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木兰诗
【导学目的要求】
1.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族情味。
2.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导学重点难点】
1.积累重要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赏析木兰的英雄形象,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掌握互文、复沓、对偶、排比等句式特点。
【导学方法时间】
1.参考注释读懂课文,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2.二课时。
导学过程 学法导引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我的资料巾帼英雄:古代有妇好、花木兰、吕母、迟昭平、冼夫人、平阳公主、梁红玉、唐赛儿、秦良玉、冯婉贞……(2)《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叙事诗,与《孔雀东南飞》 合称“乐府双璧”。2.我的检测(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①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帖:同“贴”,粘贴。 ) ②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火:同“伙”,伙伴。 ) (2)解释下列诗句中黑体词语。 ①策勋十二转(级数) ②赏赐百千强(有余) ③出郭相扶将(外城) ④著我旧时裳(穿) ⑤雄兔脚扑朔(动弹) ⑥雌兔眼迷离(眯着眼)我的疑惑【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二、疏通文意1.学生读记重要注释,本人多媒体显示以下知识点: ①通 假 字:帖,火 ②古今异义:强,转,走,爷,但,郭 ③一词多义:机,市,帖 ④词类活用:云 ⑤文言句式:问女何所思,愿为市鞍马2.学生翻译课文,之后本人用多媒体显示译文。探究问题1.这首诗哪些地方叙述得详细,哪些地方简略?这样处理好在哪里? 明确:①详写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准备行装时的活动、奔赴战场时的心态、回家后家人的欢乐、重著女儿装时的欣喜,略写木兰十年征战。②突出木兰的优秀品质,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2.木兰有哪些品质?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是什么?明确:①勤劳善良(朴实),机智勇敢(刚毅),热爱亲人、报效国家(忠孝两全),不慕名利、热爱和平。②因为木兰在国家需要关头、父亲年老之时,毅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厚禄,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朴实)、机智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这种传奇色彩和美好的性格使木兰成为经千年而不衰的家喻户晓的女英雄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3.这首诗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明确:①朴素自然,符合民歌特点;②运用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③讲究押韵。4.这首诗有些地方上下句的意思是相互交错、补充的,请举例说明。(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和壮士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每间房子都要打开门进去看看坐坐。(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课堂检测,学以致用】1.按要求填写。 ①表现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②夸张地描写木兰的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③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的句子是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 ④成语“扑朔迷离”出处的两个句子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2.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身经百战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3.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4.“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排比,更能突出家人闻归讯的喜悦心情。【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淳厚质朴的优秀品质。 【课后训练,巩固拓展】 完成《语文练习册》本课作业。【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积累常识,识记字词。朗读课文,正确流利。读记注释,以便运用。自行翻译,对照纠查。小组讨论,听师点评。独立完成,小组评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