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0.1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0 15:1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1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2015年12月31日,外媒报道,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郊发现了史前巨兽雕齿兽的甲壳(ké)化石。雕齿兽的体型和一辆大众甲虫车差不多,是草食性哺乳动物。
B.步入新纪元以来,西部帝国持续的霸权梦已很勉强,甚至在可怕的金融危机和一些民族颜色中挣扎,自顾不暇的白宫,日趋捉襟见肘(zhǒu)的无奈和衰颓(tuí)。
C.尽管西方人一直想撇(piě)清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与民主的关系,但无论如何,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都是通过民主方式而取得政权的。历史会不会重复?新冠肺炎疫情会不会再次对西方和西方式民主构成倒(dào)退危机?
D.近日一则题为“《黑猫警长》只放了五集就停播,背后的故事让人心酸”的知乎日报在网上热传,唤醒了70后、80后的回忆。《黑猫警长》是一部早前国产的原创动漫,新版《黑猫警长》换成另外一种画风:一只耳变得如此“狡狯(kuài)”,食猫鼠竟这样欺负白猫班长。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的第十五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决赛,设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报告厅举行,现场将揭晓个人和团队的获奖名单。
B.这位生前默默无闻的画家在去世很多年以后,世人才像发现新星一样赞叹他,他的作品也开始备受追捧,收藏价格飞涨,而这一切,都与他毫不相干了。
C.《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是一篇形象、生动的演讲,是一篇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著名演讲,因而文笔清新自然,耐人咀嚼。
D.在2021年河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上,郑州歌舞剧院演出的舞蹈《唐宫夜宴》收获众多好评。
3.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可以与括号内的词语互相替换的一项是
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A不足挂齿)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B万丈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C摇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D碎裂)。
A.A B.B C.C D.D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忠于自己在“德国年鉴”所发布的“向德国制度开火!”的口号,从布鲁塞尔就近密切注视着德国局势的发展,特别是普鲁士王国局势的发展。
B.面对着已经露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无产阶级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C.在为同盟代表大会做好准备的同时,马克思一刻也不曾忘记,在政治上最成熟的工人当中还要做很多工作,才能使他们接受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
D.正义者同盟于1840年在伦敦建立的一个合法组织——共产主义工人教育协会——的会员们对马克思表示衷心的热烈欢迎。
5.下列选项中,加粗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的缝隙。
B.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
C.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
D.电影《少年的你》将人们的视线聚焦到“校园霸凌”事件,直面振聋发聩的校园现实,将青春与成长、暴力与温暖,保护弱者等社会责任的现实话题重新带到观众的眼前。
6.阅读《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选段,选出后面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它们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世纪的秘密,本世纪革命的秘密。
的确,这个社会革命并不是1848年发明出来的新东西。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但是,尽管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大气把二万磅重的压力加在每一个人身上,你们可感觉得到吗?同样,欧洲社会在1849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
A.演讲开篇以精妙的比喻总结评价了1848年革命之于无产阶级解运动的意义,同时极力赞叹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威力。
B.轰轰烈烈的1848年革命虽只是作为“干硬外壶”上的“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却暴露了外壳下面的、能撞碎坚硬大陆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这片“汪洋大海”。
C.马克思通过一个巧妙的对比,揭示出资产阶级作为社会革命的对象,相较于工人阶级“更危险万分”,其危害程度远超出我们的一般认知。
D.文段末借我们无法感觉天气压力的比喻,提示听众去感受与思考这些不易觉察的“革命气氛”,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的历史趋势。
二、填空题
7.卡尔 马克思(1818.5.5—1883.3.14)   的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   的精神领袖。1818年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1841年大学毕业后担任《莱茵报》编辑,在此期间与恩格斯相识,并结下深厚的友谊。1847年两人加入正义者同盟并指导该同盟改组成共产主义者同盟,此后起草同盟的纲领《   》。
8.单音字。
繁芜    浅尝辄止     卓有成效     嫉恨    
诬蔑    诽谤     拂去     坚韧不拔    
9.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   ,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   和   ,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从而进行   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演讲词包括   、   、   三种。
10.作者简介
恩格斯(1820﹣1895),德国   ,国际   的领袖、   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朋友和战友,被誉为   。他和马克思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1844年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了《神圣家族》一书,批判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重要原理。1845年,恩格斯回到德国,出版了他的名著《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列宁称这部著为   。1848年,又和马克思发表了著名的   。在马克思逝世后,他帮助马克思完成了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
11.解释词语。
①衰颓:    
②惊慌失措:   
③剩余价值:    
④豁然开朗:   
⑤浅尝辄止:   
⑥诬蔑:   
三、语言表达
12.《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的主旨是什么?演说的时间、背景、场合、对象分别是什么?
