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壶口瀑布 同步精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7 壶口瀑布 同步精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0 19:5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 壶口瀑布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河谷里雾气弥(mí)漫。
B.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yà)。
C.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jìn)。
D.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chán)潺成溪。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告诫 雾霭 水幕 千军万马
B.蜂窝 俯视 弛骋 推推搡搡
C.采虹 霎时 迂回 浪沫横溢
D.凝重 横跨 石壁 前乎后拥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B.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C.我们在学习中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刚一进入峡谷,飞驰而下的瀑布如雷霆万钧,震耳欲聋。
4.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比喻)
B.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比喻)
C.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拟人)
D.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夸张)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④⑤③②① B.⑤④②③① C.⑤④③②① D.④⑤①②③
6.下列有关《 壶口瀑布 》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河床至此非常狭窄,形如“壶口”,河水急跌而下,汹涌奔腾,声震天地。本文描述的就是这一胜景。
B.本文作者梁衡,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一叹》等。
C.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
D.作者在文中不仅细致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很自然地想到了人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转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二、填空题
7.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告诫   霎   时 驰骋    寒噤   
泪   汩 剁   去 一刹   那 fǔ   视
yū   回 zhù   成 zhèn   耳欲聋 怒不可è   
8.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   ,选自《梁衡文集》。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   ,作者运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   的气势,通过写黄河   、   、   的品质,表达了中华民族   、   、   的民族精神。
三、语言表达
9.下面文段中,第①③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12月15日,受大风降温天气的影响,黄河壶口段开始大面积流凌的现象。②壶口瀑布两岸的岩石和护栏上也开始凝结一排排美丽壮观的冰挂,晶莹剔透,造型各异,与瀑布中飞舞的彩虹交相辉映,为冬日的壶口瀑布平添了几分秀色。③许多游客听着瀑布欢呼呐喊,轰鸣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
(1)第①句修改意见:   
(2)第③句修改意见:   
10.梁衡的《壶口瀑布》分别描述了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细腻的描写,并且融入了感情和思考。请你也结合相关知识,写一段描写黄河景观的文字。(120字左右)
[写法分析] 描写自然景物一般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调动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给读者以立体感受。二是抓住景物的特征,或描写瀑布撼天动地的声音,或描写瀑布勇猛刚烈的气势,或描写瀑布悲壮豪雄的精神。三是巧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四是融入作者的情感,梁衡的《壶口瀑布》就表达了作者对壶口瀑布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四、综合性学习
11.你,孕育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无论多么壮丽的词汇,都无法表达你的峰回路转,你的豪迈磅礴;无论多么神奇的画笔,都无法描绘你的汹涌,澎湃你的浩浩荡荡。你,一条伟大的河流,流淌出一个不屈的民族;你,一位坚强的母亲,成就了一群勇往直前的中国人。黄河,九曲黄河,让我们走进你璀璨的文化,去感受自豪与伟大吧!
(1)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根据你对“黄河精神”的理解,仿照例句,写一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对偶句。
例句:耸峙的奇峰,曾经阻挡过你决胜千里的蹄踏,是你挥舞怒涛的巨斧,凿开通往天堑的道路。
(2)认真观察漫画《黄河纤夫》,描述漫画的内容,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3)东营,立志坚持生态文明发展方向,在黄河三角洲走出一条独特的绿色发展道路,把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建设成为一片宜居乐业的净土。为此,你将给当地政府提出什么样的意见或建议?
