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8.1传染病和免疫综合复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8.1传染病和免疫综合复习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01 22:1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一课一练 第八单元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综合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某校多位同学患上了水痘病,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在下课时开窗通风,并在放学后组织人员对教室进行消毒,该措施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增强机体免疫力
2.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是(  )
A.淋巴细胞 B.吞噬细胞 C.溶菌酶 D.皮肤和粘膜
3.计划免疫是指(  )
A.有计划地为病人开处方药
B.有计划地为病人注射抗生素
C.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
D.有计划地为健康人做身体健康检查
4.为了控制麻疹流行,今年3月对全市所有8个月至14岁所有儿童进行免费接种麻疹疫苗,这是为了(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治疗传染病患者
5.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这种病1981年在美国发现,现已在全世界传播蔓延.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那么艾滋病患者属于(  )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6.小红切水果时不小心划破手指而流血,妈妈提醒她最近伤口不能接触水,否则容易引起感染。可见完好的皮肤对人体有保护作用,这属于(  )
A.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B.免疫的第二道防线
C.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D.特异性免疫
7.传染病能够传染和流行,下面选项中都是传染病的一项是(  )
①脚气病 ②流感 ③色盲 ④肺结核 ⑤血吸虫病 ⑥糖尿病 ⑦艾滋病
A.①②④⑤⑦ B.②③④⑤⑦ C.②④⑤⑥⑦ D.②④⑤⑦
8. 2023年春节是宣布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以来的第一个春节,在以下健康过大年的几点倡议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
A.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公筷制
B.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情愉悦
C.加强健康监测,密切关注全家人的健康状况
D.尽量不举办、不参加大规模家庭聚集性活动
9.人的胃液能杀死所吃食物中90%的病原体,这种免疫机能属于(  )
A.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D.保卫人体的第四道防线
10.下列属于免疫监视功能的是(  )
A.呼吸道粘膜纤毛清除异物的作用
B.人体随时清除体内产生的肿瘤细胞
C.胃酸杀死胃内的细菌
D.噬食体内衰老、死亡、损伤的细胞
11.艾滋病被称作世纪癌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主要破坏人体的(  )
A.神经系统 B.消化系统 C.运动系统 D.免疫系统
12.某校的多位同学患上流感后,该校要求每个班级在下课时开窗通风,并在放学后对教室消毒。该措施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增强机体免疫力
13.在日常生活中,会看到受伤的小狗常用舌头舔伤口,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作用.下列叙述中,免疫类型与之不同的是(  )
A.皮肤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B.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
C.白细胞能吞噬病菌
D.接种乙肝疫苗能预防乙肝
14.下列有关生物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是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引起的
B.呼吸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农田排涝有利于根的呼吸
C.温室栽培葡萄,为提高产量应尽量保持温室内昼夜温度相对稳定
D.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没有直接关系
15.下列各项中,不能称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的是(  )
A.角质层防止病菌的侵入
B.血液中的细菌被吞噬细胞消灭
C.在消化道中,一部分病菌被杀死
D.呼吸道粘膜能黏附细菌,形成痰而排出体外
16.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抵抗新冠病毒的特殊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与新冠病毒特异性结合。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新冠病毒和特殊蛋白质分别是(  )
A.抗原、抗体 B.抗体、抗体 C.抗原、抗原 D.抗体、抗原
17.下列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
A.苍蝇 B.结核杆菌 C.蛔虫 D.感冒病毒
18.正在患病毒性肝炎的人,属于(  )
A.病原体 B.易感人群 C.传播途径 D.传染源
19.班某一位同学患了流感,则流感,流感病人,含流感病人飞沫的空气,流感病毒分别属于(  )
①病原体 
②传染源
③传播途径 
④传染病
⑤易感人群
A.①②③④ B.①⑤③④ C.④②③① D.②⑤③①
20.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属于人体的第几道防线?(  )
A.第一道 B.第二道 C.第三道 D.以上都不是
二、综合题
21.水痘和甲型H1N1流感分别是由水痘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分析回答问题。
(1)水痘的传染源是   。
(2)某中学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对教室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并要求学生戴口罩,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上看,这些措施属于   。
(3)某同学没有患过H1N1流感。他说自己接种过水痘疫苗,体内具有抵抗病毒的抗体,所以不会感染甲型H1N1流感。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    。你作出判断的理由是   。
22.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近年来,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尤以年轻人居多,其实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预防措施得当,基本就不会感染艾滋病.
(1)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它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   系统,使人体不抵抗   .
(2)目前,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艾滋病流行环节中的   
(3)图中除“   ”这种行为外,其余都可能传播艾滋病.
