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2 *与妻书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会晤/悟道 眷属/誊写 称心如意/称呼
B.啼泣/缔结 婉解/手腕蓦然回首/模拟
C.禁受/禁锢 悲恸/痛心 妻离子散/散漫
D.虐待/戏谑 毋宁/宁静 不肖子孙/肖像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B.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C.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D.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3.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竟:完成
B.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禁:禁止
C.使之肖我 肖:像
D.汝幸而偶我 偶:婚配,嫁给
4.下列句子中,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B.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C.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D.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
5.对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②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③吾与并肩携手 ④必以告妾 ⑤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A.①③⑤/②/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②/④⑤ D.①③④/②/⑤
6.下列对课文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谏逐客书》“西蜀丹青不为采”中的“丹青”,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
B.《谏逐客书》“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中的“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
C.《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中的“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是用其官名作人的称谓。
D.《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中的“辛未”应为辛亥。“辛亥”指公元1911年,是地支纪时法。
二、默写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与妻书》中,林觉民回忆初婚三四个月的时候,冬之望日前后,夜里的景色是“ , ”,花月掩映,两情依依,良辰美景人同在,诗情画意,温馨甜蜜。
(2)林觉民从日本归来,身负革命重任,本拟将实情告诉妻子,又考虑到妻子有孕在身,恐不胜其悲,“ ”,试图减轻压抑心底的难言之苦,永诀之痛。
(3)在《与妻书》中,林觉民用白居易同情琵琶女遭遇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妻子一往情深的句子是:“ , 。”
(4)在《与妻书》中,林觉民写道:“ , 。”这也就把自己对妻子的小爱放大为对世人得偿所愿的大爱。
(5)孟子“ , ”的古训将一己之爱扩展到普天下人之爱,这也是林觉民别离爱妻,慷慨赴死的动力之一。
三、问答题
8.《与妻书》中“有不解处”有何深意?
9.在《与妻书》这封书信中,作者反复强调“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一中心思想。这一中心思想是怎样贯穿全文的?
10.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试分析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四、语言表达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提示,用一句话提炼出这段话的中心。(不超过50字)
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出身于富贵家庭,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他抛妻别子,离开了幸福的小家庭投身革命。在攻打总督署的时候,他中弹受伤从而被捕,最后英勇就义。林觉民在起义前就作好了牺牲的充分准备,他给父亲和妻子分别写了一封诀别信。给父亲的信中这样写道:“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给妻子的信中这样写道:“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林觉民怀着对爱妻深深的眷恋,写下了这封信。
有人认为,拥有幸福就是拥有财富、权利、荣誉,但在这里,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1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B.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C.遍地腥云,满街狼犬
D.卒不忍独善其身
1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 辇来于秦
B.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C.汝其勿悲 汝其善抚之
D.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侣鱼虾而友麋鹿
14.下面各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顾:关心、照顾
B.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卒:终于
C.使吾勇于就死也 就:接连,走向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任凭
六、写作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林觉民《与妻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鲁迅《这也是生活》:“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没有一滴水能独自成为大海,也没有一个春天不拥有万紫千红。但若失去那每一滴水、每一朵花的“我在”,大海也会干涸,春天终将无色。所谓“我在”,是“我在场”,是我在看、在听、在感受、在坚持。无论愿不愿意,你我都已被卷入这大历史的现场。历史流经我们,我们就要打上印记。
“我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你面向青年读者,结合以上材料,为《中国青年报》的“青年先锋”栏目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真实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A项,读音分别为wù,juàn/téng,chèn/chēnɡ;B项,读音分别为tí/dì,wǎn/wàn,mò/mó;C项,读音分别为jīn/jìn,tònɡ,sàn/sǎn;D项,读音分别为nüè/xuè,nìnɡ/nínɡ,xiào。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通假字的理解能力。
A项,“彀”同“够”,能够。B意为:这就是我断然干脆地为革命而死、舍你不顾的原因。无通假字。
C项,“旁”同“傍”,靠近。
D项,“念”俗同“廿”,二十。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通假字的理解能力。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解答此类题,一定要结合好词语所在的语境进行判断。
