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登勃朗峰 同步精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9 登勃朗峰 同步精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0 20:00:5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 登勃朗峰
一、单选题
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翌日(lì) 辚辚(lín) 焦炙(zhì) 俯瞰(kàn)
B.穹顶(qióng) 拾级(shí) 皑皑(ái) 顷刻(qǐng)
C.蔓延(màn) 霓裳(ní) 颠簸(diān) 打嗝(gé)
D.沟壑(hè) 隧道(suí) 巉峻(chán) 目睹(dǔ)
2.下列词语的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络绎不绝 物有所直 美不胜收 巍峨壮观
B.色彩斑斓 轻歌曼舞 交相晖映 瞬息万变
C.纷至踏来 扬尘远去 一如既往 腾空而起
D.名副其实 和颜悦色 非他莫属 信守诺言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良久,我们终于______到,眼前的______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______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
A.感悟 绚烂 变幻 B.领悟 绚丽 变换
C.感悟 绚丽 变幻 D.领悟 绚烂 变换
4.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
B.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C.此乃一座山门,原来我们已亲眼目睹了被称“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
D.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5.下列对《登勃朗峰》一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看到乘车骑骡上山的人,觉得他们可怜可悯,是出于对那些人可以乘车的嫉妒心理。
B.越往上爬,山就变得越来越高,是因为作者疲惫并且失去耐心,感觉山永远爬不完。
C.作者遥望峰巅,看到色彩斑斓,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美丽易逝,要抓住机会多欣赏美景的感叹。
D.作者在文中只写了沿途的风景和颠簸之苦。
二、填空题
6.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急湍   穹   顶
妩   媚 雇   
打嗝    纷至沓   来
zhuó   热 zhù   留
ní   裳 颠 bǒ   
轻歌 màn   舞 名 fù   其实
shùn   息万变
三、问答题
根据《 登勃朗峰 》回答问题。
7.作者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前往勃朗峰途中的情况。
9.第②段,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景?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10.第⑤段中“稍作”“顷刻”“骤然”
在句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11.“洁白轻薄的云朵……纯洁的天使。”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2.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⑧段的表达效果。
13.分析“一概不顾”“腾空而起”的表达效果。
四、语言表达
14.下面文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①提起狼牙山,人们脑海里自然会浮现出五勇士在此浴血奋战抗击日寇、舍身跳崖的英勇悲壮。②参观完“狼牙山五壮士纪念馆”后,我们进入位于狼牙山半山腰石门东侧的红玛瑙溶洞,这是登狼牙山的必经通道之一。③洞内有我国首次发现的红玛瑙质构成的自然景观,景观的形成距今已有大约16亿多年的历史。
(1)第①句修改意见:   
(2)第③句修改意见:   
五、现代文阅读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龙湖游记
陈忠实
①踏上游艇,在清湛湛的湖面上划行,一缕缕清凉湿润的风迎面拂过,把满身三伏酷暑的溽热顿时荡涤光净,从头到脚从外到里都是一种期待里的舒服。我似乎还不尽兴,忍不住撩起水来,搓了胳膊又搓洗了脸,便融入这水天一色的湖了。
②水是湛蓝湛蓝的水,天是湛蓝湛蓝的天。眼前的水看不到边际,远处的水被灰白的水汽遮住了蓝色,与目力所能及至的同样呈现着灰雾的蓝天相接相融。一叶小艇泛在这水天相接的水面上,很容易让人产生海的迷幻,尤其是对我这样意识和习惯里储存着黄土原和杂生着荆棘野草榆树枸树的坡岭的人,漂浮在这样无边无际的水面上,往往会产生风平浪静的海的错觉。然而,这确凿是湖。
③后来我不再发生湖与海的混淆性错觉了,湖里生长着大片大片的蒲草,小艇在蒲苇丛中的狭窄水道上缓缓划行,不时有鸟儿从蒲苇丛中飞出,又有鸟儿沉落其中,偶尔能听到幼雏混乱一团的叫声,可以猜想是争夺食物的颇为激烈的本能的叫声。无法想象,这密不透风的蒲苇丛林里,有多少双鸟儿在自由地繁衍后代,这种鸟在我并不陌生,我的家乡灞河边的苇子林丛是它们的福地,叫声不大优美,是比较单调的“呱呱呱”的粗声,当地人就因其叫声称作“苇呱呱鸟”。一个苇字,标明了它生存繁衍的独特领地——苇丛。这湖里的苇丛更是难得一方自由领地了,首先不担心安全,没有如曾经的我一样捣乱的孩童掏取鸟蛋。
④在蒲苇丛里相间着的大块水面上,有通体白亮的鹭鸶悠然浮游,它们总是成双成对,一会儿游远了,一会儿又聚拢并行了。我无意间捕捉到一个瞬间即逝的画面,一只鹭鸶张开翅膀从水面跃起,不偏不倚落在另一只鹭鸶的背上,又滑落到水里去了,被踏了一下的鹭鸶抖一抖身子,似乎没有在意,又并头游动着。还有几只野鸭,显然缺乏鹭鸶的优雅风度,却洋溢着活泼的天性,不时把头伸入水中又冒出来,争前恐后,左右穿梭,自然都是在水里捕捉小鱼小虾等食物。几种叫不上名字的小鸟,从空中掠过,有一种背上是一抹鲜艳的红色,瞬间就消失了。
