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春色的是(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惠崇春江晚景》是作者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所作的题画诗。
B.《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描写的季节都是春天,《三衢道中》描写的季节是初夏。
C.在《惠崇春江晚景》中,作者看到了悠闲的野鸭和逆流而上的河豚。
D.《三衢道中》一诗中,“三衢”指的是浙江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3.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迟日江山丽”中的“丽”字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同清水秀的美丽景色。
B.由“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可知,作者描写的是暮春时节的景物。
C.“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这句诗表明诗人沿着“来时路”返回,还听到了黄鹂的叫声。
D.“梅子黄时日日晴”点明了作者游览三衢山的时间是梅子成熟的季节,天气十分晴朗。
4.根据古诗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①《惠崇春江晚景》是 代诗人 题在宋代画家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一首 ,诗中抓住 、 、 、 、 ,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南春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天的 之情。
②《三衢道中》是一首记游诗。诗句“ ”点明了出游时间是在梅雨时节,却天气晴朗。诗句“ ”交待了诗人此行先走水路,再走山路,全诗抒发了诗人山行时 的心情。
5.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①这两句诗分别从( )的角度描绘了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
A.视觉、触觉 B.视觉、嗅觉 C.听觉、嗅觉
②读着这两句诗,我的眼前浮现出了 的画面。
(2)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两句诗中的“ ”字写出了燕子的繁忙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字写出了鸳鸯的闲适和春天的温暖。
(3)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①从短语“ ”中可以看出诗人描写的季节是 。
②加点字“却”的意思是 。诗人乘小船来到小溪尽头但游兴不减,继续走山路前行,从中我体会到了诗人 的心情。
二、诗歌鉴赏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的 。他写了很多有名的诗,如《 》《 》。
(2)这是一首题画诗。从题目中可以看出,古诗描写的是 (谁)画的一幅描绘 的画。下面三幅图中,最符合这首诗大意的是 (填序号)。
(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4)“正是河豚欲上时”指的是( )。
A.春天到了,河豚鲜嫩肥美,可以上市销售
B.春天到了,河豚由海人江产卵,逆江而上
7.阅读古诗,回答下面问题。
题 画
[清] 袁枚。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1)写句意。
桃花映水鲜。
(2)选择正确的理解:牧童何处去?( )
A.牧童,要到哪里去。 B.牧童去哪儿了。
(3)回答:你觉得“牛背一鸥眠”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给您怎样的感受?
(4)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小练笔
8.小练笔。
小朋友,你也试着来写写诗歌,让春天在你的笔下变得充满诗情画意、生趣盎然吧!可以照样子仿写下面的诗句,也可以写其他描写春天的小诗,还可以抄写自己积累的春天的诗。
春天到底有多小
问问小花朵,也许会知道
花朵说:它常站在我的花瓣上跳舞
跳完舞,又钻进小小的花苞里睡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自唐代杜甫的《春望》,意思是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描写的是长安城里的春天的景象。
B:“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出自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意思是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象。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出自唐朝贺知章的《咏柳》,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句的理解能力。分析时要结合名言、诗词表达的含义,总体把握,将它放在整个诗句中进行揣摩。
2.【答案】C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A:《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惠崇和尚的画所作的题画诗。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B:《绝句》全诗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从“春风”可知,描写的是春景; 《惠崇春江晚景》全诗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从“春江”可知,描写的是春景;《三衢道中》全诗为“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从“梅子黄时”可知,描写的季节是初夏时节景象。
C:在《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从“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可知,作者没有看到逆流而上的河豚。
D:《三衢道中》题目的意思是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句的理解。分析时要结合诗词表达的含义,总体把握,将它放在整个诗句中进行揣摩。 翻译与赏析古诗是一门学问,掌握到了其中的精髓,那么在阅读古诗时就更能与作者产生共鸣。
3.【答案】B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C、D正确;B:错误 ;由“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可知,作者描写的是早春时节的景物。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4.【答案】宋;苏轼;题画诗;桃花;江水;蒌蒿;芦芽;河豚;热爱;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轻松愉快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三衢道中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宋;苏轼;题画诗;桃花;江水;蒌蒿;芦芽;河豚;热爱;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轻松愉快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5.【答案】(1)B;春天阳光普照,山河无比秀丽,清风拂面,送来花草的芳香
(2)飞;睡
(3)梅子黄时;夏季;再,又;愉快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意思是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① “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是人眼睛看到的,“花草的芳香”是人鼻子闻到的,所以, 这两句诗分别从视觉、嗅觉的角度描绘了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②这两句诗描绘了春天阳光普照,山河无比秀丽,清风拂面,送来花草的芳香的景象。
(2)“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意思是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从“飞” 字体会出了燕子的繁忙和春天的生机勃勃;从“睡”字写出了鸳鸯的闲适和春天的温暖。
(3)“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出自宋代曾几的《三衢道中》,意思是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① 从短语“ 梅子黄时 ”中可以看出诗人描写的季节是夏季。②“却”的意思是再,又。 诗人乘小船来到小溪尽头但游兴不减,继续走山路前行,从中我体会到了诗人愉快的心情。
故答案为:(1)B; 春天阳光普照,山河无比秀丽,清风拂面,送来花草的芳香 ;(2)飞;睡;(3) 梅子黄时;夏季;再,又;愉快。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句的理解。分析时要结合名言、诗词表达的含义,总体把握,将它放在整个诗句中进行揣摩。
6.【答案】(1)宋;苏轼;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
(2)惠崇;江南早春景色;②
(3)A
(4)B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2)“惠崇春江晚景”:惠崇:人名,春江晚景: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诗意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最符合这首诗大意的是②。
(3)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的方法: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按音节停顿,① 注意不要把固定词组分开。②为加强语感,可以把动词重读。③前词重后词要轻 。④把声调读准。 ⑤固定词组,一般前音稍重,口型要放开,有爆发力。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诗句的意思,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宋、苏轼、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
(2)惠崇、江南早春景色、
②(3)A
(4)B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考查对诗文的整体理解。
(3)此题主要考查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句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7.【答案】(1)桃花倒映在水中显得更加鲜艳.
