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1 促织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蹑迹披求(拨开) 掭以尖草(tiàn,轻轻拨动)
B.冥搜未已(尽力) 直龁敌领(hé,咬)
C.抚军亦厚赉成(lài,赠送、赏赐) 无毫发爽(损伤)
D.掇置笼中(duō,拾取) 居为奇货(囤积、储存)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划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 )
“写妖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①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堂聊斋馆写的对联。“写妖写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②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它在艺术上的成就。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③促织,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④。
A,,《》。 B。;“”。 C,;《》? D。,“”?
A.A B.B C.C D.D
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宫中尚促织之戏 礼尚往来
B.靡计不施,迄无济 迄今为止
C.径造庐访成 登峰造极
D.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如释重负
4.下列语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得佳者笼养之 B.旬余,杖至百
C.自名“蟹壳青” D.而高其直
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B.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C.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6.对下列句子加粗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②成以其小,劣之
③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
④细疏其能
⑤成然之
⑥益奇之
⑦试使斗而才
⑧昂其直,居为奇货
A.①/②⑤⑥/③⑧/④⑦ B.①④/②⑥/③⑤⑧/⑦
C.①⑤⑦/②⑥/③⑧/④ D.①/②④⑤⑥/③⑧/⑦
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山东淄博人。创作出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促织》是其中的文言短篇小说。
B.《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笔记小说的高峰,成名后出现了一系列仿作,其中尤以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袁枚的《子不语》最出名。
C.“童生试”也叫“童试”,明、清两代以取得生员的入学考试,简称童试。应考者称童生。未被录取者虽至白首,不改童生之称,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与院试三个阶段。《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中的“操童子业”是说已经通过了童生试。
D.“假此科敛丁口”中,“丁”指能担任赋役的成年男子,女子及未满十六岁男子称“口”。
二、默写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促织》有“ , , ”一句,这是说成名是一个参加科考很多次未能中举的读书人。
(2)《促织》中“ , , ”,与“巨身修尾、青项金翅”的蟋蟀相比,个头小,显得很稚嫩。
(3)《促织》中“ , , ”,把处于极度绝望中的成名,忽然听到促织的叫声、看到促织时的惊喜表现出来。
三、翻译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成妻具资诣问。
(2)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3)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
(4)无何,宰以卓异闻。
四、问答题
10.《促织》的魔幻色彩是否超越了现实生活?
五、语言表达
11.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从《聊斋志异》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可以看到不少魏晋风流的痕迹。不仅如此,蒲松龄将魏晋风流性情层面的“真”发展为更加执着的“痴”,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痴男痴女的形象;使魏晋风流自我层面的“狂”具有了审美的浓厚意味,以高扬的自我精神傲视一切不合理的世态人情,通过《聊斋志异》塑造了一系列狂生的形象;对魏晋风流超我层面的旷达自然,蒲松龄又通过笔下的人物为其理想的境界加入了和谐而又浪漫、平凡而又超凡的爱情因素。
12.蒲松龄有一副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请写出此联中运用的典故和对联深含的寓意。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促织》课文7、8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①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事以卓异闻。②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库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赍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战?③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库/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
B.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库/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
C.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库/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
D.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库/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宰,地方长官,如县令。《滕王阁序》:“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B.诏:帝王的命令或文告。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是一种命令文体。
C.跬步,“跬”相当于现在的两步,即跨出两脚,“步”相当于现在的一步,即跨出一脚。
D.恩荫,又可称为门荫、荫补,是中国上古时代世袭制的一种变相。这里指恩惠。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名献促织,宫中与蝴蝶、螳螂等动物试斗进一步展示了小促织善斗的才能,并且能应节而舞,成名因得厚赏而成巨富。
B.成子自杀后魂化促织以供玩赏,方能解脱一家的苦难,这就更加表现出所受迫害之深,对荒淫残暴的封建统治者是一个有力的抨击。
C.成子复苏之后“自言身化促织”的交代点明了神异促织的来历,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与神奇色彩,同时也更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
