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诗词曲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 诗词曲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0 17:0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读诗歌,品析诗歌意境之瑰丽;
思维发展与提升:析画面,揣摩写作手法之奇妙;
文化传承与理解:联材料,体会诗人豪迈之气概。
教学重难点:
1、品析诗歌意境之瑰丽;
2、体会诗人昂扬之气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抢答环节,出示边塞诗句,同学举手抢答。请同学谈诗句的内容和特点,引出边塞诗。
师: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始于魏晋,盛于唐朝,之所以盛于唐朝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
背景资料
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并体验到边塞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和新奇独特的自然风光,形成了盛唐边塞诗派。岑参就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旅生涯,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时一首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任务一:读诗歌韵味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岑参cén shēn 白草折zhé 散入sàn
狐裘qiú 锦衾薄 qīn bó 冷难着zhuó
瀚海 hàn 阑干 lán 饮归客yìn
羌笛 qiāng 风掣红旗 chè
2.听音频,注意读音、语调、停顿,
3.指名朗读并指导。
4.出示“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导朗读,重读“卷”“即”,北风之烈,雪飞之早。“忽”轻一点,缓一点,读出出人意料的惊喜,“梨花开”延音读,读出雪花像梨花一样开放的美好,读出诗人沉醉美景的愉悦。
5.师生齐读感受塞北风光。
师:“读书戒忌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读诗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品味。
6.从诗题看,这首诗主要写了那些内容?
明确:从诗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看》这首诗主要包括咏雪和送别两部分内容,前10句主要在描绘边塞雪景,后8句在写雪中送别的场景。
7.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你对第一部分诗意的理解,同学补充。
重点词语:
胡天:塞北一带的天空 即:就
散入:(雪花)飘入 控:拉开(弓弦)
着:穿
重点句子: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无边无际的沙漠上覆盖着百丈的坚冰,万里长空凝结着惨淡的阴云。
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你对第二部分诗意的理解,同学补充。
重点词语:
饮:宴请
下:落下
掣:拉,扯
翻:飘动
重点句子: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傍晚辕门外大雪纷纷落下,冻硬的红旗风吹也不飘动。
任务二:品边塞雪景
1.请同学们再读诗歌,圈画描写边塞雪景的诗句,并思考品味你从中读出了边塞怎样的特点?然后简言批注自己的理解或描述诗句的画面。
学生自读,批注并同桌讨论。
尝试用下面句式来分享你独特的感受。
我认为诗中______一句,写得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
提示:可从诗句炼字、修辞、画面、情感方面来赏析。
示例:
我认为诗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写得好,原因是: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飞”勾勒出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风狂雪早。
2.学生展示交流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精妙的用词——“忽”显示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和作者看到奇丽雪景的惊喜之情。
(2)新奇的比喻。以梨花喻雪,不仅写出了雪的皎洁,仿佛也闻到阵阵花香,以春暖显奇寒,给人以欣喜和暖意。
(3)春意盎然的意境和高昂乐观的精神。只有乐观和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
总结:“忽”诗人之喜,“梨花”喻“雪”,比喻新奇,想象奇峭,高昂乐观。
②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散”:从帐外写到帐内,着墨于感觉,写出片片雪花轻轻飘落到珠帘帐幕上的景致。
“湿”:描摹出雪花在罗幕慢慢融化的情景。
“狐裘”“锦衾”:本是高级御寒品,却不暖、嫌薄,帐中尚且如此,帐外更不必说,这是从人的感受表现了边塞奇寒无比。
还有写边塞寒冷的句子:
③“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狐裘”“锦衾”“角弓”“铁衣”人的感受、侧面描写。诗人写奇寒,既表现了大雪的威力,突出戍边战士的艰苦生活,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他们的战斗意志和豪迈气概。
④“瀚海阑干百丈冰”:“百丈冰”夸张,地上冰雪覆盖的景象,极言奇寒。“愁云惨淡万里凝”:夸张,描写天上万里愁云的景象。融情于景,“愁云惨淡”预示诗人心情惨淡,也是诗人的惆怅,因为即将与友人分别。
小结
咏雪:风猛雪早、奇丽雄壮、奇寒无比
情感:喜爱、赞美的感情,高昂乐观的情怀。
任务三:悟诗人深情
1.这是一首边塞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朗读送别部分,你能感受到诗人对友人怎样的情感?
2.说说诗人是怎样表达依依惜别之情的。
①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设宴饯别
(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为什么要列举“胡琴”“琵琶”“羌笛”这三种乐器呢?)
简略而有情味。诗人在军营里摆下了饯别的酒筵,演奏的是胡琴、琵琶和羌笛等乐器。这就点明了饯行地点、饯行原因、饯行的情形。
列举出这三种乐器的名称,也是很有深意的:朋友就要回乡了,在饯别酒席上演奏的仍然是这些异乡的乐器,一股思乡之情不是委婉地流露出来了吗?“胡琴琵琶与羌笛”,这种纯然是西域特色的管弦乐器齐鸣和响,给边塞的军中宴饮增添了几分苍凉悲壮的豪气。
②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你觉得此句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好在哪里?)
日暮时分,大雪纷纷,诗人把他的视线从酒筵上又转向了辕门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异的画面:在暮雪纷飞的背景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确,运用拟人,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
此句运用反衬手法,既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也写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个“亮点”色彩感强,富有表现力,构画了一幅奇异而美丽的画面。
③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不见”和一个“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友人离去时的依依不舍和无限惆怅之情。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3.分析咏雪、送别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边塞雪景在诗人的笔下是如此的雄奇壮丽,诗人是如此的乐观豪迈。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大雪为送别设置背景,渲染雄浑壮阔气氛。
探究诗人如此乐观豪迈的原因,结合材料,知人论世。
材料一:
唐天宝年间,李唐王朝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因而在边境与西北少数民族不断发生战争。许多热血青年投身塞外,立志报国。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岑参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
材料二:
岑参曾在《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中写道“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他在《送人赴安西》里说“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小结:
边塞本来是寒冷的,但这美丽的梨花却温暖了北地的胡天;
边塞本来是单调的,但这一抹红旗却点亮了阴沉的天空;
边塞本来是粗糙的,但这珠帘、罗幕……却晕染出了几分柔美与华丽;
边塞本来是惨淡的,但这胡琴琵琶……却增添了些许热闹与欢乐。
这就是岑参,他心中有一份美丽温暖和一腔热情理想,所以在这苦寒的边塞,才能写出这奇丽壮美的诗篇。
总结课堂:
这首诗完美的将咏雪和送别相结合,在咏雪的诗句中,我们能窥见作者积极、乐观、豁达的情怀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在送别的诗句中,诗人也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雪景来烘托离情别绪,全诗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
2、积累并品评咏雪、送别的名句。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