(2)B
(3)表现了牛没有人看管,一只鸥在牛背上睡着了的情景。这样的情景给人悠闲,恬静和舒适的感觉。
(4)示例:夕阳西下,天色虽晚,可依然晴朗。河边的桃花倒映在水中显得更加鲜艳。草地上的牛还在吃草,可牧童去哪儿了?牛背上一只鸥悠闲地睡着了。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考查理解诗句,解答本题,应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并抓住重点词义的理解。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3)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4)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①理解诗歌的内容。②抓住诗句中的“景物”。③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即可。
故答案为:(1)桃花倒映在水中显得更加鲜艳。
(2)B
(3)表现了牛没有人看管,一只鸥在牛背上睡着了的情景。这样的情景给人悠闲,恬静和舒适的感觉。
(4)示例:夕阳西下,天色虽晚,可依然晴朗。河边的桃花倒映在水中显得更加鲜艳。草地上的牛还在吃草,可牧童去哪儿了?牛背上一只鸥悠闲地睡着了。
【点评】(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可结合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情景的把握能力。
(4)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
8.【答案】春天到底有多小;问问小燕子,也许会知道;燕子说:我衔着它从南方飞到北方;它嘛,同一粒小豌豆差不了多少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相似的句式,能做到想像合理,语意连贯即可。
故答案为:春天到底有多小;问问小燕子,也许会知道;燕子说:我衔着它从南方飞到北方;它嘛,同一粒小豌豆差不了多少。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1 / 1【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春色的是(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自唐代杜甫的《春望》,意思是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描写的是长安城里的春天的景象。
B:“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出自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意思是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象。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出自唐朝贺知章的《咏柳》,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句的理解能力。分析时要结合名言、诗词表达的含义,总体把握,将它放在整个诗句中进行揣摩。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惠崇春江晚景》是作者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所作的题画诗。
B.《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描写的季节都是春天,《三衢道中》描写的季节是初夏。
C.在《惠崇春江晚景》中,作者看到了悠闲的野鸭和逆流而上的河豚。
D.《三衢道中》一诗中,“三衢”指的是浙江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答案】C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A:《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惠崇和尚的画所作的题画诗。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B:《绝句》全诗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从“春风”可知,描写的是春景; 《惠崇春江晚景》全诗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从“春江”可知,描写的是春景;《三衢道中》全诗为“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从“梅子黄时”可知,描写的季节是初夏时节景象。
C:在《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从“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可知,作者没有看到逆流而上的河豚。
D:《三衢道中》题目的意思是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句的理解。分析时要结合诗词表达的含义,总体把握,将它放在整个诗句中进行揣摩。 翻译与赏析古诗是一门学问,掌握到了其中的精髓,那么在阅读古诗时就更能与作者产生共鸣。
3.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迟日江山丽”中的“丽”字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同清水秀的美丽景色。
B.由“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可知,作者描写的是暮春时节的景物。
C.“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这句诗表明诗人沿着“来时路”返回,还听到了黄鹂的叫声。
D.“梅子黄时日日晴”点明了作者游览三衢山的时间是梅子成熟的季节,天气十分晴朗。
【答案】B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C、D正确;B:错误 ;由“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可知,作者描写的是早春时节的景物。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4.根据古诗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①《惠崇春江晚景》是 代诗人 题在宋代画家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一首 ,诗中抓住 、 、 、 、 ,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南春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天的 之情。
②《三衢道中》是一首记游诗。诗句“ ”点明了出游时间是在梅雨时节,却天气晴朗。诗句“ ”交待了诗人此行先走水路,再走山路,全诗抒发了诗人山行时 的心情。
【答案】宋;苏轼;题画诗;桃花;江水;蒌蒿;芦芽;河豚;热爱;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轻松愉快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三衢道中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宋;苏轼;题画诗;桃花;江水;蒌蒿;芦芽;河豚;热爱;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轻松愉快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5.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①这两句诗分别从( )的角度描绘了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
