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 《红楼梦》
一、单选题
1.高一某班的几位同学改编“晴雯撕扇”情节参加学校“《红楼梦》舞台剧”演出,他们力求台词符合原著中人物的性格。以下台词最不适合的一项是 ( )
A.晴雯对宝玉说: “把你的扇子先拿给我撕,我就爱听那声响。 ”
B.宝玉对晴雯说: “你喜欢听那一声响,就故意撕碎了也使得。 ”
C.晴雯对宝玉说: “撕了几把气也顺了,今天可不敢再造孽了。 ”
D.宝玉对晴雯说: “生气时不要拿它出气,撕着玩开心就可以。 ”
2.“木石前盟”是指开篇神话中( ① )和( ② )的“还泪之说”。
A.①绛珠仙草②神瑛侍者 B.①警幻仙子②补天之石
C.①空空道人②补天之石 D.①神瑛仙草②绛珠侍者
3.下列有关《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判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本首判词涉及林黛玉和薛宝钗,赞扬二人才情、品德的同时,也暗合了“钗黛合一”的观念。
B.“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说的是贾惜春因嫌世俗社会纷纷扰扰不清净而遁入空门。
C.“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贾探春离别故土、如断了线的风筝一般远嫁的命运。
D.“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出自史湘云的判词,湘江流逝,楚云飞散,隐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
4.《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香菱苦吟诗,大家的反应各不相同,下列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社。”
②“何苦自寻烦恼。”
③“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④“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A.①宝玉 ②黛玉 ③宝钗 ④探春
B.①探春 ②宝钗 ③黛玉 ④宝玉
C.①黛玉 ②探春 ③宝玉 ④宝钗
D.①宝钗 ②宝玉 ③探春 ④黛玉
5.选出以下不正确的两项( )
A.第1回,元宵佳节之夜,甄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霍启要去方便,便将英莲放在门槛上坐着。回来时,人已不见了,找了半夜,到天亮也没找到。没办法,霍启又不敢回去见主人,就逃往他乡。
B.第2回,林黛玉念书时,凡书中有“敏”字,都念做“密”字;写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贾雨村并未如此教她,当时只觉得黛玉言语举止另是一样。直到冷子兴告诉他林如海的夫人是贾敏,他才知其中原因。
C.第3回,林黛玉进贾府里,先后见了贾母、王夫人、邢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王熙凤;由两个舅妈带着,分别见到了大舅舅贾赦,二舅舅贾政。吃过晚饭后,才见到宝玉。
D.第4回,薛姨妈带着儿子薛蟠,女儿宝钗到金陵城投奔亲戚,贾政母子留他们住在梨香院,薛蟠也很乐意住在此处。不上一月,贾宅中有纨绔习气的子弟,引诱得他比以前更坏了。从此打消了移居之念。
E.第5回,宝玉在秦氏的卧房中午休,“梦游太虚幻境”,到“孽海情天”的“薄命司”中,先将“又副册”厨门打开,看到其中两幅画和字,不解;开“副册”厨门,看见画着桂花、池沼,还有字,还是不解;再去取“正册”来看,未及看完,就被仙姑带去游玩。
6.下列《红楼梦》中片段,不能印证《乡土中国》中相关概念的一项是( )
A.这门子道:“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今告打死人之薛,就系丰年大雪之‘雪’。也不单靠这三家,他的世交亲友在都在外者,本亦不少。老爷如今拿谁去?”(《红楼梦》第四回)——差序格局
B.刘姥姥道:“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机会来。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自然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亲近他,故疏远起来。……”(《红楼梦》第六回)——从欲望到需要
C.秦氏道:“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红楼梦》第十三回) ——乡土本色
D.贾母笑道:“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贾母笑道:“凤丫头,不许恼了,再恼我就恼了。”(《红楼梦》第四十四回)——无讼
7.下列情节中无法暗示《红楼梦》“贵族家庭之衰亡与红颜薄命之悲剧”题旨的一项是( )
A.甄士隐在独女丢失又家遭大火之后,听闻《好了歌》彻悟,随疯道人而去。
B.门子给贾雨村看了“护官符”后,又解释四家“一损皆损,一荣皆荣”的关系。
C.一僧一道对动了凡心的石头说,那红尘中虽有些乐事,却不能永远依恃。
D.秦可卿死前向王熙凤托梦,提醒她“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的道理。
8.下面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解说,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是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