(4)保护黄河母亲河是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请针对黄河污染严重这一生态危机,写一则公益广告,并说明创作理由。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
壶口瀑布(片段)
①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__如泉;或淌过石板,__成溪;或被夹在石间,__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②……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③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2. 为第①段文字空缺处选择一组恰当的词语是(  )
A.潺潺 汩汩 哀哀 B.汩汩 潺潺 哀哀
C.哀哀 潺潺 汩汩 D.哀哀 汩汩 潺潺
13.请从选文中找出与“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14.你从选文中能感悟到黄河的哪些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龙湖游记
①踏上小艇,在清湛湛的湖面上划行,一缕缕清凉湿润的风迎面拂过,顿时把满身三伏酷暑的溽热荡涤干净,从头到脚从外到里都是一种期待里的舒服。我似乎还不尽兴,忍不住撩起水来,搓洗了胳膊又搓洗了脸,便融入这水天一色的湖了。
②水是湛蓝湛蓝的水,天是湛蓝湛蓝的天。眼前的水看不到边际,远处的水被灰白的水汽遮住了蓝色,与目力所能及的同样呈现着灰雾的蓝天相接相融。一叶小艇泛在这水天相接的水面上,很容易让人产生海的迷幻,尤其是对我这样意识和习惯里储存着黄土高原、杂生着荆棘野草榆树枸树的坡岭的人,漂浮在这样无边无际的水面上,往往会产生风平浪静的海的错觉。然而,这确凿是湖。
③后来我不再发生湖与海的混淆性错觉了。湖里生长着大片大片的蒲苇,小艇在蒲苇丛中的狭窄水道上缓缓划行,不时有鸟儿从蒲苇丛中飞出,又有鸟儿飞落其中,偶尔能听到幼雏混乱一团的叫声,可以猜想是争夺食物的颇为激烈的本能的叫声。无法想象,这茂密的蒲苇丛里,有多少双鸟儿在自由地繁衍后代。这种鸟儿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我的家乡灞河边的蒲苇丛是它们的福地,叫声不大优美,是比较单调的“呱呱呱”的粗声,当地人就因这种叫声将其称作“苇呱呱鸟”。一个“苇”字,表明了它们生存繁衍的独特领地——苇丛。这湖里的苇丛更是难得的一方自由领地了,不担心安全,没有如曾经的我一样捣乱的孩童掏取鸟蛋。
④在蒲苇丛里相间着的大块水面上,有通体白亮的鹭鸶悠然浮游,它们总是成双成对,一会儿游远了,一会儿又聚拢并行了。我无意间捕捉到一个瞬间即逝的画面,一只鹭鸶张开翅膀从水面跃起,不偏不倚落在另一只鹭鸶的背上,又滑落到水里去了,被踏了一下的鹭鸶抖一抖身子,似乎没有在意,又并头游动着。还有几只野鸭,显然缺乏鹭鸶的优雅风度,却洋溢着活泼的天性,不时把头伸入水中又冒出来,争前恐后,左右穿梭,自然都是在水里捕捉小鱼小虾等食物。几种叫不上名字的小鸟,从空中掠过,有一种鸟背上是一抹鲜艳的红色,瞬间就消失了。
⑤小艇从蒲苇丛中出来,又进入野生的荷花丛中。许是得了这好水和好水下的好泥的滋养,硕大的荷叶遮罩着水面,红色白色粉红粉白的荷花竞相开放,开放的荷花和含苞待放的花蕾都硕大得出奇。浓郁的香气弥漫在水面上,真有仙境里的沉醉了。我便想到,无论茂密的苇丛,无论花香扑鼻的荷花丛,当是适宜所有职业所有年龄的男女驾舟散漫的好去处。进入苇丛和荷花丛中,得意的事和烦恼的事都会被荡涤出心胸,获得一分娴静和爽快。
⑥直到我如此沉迷的时候,仍然不敢相信这一方好水是在河南淮阳大地上。不单是我孤陋寡闻,还在我多年来偏颇的心性,以为和我住得相邻的省份大同小异,就把兴趣偏向于那些自然景观奇特的边远地域——大漠荒原、海洋冰山、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寨、野狼游走的草原、寸草不生蠓虫难觅且被视为生命禁区的盐湖……此刻,我甚至有某种懊悔,竟不知和我相邻的中原河南淮阳,有这样一方好水——龙湖。
⑦湖以龙命名,也是这一方好水所系的悠远到神话时代的神秘历史。传说伏羲从我的家乡渭河来到这里寻求更广阔的发展天地;神农氏也在这里教民稼穑;陈胜在这儿建立了第一个农民政权;更有诸多文人墨客,如李白、苏轼等都留下不朽诗篇。让我尤为惊喜的收获,是陈姓氏族的源头就在这里。这龙湖在夏代称为陈,到西周时,在龙湖上建城立国为陈国。随之以国名为姓氏,便有了陈姓,十多年前我在广州的陈氏家谱园里获悉,陈氏源自舜的后裔所在的陈国,却不知具体方位,今天竟然一脚踏进陈姓始祖所在的陈国的门槛了,无意间完成了一次最久远的寻根,顿然觉得和淮阳亲近到有亲情相系了。
⑧龙湖有好水,《诗经·陈风》有赞美龙湖的诗章:“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彼泽之陂,有蒲与兰……彼泽之陂,有蒲菡萏……”龙湖上这些水生花草能写进《诗经》,可以猜,断,肯定是这龙湖的风景激发了作者的诗兴,留下这生动的诗章。我在龙湖蒲苇丛中的忘情和沉醉,和几千年前《诗经·陈风》的作者相通,只是我笨拙,吟咏不出一首诗来,仅留笔记一篇,聊以尽兴。
(有删改)
15.文中让作者产生“湖与海的混淆性错觉”的原因是什么?