A.视觉、触觉 B.视觉、嗅觉 C.听觉、嗅觉
②读着这两句诗,我的眼前浮现出了 的画面。
(2)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两句诗中的“ ”字写出了燕子的繁忙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字写出了鸳鸯的闲适和春天的温暖。
(3)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①从短语“ ”中可以看出诗人描写的季节是 。
②加点字“却”的意思是 。诗人乘小船来到小溪尽头但游兴不减,继续走山路前行,从中我体会到了诗人 的心情。
【答案】(1)B;春天阳光普照,山河无比秀丽,清风拂面,送来花草的芳香
(2)飞;睡
(3)梅子黄时;夏季;再,又;愉快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意思是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① “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是人眼睛看到的,“花草的芳香”是人鼻子闻到的,所以, 这两句诗分别从视觉、嗅觉的角度描绘了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②这两句诗描绘了春天阳光普照,山河无比秀丽,清风拂面,送来花草的芳香的景象。
(2)“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意思是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从“飞” 字体会出了燕子的繁忙和春天的生机勃勃;从“睡”字写出了鸳鸯的闲适和春天的温暖。
(3)“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出自宋代曾几的《三衢道中》,意思是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① 从短语“ 梅子黄时 ”中可以看出诗人描写的季节是夏季。②“却”的意思是再,又。 诗人乘小船来到小溪尽头但游兴不减,继续走山路前行,从中我体会到了诗人愉快的心情。
故答案为:(1)B; 春天阳光普照,山河无比秀丽,清风拂面,送来花草的芳香 ;(2)飞;睡;(3) 梅子黄时;夏季;再,又;愉快。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句的理解。分析时要结合名言、诗词表达的含义,总体把握,将它放在整个诗句中进行揣摩。
二、诗歌鉴赏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的 。他写了很多有名的诗,如《 》《 》。
(2)这是一首题画诗。从题目中可以看出,古诗描写的是 (谁)画的一幅描绘 的画。下面三幅图中,最符合这首诗大意的是 (填序号)。
(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4)“正是河豚欲上时”指的是( )。
A.春天到了,河豚鲜嫩肥美,可以上市销售
B.春天到了,河豚由海人江产卵,逆江而上
【答案】(1)宋;苏轼;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
(2)惠崇;江南早春景色;②
(3)A
(4)B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2)“惠崇春江晚景”:惠崇:人名,春江晚景: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诗意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最符合这首诗大意的是②。
(3)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的方法: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按音节停顿,① 注意不要把固定词组分开。②为加强语感,可以把动词重读。③前词重后词要轻 。④把声调读准。 ⑤固定词组,一般前音稍重,口型要放开,有爆发力。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诗句的意思,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宋、苏轼、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
(2)惠崇、江南早春景色、
②(3)A
(4)B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考查对诗文的整体理解。
(3)此题主要考查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句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7.阅读古诗,回答下面问题。
题 画
[清] 袁枚。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1)写句意。
桃花映水鲜。
(2)选择正确的理解:牧童何处去?( )
A.牧童,要到哪里去。 B.牧童去哪儿了。
(3)回答:你觉得“牛背一鸥眠”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给您怎样的感受?
(4)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
【答案】(1)桃花倒映在水中显得更加鲜艳.
(2)B
(3)表现了牛没有人看管,一只鸥在牛背上睡着了的情景。这样的情景给人悠闲,恬静和舒适的感觉。
(4)示例:夕阳西下,天色虽晚,可依然晴朗。河边的桃花倒映在水中显得更加鲜艳。草地上的牛还在吃草,可牧童去哪儿了?牛背上一只鸥悠闲地睡着了。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考查理解诗句,解答本题,应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并抓住重点词义的理解。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3)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4)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①理解诗歌的内容。②抓住诗句中的“景物”。③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即可。
故答案为:(1)桃花倒映在水中显得更加鲜艳。
(2)B
(3)表现了牛没有人看管,一只鸥在牛背上睡着了的情景。这样的情景给人悠闲,恬静和舒适的感觉。
(4)示例:夕阳西下,天色虽晚,可依然晴朗。河边的桃花倒映在水中显得更加鲜艳。草地上的牛还在吃草,可牧童去哪儿了?牛背上一只鸥悠闲地睡着了。
【点评】(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可结合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情景的把握能力。
(4)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
三、小练笔
8.小练笔。
小朋友,你也试着来写写诗歌,让春天在你的笔下变得充满诗情画意、生趣盎然吧!可以照样子仿写下面的诗句,也可以写其他描写春天的小诗,还可以抄写自己积累的春天的诗。
春天到底有多小
问问小花朵,也许会知道
花朵说:它常站在我的花瓣上跳舞
跳完舞,又钻进小小的花苞里睡觉
【答案】春天到底有多小;问问小燕子,也许会知道;燕子说:我衔着它从南方飞到北方;它嘛,同一粒小豌豆差不了多少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相似的句式,能做到想像合理,语意连贯即可。
故答案为:春天到底有多小;问问小燕子,也许会知道;燕子说:我衔着它从南方飞到北方;它嘛,同一粒小豌豆差不了多少。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