B.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家奴)。曹家曾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后家遭败落。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表达了自己的民主思想和新的朦胧的理想。
C.《红楼梦》在描写一个封建大家族没落的同时,又流露了惋惜和感伤的情绪。此外,还有宿命论、虚无主义、恋爱至上等消极思想倾向。
D.《红楼梦》共100回,前60回为曹雪芹所写,后40回为高鹗所续,使小说成为首尾齐全的文学巨著。但高鹗在小说最后让贾家家道复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二、填空题
9.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31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撕扇子”指的是 (人名),在这个人物的判词中说道“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结合这一回的内容写出其中“多情公子”指的是 (人名)。“麒麟”暗指 (人名),这个人物曾经劝宝玉要“会会为官做宰的人们”,却被宝玉说成是“混账话”,请写出“混账话”的主要内容是 。
三、问答题
10.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有学者评价说,《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亦石亦玉”,说他只是石头吧,他又有玉的灵性之美;说他纯是美玉吧,他有时又像石头一样顽劣粗蠢。
请结合小说中的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贾宝玉形象中“玉性”与“石性”的理解。
11.阅读下面《红楼梦》第十三回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宝玉听说笑道“这有何难,我荐一个人与你权理这一个月的事,管必妥当。”贾珍忙问“是谁?”宝玉走至贾珍耳边说了两句。贾珍听了喜不自禁,连忙起身笑道“果然妥贴,如今就去。”
宝玉推荐的人是谁?请分析被推荐人“管必妥当”的原因。
12.《红楼梦》第四十九回中,史湘云自称“是真名士自风流”,请结合《红楼梦》中相关的两个情节,解说史湘云“是真名士自风流”的特点。
13.阅读下面《红楼梦》的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当时,薛宝钗也在现场,但作者没有描写她的反应,请你推想薛宝钗会有怎样的反应,并根据人物性格和原著相关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四、语言表达
14.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吉谶,是希望将来能应验的吉祥语。《红楼梦》第八回有“通灵宝玉吉谶”:“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请从后文举一个与此“吉谶”有关的情节,并解说是谶语中哪一个内容的应验。
15.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被评论家称为“青春王国”,请结合小说中的某一情节或场景,分析大观园里人物的青春之美。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贾府听戏
且说史湘云住了两日,因要回去。贾母因说:“等过了你宝姐姐的生日,看了戏再回去。”史湘云听了,只得住下。又一面遣人回去,将自己旧日作的两色针线活计取来,为宝钗生辰之仪。
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躅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他置酒戏。凤姐凑趣笑道:“一个老祖宗给孩子们作生日,不拘怎样,谁还敢争,又办什么酒戏。既高兴要热闹,就说不得自己花上几两。巴巴的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作东道,这意思还叫我赔上。果然拿不出来也罢了,金的,银的、圆的、扁的,压塌了箱子底,只是勒捎①我们……这个够酒的,够戏的?”说的满屋里都笑起来。贾母亦笑道:“你们听听这嘴!我也算会说的,怎么说不过这猴儿。”风姐又引着贾母笑了一回,贾母十分喜悦。
到晚间,众人都在贾母前,定昏之余,大家娘儿姊妹等说笑时,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悦。次日便先送过衣服玩物礼去,王夫人,凤姐、黛玉等诸人皆有随分不一。
这日早起,宝玉因不见林黛玉,便到他房中来寻,只见林黛玉歪在炕上。宝玉笑道:“起来吃饭去,就开戏了。你爱看那一出?我好点。”林黛玉冷笑道:“你既这样说,你特叫一班戏来,拣我爱的唱给我看。这会子犯不上借光儿问我。”宝玉笑道:“这有什么难的。明儿就这样行,也叫他们借咱们的光儿。”
吃了饭点戏时,贾母一定先叫宝钗点。宝钗推让一遍,无法,只得点了一折《西游记》。贾母自是欢喜,然后便命风姐点。风姐亦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贾母果真更又喜欢,然后便命黛玉点。黛玉又让王夫人等先点。贾母道,“今日原是我特带着你们取笑,咱们只管咱们的,别理他们。"黛玉方点了一出。然后宝玉、史湘云、迎,探、惜、李纨等俱各点了,按出扮演。
