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 庖丁解牛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B.善哉!技盖至此乎
C.批大郤,导大窾 D.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视为止,行为迟 B.虽然,每至于族
C.依乎天理,批大郤 D.未尝见全牛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B.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苛政猛于虎也
C.而刀刃者无厚 吾尝终日而思矣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常以身翼蔽沛公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族庖月更刀 月:名词活用作状语,每月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C.以无厚入有间 厚:形容词用作名词,有厚度的刀刃
D.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德:名词,恩德
5.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踦:依靠。
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批:击。
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遇:接触
D.善刀而藏之 善:揩拭
6.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下面是几个古人的名字,选出和“庖丁”的命名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师襄 B.轮扁 C.乐毅 D.优孟
7.下列句子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A.臣之所好者道也 B.如土委地
C.视为止 D.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8.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
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境”形象化。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二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三为“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二、填空题
9.《庖丁解牛》节选自《 》,该书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世学者的著作。庄周, 时期著名思想家,与 并称“老庄”,是 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1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释义。
A.膝之所踦( ) 新发于硎( )
B.奏刀騞( )然 砉( )然向( )然
C.批大卻( ) 导大窾( )
D.中( )音 肯綮( )
三、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庖丁解牛》中用动作表现庖丁得意扬扬心理的句子是“
, ”。
(2)《庖丁解牛》遵循“ ”“ ”的规律,由此可知,庖丁解牛遵循事物的规律。
(3)《庖丁解牛》中,最能表达庖丁对解牛的理解的句子是“
, ”。
四、语言表达
12.仿照下面关于孔子的一段话,写一段关于庄子的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不一定要与例句句式完全一致,不少于50字。
示例:孔子是一缕和煦的风,从历史的深处吹来,拂过两千多年的山高水远,礼而闲雅,仁而宁静,让君子如沐暖阳坦荡荡,让小人如临深渊长戚戚。
五、问答题
13.庖丁解牛达到“游刃必有余地”的境界共经历了几个阶段?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14.作者把庖丁解牛的场面描写得生动可感,试分析其运用的手法。
15.《庖丁解牛》一文中,庖丁的解牛经历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这种经历揭示了怎样的生存哲理?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选自《庖丁解牛》)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俟:等待
B.而不见舆薪 舆:车
C.凶年免于死亡 凶:凶残
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发:出
17.下列句中的“之”与“千乘之国”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 B.牛何之
C.臣之所好者道也 D.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依乎天理 B.因其固然
C.每至于族 D.技经肯綮之未尝
19.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之所好者道也
A.良庖岁更刀,割也 B.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C.视为止,行为迟 D.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20.下列课内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译为: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
B.“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译为: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C.“虽然,每至于族”译为:纵然,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D.“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译为: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七、写作
21.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篇作文。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项峰上的项峰”,其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引发了人们的沉思,你读了此句诗有何感触,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自选角度。③不少于800字。
文惠君闻庖丁之言,得养生之道。你读了《庖丁解牛》有何感触?请以“由庖丁解牛说开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句意为: 都哗哗地响,刀子刺进牛体,发出霍霍的声音。 “向”同“响”,声音。
B项,句意为: 好哇!你的技术怎么高明到这种地步呢? “盖”同“盍”,何、怎么。
C项,句意为: 摸准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 。“郤”同“隙”,空隙。
D项,句意为: 就格外小心谨慎,目光因此而集中,动作因此而放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针对通假设题。通假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用字现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从本质上说体现的是文字之间一种共时的关系。解答此类题型,要注重课堂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能够从具体的句子中合理地推断出有可能的通假字。
