤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妥、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⑥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的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本文第①段说明了黄河的哪些特点?
(2)对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的原因,概括全面的一项是(  )
A.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
B.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
C.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人类生存。
D.植物种类繁多,食物丰富。
(3)读了本文后,你对“中华”这个名称的由来是怎样理解的
(4)本文第④段举“仰韶文化”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5)本文第③段开头的“相传”和第④段第一句中的“之一”能否省略 为什么 请分别说明。
八、写作题
24.【写法借鉴】这首诗大量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 如“颂黄河”部分,诗人先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摇篮”,借以赞颂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接着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最后,诗人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把对黄河的赞颂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片段仿写】请你以长江为描写对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对它的赞颂之情。(10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A项中“湃”应读pài;B项中“浊”应读zhuó;C项中“哺”应读bǔ。D无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
ACD正确。
B. 倾泄 -----倾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答案】D
【解析】【分析】A拟人,比喻。B对偶。C比喻。D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然后再根据语境分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4.【答案】A
【解析】【分析】横线处的词语应该与“飞沫起虹”构成对偶,还要符合“黄河在这里跌入百尺之峡”的语境。“飞沫起虹”是主谓结构,“溅珠落盘”是主谓结构,而且和语境相符合。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短语。注意补写的短语要在内容和格式两个方面符合题目要求。
5.【答案】B
【解析】【分析】B这句话语序不当,应将“研究”和“了解”互换位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6.【答案】D
【解析】【分析】先整体阅读语段,把握大意,再看局部,照顾前后句。黄河在华夏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应是先“土地”,后“群落”,再“文化”。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语句的衔接题,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抓住了这个关系,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做好此类题目,要求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话题的统一。符合时间、空间或逻辑等顺序。考虑语句对应、词语的照应。保持情景统一、音节和谐。
7.【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CD.正确。
B.有误,用了暗喻,把黄河比作摇篮,没有用拟人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8.【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
ABD.正确。
C.气魄:气势。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9.【答案】D
【解析】【分析】应为“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10.【答案】bǔ;pò;pài;bǎng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 哺育 ”读作“ bǔ ”;“ 气魄 ”读作“ pò ”;“ 澎湃 ”读作“ pài ”;“ 榜样 ”读作“ bǎng ”。
故答案为:bǔ;pò;pài;bǎng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词注音。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11.【答案】延安;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和歌词的主旨理解。学生要识记作家作品。更要理解歌词的象征意义。
故答案为:延安;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点评】做此类题没有什么好的技巧,主要还是要求学生进行强化记忆。同时对于歌词主旨的理解要记牢。
12.【答案】①关注黄河,保护黄河,还黄河的本来面目。;②治理黄河,让母亲河为人民造福。;③污染生存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意近即可)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黄河现在被严重污染:①关注黄河,保护黄河,还黄河的本来面目。②治理黄河,让母亲河为人民造福。③污染生存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意近即可)
【点评】此题主要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保护黄河,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13.【答案】①黄河是一首交响乐,只有努力奋进的人,才能谱写出它的辉煌乐章。 ②黄河是一部史书,只有不断探索的人,才能体验出它的浩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仿写。仿写的对象是“黄河”。句式上的特点是“黄河是,只有才”。
故答案为:①黄河是一首交响乐,只有努力奋进的人,才能谱写出它的辉煌乐章。
②黄河是一部史书,只有不断探索的人,才能体验出它的浩荡。
【点评】仿写句式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结构相似、修辞相同、内容衔接的句子。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比较突出对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考查。其基本原则为:话题一致、结构一致、修辞一致、格调一致。
14.【答案】直接抒发对黄河英雄气概的赞美之情,本文使用第二人称显得更亲切自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二人称作用和好处的理解。通常在文章中第二人称好处是更直接、更自然、更亲切。掌握这个万能公式后,再结合歌词的内容回答就简单多了。
故答案为:直接抒发对黄河英雄气概的赞美之情,本文使用第二人称显得更亲切自然。
【点评】对第二人称作用的考查,学生必须要知道”更直接、更自然、更亲切“这个专业术语,而后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类型进行回答。
15.【答案】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炳灵参石窟、麦积山石窟、须弥山石窟和敦烨莫高窟,其中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号称我国四大石窟。
【解析】【分析】沿黄河各省区一些著名的石窟有: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炳灵参石窟、麦积山石窟、须弥山石窟和敦烨莫高窟,其中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号称我国四大石窟。
【点评】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6.【答案】示例:徐立平大国良材!每一次落刀,他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他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咯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火闹利器,都离不开他。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他是一介工匠,他是大国工匠,也是一位新时期具有“黄河精神”的人。