(4)日常生活中,你会向人们宣传哪些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
23.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历程中,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有序推进疫苗研制和免费接种,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   ,救治患者的医务人员属于   。
(2)为了预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同学们要勤洗手、多通风,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3)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人体内的   细胞能够产生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殊蛋白质,该物质称为   。
24.非洲猪瘟是由ASFV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这种传染病具有超强的传染性,致死率很高。非洲猪瘟病毒在猪的血液等组织和粪便中能存活6个月,在感染的生肉、未完全煮熟的猪肉制品中能存活3个月,在冻肉中可存活数年。目前,这种病毒只在猪类中传染,并不会传染给其他动物。预防非洲猪瘟的关键是高温或用消毒剂杀灭病毒;其次是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和其他动物进入养殖区域,并对进出人员、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同时尽可能封闭养猪区域,避免其与野猪、其他动物接触。此外,严禁使用餐余垃圾等喂养生猪。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非洲猪瘟病毒属于   。
(2)对进出人员、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处理,严禁使用餐余垃圾喂养生猪,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3)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猪,属于传染病流行的哪个基本环节?   。
(4)非洲猪瘟病毒无细胞结构,由   外壳和内部   组成。
25.阅读并回答: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MERS﹣CoV)而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该病毒于2012年在沙特阿拉伯首次被发现,能引起人发生从普通感冒到严重呼吸综合征的多种疾病.
(1)该病毒和其他病毒一样,结构十分简单,仅由核酸和    组成.
(2)已康复的患者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不会再患该病,这属于    (填写“特异”或“非特异”)性免疫.
(3)对患者采取单独隔离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引起该病的病毒(MERS﹣CoV)是    .(填“病原体”或“传染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解:某校多位同学患上了水痘病,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在下课时开窗通风,并在放学后组织人员对教室进行消毒,该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选:B.
【分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2.【答案】A
【解析】【解答】A、淋巴细胞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胞,抗原侵入人体后,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可见A符合题意。
B、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能抵抗多种病原体,是非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
C、溶菌酶属于杀菌物质,属于第二道防线,能抵抗多种病原体,是非特异性免疫,C不符合题意。
D、皮肤和粘膜属于第一道防线,能抵抗多种病原体,是非特异性免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免疫的三道防线,熟记: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以上两道防线的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属于特异性免疫。
3.【答案】C
【解析】【解答】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遗传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疫苗,按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使人体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控制、先灭病原体目的。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计划免疫的含义,熟记即可。
4.【答案】C
【解析】【解答】解: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所以“今年3月对全市所有8个月至14岁所有儿童进行免费接种麻疹疫苗”,这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
故选:C.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5.【答案】B
【解析】【解答】艾滋病患者是能够散播爱滋病病毒的人,因此艾滋病患者属于传染源.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6.【答案】A
【解析】【解答】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和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故皮肤对人体有保护作用属于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
防线 构成 功能 类别
第一道 皮肤和黏膜 阻止或杀死病菌,消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吞噬、溶解病菌
第三道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7.【答案】D
【解析】【解答】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艾滋病、流感、肺结核、血吸虫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而脚气病、色盲、糖尿病不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
故答案为:D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8.【答案】B
【解析】【解答】A、“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公筷制”是为了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病毒传播,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A错误;
B、“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情愉悦”是为了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正确;
C、“加强健康监测,密切关注全家人的健康状况”是为了尽早发现潜在病患,从而达到隔离病患防止疾病的传播,属于控制传染源,C错误;
D、“尽量不举办、不参加大规模家庭聚集性活动”是为了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病毒传播,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预防传染病的三个措施: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
9.【答案】A
【解析】【解答】人体的免疫有三道防线,皮肤和粘膜属于第一道防线,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属于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对所有的病原体都所有抵抗作用,没有选择性,是生来就有的,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属于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具有选择性,每一种疫苗只能对相应的疾病有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疾病没有免疫保护作用,这种免疫称为特异性免疫,可以自然获得,也可以通过计划免疫获得。胃液是由胃粘膜分泌的物质,对于进入胃肠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没有选择性,天性具有的,故属于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
防线 构成 功能 类别
第一道 皮肤和黏膜 阻止或杀死病菌,消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吞噬、溶解病菌
第三道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10.【答案】B
【解析】【解答】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能够及时清除自身产生的衰老、死亡和损伤细胞,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还可以随时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防止肿瘤细胞的产生。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11.【答案】D
【解析】【解答】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等,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故选;D
【分析】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后期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与艾滋病相关的基础知识,只要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12.【答案】B
【解析】【解答】某校多位同学患上了水痘病,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在下课时开窗通风,并在放学后组织人员对教室进行消毒,该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B
【分析】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1、控制传染源:“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消灭病畜。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
3、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
13.【答案】D
【解析】【解答】解:AB、“皮肤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都是第一道防线,因此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白细胞能吞噬病菌”,是第二道防线,因此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接种乙肝疫苗能预防乙肝”,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抗体,是第三道防线,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在日常生活中,会看到受伤的小狗常用舌头舔伤口,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作用”,是第一道防线,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故选:D
【分析】(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所以,免疫类型与之不同的是“接种乙肝疫苗能预防乙肝”.