主旨:   
时间:   
背景:   
场合:   
对象:   
四、问答题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14.如何理解《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这一篇演讲词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它们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十九世纪的秘密,十九世纪革命的秘密。
②的确,这个社会革命并不是1848年发明出来的新东西。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但是,尽管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大气把两万磅重的压力加在每一个人身上,你们可感觉得到吗?同样,欧洲社会在1848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
③这里有一件可以作为我们十九世纪特征的伟大事实,一件任何政党都不敢否认的事实。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象,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
④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有些党派可能为此痛哭流涕;另一些党派可能为了要摆脱现代冲突而希望抛开现代技术;还有一些党派可能以为工业上如此巨大的进步要以政治上同样巨大的倒退来补充。可是我们不会认错那个经常在这一切矛盾中出现的狡狯的精灵。我们知道,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工人也同机器本身一样,是现代的产物。在那些使资产阶级、贵族和可怜的倒退预言家惊慌失措的现象当中,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革命。英国工人是现代工业的头一个产儿。他们在支援这种工业所引起的社会革命方面肯定是不会落在最后的,这种革命意味着他们的本阶级在全世界的解放,这种革命同资本的统治和雇佣奴役制具有同样的普遍性质。我知道英国工人阶级从上一世纪中叶以来进行了多么英勇的斗争,这些斗争只是因为资产阶级历史家把它们掩盖起来和隐瞒不说才不为世人所熟悉。为了报复统治阶级的罪行,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如果某一所房子画上了一个红十字,大家就知道,这所房子的主人受到了“菲默法庭”的判决。现在,欧洲所有的房子都画上了神秘的红十字。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
(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15.下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运用比喻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强大彻底。
B.第②段通过对比揭示了革命即将到来的历史趋势。
C.第③段从正反两方面阐释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D.第④段提出无产阶级担负着推翻资产阶级的使命。
16.下列对结尾段画线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句以坚定而富有哲理的句式,点明了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景。
B.从最终意义而言,“审判官”与“执刑者”都是由无产阶级创造的历史。
C.“执刑者”是被历史选中来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又以斗争创造了历史。
D.本句揭示了无产阶级解放自己和推翻资产阶级是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的。
17.下面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指出轰轰烈烈的1848年革命对当时社会震动,意义巨大,引出下文无产阶级革命宏伟气势、重大意义的生动论述。
B.第③段中加点字“事实”的内涵是指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退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
C.《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是一篇形象、生动的演讲,是一篇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著名演讲,因而文笔清新自然,耐人咀嚼。
D.文章语言灵活,如“好人儿罗宾”“狡狯的精灵”“菲默法庭”的判决等巧用比喻,使整个演讲始终处在一种鲜活的语境和生动的文化氛围中。
18.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本文的语体风格与表达效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A2015年12月31日,外媒报道,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郊发现了史前巨兽雕齿兽的甲壳(ké)化石。雕齿兽的体型和一辆大众甲虫车差不多,是草食性哺乳动物。“壳”应读qiào,注音错误;
B 步入新纪元以来,西部帝国持续的霸权梦已很勉强,甚至在可怕的金融危机和一些民族颜色中挣扎,自顾不暇的白宫,日趋捉襟见肘(zhǒu)的无奈和衰颓(tuí),注音正确;
C 尽管西方人一直想撇(piě)清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与民主的关系,但无论如何,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都是通过民主方式而取得政权的。历史会不会重复?新冠肺炎疫情会不会再次对西方和西方式民主构成倒(dào)退危机? 注音正确;
D 近日一则题为“《黑猫警长》只放了五集就停播,背后的故事让人心酸”的知乎日报在网上热传,唤醒了70后、80后的回忆。《黑猫警长》是一部早前国产的原创动漫,新版《黑猫警长》换成另外一种画风:一只耳变得如此“狡狯(kuài)”,食猫鼠竟这样欺负白猫班长。 注音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设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报告厅举行”,“设在”和“举行”杂糅,应改为“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报告厅举行”或去掉“举行”。
B.中途易辙,句子开头的主语是“画家”,还没有出现与之对应的谓语动词,主语就偷换成了“世人”,将“在”移到“这位”之前;
C.连词“因而”使用不当,前后分句不存在因果关系,将“因而”改为“而且”。
D.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3.【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A.微不足道: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不足挂齿:不值得放在嘴上讲,表示不值得一提。故可以互换。
B.无底深渊:形容水很深,无底,填不满。比喻当时社会环境恶劣令人失望到极点。万丈深渊:深潭。很深的水潭。比喻十分不利的处境。
C.动荡:①波浪起伏:湖水动荡。②比喻局势、情况不稳定。摇荡:①摇晃摆动。②动荡③撼动,摇动。④鼓动,鼓舞。此处比喻欧洲社会局势,不能换。
D.粉碎:①碎成粉末。②使粉碎。③使彻底失败或毁灭。碎裂:完整的东西破坏成零片或零块。同义词解析注意其中不同的字:“粉碎”强调“碎得像粉末”“碎裂”强调“碎得裂开”。不能换。这句话的主语是“汪洋大海”比喻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他们的斗争具有波澜壮阔的宏伟气势,能够摧毁一切腐朽、黑暗的势力。因此与“汪洋大海”搭配的词语是“动荡”“粉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司语意义及用法。
4.【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马克思忠于自己在“德国年鉴”所发布的“向德国制度开火!”的口号,从布鲁塞尔就近密切注视着德国局势的发展,特别是普鲁士王国局势的发展。“德国年鉴”是书名,引号应改为书名号,使用错误;
B 面对着已经露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无产阶级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使用正确;
C 在为同盟代表大会做好准备的同时,马克思一刻也不曾忘记,在政治上最成熟的工人当中还要做很多工作,才能使他们接受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使用正确;