【解析】【分析】新时期具有“黄河精神”的人。示例:徐立平大国良材!每一次落刀,他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他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咯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火闹利器,都离不开他。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他是一介工匠,他是大国工匠,也是一位新时期具有“黄河精神”的人。
【点评】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17.【答案】否。表达了中华儿女有着坚强不屈、斗争到底的民族精神。
【解析】【分析】反复出现是为了凸显主题。
【点评】考查学生对句子的分析能力。
18.【答案】(1)(示例)成语:中流砥柱,河清海晏;俗语:①不到黄河心不死/②跳进黄河洗不清;歌曲:《黄河大合唱》;古诗词: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构成徽标的正方形内,有一个“几”字形拱门图案,代表黄河的流向形态;中间由“黄河”二字拼音的首字母“H”和青铜器的回龙纹组合而成,象征中华文明之源,代表黄河文化的悠久历史。徽标的下方是“黄河博物馆”的汉字和英文。
【解析】【分析】(1) 所写的成语、俗语、歌曲、古诗词等与黄河有关即可。比如:不到黄河心不死。
(2)①方型设计源自“天圆地方”的传说寓意中华大地,几字型线条就像黄河的走向,像征黄河在中华大地上穿流不息;②几字型中间的纹饰就像黄河的泾河、渭河、汾河、渭河几条支流最终汇流于黄河,也像征着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共同书写着华夏文明;③封闭的凸字型和中间的纹饰又组成了一个古碑,也暗示了标志使用者的性质——博物馆。
故答案为:(1) (示例)成语:中流砥柱,河清海晏;俗语:①不到黄河心不死/②跳进黄河洗不清;歌曲:《黄河大合唱》;古诗词: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 构成徽标的正方形内,有一个“几”字形拱门图案,代表黄河的流向形态;中间由“黄河”二字拼音的首字母“H”和青铜器的回龙纹组合而成,象征中华文明之源,代表黄河文化的悠久历史。徽标的下方是“黄河博物馆”的汉字和英文。
【点评】(1)此题考查知识积累。知识积累与储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面,平时学习时要积累各种知识,这样答题就非常容易了。
(2)此题属于分析徽标的题目,分析徽标构图要素要概括题干要求的徽标中索要的图案的内容,重点注意徽标中的一些抽象变形的图案,时间、地点、主题的汉语或英文的首字母的变形;分析寓意要结合徽标的名称分析。认真分析图上的内容,包括构图要素,颜色、线条、文字等,并选择其中一个要素结合实际经验理解其象征意义。
【答案】19.“臂膀”指长江支流。
20.示例:从“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中,我读出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壮丽。
21.合适。用第二人称“你”更便于情感交流,有利于抒发感情。
22.抒发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及赞美之情。
【解析】【点评】(1)这道题考查对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词语,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再结合上下文或主旨,并联系句子的修辞、表现手法等,用通顺、明白的语言把深层含义诠释出来。
(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句,准确概括。
(3)本题考查叙述角度问题。叙述角度即用第几人称叙述,作者根据审美和预定的阅读效果选择人称。如第一人称可以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亲切感,便于抒发情感,便于作心里描写。第三人称:以旁观普身份讲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 ,但显得不亲近。 第二人称:直接对话,真切自然,直面对象,便于抒情 ;若对象为物 ,则具有拟人化作用。 回答问题时要注意结合文本。
(4)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文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作者的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文中作者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
19.长江很长,她两边伸出很多支流,这些支流就像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据此分析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臂膀”指长江支流。
20.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共11个省级行政区(八省二市一区),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97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 “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万里长江从唐古拉山口发源,一路上汇聚各种支流浩浩荡荡,毫不畏惧地汇入东海的流程。据此分析可以看出从“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中,我读出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壮丽。
故答案为: 示例:从“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中,我读出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壮丽。
21.这首歌词表达对长江的热爱、依恋、赞美和歌颂。“你”是第二人称 ,使用第二人称直面对象,真切自然,便于直接对话,便于抒情。
故答案为: 合适。用第二人称“你”更便于情感交流,有利于抒发感情。
22.根据通过对长江的描写,表现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壮丽等, 抒发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及赞美之情。 抒情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直接抒发对长江的依恋歌颂赞美。
故答案为: 抒发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及赞美之情。
23.【答案】(1)①黄河流程漫长;②黄河流域广大;③黄河气势雄伟
(2)C
(3)因为华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其为“中华”。
(4)黄河孕育户扣华民族的占代文化,是占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5)不能。“相传”表明只是一个传说,并不是确切的,用“相传”语言更准确。“之一”表明占代文明的发祥地不止这一处,用“之”表述更严密。
【解析】【分析】(1)第①段说明①黄河流程漫长;②黄河流域广大;③黄河气势雄伟(2)选C(3)对“中华”这个名称的由来的理解:因为华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其为“中华”。(4)本文第④段举“仰韶文化”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黄河孕育户扣华民族的占代文化,是占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5)本文第③段开头的“相传”和第④段第一句中的“之一”不能。“相传”表明只是一个传说,并不是确切的,用“相传”语言更准确。“之一”表明占代文明的发祥地不止这一处,用“之”表述更严密。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24.【答案】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你有母亲的情怀。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解析】【分析】仿写题主要考查学生在语意连贯、句式结构、修辞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运用能力,一般都有比较严格的限制,或是强调句式的统一,或是要求修辞的一致,或是讲究语意的连贯,而更多的则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这道试题侧重考查的是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同时抓住”长江“这个描写对象,注意所蕴涵的思想内容,写出对长江的赞颂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