至上酒席时,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道:“只好点这些戏。”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戏。”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热闹不热闹。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漫扭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狡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说的湘云也笑了。至晚散时,贾母深爱那做小旦的与一个做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益发可怜见。因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一回。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
晚间,湘云更衣时,便命翠缕把衣包打开收拾,都包了起来。翠缕道:“忙什么,等去的日子再包不迟。”"湘云道:“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什么意思!”宝玉听了这话,忙赶近前拉他说道:“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谁知你不防头就说了出来,他岂不恼你。我是怕你得罪了他,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子恼我,不但辜负了我,而且反倒委屈了我。若是别人,那怕他得罪了十个人,与我何干呢。”湘云摔手道:“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宝玉急的说道:“我倒是为你,反为出不是来了。我要有外心,立刻就化成灰,叫万人践踹!”湘云道:“大正月里,少信嘴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说着,一径至贾母里间,忿忿的躺着去了。
【注】①勒捎:刁难、强迫。②《山门》鲁智深醉打山门的戏。③《妆疯》北曲折子戏,讲尉迟敬德挂帅出征而假装疯病。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有删改)
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母专为宝钗庆生,又两次让宝钗先点戏,宝钗虽是晚辈,却是当日寿星,贾母的做法符合礼仪。
B.王熙凤暗示戏子像黛玉,宝钗顾及黛玉的面子猜着了却不肯说;宝玉担心黛玉多心,猜着了却不敢说。
C.宝玉先是使眼色惹恼湘云,后又解释缘由让她更不高兴,最后赌咒发誓,表现了宝玉好心却自以为是。
D.从节选内容看,《红楼梦》善于生动再现生活场景,内容多是贵族家庭日常琐事,属于“世情小说”。
1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的曲文往往具有暗示作用。“没缘法转眼分离乍”暗寓宝钗和宝玉没缘法,转眼分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则暗示宝玉最终出家。
B.《红楼梦》情节详略得当。选文详写宝钗点戏,黛玉点戏则只是略点一笔,并未出现戏名,因为宝钗才是这一回的主角,林黛玉只是陪衬。
C.《红楼梦》善用冷热对比之法。选文中宝钗生日的热闹与第108回第二次宝钗生日时的清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红楼梦》善用伏笔照应之法,宝钗点的戏,带出《寄生草》的赏鉴,为后文“宝玉悟禅机”埋下伏笔。
18.《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特色,试对选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加以赏析。
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
19.有同学读完《红楼梦》后感慨;当今社会的“理想女性”就应该是薛宝钗这样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节选文本和全书其他章节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六、写作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红楼梦》的思想价值,曾经讨论得相当广泛,而鲁迅早年的观点至今依然具有
启发性。鲁迅在他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论述道: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 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
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 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是和缠绵,
倒是还在其次的事。