⑤小艇从芦苇丛中出来,又进入野生的荷花丛中。许是得了这好水和好水下的好泥的滋养,硕大的荷叶遮罩着水面,红色白色粉红粉白的荷花竞相开放,开放的荷花和含苞待放的花蕾都是出奇的硕大,浓郁的香气弥漫在水面上,真有仙境里的沉醉了。我便想到,无论密不透风的苇丛,无论花香扑鼻的荷花,当是适宜所有职业所有年龄的男女驾舟散漫的好去处。进入苇丛和荷花丛中,得意的事和烦恼的事都会被荡涤出心胸,获得一分娴静和爽快。
⑥直到我如此沉迷的时候,仍然不敢相信这一方好水是在河南淮阳大地上。不单是我孤陋寡闻,更在我多年来偏颇的心性,以为和我住得相邻的省份大同小异,就把兴趣偏向于那些自然景观奇特的边远地域,大漠荒原,海洋冰山,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寨,野狼游走的草原,寸草不生蠓虫难觅的生命禁区的盐湖……此刻,我甚至有某种懊悔,竟不知和我相邻的中原河南淮阳,有这样一方好水——龙湖。
⑦湖以龙命名,也是这一方好水所系的悠远到神话时代的神秘历史。传说伏羲从我的家乡渭河来到这里寻求更广阔的发展天地,神农氏也在这里教民稼穑,陈胜在这儿建立了第一个农民政权,更有诸多文人墨客如李白苏轼等都留下不朽诗篇。在我尤为惊喜的收获,是陈姓氏族的源头就在这里。这龙湖在夏代称为陈,到西周时,在龙湖上建城立国为陈国。随之以国名为姓氏,便有了陈姓,十多年前我在广州的陈氏家谱园里获悉,陈氏源自舜的后裔所在的陈国,却不知具体方位,今天竟然一脚踏进陈姓始祖所在的陈国的门槛了,无意间完成了一次最久远的寻根,顿然觉得和淮阳亲近到有亲情相系了。
⑧龙湖有好水,《诗经·陈风》有赞美龙湖的诗章: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彼泽之陂,有蒲与兰……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把龙湖上这些水生花草能写进《诗经》,可以猜想肯定是这龙湖的风景激发了作者的诗兴,留下这生动的诗章。我在龙湖蒲苇丛中的忘情和沉醉,和几千年前《诗经·陈风》的作者相通,只是我笨拙,吟咏不出一首诗来,仅留笔记一篇,聊以尽兴。
(1)作者发生“湖”与“海”的错觉的原因是   。
(2)请对第④段的描写进行赏析。
(3)对文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写鸟儿们的叫声反衬了湖水的静谧。
B.第⑤段从视觉、听觉、嗅觉立体地展现荷花的姿态。
C.第⑥段用边远地域的奇特景观来衬托龙湖是“一方好水”。
D.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作者的情感。
(4)从全文看,作者赞美龙湖的理由有?:
(5)文章最后用诗歌结文有什么好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 A 项,” 翌“应读 “yì”。
B项 “拾“应读 “ shè ”。
D项” 隧“应读 “suì”。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和前后鼻音。
2.【答案】D
【解析】【分析】 A 项,” 物有所直 “应为 “ 物有所直 值”。
B项 “ 交相晖映 “应为 “ 交相辉映 ”。
C项” 纷至踏来 “应为“ 纷至沓来 ”。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及辨析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尤其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易混字和易错字的写法。
3.【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要结合词语的意思分析解答此类题目,注意结合语境和词语进行辨析,整体阅读掌握大意,抓住最有把握的空,排除其他选项。"感悟"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会,出自汉刘向《列女传·张汤母》。”领悟"就是体会,解悟。在艺术中,领悟是指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时,对与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彻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根据句意选用”感悟“。锁定选项AC。炫丽:通常用来形容物体或事物(光彩)华丽。 绚烂:指浓烈繁华,绚丽多彩。根据句意选用”炫丽“。锁定选项C。”变幻“是指常常发生没有规律的改变。”变换“是指用同类之物交替或代替。根据句意选用”变幻“。锁定选项A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辨析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注意近义词的辨析,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此题可用排除法。
4.【答案】C
【解析】【分析】A项,“ 宛如美女的纤指 ”运用比喻;
B项,“ 云朵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运用比喻;
D项,“ 色彩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运用比喻;
C项没有运用修辞方法,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答题时应注意,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通过修饰、调整语句。根据掌握的知识辨析运用那种修辞方法。
5.【答案】C
【解析】【分析】注意审题,选择正确的。A项 “嫉妒心理”错误 。
B项“ 失去耐心 ”错误。
D项“ 颠簸之苦 ”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要充分理解作者情感,注意结合课文内容判断。
6.【答案】tuān;qióng;wǔ;gù;gé;tà;灼;驻;霓;簸;曼;副;瞬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字的写法。回答题目的时候要注意词语的意思,根据意思正确填写读音和生字。
故答案为:tuān;qióng;wǔ;gù;gé;tà;灼;驻;霓;簸;曼;副;瞬。
【点评】本题考查生字。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答案】7.乘车骑骡的游客暴晒于烈日之下,还不能休息,作者一行人徒步上山,既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又可稍作休息。