16.请对第④段的描写进行赏析。
17.从全文看,作者赞美龙湖的理由是什么?
18.文章最后用诗歌结尾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ACD正确。B轧 zhá。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要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似,而读音不同的字。这样就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
2.【答案】A
【解析】【分析】A无误;B.弛→驰。C.采→彩。D.乎→呼。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积累。旨在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差异。只有准确理解词意,把握偏旁部首才能做好这类题目,所以还是要常翻词典,多比较、多记忆、多积累。题目中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根据各项中成语的词义判断字义,注意易错字,仔细辨析。
3.【答案】C
【解析】【分析】ABD正确。C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此处应当用“事半功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这样的题,与其说是考查词语运用的,其实最根本的是考查词语的辨析能力,辨析近义词在感彩、语体色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等方面的差别,因此答题时首先要从这几个方面辨析词语意思和用法,然后再根据语境做出选择。
4.【答案】D
【解析】【分析】ABC正确。D该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大水”是本体,“席”是喻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否正确。
5.【答案】B
【解析】【分析】首先要明确这个语段是在讲中国画的特点,⑤引出下文放句首,排除选项AD。接着讲中国的特点,就是④。③举例说明中国画以线条为主的特点,③在④后。②讲《李白行吟图》线条的特点,在③后。排除C,答案是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排序。排序题注意:主题明确,语言通顺,前后照应。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关联词、句首词句尾词、时间、方位等。
6.【答案】B
【解析】【分析】ACD正确。B《千年一叹》的作者是余秋雨。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7.【答案】jiè;shà;chěng;jìn;gǔ;duò;chà;俯;迂;铸;震;遏
8.【答案】梁衡;散文;磅礴、雄壮;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是常考考点,学生注意识记,注意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理解。
故答案为:梁衡;散文;磅礴、雄壮;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和文章基本内容的识记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9.【答案】(1)搭配不当,“开始”改为“出现”,或把“的现象”去掉。
(2)成分残缺,应在“瀑布”后加“的声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能力。①句“开始”和“现象”不能搭配,应把“开始”改为“出现”或者把“的现象”删掉。③“听着”后缺少宾语,应在“瀑布”后面加上“的声音”。
故答案为:⑴搭配不当,“开始”改为“出现”,或把“的现象”去掉。
⑵成分残缺,应在“瀑布”后加“的声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10.【答案】示例:春季之壶口瀑布,上游冰雪开始消融,冰凌不时漂浮而下,汇聚在壶口瀑布的上游宽阔的河道里,继而倾泻跌下,声似炮轰雷鸣,如山崩地裂,琼宫惊倾,激起玉屑冰晶,四处抛洒。到了秋天,秋高气爽,登高远望,每当日出,瀑下烟雾折射成道道彩虹,环跨天穹,色彩缤纷,被人们叫作“壶口秋风”。而当大雨滂沱,或阵阵秋雨之后,壶口瀑布若黄龙腾云驾雾而来,只见风雨烟雾,弥漫天空,天地水三体一色。不同的季节,壶口瀑布呈现的景象也各不相同,但同样震撼。千百年来,美丽毫无重复。她知道自己的美吗?我想她是不在乎的。(可参考所给示例,描写某一季节的景观,120字左右即可)
【解析】【分析】本道题考查写景作文。要求学生写一段描写黄河景观的文字,突出它的特点。作答时首先要了解黄河的相关知识,把“波涛汹涌”“气势磅礴”“声势浩大”等作为文段的中心内容;然后进行具体描写时要注意从人的不同感官的角度入手,全方面展示黄河的魅力。为增加文采,可以选择恰当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等,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故答案为:示例:春季之壶口瀑布,上游冰雪开始消融,冰凌不时漂浮而下,汇聚在壶口瀑布的上游宽阔的河道里,继而倾泻跌下,声似炮轰雷鸣,如山崩地裂,琼宫惊倾,激起玉屑冰晶,四处抛洒。到了秋天,秋高气爽,登高远望,每当日出,瀑下烟雾折射成道道彩虹,环跨天穹,色彩缤纷,被人们叫作“壶口秋风”。而当大雨滂沱,或阵阵秋雨之后,壶口瀑布若黄龙腾云驾雾而来,只见风雨烟雾,弥漫天空,天地水三体一色。不同的季节,壶口瀑布呈现的景象也各不相同,但同样震撼。千百年来,美丽毫无重复。她知道自己的美吗?我想她是不在乎的。(可参考所给示例,描写某一季节的景观,120字左右即可)