学期即将开始,班级计划举行《红楼梦》读书会,请从贾政、贾探春和薛宝钗三人中 任选一人,围绕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C.“撕了几把气也顺了,今天可不敢再造孽了”这句不应该是晴雯对宝玉所说,因为原著中是晴雯撕扇子,应该是“宝玉对晴雯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2.【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注意结合《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知识积累,林黛玉的前身是绛珠仙草,贾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木石前盟”是指开篇神话中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还泪之说”。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整本书阅读的相关知识积累能力。名著阅读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文学常识配合起来进行。
3.【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把握能力。
A①"咏絮才"源自才女谢道韫,后来用于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②"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美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凄惨悲壮的写照。A正确
B“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是妙玉的判词。B错误。
故答案为:B
C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D"展眼吊斜辉"说的是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
"湘江水逝楚云飞"点出了"湘云"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属古代的楚国,故有楚云之称。湘江流逝,楚云飞散,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以及家破的预兆,用的是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之欢会的典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把握能力。需要熟读熟记判词内容并理解其含义。
4.【答案】B
【解析】【分析】“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社”,是探春的赞叹,表达了探春对香菱学诗的好评。
“何苦自寻烦恼”,是薛宝钗的感叹,薛宝钗并不赞成香菱学诗。
“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是林黛玉的评价,林黛玉鼓励香菱学诗。
“这正是‘地灵人杰’……可见天地至公”,是贾宝玉的感叹,贾宝玉一向同情看重香菱,发现香菱的才情之后更为惊喜。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指出手法,分析句子;④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含义和作用。
5.【答案】C,D
【解析】【分析】C项“由两个舅妈带着,分别见到了大舅舅贾赦,二舅舅贾政”分析错误,去贾赦处是由邢夫人领着;去贾政处,王夫人已在正房候着。且林黛玉并未见到两个舅舅。
D项“到金陵城投奔亲戚”分析错误,《红楼梦》第四回明确交代“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薛蟠也很乐意住在此处”说法错误,薛蟠起初不愿意住在贾府,因母亲执意在此,贾家又殷勤相留才住下的。
故答案为:CD
【点评】本题考查对小说情节主要内容的梳理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选择题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①代入法。即将选项一一代入原文,仔细揣摩它与原文的叙述有何差异,这种差异是否改变原句的意思。②归谬法。即根据文意,逐项判断对错。③排除法。即首先排除已确认的选项。
6.【答案】B
【解析】【分析】A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以自我为中心,以姻亲为纽带结成圈子,正体现差序格局。
B项“……《红楼梦》第六回)——从欲望到需要”错。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中,每个人是其社会影响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每个人在某时某地所动用的关系不同,差序格局中人际交往圈的大小由处于中心的“己”决定。刘姥姥的人际圈子以其自家为中心,为摆脱困境,想到向曾经连宗的王家求助,利用同姓与王家攀上关系,将自己划入“王家人”的范畴。差序格局中自家人包括“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刘姥姥说“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现在家里生活窘迫了,就想到亲近金陵王家,是将差序格局中“自家人”的范围不断扩大。所以,刘姥姥的话中对应的是《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中的自家人”这一概念。
C项“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体现以种地谋生,正是乡土本色特点之一。
D项,贾母调停贾琏和凤姐之间的家庭矛盾,体现的是“无讼”中的“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和论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把握材料的观点;注意辨析四个选项,判断选项论据是不是都能够证明题干所说的论点,也可以辨别哪一个论据与众不同,即可排除确定答案。
