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 最苦与最乐
【导学目的要求】
1。学习略读的方法,跳过某些细节,在短时间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把握作者观点。
2.对内容和表达深入把握,形成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与体会。
【导学重点难点】
1.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2.对内容和表达深入把握,形成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与体会。
【导学方法时间】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二课时。
一、作者简介(多媒体展示)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揽(lǎn) 契约(qì) 悲天悯人(mǐn)
2.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达观:心胸开朗,见解通达。 如释重负: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无入而不自得:君子处在任何境地都能安然自得。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1.明确作者观点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
2.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 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5~6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四、细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一)第一部分
1.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什么?为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确: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2.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 ,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有什么作用?
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能吸引广大受众群体;有力地证明“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观点。
(二)第二部分
3.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乐”?
明确: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
4.作者引用哪些古语、俗语?其目的是什么?
明确:①(见段中) ②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5.在此,作者说了哪句很有哲理性的话?
明确: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三)第三部分
6.第5段: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作者认为那些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是苦还是乐?
①名言佳句(略)。②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③是乐,苦中真乐。
第6段: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明确:勇于负责,不能逃避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逃避,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8.对于责任,“解除”和“卸却”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明确:“解除”了责任,即完成了该项任务,心里就会感到快乐;“卸却”了责任,即逃避责任,良心就会受到谴责。
五、课堂小练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 )
A.失意:失去意义。
B.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C.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D.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2.摘取原文词句填空。
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知足 ,失意不苦的原因是 安分 ,老死不苦的原因是 达观 ,人生真正的痛苦源于 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人生最大的快乐是 应尽的责任尽了 。
3.文章的题目叫《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 哪些句子分别照应了“最苦”和“最乐”
照应“最苦”的句子: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照应“最乐”的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4.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并举例说明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的。
①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
②举例论证,如第3段开头列举种种没有尽到责任的现象;对比论证,如第4段将不尽责任的苦和尽责任的乐进行对比;道理论证,如第4段引用古语、俗语和名言说明尽了责任之后的快乐。
5.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中学生,你认为责任是什么呢 请照仿例句说话。
例句:责任是一丝不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仿句:责任是早晨离家时给父母一个平安的承诺。
六、课堂小结
本文从是否尽责任的角度,论证了责任的苦与乐。启示我们要勇与尽责,从而获得人生的真正快乐。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七、作业安排
完成语文练习册本课作业。
八、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