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老山界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老山界 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1 18:06:4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老山界
【导学目的要求】
1.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2.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3.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导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本文的思想内容。 2.理解本文中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导学方法时间】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二课时。
导学过程 学法导引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我的资料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详见《教师教学用书》)2.我的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冷颤(chàn) 欺侮(wǔ) 呜yè( 咽 ) hān然入梦( 酣 ) 找出并改正下面句子的错别字。A.她对我们道赚,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对吃。B.饥饿、疲老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刻服了。3.我的疑惑【合作探究,释疑解惑】一、阅读课文,理清脉络1.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哪些词语可以表明这些顺序?按照这样的顺序,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明确:①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时间顺序)。②下午才动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③第1段交代翻越老山界的决定。第2~33段记述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访民、翻山)。第34段 写作者翻山后的感受。2.这篇课文属于哪种叙述方式?这样的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明确:顺叙,还有补叙。好处:层次清晰,叙事描写合情合理,前后照应,扣人心弦,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二、探讨问题,理解主旨1.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体现在哪几方面?红军面对种种艰难险阻,是凭着怎样的态度和精神翻越过老山界的?明确:①走路难(悬崖峭壁,山路险峻);睡觉难(夜宿峭壁,寒气逼人);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处境难(伤病员多,敌人追击)。②面对走路难,打趣鼓劲,小心登山;面对睡觉难,酣然入梦,观赏夜景;面对吃饭难,鼓足勇气,巧妙应变;面对处境,搀扶前行,嘲笑敌机。2.哪些内容不是直接写红军翻山的?这与表现主旨有什么关系?明确:①与瑶民母女攀谈,医务队的女同志,敌人的飞机声和枪声。②A.与瑶民攀谈是翻越老山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瑶民那里了解到瑶民们的悲苦生活,宣传了红军的主张,把自己本身就很缺乏的粮食送给瑶民,贴标语保护瑶民的篱笆等,从一个侧面表现红军长征的经过及意义,更加丰富了文章的主题。B.医务队也是整个队伍的一个部分,是长征队伍里必不可少的后援支持。翻越老山界中普通士兵表现出了极大的坚强和勇敢,那么带着伤员翻山的医务队呢?他们则更需要有着更大的勇气和毅力,表现出更大的坚强和勇敢,何况他们中很多人是女性。这种坚强和勇敢就更让战士们钦佩,她们也是红军长征队伍中的一个特色和写照。C.补写敌人的机枪声和飞机声,就更突出了红军所面临的艰难困苦,他们不单是要翻越一座高山,而是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翻越高山,其艰难的情境可以想见。在敌人飞机的“叹息”声中,我们看到的是红军的战无不胜的高大形象。3.作者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为了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主旨)明确: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三、略读段落,赏析景物1.两处“之”字形火把的描写(仰望、俯视),具体有什么作用?明确:通过两次“之”字形火把的描写,描绘出了一个星夜行军图,火光与星光相接,暗示了山势陡峭。而此时战士还有说有笑,互相鼓励,更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险、坚强勇敢的豪迈气概。2.夜宿半山腰时很险要也很艰苦,但作者描写的夜景却很美(由远及近、从上到下 视觉、听觉 星星、山峰、山谷 比喻、排比),这样写景有什么作用?明确:写夜色的美好,突出山势的险峻,特别是写静夜的声音,通过四个形象的比喻写出声响的起伏变换,形象地写出了人在困倦之时,耳边的声音似有非有,朦胧变化的情景。红军战士虽然处境艰苦,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他们前进的动力。这些景物描写,也正是表现了他们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3.下山路上的景物描写,意在表现什么?明确: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愉快,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检测反馈,学以致用】阅读课文第22段,完成下列各题。1.这段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了哪些景物?突出山间什么特点?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 答:空间顺序;星星,山峰,山谷,火堆。寂静;从侧面突出了中心思想。2.“耳朵里有……像波涛在澎湃”连用比喻描写声响,有什么表达效果?答:从不同角度写出不可捉摸的声响特点,将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给人以美好的联想,增强语势,使人的感受更加强烈。并且运用以静衬动的写法,更加渲染了山中的寂静。4.赏析第3句、第4/5句。答:(1)作者将星星喻为宝石,状其光芒四射;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则暗示出山之高,让人联想到仰可摘星辰的诗句;(2)前一句以巨人喻山峰,后一句以井喻山谷,二者结合起来,便很有立体感地展现出山高谷深的壮观景象。5.从文中我们可能读出哪些艰苦的信息?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作者还能如此享受美景,体现了什么? 答:寒冷、山陡;体现出红军战士的乐观、豪迈、不畏艰苦的英雄气概。6.本段从触觉突出山之寒,从视觉突出山之高,从听觉反衬山之静。【总结提炼,知识升华】(包含课文内容和写法,学生总结,本人补正。)【课后训练,巩固提高】完成语文练习册本课你做得来的题目。【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积累常识,掌握字词。阅读课文,把握内容。师生互动,分析归纳。小组交流,代表发言。边读边做,同桌互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