【点评】本道题考查写景作文。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主要景观的相关知识,把景观特点作为文段的中心内容;然后进行具体描写时要注意从人的不同感官的角度入手,全方面展示该景观的魅力。为增加文采,可以选择恰当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等,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11.【答案】(1)逶迤的峻岭,曾经阻挡过你震天撼地的嘶鸣,是你扬起飞瀑的利刃,劈开锁住关峡的门闸。
(2)黄河的河床完全干涸龟裂,纤夫们把圆木放在船下,在河床里拉着船前行。感受:漫画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黄河断流的忧思,告诉我们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3)开展环保行动动员大会,号召全市上下齐动,达成共识;加强“水气”治理,打造碧水蓝天工程。
(4)广告呈现:请不要让我们的母亲河再受到伤害,像关爱母亲一样关爱我们的母亲河吧!
创意呈现:以拟人的修辞手法,激发亲情意识,从而让人们更关爱黄河。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根据对“黄河精神”的理解,仿照例句,写一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对偶句。注意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字数要与上句一样;②相同位置的词语词性相同,短语结构类型一样、句式一样;③内容是对“黄河精神”的理解;④句中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符合要求即可,如耸峙的奇峰,曾经阻挡过你决胜千里的蹄踏,是你挥舞怒涛的巨斧,凿开通往天堑的道路。
(2)首先要认真观察漫画,看漫画上画的都有什么,这是黄河的河床,但里面没有水,而是完全干涸开裂,干涸的河床上有一条大船,但船下面却垫着一些圆木,纤夫们在前面卖劲的往前拉穿。黄河河床龟裂成那个样子,现在来说确实是夸张,但是黄河断流却是事实,这都是因为我们不注意保护黄河两岸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如果现在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终有一天这也会变成事实。因此我们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3)本题要求给当地政府提出建议,如何能把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建设成为一片宜居乐业的净土。答题时要结合现实情况,比如要思考宜居乐业的标准是什么,环境应该是比较重要的一方面,知道题既然放到这里,出题者的用意也应该要求从环保方面答题。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能扣住环保这个主题答题即可。如:开展环保行动动员大会,号召全市上下齐动,达成共识;加强“水气”治理,打造碧水蓝天工程。
(4)本题要求针对黄河污染严重这一生态危机,写一则公益广告,并说明创作理由。这个标语的主旨很明确,就是环保,扣住主题拟写,语言要简洁,最好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这样更能打动人,最好还要好读好记,易于传播。说明创作理由是可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说明。广告呈现:请不要让我们的母亲河再受到伤害,像关爱母亲一样关爱我们的母亲河吧!创意呈现:以拟人的修辞手法,激发亲情意识,从而让人们更关爱黄河。这只是一个例子,其它的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点评】(1)此题考查仿写能力,但要求仿写的句子要与上句构成对偶句,因此也是考查拟写对偶句的能力,拟写对对偶句的基本原则有:①对仗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但有时这条也可稍微放宽一些。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以及依据材料谈感受的能力。解答时首先必须认真观察漫画内容,然后依据画面内容思考漫画表达的寓意,最后再根据寓意谈自己的感受。
(3)本题考查提出建议的语言表达能力。此类题属于展示个性与创新意识的题目。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4)本题考查拟写广告语的能力。拟写的广告语要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用其它的修辞手法,力争吸引读者。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
【答案】12.B
13.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14.前仆后继,视死如归;博大宽厚,包容万千(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解析】【点评】(1) 本题考查选词填空。注意积累,掌握字词含义及用法,联系句子语境,填入合适的词。要特别注意近义词。
(2)本题考查语句理解。理解给到的“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含义,在文中找到含义相同的句子即可。
(3)本题考查民族精神。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人物言行举止、事物特征、旁观者角度、作者评价等角度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12.潺潺:指形容水流动的样子;指流水声,指形容雨声。
汩汩:形容波浪声;比喻文思勃发;形容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
哀哀:指悲痛不已的样子。
第一空前面:或钻石觅缝,空格处指水力度大,冲破岩石的阻碍,用汩汩。