8.路上行人众多,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天气灼热难当。
9.从视觉角度描绘岩壁峻峭,丘岗葱绿的特点,从听觉角度描绘路途瀑布轰鸣的特点,表现了勃朗峰的山中美不胜收的奇景。
10.“稍作”“顷刻”“骤然”等词表明时间之短,形象地表现出了勃朗峰光影斑驳、变幻无穷的情状,勾勒出了一幅光与影变化多端的美丽图景。
1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洁白轻薄的云朵比作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勃朗峰云朵的轻柔纯净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眼前美景的赞美。
12.运用语言描写,准确细腻地写出了车夫车技的娴熟及狂妄自信的性格,为后文写下山的惊险旅途埋下伏笔。
13.“一概不顾”写出了马车的速度之快,“腾空而起”写出了行进路途的危险,车夫车技确实厉害。两个词形象地表现了“我们”在下山途中路途惊险刺激的情形。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理解。联系上下文,尽可能从文中找答案。如果文中没有明确原话。可以逐字分析句子中的词语,理解词语深意。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根据“人+事+结果”的格式,简要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写景的角度。写景的角度包括:五感、视听结合、俯视仰视等。答题先指出角度,再分析,最后指出表达作者何种情感态度观点。
(4)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注意三步法,第一步先看词语①词性,如动词、叠词、色彩词、时间词等;②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③描写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④词语本义和语境义。第二步结合句子分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第三步这句话表达作者何种情感态度。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的思考角度都想全了,一句话有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
(5)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注意修辞格式,指出运用何种修辞方法,分析如何修饰语句,修辞的作用,表达作者何种情感。常考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借代等。
(6)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注意格式,指出运用何种描写方法,分析如何修饰语句,表达作者何种情感。人物描写方法是: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7)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注意三步法,第一步先看词语①词性,如动词、叠词、色彩词、时间词等;②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③描写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④词语本义和语境义。第二步结合句子分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第三步这句话表达作者何种情感态度。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的思考角度都想全了,一句话有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
7.文中有原话。路为上坡——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天气灼热难挡,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背之上和辚辚移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炎阳之下,其状真是可怜可悯。我们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可那些人不行。
故答案为: 乘车骑骡的游客暴晒于烈日之下,还不能休息,作者一行人徒步上山,既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又可稍作休息。
8.概括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根据“人+事+结果”的格式,简要概括即可。事件是大家前往勃朗峰途中,但是因为上坡相当陡峭,且天热走得很辛苦。
故答案为:路上行人众多,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天气灼热难当。
9.写景的角度包括:五感、视听结合、俯视仰视等。答题先指出角度,再分析,最后指出表达作者何种情感态度观点。这里看到了岩壁峻峭,属于视觉。听到了瀑布轰鸣,属于听觉。通过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山中的美景。
故答案为:从视觉角度描绘岩壁峻峭,丘岗葱绿的特点,从听觉角度描绘路途瀑布轰鸣的特点,表现了勃朗峰的山中美不胜收的奇景。
10.文中原话是: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可又骤然返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这里的稍作、顷刻、骤然其实都是指一瞬间,形容时间很短,写出了勃朗峰光影斑驳、变幻无穷的情状,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美。
故答案为:“稍作”“顷刻”“骤然”等词表明时间之短,形象地表现出了勃朗峰光影斑驳、变幻无穷的情状,勾勒出了一幅光与影变化多端的美丽图景。