7.【答案】B
【解析】【分析】B项,注意所述情节透露了护官符的内容后,门子继续提醒贾雨村,他这次能重新复起做官,正是依靠了荣国府贾政的引荐。而贾政与薛蟠的关系,也被他直接点出,“四大家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他明白无误的告诉贾雨村,这个案件非常清楚,涉案人员薛蟠,不是抓不到,而是不敢抓。谁敢抓薛蟠,谁就是和四大家族为敌。真到了那时,不但官做不成,恐怕连性命也要送掉。这暗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四家之间不但有姻戚血缘上的连络,盘根错节利益牵扯,更主要的是他们在政治上已结成了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一帮,展现了封建社会盘根错节的关系。并不是暗示“贵族家庭之衰亡与红颜薄命之悲剧”这一题旨。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小说主题思想的概括能力。这类题可以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思考,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认识人物形象在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揭示主题;④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小说主题。
8.【答案】D
【解析】【分析】D项“《红楼梦》共100回,前60回为曹雪芹所写”解说错误,依据文学常识,《红楼梦》共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写。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积累文学常识,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①以新带旧法,用新的知识带动回忆旧的知识;②以点带面法,即把某一名家的作品作为一个“点”,再由这一“点”扩展到这个名家所有其他重要作品这个“面”;③纵向扩展法,就是从历史时间先后,纵向的角度去梳理和记忆文学常识;④横向比较法,就是把同一属性的文学常识搜集在一起,找出它们的异同,并据其异同进行组合记忆。
9.【答案】晴雯;贾宝玉;史湘云;读书去考取举人进士,会会为官作宦的,谈些仕途经济的学问(意思对即可)
【解析】【分析】本题作答注意结合相关文本,首先看原文: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听撕的声儿。”宝玉听了,便笑着递给他。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又听“嗤”“嗤”几声。宝玉在旁笑着说:“撕的好!再撕响些!”可见“撕扇子”指的是晴雯,多情公子指的是贾宝玉。
再看另一个小说文本: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性儿,改不了!如今大了,你就不愿意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会会这些为官作宦的,谈讲谈讲那些仕途经济,也好将来应酬事务,日后也有个正经朋友。让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的出些什么来?”宝玉听了,大觉逆耳,便道:“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罢,我这里仔细腌舎了你这样知经济的人!”……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吗?要是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账话么?”原来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一定又赶来,说麒麟的原故……可知“麒麟”暗指史湘云。这里史湘云劝说宝玉考取功名,会会为官作宦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
故答案为:晴雯 贾宝玉 史湘云 读书去考取举人进士,会会为官作宦的,谈些仕途经济的学问(意思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情节和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名著阅读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文学常识配合起来进行。
10.【答案】①“玉性”指宝玉身上展现出的美好品质和可贵精神。例如,他看龄官在地上画“蔷”字时忽然下雨,就赶紧喊她避雨,一时竟忘了自己也在雨中。能对一个面生的女孩儿如此爱护,于封建社会的贵族公子而言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宝玉身上偶尔也会流露出纨绔子弟的恶劣习气。比如他冒雨赶回怡红院后,只因丫鬟开门晚了便勃然大怒,一脚踢在袭人肋上。此时便全没有了先前对女孩儿的体贴,表现出“石性”的一面。②“玉性”指宝玉身上超越时代的可贵品质,但也正因超越了时代,不被当时的主流观念理解和认同,所以在一些人眼里便成了“石性”,即离经叛道、呆愣愚笨。比如宝玉挨打后,两位嬷嬷前来探望,正巧丫鬟玉钏儿不慎把汤洒到了宝玉手上,宝玉不顾自己,反问玉钏儿烫到没有。这样的体贴恰是宝玉不以尊卑为意、珍视怜惜女孩儿的体现,但在嬷嬷们看来却是“里头糊涂”“有些呆气”“一点刚性也没有”,不像个世家公子。