2.【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B项,古义:虽然是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C项,古义:指牛体的自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或伦理道德。
D项,未尝:不曾。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针对古今异义词设题。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感彩变化。5.名称说法改变。6.词义弱化。7.词义强化。8.古褒今贬。9.古贬今褒。解答此类题型,要注重课堂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根据句子中的关键信息推断出合理的古今异义词。
3.【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
A项,介词,替/介词,被。意义和用法不同;
B项,介词,从/介词,比。意义和用法不同;
C项,转折连词,可是/表示修饰的连词,可译为“地”。意义和用法不同;
D项,均为介词,用。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
4.【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用法的能力。
A句意为: 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 。 月:名词活用作状语,每月
B句意为: 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 。 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C句意为: 用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缝隙的骨节。 厚:形容词用作名词,有厚度的刀刃
D句意为: 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优待。 德:名词用作动词,感激。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要熟知文言实词的几种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然后结合句子明确字义、词性,从而确定其用法。
5.【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A“膝之所踦”的“踦”应解释为“抵住,指宰牛之时用膝盖抵住牛”。
故答案为: A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6.【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C项,“乐毅”,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拜燕上将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
A项,《师说》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B项,“轮扁”是《庄子·天道》中的人物,“轮”就是用刀斧砍木做车轮的木匠,表明职业,后世用作名匠高手的代称。
D项,“优孟”,“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7.【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
A项,判断句。
B项,省略句,在“委”后省略了“于”。
C项,省略句,在“为”后省略了“之”。
D无特殊句式。句意: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求对几种文言句式了然于胸,并能较好地分辨其用法。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8.【答案】C
【解析】【分析】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的说法错误,其实文章只有前两种对比,没有“‘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做这种题要在平时认真记笔记,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考试时认真分析作答。
9.【答案】庄子;战国;老子;道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学常识的能力。记忆文学常识时,作家的姓名字号、朝代、作品、风格特点、文学流派、文学主张等都要记忆清楚,不可张冠李戴。
《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该书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世学者的著作。庄周,姓庄,名周。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故答案为:庄子;战国;老子;道家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10.【答案】yǐ支撑,接触;xíng磨刀石;huò象声词;huā象声词;xiǎng通“响”;xì通“隙”,空隙;kuǒn空;zhòng合乎音律;qìng结合处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识记。
A膝之所踦,句意:膝盖顶的地方。“踦”,支撑,接触,读“yǐ”。
新发于硎,句意: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硎”,磨刀石,读“xíng”。
B奏刀騞然,句意:膝盖顶的地方。“騞”,象声词,读“huò”
砉然向然,句意:哗哗作响。“砉”读“huō”,象声词。“向”通“响”,读“xiǎng”。
C批大卻,句意: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卻”通“隙”,空隙,读“xì”。
导大窾,句意: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窾”,空,读“kuǎn”。
D中音,句意,合乎音律。“中”,合乎,读音“zhòng”。
肯綮,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筋肉聚结处。“綮”,结合处,读“qìng”。
故答案为:
A.yǐ支撑,接触;xíng磨刀石。
B.huò象声词;huā象声词 xiǎng通“响”。
C.xì通“隙”,空隙;kuǒn空 。
D.zhòng合乎音律;qìng结合处。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识记。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考生识记汉字的字音时要对汉字的含义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其形、音、义,才能准确写出汉字的字音。
11.【答案】(1)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2)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3)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踌躇、技。
故答案为:(1)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2)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3) 臣之所好者 道也进乎技矣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12.【答案】庄子是一首悠扬的歌,从人的心灵深处唱起,响彻九万里的山山水水,恣情挥洒,浩荡奇警,教我们感慨世人之数数然,赞叹圣人之游无穷。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