3.【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B禁:经受。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4.【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C“寸管”代指写字用的毛笔。
A项,用典,“司马春衫”语出白居易《琵琶行》;
B项,反问;
D项,“腥云”“狼犬”是比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5.【答案】B
【解析】【分析】①②为判断句,③④为省略句,⑤为主谓倒装句。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
6.【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识记理解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
D.“地支纪时法”错,应是“干支纪年法”。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理解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化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7.【答案】(1)窗处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
(2)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3)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4)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疏”“惟”“衫”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 窗处疏梅筛月影 依稀掩映 ⑵ 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⑶ 司马春衫 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⑷ 吾充吾爱汝之心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8.【答案】“有不解处”表面上看是对信中的文字而言的,实际上还包括更深层的意思:希望妻子明白自己的心意,理解自己的革命志向。“尽吾意”与开头处的“察吾衷”遥相呼应,首尾圆合。
【解析】【分析】理解此句含义要由表及里。表面上看就是指有不理解的文字,而文字背后,作为丈夫对妻子的深情厚意,对家的牵挂不舍;作为一个矢志拯救国家民族的革命者,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对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革命理想的坚定,他更希望得到妻子的理解。作者希望妻子“尽吾意”,从结构上也与开头处的“察吾衷”相呼应,使整个书信结构完整。
故答案为:“有不解处”表面上看是对信中的文字而言的,实际上还包括更深层的意思:希望妻子明白自己的心意,理解自己的革命志向。“尽吾意”与开头处的“察吾衷”遥相呼应,首尾圆合。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先翻译句子,理解其表层意;然后分析把握句子特征,比如关键词语、使用修辞等;再结合上下文语境,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揣摩其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9.【答案】文章第1段中“吾作此书时……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说明了作者写遗书的原因和当时的心情,在说明心情时即流露出“吾至爱汝”的深情,而说明原因则正是为了引出“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勇决。第2段开头“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则是直接点明了全文的中心。第3—4段通过回忆往事,集中抒发了“吾真真不能忘汝也”的强烈情感,呼应了中心思想中的“吾至爱汝”。第5段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这段话所包含的道理,呼应了中心思想中的“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第6段进一步呼应“吾至爱汝”,表达了“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的心愿。第7段围绕“汝幸而偶我……卒不忍独善其身”这段话,慨叹“幸”与“不幸”,实际上也是紧扣中心:“幸”,“吾至爱汝”;“不幸”,使自己“就死”。第8段希望妻子“当尽吾意”,这里的“吾意”,就是遗书的中心,以此结束全文。
【解析】【分析】《与妻书》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在1911年4月24日晚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这封信不是一般所谓的情理兼见,而是以情作为贯穿的主线,理贯于情,情中见理。
故答案为:文章第1段中“吾作此书时……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说明了作者写遗书的原因和当时的心情,在说明心情时即流露出“吾至爱汝”的深情,而说明原因则正是为了引出“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勇决。第2段开头“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则是直接点明了全文的中心。第3—4段通过回忆往事,集中抒发了“吾真真不能忘汝也”的强烈情感,呼应了中心思想中的“吾至爱汝”。第5段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这段话所包含的道理,呼应了中心思想中的“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第6段进一步呼应“吾至爱汝”,表达了“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的心愿。第7段围绕“汝幸而偶我……卒不忍独善其身”这段话,慨叹“幸”与“不幸”,实际上也是紧扣中心:“幸”,“吾至爱汝”;“不幸”,使自己“就死”。第8段希望妻子“当尽吾意”,这里的“吾意”,就是遗书的中心,以此结束全文。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10.【答案】“不能启口”写出了作者当时心中的情理冲突和煎熬。无论是从事业考虑还是从妻子的身体状况考虑,都不能启口。“呼酒买醉”表现了作者刻骨铭心的痛苦。
【解析】【分析】结合前文语境可知,这里说的“吾亦既许汝矣”,是指日后出行一定告知实情。这次作者从日本归来,身负革命重任,本拟将实情告诉妻子,又考虑到妻子有孕在身,恐不胜其悲,可见他内心的矛盾与煎熬。“故惟日日买酒呼醉”,试图减轻压抑心底的难言之苦,永诀之痛。诚如古人所叹:“举杯消愁愁更愁”,这醉中之苦仍是对妻子的至爱所致。
故答案为:“不能启口”写出了作者当时心中的情理冲突和煎熬。无论是从事业考虑还是从妻子的身体状况考虑,都不能启口。“呼酒
买醉”表现了作者刻骨铭心的痛苦。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心情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翻译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结合写作背景、关键语句、人物描写、前后语境等认真分析揣摩人物心情;最后结合内容,分析作答。