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玉性”与“石性”是指贾宝玉性格中的可贵美好与顽劣粗蠢。贾宝玉其人既有“玉性”也有“石性”,而且他的“石性”和“玉性”是“合而为一的”。具体来说,“玉性”就是以“玉”来隐喻贾宝玉的性格特征。“玉”外表“温润”,但本质“坚硬”,贾宝玉是“温润”与“坚硬”形象的统一,但主要表现出来的是“温润”,如对女子的呵护、对爱情的追求等。“玉性”还指宝玉身上超越时代的可贵品质,如他爱护女性,尊重女性,具有男女平等意识,等等。但也正因超越了时代,不被当时的主流观念理解和认同,所以在一些人眼里便成了“石性”,即离经叛道、呆愣愚笨。宝玉的“玉性”和“石性”中的主要方面都值得我们肯定。不过,不管是“玉性”,还是“石性”,都有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在作品中就形成了贾宝玉性格中的缺点。
故答案为:①“玉性”指宝玉身上展现出的美好品质和可贵精神。例如,他看龄官在地上画“蔷”字时忽然下雨,就赶紧喊她避雨,一时竟忘了自己也在雨中。能对一个面生的女孩儿如此爱护,于封建社会的贵族公子而言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宝玉身上偶尔也会流露出纨绔子弟的恶劣习气。比如他冒雨赶回怡红院后,只因丫鬟开门晚了便勃然大怒,一脚踢在袭人肋上。此时便全没有了先前对女孩儿的体贴,表现出“石性”的一面。②“玉性”指宝玉身上超越时代的可贵品质,但也正因超越了时代,不被当时的主流观念理解和认同,所以在一些人眼里便成了“石性”,即离经叛道、呆愣愚笨。比如宝玉挨打后,两位嬷嬷前来探望,正巧丫鬟玉钏儿不慎把汤洒到了宝玉手上,宝玉不顾自己,反问玉钏儿烫到没有。这样的体贴恰是宝玉不以尊卑为意、珍视怜惜女孩儿的体现,但在嬷嬷们看来却是“里头糊涂”“有些呆气”“一点刚性也没有”,不像个世家公子。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11.【答案】王熙凤。王熙凤帮忙处理宁国府的事务,是全书中第一次全面展现她的理家才能。而她能获得成功,一是得益于她在荣国府理家的经验,二是因为她性格爽利有威严,三是因为她规矩严明,赏罚分明。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
首先判断宝玉推荐的人是谁,《红楼梦》第十三回中,秦可卿病故,尤氏“又犯了旧疾,不能料理事务”,贾珍“惟恐各诰命来往,亏了礼数,怕人笑话”,正在为难之时,宝玉向贾珍推荐了王熙凤。然后分析王熙凤“管必妥当”的原因,可以围绕王熙凤在荣国府的表现、她的性格以及她在协理宁国府时所做的安排来分析。从理家经验来看,在荣国府,王熙凤帮助王夫人管家,有理家的经验;从王熙凤的性格来看,她性格爽利而又有威严,可以威慑下人;从她在宁国府所做的安排来看,她先是查看家口花名册,了解到底有多少人可以支配,然后将人员进行了分工,并且制定了严明的规矩,赏罚分明。
故答案为:王熙凤。王熙凤帮忙处理宁国府的事务,是全书中第一次全面展现她的理家才能。而她能获得成功,一是得益于她在荣国府理家的经验,二是因为她性格爽利有威严,三是因为她规矩严明,赏罚分明。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具体考查《红楼梦》的有关情节。解答此类题目时要认真阅读题干,做好与原文的对比,注意细节,人物与情节的匹配等。
12.【答案】(示例1)史湘云洒脱不羁,率性自然。她喜穿男装,“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她曾经偷穿贾宝玉的衣服,被贾母误认为是贾宝玉。她和宝玉在雪天里,割腥啖膻,烧烤鹿肉,黛玉嘲笑他们是叫花子,可是湘云自称“是真名士自风流”。女扮男装,大嚼腥膻,史湘云的个性如潇洒风流的魏晋名士一般。(示例2)“是真名士自风流”强调的是人物的才情、个性。咏白海棠时,史湘云后来居上,一口气和了两首诗,成为压卷之作;咏雪联句时湘云抢的最多;填柳絮词也是她先起的头。再如,湘云“醉眠芍药裀”,喝醉了,就很随意地躺在那里睡觉,可见其娇憨率真。这些都是史湘云具有如魏晋名士一般的才情和个性的表现。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魏晋时期,以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这样的主张超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张扬了人的个性,显得潇洒通脱。而史湘云身上则很好地体现了这种名士风度。在第四十九回中,史湘云表现得十分活跃,尽管父母早逝,生活十分艰辛,但她依然有着坚强乐观的性格,干脆利落,坦荡大方,心直口快,爱玩爱笑,从着装上就可看出她爱玩爱闹、洒脱不羁的性格。她在本回中说的“是真名士自风流”,再加上给丫鬟取名时引用的“惟大英雄能本色”,正好凑成一副对子,成了她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的真实写照。诗酒风流是名士风度的另一个表现。大观园成立诗社之后,史湘云很兴奋。她写的两首《咏白海棠》清新自然,她写的《对菊》《供菊》和《菊影》明丽、流畅,其中“圃冷斜阳忆旧游”一句被林黛玉评为最佳,赞为“背面傅粉”,其才情可见一斑。爱酒也是史湘云的性格特点之一。贾宝玉过生日的时候,醉卧在芍药丛当中的就是史湘云。“憨湘云醉眠芍药裀”是大家公认的《红楼梦》里最美的场景之一,塑造了湘云纯真、美丽、憨态可掬的少女形象。史湘云并非刻意醉卧在青板石凳上,也不是有心醉卧在花丛中,而是喝醉了,很随意地就躺在了那里。“醉卧”非常能体现史湘云率性而为、放任自然的性格特点,和魏晋名士的潇洒风流一般。
