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1 14:3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回忆鲁迅先生
【导学目的要求】
1.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并思考批注中提出的问题。
2.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
3.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作者语言细腻的特点,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导学重点难点】
1.梳理文章内容,把握鲁迅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
2.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作者语言细腻的特点。
【导学方法时间】
1.读、议、讲三结合。
2.二课时。
导学过程 学法导引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我的资料(1)创作背景
(2)关于萧红
(3)关于鲁迅 2.我的检测(1)看清字形给加点字注音。 虔诚(qián) 紊乱(wěn) 喘着(chuǎn) 噢的一声(ō) 抽屉(tì) 校对(jiào) 遭殃(yāng) 踌躇(chóuchú) 抹杀(mǒ) 肋膜(lèi) 窘迫(jiǒng) 深恶痛绝(wù)(2)识记作者。 本文作者是萧红,现代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她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3.我的疑惑 文中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合作探究,释疑解惑】一、感知课文内容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片断来描写鲁迅先生? 第 1 段 笑声明朗; 第 2 段 脚步轻捷; 3~13段 周家做客; 14~17段 说玩笑话; 18~23段 说“天晴”; 24~26段 读来信; 27~30段 处理废稿; 31~34段 忙碌的夫人; 35~40段 看电影; 41~42段 休息; 43~54段 陪客,写稿; 55~60段 吃鱼丸; 61~63段 包书; 64~67段 拼命工作。二、分析人物形象1.写海婴,写许先生,跟写鲁迅先生有什么关系? 明确:有关系,可以从侧面表现鲁迅先生辛苦、可亲、温暖的一面。2.第22段:“我”的回答是否有所暗示?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是有所暗示,暗示“我”和鲁迅夫妇对光明的新社会的向往。第24~26段:一边对潦草的书信“深恶痛绝”,一边仍展读每封来信,这反映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态度?(严格、宽容)第40段:“和一个安静的乡下老人一样”,给你怎样的感觉?(平静祥和)5.第43段:如果把“陪到八点钟,十点钟”这句删掉,效果有何不同? 明确:删掉后,就不能突出鲁迅先生热情待客、平易近人的性格,也不能体现鲁迅先生的辛苦。第55~58段:吃鱼丸一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严谨、认真) 小结:鲁迅形象①乐观开朗(幽默):第1段朗笑,14~17段说笑。②工作认真(细致):44~54段写作,55~60段吃鱼丸,1~63段包书。③待人热情(平和):第43段陪客人。④有严有宽:24~26段读来信。⑤生命不息战斗不止:64~67段拼命工作。三、体会语言特色细腻明丽,平实自然,如话家常却感人至深。如:【课堂检测,学以致用】阅读课文43~54段,完成下列各题。1.从鲁迅先生陪客人一事中,你能体会出鲁迅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热情、和蔼、有耐心。2.作者强调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你有什么新的理解? 答:作者强调环境的特点,更好地突出鲁迅的形象高大。3.结尾一段的描写有什么含义? 答:以描写的手法,烘托出鲁迅先生废寝忘食的工作热情,以及作者对先生由衷的敬爱之情。4.分析下面句中黑体词语所表现的人物特征。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一双拖鞋停在床下。 答:表现鲁迅的严谨、勤奋。5.请以“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答: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您对客人热情平易,您对工作废寝忘食,您对生活一丝不苟,这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6.结合课文内容及自己对鲁迅的了解,补充对联: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幽默谦逊贵在自省(慈祥冷峻缘于爱憎)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阅读鲁迅的著作,读者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鲁迅是人而非神。他有着普通人的心态,他可以和年轻人开童心未泯的玩笑,他可以把校样给人包油条擦油手,他有普通人一样饮食、起居,他同样可以享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正如他的诗歌所说的那样:“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课后训练,巩固拓展】 完成《语文练习册》本课作业。【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查阅资料,了解常识。快速完成,展示评比。逐段扫描,归纳概括。各组讨论,代表陈述。独立完成,评改交流。学习总结,力求全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