11.【答案】我们看到了一个革命者的高尚情怀,牺牲个人的幸福换来天下人的幸福,这才是最大的幸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概括的能力。首先分析概括材料的内容。阅读材料可以发现,这则材料是有关林觉民的素材,材料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林觉民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而离开自己幸福的小家庭;第二部分是摘录林觉民写给父亲和妻子的信件内容,写给父亲的信中重点句是“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写给妻子的信中重点句是“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由此可知,材料展现的是林觉民为天下人谋福的精神。然后分析题目的提示,“有人认为,拥有幸福就是拥有财富、权利、荣誉,但在这里”的提示,限定了话题,也就是要结合林觉民的事迹及精神,围绕“幸福观”来拟写,“但在这里”是转折句,表明后面林觉民的幸福观与前面的“拥有财富、权利、荣誉”是不同的,再结合材料可知,林觉民的幸福观就是用个人的幸福来换取天下人的幸福。考生围绕这些来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我们看到了一个革命者的高尚情怀,牺牲个人的幸福换来天下人的幸福,这才是最大的幸福。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基本能力。这种题一般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材料,里面包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而与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完成这种工作,作题者需首先提取相关信息,然后重新组合成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
【答案】12.C
13.C
14.D
【解析】【译文】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江州司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湿青衫,我不能学习那种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古语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伤啊!
你还记得吗?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对你说:“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先死”。你刚听这话就很生气,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说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话可答。我的意思是说凭你的瘦弱身体,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内心不忍,所以宁愿希望你先死,让我来承担悲痛吧。唉!谁知道我终究比你先死呢?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辨析此类活用的能力。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2)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3)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己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12.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
A.句中加点的“老”“幼”,均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分别译为:尊敬老人;爱护幼小;
B. 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乐”;
C.“犬”无活用现象;
D .善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善”,可引申为“保全”;
故答案为:C。
13.题干要求选择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A.在/到;
B.给、替/做了、成为;
C. 两个“其”,均是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
D转折关系连词,可译为“然而”/并列关系连词,可译为“和”;
故答案为:C。
14.题干要求选择下面各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
D.“冯虚御风”中的“冯”通“凭”,意思是“凭借”,而不是“任凭”。该句译为: 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
故答案为:D。
15.【答案】略
【解析】【分析】材料前半部分是三句名言,第一句是曾子的名言,主要讲志向与责任的问题;第二句是林觉民《与妻书》中的句子,表达愿意牺牲自我,为他人谋福利的理想;第三句是鲁迅先生的名言,表达自己与他人都是有关联的。材料的后半部分阐述何谓“我在”。材料都在强调责任与参与意识。
首先要读懂材料,把握名言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第一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意思是读书人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这句话体现了儒家是用世精神和价值取向:士应当以弘扬道为己任,这是人生作重要的使命,也是人生价值之所在。曾子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士人(相当于今天的知识分子),必须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深知自己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第二句“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意思是我应该乐意牺牲我的一生和你的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第三句“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中的“我”可以指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的存在都会对所有人和事物有影响,那么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发挥自己的力量。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感情和价值观越来越多元,无论看远方,还是看身边,鲁迅的这句话都会让我们想到我们是社会的一部分,都是祖国的一个成员,都是世界的一分子。那么网民们就应该心中有他人,眼中有世界,就应该具有为国甘于奉献、勇于担责的大境界。叙述材料强调了“我”与世界息息相关,本次材料中,可以抓住关键词“责任”和“担当”来立意。
从写作任务来看,重点着眼于“我在”引发的联想,写作的对象是青年读者,也就是说要在历史的现场中,谈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的问题。
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每个人都应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肩担天下,心怀他人”这一中心论点,接着分析论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的原因,然后从“树立责任感要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没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害处”“树立责任感的好处”三方面论证树立责任感应该从。结合现实重申中心论点。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
【点评】此类写作题型为材料题,写作时学生一定要充分理解材料,明确材料的观点,材料中的观点即写作的立意角度,切记写作不可脱离材料。写作时应立意鲜明,围绕自己所持的态度立意,在写作中应充分说明态度倾向,才能更好的写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