故答案为:(示例1)史湘云洒脱不羁,率性自然。她喜穿男装,“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她曾经偷穿贾宝玉的衣服,被贾母误认为是贾宝玉。她和宝玉在雪天里,割腥啖膻,烧烤鹿肉,黛玉嘲笑他们是叫花子,可是湘云自称“是真名士自风流”。女扮男装,大嚼腥膻,史湘云的个性如潇洒风流的魏晋名士一般。(示例2)“是真名士自风流”强调的是人物的才情、个性。咏白海棠时,史湘云后来居上,一口气和了两首诗,成为压卷之作;咏雪联句时湘云抢的最多;填柳絮词也是她先起的头。再如,湘云“醉眠芍药裀”,喝醉了,就很随意地躺在那里睡觉,可见其娇憨率真。这些都是史湘云具有如魏晋名士一般的才情和个性的表现。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13.【答案】(示例)薛宝钗的反应侧脸抿嘴,欲笑而抑住笑,脸憋得通红。理由因为薛宝钗是位稳重端庄、举止娴雅、处事淡然甚至有点隐忍的女子,虽然刘姥姥所言令人笑煞,但在贾母、王夫人、宝玉和众姐妹在场的情况之下,薛宝钗即使想笑,也会顾及自己在众人心中的形象而有所克制。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节选文字围绕刘姥姥在贾府用饭的情节,写众人发笑的场面,引起众人发笑的是刘姥姥,长辈、宝玉和众姐妹都在场。在这样的场合,薛宝钗的反应要符合她的身份、性格特点(如稳重平和、淡然隐忍等)。据此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薛宝钗的反应侧脸抿嘴,欲笑而抑住笑,脸憋得通红。理由:因为薛宝钗是位稳重端庄、举止娴雅、处事淡然甚至有点隐忍的女子,虽然刘姥姥所言令人笑煞,但在贾母、王夫人、宝玉和众姐妹在场的情况之下,薛宝钗即使想笑,也会顾及自己在众人心中的形象而有所克制。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具体考查《红楼梦》的有关情节。解答此类题目时要认真阅读题干,做好与原文的对比,注意细节,人物与情节的匹配等。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14.【答案】示例:
第25回,宝玉、凤姐被人施邪术临危,经癞僧将灵玉持诵使之灵验,转危为安。此回应验了“除邪祟”、“疗冤疾”的谶语。
第94回,贾宝玉丢失了通灵宝玉,不久贾府被抄家,宝玉迷失了本性而疯癫。此回应验了“莫失莫忘”的谶语。
第115回,和尚送还灵玉,宝玉精神恢复。此回应验了 “知祸福”的谶语。
【解析】【分析】本题作答注意先简要解说情节,指明对应的谶语。举与“莫失莫忘”“除邪祟”“疗冤疾”“三知祸福”中任一条有关的情节,再进行解说即可。
如“除邪祟”、“疗冤疾”的谶语,对应情节在第25回:忽听见空中隐隐有木鱼声,念了一句“南无解冤解结菩萨!有那人口不利、家宅不安、中邪祟、逢凶险的,找我们医治。”……贾政因命人请进来……贾政道:“有两个人中了邪,不知有何仙方可治?”那道人笑道:“你家现有希世之宝,可治此病,何须问方!”贾政心中便动了,因道:“小儿生时虽带了一块玉来,上面刻着‘能除凶邪’,然亦未见灵效。”那僧道:“长官有所不知。那宝玉原是灵的,只因为声色货利所迷,故此不灵了。今将此宝取出来,待我持诵持诵,自然依旧灵了。”……凤姐宝玉果一日好似一日的,渐渐醒来。
如“莫失莫忘”的谶语,对应情节在第94回:忽然听说贾母要来,便去换了一件狐腋箭袖,罩一件玄狐腿外褂,出来迎接贾母。匆匆穿换,未将“通灵宝玉”挂上。及至后来贾母去了,仍旧换衣袭人见宝玉脖子上没有挂着,便问:“那块玉呢?”宝玉道:“刚才忙乱换衣,摘下来放在炕桌上,我没有带。”袭人回看桌上,并没有玉,便向各处找寻,踪影全无,吓得袭人满身冷汗……;第95回:不料他自失了玉后,终日懒怠走动,说话也糊涂了。并贾母等出门回来,有人叫他去请安,便去;没人叫他,他也不动。
如“知祸福”的谶语,对应情节在第115回:贾政叫人去请,那和尚已进来了,也不施礼,也不答话,便往里就跑……只见那和尚道:“施主们,我是送玉来的。”说着,把那块玉擎着道……和尚哈哈大笑,手拿着玉,在宝玉耳边叫道:“宝玉,宝玉!你的‘宝玉’回来了。”说了这一句,王夫人等见宝玉把眼一睁。袭人说道:“好了!”只见宝玉便问道:“在那里呢?”那和尚把玉递给他手里。宝玉先前紧紧的攥着,后来慢慢的回过手来,放在自己眼前,细细的一看,说:“嗳呀!久违了。”
故答案 示例为:
第25回,宝玉、凤姐被人施邪术临危,经癞僧将灵玉持诵使之灵验,转危为安。此回应验了“除邪祟”、“疗冤疾”的谶语。
第94回,贾宝玉丢失了通灵宝玉,不久贾府被抄家,宝玉迷失了本性而疯癫。此回应验了“莫失莫忘”的谶语。
第115回,和尚送还灵玉,宝玉精神恢复。此回应验了 “知祸福”的谶语。
【点评】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概括梳理能力。对小说情节梳理概括,主要是从分析作品结构来入手。具体来说,应根据具体题型、具体文章,灵活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结构连贯法,厘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梳理;②场面连贯法,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③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15.【答案】示例:史湘云醉卧芍药丛就展现了青春之美。“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一副美人酣睡图,将史湘云天真娇憨之态与超逸烂漫之姿,淋漓尽致呈现在大众眼前。
【解析】【分析】本题作答注意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情节或场景来分析人物的“青春之美”。