第二空前面:或淌过石板,空格处指水从石板上流过,用潺潺。
第三空前面:或被夹在石间,空格处指水无力奔走,只能原地打转,用哀哀。
故答案为:B
13.②……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也是写水滴石穿
故答案为: 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14.③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
③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即宁折不屈,视死如归。
③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故答案为: 前仆后继,视死如归;博大宽厚,包容万千(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答案】15.从水的角度:水天均蓝(无边无际,水天相接)。从作者的角度:只熟悉高原和坡岭。
16.运用一系列动词(或动作描写),渲染了温馨和谐的氛围,表现了水面上的小动物们充满生机、自由自在、悠闲自得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龙湖自然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17.①景色美,充满生机和活力;②荡涤心胸,给人以娴静和爽快之感(或激发灵感、诗兴);③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是陈姓氏族的源头。
18.总结全文;把对富有生机和富有文化底蕴的龙湖的赞美之情推向高潮;丰富了文化的内涵,增加了文章的文采。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中寻找段落。然后从前向后精读文章,抓住其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最后根据这些语句组织成切题的合乎要求的答案。
(2)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方法及作用的能力。人物的描写方法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语句使用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3)本题考查提取并概括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技巧:①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内容的范围;②有些内容,直接在提取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内容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4)本题考查理解结尾段作用的能力。散文结尾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
15.根据第②段“水是湛蓝湛蓝的水,天是湛蓝湛蓝的天。眼前的水看不到边际,远处的水被灰白的水汽遮住了蓝色,与目力所能及的同样呈现着灰雾的蓝天相接相融。一叶小艇泛在这水天相接的水面上,很容易让人产生海的迷幻”,可知水天一色(无边无际,水天相接)容易让人产生错觉。“尤其是对我这样意识和习惯里储存着黄土高原、杂生着荆棘野草榆树枸树的坡岭的人,漂浮在这样无边无际的水面上,往往会产生风平浪静的海的错觉”,可知产生错觉的原因还与作者的习惯和意识有关。
故答案为: 从水的角度:水天均蓝(无边无际,水天相接)。从作者的角度:只熟悉高原和坡岭。
16.本题考查对文段的赏析能力。作答时要抓住关键词语,写出具体的表达效果。此段文字主要描写了鹭鸶和野鸭两种动物。对鹭鸶的描写,作者选取了一个细节,就是一只鹭鸶落到另一只身上的画面,运用了“张开”“跃起”“落”“滑落”“抖”等一系列的动词,展示了鹭鸶悠闲自得的生活。对野鸭的描写,展现了其争先恐后、左右穿梭的画面。第④段的描写表达作者对龙湖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 运用一系列动词(或动作描写),渲染了温馨和谐的氛围,表现了水面上的小动物们充满生机、自由自在、悠闲自得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龙湖自然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能力。从第②—④段所写的内容,可以看出此地景色优美,充满生机和活力;从第⑤段所写的内容,可以看出在此地“得意的事和烦恼的事都会被荡涤出心胸,获得一分娴静和爽快”;从第⑦⑧两段所写的内容,可以看出此地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渊源,陈姓氏族的源头就在这里。
故答案为: ①景色美,充满生机和活力;②荡涤心胸,给人以娴静和爽快之感(或激发灵感、诗兴);③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是陈姓氏族的源头。
18.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结尾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深化主旨。而引用诗词的作用则往往是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采。此文最后用诗歌结尾,结构上,总结全文,与前文相照应,结构严谨;内容上,借用《诗经·陈风》中的诗章,表达对龙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引用诗歌起到了深化主题、丰富文化内涵、增加文采的作用。
故答案为: 总结全文;把对富有生机和富有文化底蕴的龙湖的赞美之情推向高潮;丰富了文化的内涵,增加了文章的文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