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 桃花源记
一、单选题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夹岸(jiá) 俨然(yǎn) 怡然自乐(yí)
B.舍船(shě) 平旷(kuàng) 黄发垂髫(táo)
C.间隔(jiān) 语云(yǔ) 豁然开朗(huò)
D.叹惋(wǎn) 阡陌(mò) 男女衣着(zhuó)
2.下列语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晋太元中,武陵人捕渔为业。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C.其中往来种做,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到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悉如外人 咸来问讯
B.此中人语云 鸡犬相闻.
C.缘溪行 便扶向路
D.便要还家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4.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具答之 B.忘路之远近
C.闻之,欣然规往 D.渔人甚异之
5.下列关于课文《 桃花源记 》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
B.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C.本文的故事颇有传奇色彩,但大部分是以事实为依据的。
D.渔人报告太守后,与人再次寻找桃花源的结果是“不复得路”,无法再找到桃花源。这个结果暗示了像桃花源这样的社会只是一种理想。
二、填空题
6.文学常识填空。
《 桃花源记 》作者 ,自号“ ”,长于诗文辞赋,其文语言质朴而又极为精练, 具有独特风格,他被称为“ ”。
7.文言实、虚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以注释为主)
【一般词语】
[缘] [芳] [落英]
[缤纷] [异] [穷]
[复] [仿佛] [才]
[平旷] [俨然] [属]
[阡陌] [悉、咸] [黄发垂髫]
[怡然] [乃] [具]
[问讯] [叹惋] [延]
[语(yù)] [扶] [向]
[及] [诣] [遣]
[欣然] [规] [果]
【一词多义】
[志] ①(寻向所志) ②(处处志之)
[为]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 ①(寻向所志) ②(寻病终)
[闻] ①(村中闻有此人) ②(具言所闻)
[舍] ①(便舍船) ②(屋舍俨然)
[作] ①(其中往来种作) ②(设酒杀鸡作食)
【通假字】
通“ ”,意思 。
8.《桃花源记》 文章层次结构内容归纳:
文章线索: 。
第一部分(第1段):
写渔人
第二部分(第2、3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2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描写了桃源的 和 。
第3段:写桃花源人邀请渔人做客及渔人辞去的过程。
所见: 、 、 、 、 (环境良好)
(生活安定)
所闻: 、 (与世隔绝之久)
所历: 、 (民风淳朴)
第三部分(第4、5段): 写渔人 ,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 的情形。(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含蓄地表明这个桃花源是虚构的)
三、默写
9.默写题
(1)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 , 。”
(2)文中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① , 。”②“ , 。”
(3)《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 , 。”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未。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半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导向所志,遂述,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蜀氏遇晋饥,辈①三五人,挟木弓竹矢,入白鹿山,捕猎以自给。因值群鹿骇走,分路格之。一人见鹿入两崖间,才通人过,随而逐之。行十余步,但见城市栉比闾井繁盛了不见鹿。徐行市中,因问人曰:“此何处也?”答曰:“此‘小成都’耳,非常人可到,子不宜久住。”遂出穴,密志归路,以告太守刘悛(quān),悛使人随往,失其旧所矣。
(选自唐末五代 杜先庭《神仙感遇传 药氏》)
[注]①梁:某一等级、某一类别的人或物。
10.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具答之
②未果,寻病终
③徐行市中
④密志归路
1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遂出穴,密志归路,以告太守刘俊。
1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甲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从“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B.乙文中“但见城市栉比/闾井繁盛/了不见鹿”,这个句子的断句是正确的。
C.甲文“不足为外人道也”,乙文“子不宜久住”,短短几字,有异曲同工之妙,旨在凸显与世隔绝之人的谦逊豁达、不喜张扬的品质。
D.两文故事内容不同,但在情节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发现者都是偶然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之地,那里的人生活自足,安顺和平;发现者在回去的路上做了记号,而回头再找时已无迹可寻。
13. 【甲】【乙】两文作者不同,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也不同,但讲的都是人们“避难入山”的故事。请你推测这类“避难入山”故事被广泛流传、改编的原因表达了人们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A.夹 jiā。B.髫 tiáo。C.间 jiàn,语 yù。D全部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汉字里许多字是同音字或形似字,我们容易读错,读错的原因可能是形声字认半边,或跟形似字相混,或是多音字没理解意义或习惯读法,这些都需要我们理解意义,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辨析。平时多积累,多观察,多思考。
2.【答案】B
【解析】【分析】A.渔→鱼。B正确;C.做→作。D.到→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汉字里许多字是形声字,特别是同音字和形似字,我们要理解意义,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辨析。平时多积累,多观察,多思考。
3.【答案】B
【解析】【分析】A.“悉”和“咸”都是“全,都”的意思;B.“语”是“告诉”的意思,“闻”是“听到”的意思,不相同;C.“缘”和“扶”都是“沿着,顺着”的意思;D.“要”和“延”都是“邀请”的意思。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用迁移法类推,可以查字典词典,可以联系语境,可以由成语进行推断,不管是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
4.【答案】B
【解析】【分析】A代词,代指桃花源中的人;B该项中的“之”是助词;C代词,代指渔人进入桃花源的事;D代词,代指“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个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的文言虚词“之”的理解与掌握。“之”的用法有:结构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助词,定语后置标志不译,助词,凑音节作用不译,动词,去往,代词,代人、事、物。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归类整理。
5.【答案】C
