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黄河颂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黄河颂 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1 18:0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黄河颂
【导学目的要求】  
1.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导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导学方法时间】 
1.熟读成诵,扫清字词障碍,小组探讨诗歌的形象和主题。
2.一课时。
导学过程 学法导引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我的资料(1)写作背景: (2)作者:2.我的检测(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巓(diān) 狂澜(lán) 浊流(zhuó) 屏障(zhàng) 哺育(bǔ) (2)用下列词语造句。 宛转……早晨,林间响起了婉转的鸟鸣声。 浩浩荡荡……长江的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去。(3)写出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比喻 ) ②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拟人 ) ③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像你一样伟大坚强!( 反复 ) (4)你还知道哪些吟咏黄河的诗句?请再写出两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3.我的疑惑【合作探究,释疑解惑】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①教师范读。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③学生齐读。2.梳理作者思路,能概括大意。 序曲:描述黄河的气魄精神,表达赞美之情。 主体:从多方面歌颂黄河的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 尾声:发出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二、探究问题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作者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这种情感是直接抒发的还是间接抒发的?读过的哪些诗歌属于这种? 明确:①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②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③直接抒情。我们读过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杨炯的《从军行》就是。2.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是哪些? 明确:从“黄河滚滚”到“劈成南北两面”。3.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明确:①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把它比作摇篮。②因为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抵御外敌制胜的法宝。所以把它比作屏障。4.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明确: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5.“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②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即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课堂检测,学以致用】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D ) A.掀起/万丈狂澜 B.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C.我/站在/高山之巅 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对下列句中黑体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这里是气势的意思) B.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 C.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幔帐) 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文化的发源地)3.诗人为什么用第二人称称呼黄河,而不是直接称为“黄河”或“她”? 答:这样更能突出诗人对黄河的敬佩与热爱之情。4.“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你认为谁是新时期具有“黄河精神”的人?请列举一位,并为他(她)写上一句话的评论。 人物:任长霞 评论:她是中原大地又一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贫,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1.收获: 2.不足:【课后训练,巩固拓展】 完成《语文练习册》本课作业。【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了解常识,识记字词。多样朗读,感知内容。思考讨论,达成共识。独立完成,订正交流。学生总结,抓住重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