D 正义者同盟于1840年在伦敦建立的一个合法组织——共产主义工人教育协会——的会员们对马克思表示衷心的热烈欢迎,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标点符号的意义和用法,二要结合语句进行判断。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它的作用有表示停顿,表示语气,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分两大类:点号和标号。标号包括破折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连接号、间隔号、着重号、专名号等,主要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点号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 叹号及冒号等,主要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
5.【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使用正确;
B毋庸:无须,使用正确;
C载诸史册:记载在史书里,使用正确;
D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此处用来形容的“校园现实”,既不是响声,也不是语言文字,使用对象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6.【答案】C
【解析】【分析】C.“揭示出资产阶级作为社会革命的对象,相较于工人阶级‘更危险万分’”,其危害程度远超出我们的一般认知”说法有误。原文“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中“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代表工业革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由这一生产方式产生了无产阶级;而“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代表,作者是说工人阶级比资产阶级更危险,认为由资产阶级们发起的革命必将被无产阶级革命取代。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
7.【答案】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1818年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1841年大学毕业后担任《莱茵报》编辑,1847年加入正义者同盟并指导该同盟改组成共产主义者同盟,此后起草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是德国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创立了经济理论《资本论》,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故答案为: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共产党宣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学和文化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8.【答案】wú;zhé;zhuó;jí;wū miè;fěi;fú;rèn
【解析】【分析】(1) wú
(2) zhé,注意是翘舌音
(3) zhuó
(4) jí,不能读成“jì”,忌妒
(5) wū miè
(6) fěi
(7) fú,不能读成“fó”
(8) rèn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9.【答案】公众场合;见解;主张;宣传鼓动;叙事型;说理型;抒情型
【解析】【分析】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主要形式大体有如下四种:照读式演讲、背诵式演讲、提纲式演讲,即兴式演讲。
演讲词是演讲者参加各种主题演讲时使用的文稿,一般有叙事、说理、抒情三种类型。
1、叙事型演讲词: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的议论、说明和抒情。叙事演讲词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记叙和描述,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2、说理型演讲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它应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而充足的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
3、抒情型演讲词: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讲中抒发演讲者的爱恨、悲喜等强烈的感情,对听众动之以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的心灵。(1)开幕词。指比较隆重的大型会议开始时所用的讲话稿。(2)闭幕词。指较为大型的会议结束时,领导同志所做的要求行的讲话。(3)会议报告。是指召开大中型会议时,有关领导代表一定的机关进行中心发言时所使用的文稿。(4)动员讲话。是指在部署重要工作或活动的会议上,有关领导所使用的用于鼓励人们积极开展此项工作或参加此项活动的文稿。(5)总结性讲话。是指某一事项,或某一活动结束后、有关领导对其进行回顾、概括时所使用的文稿。(6)指示性讲话。是指有关领导对特定的机关和人员布置的工作、任务、指出希望和要求并规定某些指导原则时使用的文稿。(7)纪念性讲话。是指有关领导在追忆某一特殊的日子、事件或人物时,所使用的文稿。
故答案为:公众场合;见解;主张;宣传鼓动;叙事型;说理型;抒情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学和文化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0.【答案】哲学家;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第二提琴手”;“世界社会主义文献中一部优秀的著作”;《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德国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贡献都归功于马克思,体现了恩格斯谦虚的思想品质,更体现了崇高的人格魅力。
他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肩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整理和出版(或再版)马克思遗著、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各国年轻的社会主义活动家和理论家的重任。
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反杜林论》等。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病逝世。
故答案为:哲学家;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第二提琴手”;“世界社会主义文献中一部优秀的著作”;《共产党宣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平时学习时多用心,形成大量知识积累。可以采用联想法,回忆课本中学过的相关内容,回忆自己读多的相关书中是怎样说的,也可根据文章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所给的所发是否符合语境即是否前后文意思贯通,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11.【答案】①衰退,颓败。②(健康、精神等)衰弱颓废。③枯败。;害怕、慌张,举止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才好。;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原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为开阔明亮。后比喻顿时明白或领悟过来。;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捏造事实毁坏别人的名誉。
【解析】【分析】(1)衰颓:①衰退,颓败。②(健康、精神等)衰弱颓废。③枯败。
(2)惊慌失措:害怕、慌张,举止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才好。
(3)剩余价值: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4)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为开阔明亮。后比喻顿时明白或领悟过来。
(5)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
(6)诬蔑:捏造事实毁坏别人的名誉。
故答案为:(1)衰颓:①衰退,颓败。②(健康、精神等)衰弱颓废。③枯败。
(2)惊慌失措:害怕、慌张,举止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才好。
(3)剩余价值: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4)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为开阔明亮。后比喻顿时明白或领悟过来。