11.这里把洁白轻薄云比作纯洁天使,写了云洁白、轻柔轻薄、纯净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眼前美景的赞美。
故答案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洁白轻薄的云朵比作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勃朗峰云朵的轻柔纯净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眼前美景的赞美。
12.“但是,”他把握十足地说,“不必为此烦恼,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这里写了车夫非常自信的表示自己一定会赶上其他人,甚至超过其他人。为下文车夫加速后的艰险旅程作铺垫。
故答案为:运用语言描写,准确细腻地写出了车夫车技的娴熟及狂妄自信的性格,为后文写下山的惊险旅途埋下伏笔。
13.文中原话是:疾驰向前,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为腾空而起。写了车夫驾车时的速度之快,且旅程中充满了危险,但是车夫车技确实娴熟的特点。这段旅程让人读起来感到非常刺激惊险。
故答案为:“一概不顾”写出了马车的速度之快,“腾空而起”写出了行进路途的危险,车夫车技确实厉害。两个词形象地表现了“我们”在下山途中路途惊险刺激的情形。
14.【答案】(1)成分残缺,应在“英勇悲壮”后加“的画面”。
(2)语意重复,应去掉“大约”或“多”。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 ①提起狼牙山,人们脑海里自然会浮现出五勇士在此浴血奋战抗击日寇、舍身跳崖的英勇悲壮。属于 成分残缺,应在“英勇悲壮”后加“的画面”。 ③洞内有我国首次发现的红玛瑙质构成的自然景观,景观的形成距今已有大约16亿多年的历史。 属于语意重复,应去掉“大约”或“多”。
故答案为:⑴ 成分残缺,应在“英勇悲壮”后加“的画面”。
⑵ 语意重复,应去掉“大约”或“多”。
【点评】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题历来是中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中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15.【答案】(1)(从水的角度)水天均蓝,无边无际或水天相接。(从“我”的角度)“我”只熟悉高原和坡岭的习惯和意识。
(2)例句:我无意间捕捉到一个瞬间即逝的画面,一只鹭鸶张开翅膀从水面跃起,不偏不倚落在另一只鹭鸶的背上,又滑落到水里去了,被踏了一下的鹭鸶抖一抖身子,似乎没有在意,又并头游动着。
细节描写;动词;动物的状态:自由的,生机的;情感:喜爱、赞美。
(3)C
(4)景美,充满生气或生命力的象征;荡涤心胸,给人娴静和爽快之感,激发灵感、诗兴;丰富的历史文化渊源;家族寻根。
(5)呼应上文,总结全文;把对富有生机和富有文化底蕴的龙湖的赞美之情推向高潮。透出古韵,赋予诗意,余韵无穷,丰富文化内涵,增加文采。
【解析】【分析】(1)因为我的意识和习惯里储存着黄土原和杂生着荆棘野草榆树枸树的坡岭的人,漂浮在这样无边无际的水面上,往往会产生风平浪静的海的错觉。具体原因就在本段归纳,从水的角度看:水天均蓝,“水是湛蓝湛蓝的水,天是湛蓝湛蓝的天。眼前的水看不到边际”无边无际或水天相接。从“我”的角度看:“我”经常生活在平地上,很少接触水上生活,只熟悉高原和坡岭的习惯和意识。
(2)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此段文字分别描写了鹭鸶和野鸭两种动物.对鹭鸶的描写作者选取了一个细节,就是一只鹭鸶落到另一只身上的画面,展示了鹭鸶悠闲自得的生活.对野鸭则是争先恐后,左右穿梭的画面,一静一动,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3)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A写鸟儿的叫声是想表达此地适宜鸟儿繁衍生活.B没有听觉.D“托物言志”有误。C项正确,故选C。
(4)从二至四节可以看出此地景色优美,充满生机和活力,第五节告诉我们此地“得意的事和烦恼的事都会被荡涤出心胸,获得一分娴静和爽快”.七八节告诉我们此地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找到了陈氏家族的源头。
(5)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作用分析作答,结尾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深化主旨.而引用诗词的作用则往往是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采,赋予诗意,余韵无穷,丰富文化内涵。
故答案为:(1)(从水的角度)水天均蓝,无边无际或水天相接。(从“我”的角度)“我”只熟悉高原和坡岭的习惯和意识。
(2)例句:我无意间捕捉到一个瞬间即逝的画面,一只鹭鸶张开翅膀从水面跃起,不偏不倚落在另一只鹭鸶的背上,又滑落到水里去了,被踏了一下的鹭鸶抖一抖身子,似乎没有在意,又并头游动着。
细节描写;动词;动物的状态:自由的,生机的;情感:喜爱、赞美。
(3)C
(4)景美,充满生气或生命力的象征;荡涤心胸,给人娴静和爽快之感,激发灵感、诗兴;丰富的历史文化渊源;家族寻根。
(5)呼应上文,总结全文;把对富有生机和富有文化底蕴的龙湖的赞美之情推向高潮。透出古韵,赋予诗意,余韵无穷,丰富文化内涵,增加文采。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辨析。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4)本题考查内容要点的归纳。答题时应注意,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概括,依据作者的行文思路去分析,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将相关内容逐步概括出来。
(5)本题考查分析结尾句段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点明中心,升华主题;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点题: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