仿写时注意句式结构和内容,句式结构不要求完全相同,但也是越接近越好;同时内容要体现庄子的特点并且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庄子是一首悠扬的歌,从人的心灵深处唱起,响彻九万里的山山水水,恣情挥洒,浩荡奇警,教我们感慨世人之数数然,赞叹圣人之游无穷。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应与原文基本保持致;(2)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与逻辑关系上应与原文保持协调,既要考虑形式的统一,又要考虑内容上的连贯呼应;(3)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要符合语境;(4)注意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等;(5)修辞格的类型也要与示例句一致。
13.【答案】①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②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③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即:目有全牛——目无全牛——游刃有余。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作答本题时,需要仔细研读课文,概括各段中心意思。小题(1),第一个阶段,庖丁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第二个阶段,三年之后,他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第三个阶段,现在宰牛的时候,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小题(2),从庖丁的话中可知: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术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目标。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小心谨慎,尊重规律,从不骄傲大意。
由此可以用文中的话概括出:①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②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③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即:从目有全牛,到目无全牛,再到游刃有余。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故答案为:①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②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③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即:目有全牛——目无全牛——游刃有余。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仔细研读课文,概括各段中心意思。
14.【答案】作者运用大胆的夸张和生动的比喻,把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写得有声有色。从绘形和摹声两个方面,对解牛场面进行了诗意化处理。
解牛时的动作姿态——连用5个动词:总的动作描写是“解”,然后分别是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系列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
解牛时进刀发出的声音,用了两个拟声词——“砉”“?”,用了两个比喻——“《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生动地描写出庖丁解牛时动作的节奏感,表现了一种至高境界。
作者写解牛场面,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时进刀发出的声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暗示牛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被“解”,说明庖丁解牛技艺的出神入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场面描写的掌握情况。做题时,要从人的综合感官方面进行思考,人的感官很多,比如味觉,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同时要能找出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文章首先以一系列动词正面描写庖丁解牛的精湛技艺,然后以文惠君之语从侧面烘托庖丁解牛的技艺确实非凡,写解牛动作以“触、倚、履、踦”四个字描写,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并且用夸张手法,比拟庖丁进刀《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写解牛结束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寥寥数语,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作者写解牛场面,避而不谈实况,即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合于“《经首》之会”。解牛时不闻牛惨叫,只能听到悦耳的刀声,暗示了牛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被“解”了,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作者通过对庖丁优美和谐的动作及悦耳的刀声的描写,使读者产生急切了解其绝技如何取得的念头。
故答案为:作者运用大胆的夸张和生动的比喻,把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写得有声有色。从绘形和摹声两个方面,对解牛场面进行了诗意化处理。
解牛时的动作姿态——连用5个动词:总的动作描写是“解”,然后分别是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系列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
解牛时进刀发出的声音,用了两个拟声词——“砉”“?”,用了两个比喻——“《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生动地描写出庖丁解牛时动作的节奏感,表现了一种至高境界。
作者写解牛场面,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时进刀发出的声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暗示牛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被“解”,说明庖丁解牛技艺的出神入化。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15.【答案】1)分为四个阶段:①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②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③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切中肯綮”、“游刃有余”。2)生存哲理:只有拥有了长期专注做件事的经历,洞悉事物的内在规律,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获得精湛的技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层意并分析概括其主题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需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庖丁的解牛经历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这种经历揭示了怎样的生存哲理?然后通读全文,确定答题区间为第四段,以表明时间的词语为标志,划分阶段,概括层意,然后回到文章中去,结合文章具体语境,分析概括这种经历揭示了怎样的生存哲理。