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小说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②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
17.小说虚构“魂化促织”的情节有何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C.“爽(损伤)”错误。“无毫发爽”意思是:没有什么差错、失误。“爽”,差错、失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义以及识记字音的能力。实词的含义,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字音问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书名和篇名都应使用书名号,所以③处应为书名号,据此可排除B、D两项;结尾句虽出现了“是否”这样的疑问句,但前面说“让我们来看看”这显然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或类似于祈使句的句子,所以④处只能用句号。据此C项也不合适;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标点符号的意义和用法,二要结合语句进行判断。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它的作用有表示停顿,表示语气,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分两大类:点号和标号。标号包括破折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连接号、间隔号、着重号、专名号等,主要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点号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 叹号及冒号等,主要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
3.【答案】B
【解析】【分析】A.均是崇尚、喜好的意思。
B.“迄”前者是最终的意思;后者是到的意思。
C.均是到的意思。
D.均是放下的意思。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用法和意义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平时的学习中应对重要的文言实词多加积累,做题时结合句子进行判断即可。
4.【答案】D
【解析】【分析】A.笼,名词作状语,用笼子。句意: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
B.杖,名词活用作动词,用杖打。句意:十多天了,挨的板子有一百多;
C.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句意:自己起名叫“蟹壳青”;
D.“直”同“值”,价值。句意:于是抬高蟋蟀的价格。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针对词类活用设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词类活用——所谓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的现象。词类活用有如下类型——名词的活用:①作动词②作状语③使动用法④意动用法; 动词的活用:①作名词②使动用法③为动用法;形容词活用:①作名词②作动词③意动用法④使动用法;数词的活用:①作动词②作名词③作形容词。
5.【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的能力。
A项,(古义)面对面,(今义)与“绝对”相反,随着一定条件变化;
B项,表示侥幸;
C项,(古义)仔细地陈述,(今义)纤细而少;
D项,(古义)三十岁以下的人,(今义)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的能力。古今异义词指的是古汉语中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因其演变情形不同,故古今意义上存在差别。解答此类题,一定要结合好词语所在的句子语境进行理解。
6.【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
①名词作状语,②⑤⑥意动用法,③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④⑦名词用作动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7.【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C“操童子业”是说正在读书,准备考秀才。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8.【答案】(1)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2)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
(3)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邑”“觇”“宛”。
故答案为:(1)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2)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
(3)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9.【答案】(1)成名的妻子准备了钱财去询问她。
(2)(成名)于是在野草中一面侧耳细听一面慢走,好像在找一根针和一株小草似的。
(3)仔细一看,只见蟋蟀巨大的身体,修长的尾巴,青色的脖项,金黄色的翅膀。
(4)没多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
【解析】【分析】得分点有:
(1)“具”,准备;“资”,钱财;“诣”,到……去。
(2)“遂”,于是;“徐行”,慢走;“针芥”,一根针和一株小草。
(3)“审”,仔细;“修”,长;“项”,脖子。
(4)“无何”,没多久;“宰”,县官;“闻”,闻名。
故答案为:(1)成名的妻子准备了钱财去询问她。
(2)(成名)于是在野草中一面侧耳细听一面慢走,好像在找一根针和一株小草似的。
(3)仔细一看,只见蟋蟀巨大的身体,修长的尾巴,青色的脖项,金黄色的翅膀。
(4)没多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
【点评】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删、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0.【答案】《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魔幻小说。它谈狐论鬼,超越现实,《促织》也不例外:其一,成名在走投无路之时,求神问卜,驼背巫竟然“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问卜得图,按图苦寻,终获佳品。其二,成名子竟然魂化为虫,历经险厄,拯救全家。这些超越现实的情节其实都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神”产生于人对自然的恐惧,源于人对现实的无法超脱。当人们在现实中无法解决自身困难的时候,便很自然地把希望寄托在神灵的身上。成家正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求神问卜的。试想,如果不是“神”的意志,成名如何能从现实的苦难中得到解脱?因此,这些看似荒诞的情节,并没有减弱作品的思想意义,相反,它更深刻地反衬了当时现实的黑暗——百姓苦海无边;除非神灵的济世,否则不能脱离苦海。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的风格特色与主题的关系。
《促织》的主题是反映现实的,它的诉求就是在提醒君主,你的一言一行都关于百姓的幸福乃至性命。它只是“劝谏”文化的一个部分,他的工作依然是借古讽今,拿明朝的人,说清朝的事。从这个角度说,无论它采取了怎样的魔幻色彩,都脱离不了现实的土壤。