(5)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
(6)诬蔑:捏造事实毁坏别人的名誉。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结合平时学习中的积累,解释词语的含义。
12.【答案】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1856年;19世纪中叶的欧洲崇尚革命、追求革命,发表这篇演说时近代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8年革命已经过去,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在伦敦《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参加纪念会的欧洲群体,志同道合的革命友人
【解析】【分析】根据课文“1856年4月14日在伦敦”可知,这次演讲的时间是1856年。
从原文“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1856年4月14日在伦敦”“我们知道,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可知这次演讲的背景是:1848年革命结束后,直到演讲发生的19世纪中叶,新的革命力量形成,但革命的高潮还没有到来。
马克思于1856年4月14日应英国宪章派机关报《人民报》编辑部的邀请,参加该报创刊4周年纪念会。他被邀请第一个讲话,发表了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演说。所以这篇演讲发表的场合是:在伦敦《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
听众是参加这次纪念会的所有的人,即欧洲群体,志同道合的革命者。
通读文章,并结合“这种革命意味着他们的本阶级在全世界的解放,这种革命同资本的统治和雇佣奴役制具有同样的普遍性质”“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等句子可知,本次演讲的主旨是: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
故答案为: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1856年;19世纪中叶的欧洲崇尚革命、追求革命,发表这篇演说时近代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8年革命已经过去,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在伦敦《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参加纪念会的欧洲群体,志同道合的革命友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13.【答案】本文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第1段,先详细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即“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接着具体描写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即“安静地睡着了”。
第2段,用议论的方式阐述马克思的逝世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第1段的叙述和描写是为下文的议论服务的;第2段的议论是在第1段的叙述描写的基础上进行的。
叙述,描写,议论的综合运用,使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比悲痛的感情在演讲一开始时就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接下来,对马克思革命实践活动的交代,主要采用叙述方式;对马克思的发现、贡献的阐述和评价,主要采用议论方式;而在叙述和议论之中,又运用带有强烈感彩的词句抒发感情,极富感染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手法的能力。
这篇悼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如第一部分的第一层,详细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接着具体描写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第二层用议论的方式阐述马克思的逝世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通过叙述描写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感人的印象──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人是坐在安乐椅上逝世的。这些叙述和描写是为下面的议论服务的。第二层的议论是在第一层叙述、描写基础上进行的。这部分叙述、描写、议论的综合运用,使演讲词一开始,就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无比悲痛的感情,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对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多用叙述形式;对马克思的各种贡献、发现的阐述和评价,采用议论形式;而在叙述和议论之中,又运用带有强烈感彩的词语或修辞手段,抒发了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的真挚感情。叙述可以记清事实,议论可以阐明观点,抒情可以吐露情怀,三者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使演讲词的观点和材料高度统一,而且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故答案为: 本文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第1段,先详细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即“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接着具体描写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即“安静地睡着了”。
第2段,用议论的方式阐述马克思的逝世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第1段的叙述和描写是为下文的议论服务的;第2段的议论是在第1段的叙述描写的基础上进行的。
叙述,描写,议论的综合运用,使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比悲痛的感情在演讲一开始时就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接下来,对马克思革命实践活动的交代,主要采用叙述方式;对马克思的发现、贡献的阐述和评价,主要采用议论方式;而在叙述和议论之中,又运用带有强烈感彩的词句抒发感情,极富感染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手法的能力。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运用了哪一种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
14.【答案】马克思为了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描述了当时现代工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民生活福祉、社会安定和谐对立的事实。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今天,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不再是相互对立的,科技不断创新发展,为我们提高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科学技术,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人文价值,解放更多的劳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
因为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第一位的作用,推动生产力诸要素的发展与变革,促进生产力结构的优化,促进人的思想变革,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解析】【分析】1856年4月14日,马克思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发表了一篇演说。在演说中,马克思把1848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以比喻性的评价对照起来,通过列举大量事实,把无产阶级革命的宏伟气势、重大意义展示在了听众的面前。马克思为了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将现代工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放在了人民生活福祉、社会安定和谐的对立面。他指出:“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即“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