第一阶段,由“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可知,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
第二阶段,由“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可知,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
第三阶段,由“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可知,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由“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可知,庖丁目无全牛、切中肯綮、游刃有余。
纵观第四段,首先介绍庖丁十九年来解牛的三个阶段从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到方今之时的“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切中肯綮”、“游刃有余”。然后将庖丁与良庖、族庖进行比较,以说明得道与否的异同。告诉我们做事要长期的坚持、专注,要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积累实践经验,才能获得高超的技艺。
故答案为:1)分为四个阶段:①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②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③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切中肯綮”、“游刃有余”。2)生存哲理:只有拥有了长期专注做件事的经历,洞悉事物的内在规律,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获得精湛的技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层意并分析概括其主题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需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通读全文,确定答题区间,结合文章具体语境。
【答案】16.C
17.A
18.D
19.A
20.C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实词的语境意义,可以先从字形(形旁表意)入手,其次是分析语境搭配,进而判断实词的词性作用,是带双宾语的动词还是使动词还是普通及物动词等等。
(2)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运用能力。文言虚词意义用法的判断要求掌握常见文言虚词分常见用法意义,其次重点分析该虚词所在具体语境、前后搭配,最后综合分析其意义和用法。
(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理解之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把握能力。文言中古今异义现象,一般指一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完整意义的词语,而在文言文中只是两个字偶然地组合在一起,各是各的意思,我们不能望文生义,简单理解成现代汉语的意思。
(4)本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能力。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等。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看句子结构成分及其位置,同时注意特殊文言标志词,如“……者……也”,“为所……”“之”等等。
(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注意把握“增、删、调、改、并、留”六字诀,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力求文句通顺。
16.C项“凶:凶残”解释错误,“凶年免于死亡”的意思是“在饥荒年人们不至于饿死”,所以“凶”的意思是“饥荒”。
故答案为:C。
17.首先注意“千乘之国”中的“之”,助词,的。“千乘之国”的意思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再看四个选项:
A.助词,的。“摄乎大国之间”的意思是“夹在大国的中间”。
B.动词,到。“牛何之”的意思是“牛(牵)到哪里去”。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臣之所好者道也”的意思是“臣下所注重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
D.代词,他。“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的意思是“爱护百姓,推行王道,就没有谁能够阻挡他”。
故答案为:A。
18.A项“天理”,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
B项“固然”,古义:本来的样子;今义:表示承认某一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C项“至于”,古义: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今义:事物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
D项“肯綮”,古今意义相同,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最重要的关键。
故答案为:D。
19.首先注意把握例句句式为判断句,“也”表判断。“臣之所好者道也”的意思是“我追求的,是道”。再看四个选项:
A.判断句,“也”表判断。“良庖岁更刀,割也”的意思是“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
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未尝技经肯綮”。“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的意思是“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
C.省略句,应为“视为(之)止,行为(之)迟”。“视为止,行为迟”的意思是“目光因为有这个交错聚结的地方而集中在那里,动作也因此而缓慢下来”。
D.宾语前置句,“是以”应该是“以是”;状语后置句,“发于硎”应该是“于硎发”。“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的意思是“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故答案为:A。
20.C项“虽然”的意思是“即使是这样”,所以“虽然,每至于族”的意思是“即使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故答案为:C。
21.【答案】【参考例文】
生命的短暂与永恒
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说到“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是啊,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即逝的,但是整个人类却是代代相传的、无穷无尽的,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许多人看到朝花夕拾,不禁唏嘘感慨。是啊,花有再开日,人生又有几番花开花谢呢
“在短暂的生命里寻找永恒。”柏拉图如是说。
碌碌无为的人,一生都只是历史潮流中的过客,终究是不能为青史留名,为万人景仰的。“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他们随波逐流、听任年华虚度,“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朝没酒喝凉水”,“人生只是过路客,及时行乐莫迟疑。”金钱的损失可以度量,生命的浪费却是无法估计的。人生给这些凡夫俗子留下的只是愚昧的感叹和懦弱的惆怅。这些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他们生命的每一刻只不过是为了走向死亡!
短暂!