【解析】【分析】A正确;B正确‘C’课文所叙述的故事纯属虚构,故有误;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一般步骤是一审题,明确答题方向,二根据题干要求提示定位,锁定答题范围,三整理答案,列出序号,规范作答,最后还须根据题干赋分进行验证。概括时可以摘录文中的总起句或过渡句、重点句等,也可要素归纳,关注事件地点人物事件,还可段意合并或自行概括。如果是选择题,要将每一项选项都仔细与文本内容核对,找出正确的选项。
6.【答案】陶渊明;五柳先生;田园诗人
【解析】【分析】《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是“田园诗人”的开山鼻祖。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如不要把“田园”的“园”误写为“源”。
故答案为:陶渊明;五柳先生;田园诗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名篇名著文学常识的识记。平时学习时就要主动记忆并归类整理。并且做到不写错别字。
7.【答案】沿着,顺着;香花;落花;繁多样子;感到诧异;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再;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仅;平坦开阔;整齐的样子;类;田间小路;全,都;指老人小孩;形容喜悦;竟然;详细;打听消息;感叹惊讶;邀请;告诉;沿,顺着;从前,旧的;到;拜访;派;高兴的样子;计划;实现;标记。(寻向所志);做标记。(处处志之);(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找。(寻向所志);随即,不久。(寻病终);听说。(村中闻有此人);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shè)房舍。(屋舍俨然);劳作。(其中往来种作);做。(设酒杀鸡作食);要;邀;邀请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学生在疏通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熟记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结合词语所在句子的句意推断词语的意思。
故答案为:沿着,顺着;香花;落花;繁多样子;感到诧异;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再;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仅;平坦开阔;整齐的样子;类;田间小路;全,都;指老人小孩;形容喜悦;竟然;详细;打听消息;感叹惊讶;邀请;告诉;沿,顺着;从前,旧的;到;到;派;高兴的样子;计划;实现;标记。(寻向所志);做标记。(处处志之);(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找。(寻向所志);随即,不久。(寻病终);听说。(村中闻有此人);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shè)房舍。(屋舍俨然);劳作。(其中往来种作);做。(设酒杀鸡作食)要;邀;邀请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解释的掌握能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并掌握常考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根据平时积累判断其意思和用法,也要结合词语所在句子的句意推断词语的意思。
8.【答案】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发现桃花林的经过;自然环境;社会风尚;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离开桃花源;未果
【解析】【分析】通读全文可知《桃花源记》的线索是: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 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四件事,分别是: 1、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 2、渔人入桃花源的经过。 3、渔人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4、寻桃花源。采用虚写和实写相结合的手法。
故答案为: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发现桃花林的经过;自然环境;社会风尚;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离开桃花源;未果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内文章脉络的掌握情况。分析文章线索可从情节转换分析,叙事文言文主要以人、事、物、情感或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9.【答案】(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解析】【分析】本题需要重点识记和正确书写的字词有:旷、俨然、属、延、髫、怡。
故答案为: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⑵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点评】 本题考查直接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答案】10.同“俱”,全,详细;不久;慢慢地;做标记
11.①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② 这个人于是又从洞穴中出来,秘密地作上标记,回来后就向太守刘悛报告此事 。
12.C
13.这种和平恬静、怡然自乐的社会,是黑暗现实的鲜明对照,是人们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千百年来被压迫人民的理想境界。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4)本题考查文言文探究能力。读懂文言文内容,理解文章大意,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分析作者写“避难入山”故事的原因及意图。
【参考译文】
【甲】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
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乙】蜀氏对晋国饥荒,我们三个人,带着木弓进入白鹿山去打猎来维持生计。因为恰逢一群鹿吓得跑,分格的路。一个人看见鹿进入两崖之间,只能通过人过,随后驱逐的。走了十多步,只看到城市梳齿,闾井很多。了不见鹿,慢慢地走在街上,去问人说:“这是哪里啊?“人们说:“这小成都罢了,不是一般人可以到,你不应该一直住在。”于是出洞,秘密在归路上做标记,以告诉太守刘悛,他派人跟着去,失去原来的了。
10.①翻译为:(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具:通“俱”,全,详细。
②翻译为: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 寻:随即,不久。
③翻译为:慢慢地走在街上。徐:慢慢地
④翻译为:秘密在归路上做标记。 志:做标记
故答案为:①同“俱”,全,详细、②不久、③慢慢地、④做标记
11.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世、乃、无论、遂、志”。世:朝代。乃:竟,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遂:于是,就。志:做标记。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 ①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②这个人于是又从洞穴中出来,秘密地作上标记,回来后就向太守刘悛报告此事。
12.C:谦逊豁达、不喜张扬,错误。是不想被外人打扰。
故答案为:C
13.避难入山,是外面世界太黑暗,人们过不下去了,编的一个和平美好,没有战争的地方,希望这个地方真的能有。其实是一种心灵寄托,乌托邦。
故答案为: 这种和平恬静、怡然自乐的社会,是黑暗现实的鲜明对照,是人们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千百年来被压迫人民的理想境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