如小说中的史湘云是一个乐观好强的女孩子。她爱穿男装,爱顽皮,很多时候,大家都把她看作假小子。其实,她内心里也住着小公主。看她醉卧在青石板凳上,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她的满头脸,满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那恣意与憨态不由让人心旌摇动。乱红中熟睡的她,任手中的扇子掉在地下,半被落花埋了,全然不怕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她。这份安然,这份纯真,美好得让人落泪。不管在人群里,你扮演着谁,取悦了谁,一个人独处时,你依然是个少年,未曾有一丝丝改变。
故答案为: 示例:史湘云醉卧芍药丛就展现了青春之美。“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一副美人酣睡图,将史湘云天真娇憨之态与超逸烂漫之姿,淋漓尽致呈现在大众眼前。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群体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首先要关注小说中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的细节。另外,还要重视小说中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结合故事情节、跟文中其他人物的对比、小说要表现的主题、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
【答案】16.C
17.B
18.《山门》与《妆疯》本是互不相关的两出戏,黛玉将二者巧妙串联,一语双关。表面上是嘲讽宝玉兴奋过了头,骨子里则是嫉妒宝玉夸奖宝钗。这不仅体现出黛玉的机敏诙谐,同时,口头上的辛辣讽刺也将她内心酸楚的醋意表露无遗。语言多刺的背后,是终身大事无所依靠所造成的心性敏感,直率中不脱哀怨。
19.示例一:我同意。其一,宝钗熟习人情世故,成熟稳重,处处替人着想。比如她过生日选菜点戏,都充分考虑到贾母的爱好,这是孝顺长辈的美德。其二,宝钗乐于帮助别人。比如她知道黛玉读了杂书便好言相劝。(或:知道邢岫烟将衣服当出去换钱,便主动帮她赎回并经常接济她。)在当今社会,有些人过于强调个性和自己的权益而不注意尊重、体谅、帮助别人;和这些人相比,宝钗的美德在今天确实可贵,宝钗堪称当今社会的“理想女生”。
示例二:我不同意。其一,宝钗工于心计,善于讨好别人。比如她过生日选菜点戏,都迎合贾母的爱好,只为讨贾母的欢心,可谓阿谀奉承。其二,宝钗保守、教条,有很严重的封建思想。比如她得知黛玉读了《西厢记》,便告诉黛玉这是不合封建思想要求的杂书,并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当今的社会里,认为这样的人是“理想女生”实际是社会追求功利化、世俗化的反映;殊不知,真正理想的人生应该有超越世俗功利的审美的追求。
20.【答案】略
【解析】【分析】为什么鲁迅会说《红楼梦》价值的要点在于展现了“真的人物”呢?因为古典小说有个特点,人物塑造单一化。直到《红楼梦》出现之后,人们发现,这部小说中不再以好人抑或坏人这个单一标准划分人物,而是采用了更高级的写作手法,塑造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某种程度上,称《红楼梦》是一位伟大的作品,就是因为书中人物不再脸谱化,千人千面,具有艺术作品的生动与美感。而《红楼梦》中的真实人物,主要是靠性格特点体现出来。比如王熙凤是一个“多面人”,她是封建礼教制度下的牺牲品,自卑,但又狠毒,知进退懂分寸,有经济头脑、管理才能。如此形象饱满的人物,纵观古典小说,只有《红楼梦》中才有。
因此,写作主题也就很明显了——展现贾政、贾探春、薛宝钗人物的“真”。写作时,可以自选一人,或仿照上述对王熙凤的分析,展现贾政、贾探春、薛宝钗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如贾政,既可以看到其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的儒家思想品质,也可以看到其性格中并不喜好繁华奢侈的生活的特点,如在游览大观园时亦有过归农隐逸之意。贾政的“政”字,实际上谐音“正”。这正是作者塑造这个人物时,最根本的出发点。他是个好人,是个正直的为官者,可惜却不同世俗,情商不高。即使想当好官,也不知道从哪处着手,反而多次遭人蒙骗,把自己搞的声名狼藉。此外,贾政身上还体现了作者批判的“愚忠”特质。皇帝令锦衣军将贾府家产抄没时,贾政虽心生悲郁,但对皇帝却绝无怨言,而且在锦衣军翻箱倒柜、逞凶施威以后,贾政还能面朝北面,含泪谢恩。可以说贾政是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悲剧人物,他既是悲剧的制造者,也是悲剧的受害者。
比如贾探春,我们能看到她的开朗大方、精明能干的优点,却也不能忽视她渴望摆脱“半个奴才”身份而连母女亲情,同胞手足亲情都抛弃冷漠。
又比如薛宝钗,长期以来,在《红楼梦》所塑造的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中,薛宝钗无疑是最难定性的一个,人们无法简单的将她划入“好人”或“坏人”的行列。她既是“无情”的,也是“动人”的。从“人”的角度讲,她遵从着她认可的道德、信念、理想,与时俯仰地活着。从艺术魅力上说,她性格的多面性引起了从未停止的争论。有人认为薛宝钗是一个深谙明哲保身、藏愚守拙的处世之道的女子,也有人认为她是个阴险奸诈、处处搞阴谋诡计的不齿小人。
写作时也可通过回忆、展现相关的生活细节描写,指出人物性格的鲜活性。此外,写作时还需注意发言稿的格式要求。
立意:
1.兼具造害者与受害者身份的贾政。
2.心比天高,使其无情的贾探春。
3.阴险狡诈还是藏愚守拙的薛宝钗?
【点评】此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写作时可引用材料中的事例或名言来叙述,这样可以避免脱离材料主题,避免跑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