150多年后,再次品读这篇经典演说,我们依然为其深邃的思想、隽永的语言、厚重的文化所赞叹。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高度去重新审视它,对于演说中那些曾被认为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应该有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理解。今天,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不再是相互对立的,科技不断创新发展,为我们提高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科学技术,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人文价值,解放更多的劳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第一位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现代科学技术不仅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对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科学技术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随着科技进步和物质财富的增长,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渗透着科技的信息。例如,以微电子、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高级交通工具,丰富的医疗保健知识和医疗技术,各种高科技的娱乐项目和活动等,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旅游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将我们的生活装点得丰富多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科技和知识的密集创新时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致力于增强以科学技术为先导的综合国力,都高度重视本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要素,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拥有了发展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就拥有了更高的国际地位和更多的话语权。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制度的变革。先进的社会制度之所以能够战胜落后的社会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归根到底又是由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决定的。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革命力量,对社会形态的更替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资本主义的产生以及社会主义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更是离不开科技的力量。
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人类不是单纯享受着科技带来的物质恩惠,在潜移默化中也接受着科技思想及其观念,科技在现代社会日益体现出其深刻的思想及观念财富价值。科学技术促进人的思想变革。人们通过提高其科技文化素养,掌握更多、更高水平的科技知识,提升了自身的思想境界。同时,科技进步使社会公众确立系统的、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弘扬客观求实、创新进取、探索求知、互助合作的科学精神。科学技术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水平的标志。科技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风貌、社会的精神文明也必然随之发生较大改变,公平、正义、积极进取、开朗、诚信友爱等成为社会主流的精神状态。
故答案为: 马克思为了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描述了当时现代工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民生活福祉、社会安定和谐对立的事实。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今天,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不再是相互对立的,科技不断创新发展,为我们提高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科学技术,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人文价值,解放更多的劳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
因为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第一位的作用,推动生产力诸要素的发展与变革,促进生产力结构的优化,促进人的思想变革,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再结合文本内容和社会现实,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思。
【答案】15.B
16.D
17.B
18.本文是一篇演说词,属于实用文体,语言幽默风趣,又锋芒毕露,富于哲理,充满战斗力;语言丰富、形象生动、颇具鼓动性和感召力。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再在文中找到相关句子,结合语境分析,判读是否正确。
(3)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再结合平时学习中的积累,分析本文的语体风格,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5.B.“对比”错误,由原文“……同样,欧洲社会在1848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可知,不是对比,是类比,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与1848年革命一样都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故答案为:B。
16.D.“一定的偶然性”错误,“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强调了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故答案为:D。
17.A.“意义巨大”错误,原文为“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意义不大。;C.连词“因而”使用不当,前后分句不存在因果关系。
D.“巧用比喻”错误,是用典,不是比喻。
故答案为:B。
18.“它们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十九世纪的秘密”这种语言幽默风趣,又耐人寻味。“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运用比喻修辞指出无产阶级是旧社会的掘墓人,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极具战斗性。
“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这段论述运用长句,长于论辩,语言锋芒毕露,哲理性强,充满战斗力。
“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形象生动的指出1848年革命的影响小、微不足道,“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形象的阐明无产阶级革命的力量,“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英国工人是现代工业的头一个产儿”,这些句子运用比喻修辞,使论述形象生动,颇具鼓动性和感召力。
“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如果某一所房子画上了一个红十字,大家就知道,这所房子的主人受到了‘菲默法庭’的判决。现在,欧洲所有的房子都画上了神秘的红十字”善于运用典故,使抽象深奥的道理始终在一种鲜活的语言环境和生动的文化氛围中表达出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