短暂
当我们享受灿烂阳光时,海伦 凯勒与命运不懈奋争,写下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表现了一个盲聋人熠熠生辉的内心世界,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懈追求,她也因此被后人所铭记;当我们欣赏满天繁星、遥望深邃宇宙,霍金正用他仅能活动的双指探究宇宙中的未解之谜,而他也通过努力奋斗成为了20世纪继爱因斯坦之后又一伟大的天文学家。他们的生命也许是残缺的,但却是伟大的,某种意义上,不管是逝去的海伦,还是仍在书写传奇的霍金,他们的生命都已得到了永恒——精神不朽,风范长存。
屈原高吟着诗句、怀着一心报国的夙愿投入浩浩东逝的汨罗江,他与祖国同生死的爱国情怀在两千年后仍为人所叹服;秦始皇雄才大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耽耽”,一统天下,伟业千秋,虽焚书坑儒,残暴专制,但仍不能掩盖他冠绝千古的光芒;张居正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改革,睿智过人,“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以一己之力将大明王朝的寿命延续了70多年,而他一生的得失毁誉也在数百年之后,任后人评说;王阳明不畏权贵,历经宦海波澜,虽遭当权者的打击仍矢志不渝,龙场顿悟,开创“心学”,平定藩王叛乱,勇斗权奸江彬,淡泊名利,一心光明,终为千古传颂……他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们的传奇就像夕阳的壮丽,在人们心中得到了永恒。
生命的短暂和精神的永恒是两条看似永不相交的直线,但只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最大的业绩,挥洒最亮丽的人生,绘出生命最绚烂的风景,生命的意义也就得到了诠释,两条直线也就这样相交,并不断延伸,激励后来人奋发努力。而你也将与日月同辉,因那份不朽而永存。
由庖丁解牛说开去
文惠君闻庖丁之言,得养生之道。通过庖丁之言也让我们明白做事要尊重规律,顺应自然,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
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确,世上的每一条路都有尽头,每一座山峦都会有顶峰,每一片汪洋都有边界,大自然的一切都在诠释着这样一个道理,凡事顺其自然,便可功到自成。 顺其自然,是一种心态,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梦想的积淀。
顺其自然,才能拥有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苏轼一生仕途不畅,屡遭贬谪,但其乐观旷达的天性始终不曾改变,保持着随遇而安,最终凭借着诗文上的艺术成就扬名天下,成为一代文豪。苏东坡的一生算不上一帆风顺,但仍过得十分快乐,无所畏惧,宛若清风。这正是顺其自然的力量。顺应自己的真性情,不阿权贵,回归本我。顺其自然,还自己一颗宁静的心。远离了世俗尔虞我诈的纷争,心中更增添了一份恬淡的安逸
顺其自然,才能拥有脚踏实地的坚实作风。既然要顺着这条路走,那就要扎实地走好每一步。学习,就是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日积月累,出发点自然已被远远地甩在身后。脚踏实地,抵制那些纷繁的诱惑。积跬步,必能成千里。顺其自然,让我们相信只要脚下有路,便能坚定地一路豪歌向天涯。长如跋涉固然艰辛,但我们并不会抱怨,不会气馁,因为路在脚下,成功便不再遥不可及!
顺其自然,才能向梦想更进一步。中国十大服装品牌之一的森马创立之初的发展理念就是打造一个大众的服装品牌,为广大普通百姓提供优质又时尚的服饰。正是因为这种看似“平凡”的目标,森马发展迅猛,在短短十多年内,连锁网点已遍布中国大江南北,并获得了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等多项殊荣。森马不同于一些贵族奢侈品牌,他没有提出过特别宏大的目标,而是旨在为普通百姓服务,就这样顺其自然的一步步发展,使他的知名度远远胜过那些奢侈的贵族品牌。顺其自然,并不等同于没有追求,只是追梦的方式不同而已。顺其自然,使理想更贴近生活,让实力更加强大。当成功的芬芳隐隐飘来时,我们将会更加充满动力!
相反,不顺其自然却急于求成,必将会遭受惩罚。多少次自然灾害的发生是因为人们的盲目发展和对自然的贪婪索取?多少次的失败是因为过于急躁而犯下了微笑却致命的错误?多少次的良机错失我是因为我们始终埋头匆匆赶路?违背自然,必将是错误的选择,就如在冬日想夺人眼球而提前绽放的花儿一般,必将早早枯萎凋谢。
人的一生注定不是无限的,有些梦想虽然远大,但是只要顺其自然,就算不能攀上顶峰,能够欣赏到山腰处的旖旎风光,也远胜过在山脚下蹉跎叹息!
老子云:“天法道,道法自然。”顺其自然,功到自成!
【解析】【分析】1)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有何感触,审题时首先要理解这句诗含义,然后再理解这句诗蕴含的哲理,这就是立意的方向。这句诗说到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即逝的,但是整个人类是代代相传的、无穷无尽的,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这句话表面上看是表达了人生短暂之感,实际上并不消极,虽然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却是无穷无尽、永恒的,所以在有限的生命当中我们每个个体要有所作为,这样的话才能和明月永存。
立意: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自己的理想;要拓宽生命的宽度;生命易逝,精神永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