诚然,文中的魔幻色彩很明显有两次,一是驼背巫“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名问卜得图,按图苦寻,终获佳品;其二,成名子竟然魂化为虫,历经险厄,拯救全家。但是这些情节恰恰告诉我们,如果不靠“神”,成名一家是无法脱离苦海的,它更深刻地反衬了当时现实的黑暗——百姓苦海无边;除非神灵的济世,否则不能脱离苦海。
可见,这些魔幻色彩看似超现实的,实际反映的问题并未超越现实生活。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的风格特色与主题的关系。
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
11.【答案】蒲松龄(或《聊斋志异》)对魏晋风流的借鉴与超越(或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语段的主要陈述对象是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由“蒲松龄将魏晋风流性情层面的‘真’发展为更加执着的‘痴’,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痴男痴女的形象;使魏晋风流自我层面的‘狂’具有了审美的浓厚意味”可知,主体事件是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魏晋风流的“真”“痴”“狂”三个层面的继承和发扬。
据此按照“陈述对象+事件”的格式加以概括即可,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故答案为:蒲松龄(或《聊斋志异》)对魏晋风流的借鉴与超越(或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以及变换句式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并确定层次归纳层意,进而按照题干中内容、句式和字数要求来整理答案。
12.【答案】典故:上联写项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最终攻入咸阳;下联写越王勾践战败后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寓意: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艰苦的环境有利于磨炼一个人的品格,激励斗志;立业靠志气,志气是事业的脊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
注意把握典故“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概括寓意时意在突出志向。
故答案为:典故:上联写项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最终攻入咸阳;下联写越王勾践战败后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寓意: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艰苦的环境有利于磨炼一个人的品格,激励斗志;立业靠志气,志气是事业的脊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位置相同的词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意境和谐,志趣高雅。
【答案】13.A
14.C
15.A
16.①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
②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的时候,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
17.①从内容方面看,主要表现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压榨和剥削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②从结构方面看,这两个情节使故事更加波澜起伏,增强了艺术效果。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⑵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⑶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⑸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从内容、结构两个角度,结合对文本的理解简要分析。
【附参考译文】
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细地叙述了它的本领。到了宫里后,凡是全国贡献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及各种稀有的蟋蟀,都与(小蟋蟀)斗过了,没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风。它每逢听到琴瑟的声音,都能按照节拍跳舞,(大家)越发觉得出奇。皇帝更加喜欢,便下诏赏给巡抚好马和锦缎。巡抚不忘记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中了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他变成一只蟋蟀,轻快而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不到几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顷田地,很多高楼殿阁,还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门,身穿轻裘,骑上高头骏马,比世代做官的人家还阔气。
我(蒲松龄)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唯独这个叫成名的人因为官吏的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得意扬扬。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的时候,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老天要用这酬报那些老实忠厚的人,就连巡抚、县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听说‘一人得道成仙,连鸡狗都可以上天。’这话真是一点不假啊!”
13.句意: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中了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他变成一只蟋蟀,轻快而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成役”是成名的差役,做“免”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D。
“促织”是“化”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
故答案为:A。
14.C.“‘跬’相当于现在的两步,即跨出两脚,‘步’相当于现在的一步,即跨出一脚”错误,“跬”是跨出一脚,“步”是跨出两脚。故答案为:C。
15.A.“宫中与蝴蝶、螳螂等动物试斗”错误,原文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并非真的蝴蝶、螳螂,而是蟋蟀的名字,故是和不同品种的蟋蟀试斗。故答案为:A。
16.得分点:(1)“述”,讲述;“其”,代指蟋蟀;“靡”,倒下,此处指被打败。
(2)“其”,代指成名;“岂”,哪里,怎么;“意”,想到;“至此”,到这种境遇。
17.从结构上看,成子复苏之后“自言身化促织”的交代点明了神异促织的来历,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与神奇色彩,让故事波澜起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从内容上 看,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在官府逼迫之下,成子自杀后还要魂化促织以供玩赏,方能解脱一家的苦难,这就更加表现出百姓所受迫害和压榨之深,有力地抨击了荒淫残暴的封建统治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