14.【答案】A
【解析】【解答】A.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核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所以免疫的功能过强如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会形成过敏反应,A符合题意。
B.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农田淹水以后必须及时排涝,是为了让植物的根得到足够的氧气,维持根的正常呼吸,B不符合题意。
C.温室栽培葡萄,为提高产量应尽量保持室温有一定的温差,白天温度高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制造更多的有机物,而夜间温度降低则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C不符合题意。
D.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森林大量消失,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上肢慢慢解放出来,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通过免疫可以减少疾病的产生,维持人体的健康,这是对人体有利的,但是免疫的有些功能有时对人体是不利的.如对人体移植器官的排异反应,使移植的器官难以存活;抵抗抗原的功能过强,可使人体产生过敏反应等。
15.【答案】B
【解析】【解答】ACD、“角质层防止病菌的侵入”、“在消化道中,一部分病菌被杀死”、“吸道粘膜能黏附细菌,形成痰而排出体外”,都属于第一道防线;B、血液中的细菌被吞噬细胞消灭,属于第二道防线.
所以,不能称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血液中的细菌被吞噬细胞消灭”.
故选:B.
【分析】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16.【答案】A
【解析】【解答】从题干信息可知,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抵抗新冠病毒的特殊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与新冠病毒特异性结合,因此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新冠病毒和特殊蛋白质分别是抗原和抗体。
故答案为:A。
【分析】抗原:指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或异物),叫做抗原.又如:注射的“疫苗”和“类病毒”以及“移植的器官”也是属于抗原。
抗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免疫球蛋白).抗体存在于人体血清中。如:患过麻疹的人,体内就产生了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抗体.抗体把麻疹病毒消灭后,自己则留在人体内,当新的麻疹病毒再次侵染该人体时,存在于该人体内的抗体就会将麻疹病毒消灭掉,使患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患麻疹了.还有“抗病毒血清”也是属于抗体。又如:注射疫苗后,体内就产生了相应的抗体。
17.【答案】A
【解析】【解答】病原体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主要有原虫和蛔虫.病原体属于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为动植物和人.能感染人的微生物超过400种,它们广泛存在于人的口、鼻、咽、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以及皮肤中.
苍蝇既不是寄生虫也不是微生物,所以不是病原体,苍蝇应该属于传染病流行的传播途径环节.
故选:A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如引起黄癣病的霉菌)、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蛔虫)以及螨类(如疥螨)等.
18.【答案】D
【解析】【解答】解: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本题传染源应该是患病毒性肝炎的人,因为其携带了病毒性肝炎的病毒并能散播该病原体,符合传染源的概念.
故选:D
【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然后根据现象判断符合哪一环节.
19.【答案】C
【解析】【解答】流感是一种传染病,其病原体是流感病毒,患流感的人是流感病的传染源;流感患者喷出的飞沫中带有流感病毒,流感病人的飞沫就是传播途径。
20.【答案】B
【解析】【解答】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故选:B.
【分析】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图:
21.【答案】(1)水痘患者和水痘病毒携带者
(2)切断传播途径
(3)不对;抗体具有特异性(或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或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不能抵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
【解析】【解答】(1)传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故水痘患者和水痘病毒携带者都能向外散播病原体,所以水痘的传染源是水痘患者和水痘病毒携带者。
(2)对教室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可以消灭病毒等病原体,学生戴口罩可以避免接触到病毒等病原体,所以从预测传染病流行的措施上看:这两个措施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接种疫苗产生抗体只针对刺激它产生抗体的抗原起作用,抗体具有专一性,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接种过水痘疫苗产生的抗体只对水痘病毒有免疫作用,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所以,该同学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1)水痘患者和水痘病毒携带者,(2)切断传播途径,(3)不对,、抗体具有特异性(或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或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不能抵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
【分析】本题考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熟记: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对传染源采取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对公共场所消毒、讲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接种疫苗、锻炼身体等),还需要明确: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对特定的抗原起免疫作用。
22.【答案】(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免疫;病原体
(2)易感人群
(3)一般接触
(4)一般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主要通过静脉注射,不安全性行为而传播(答对一条即可)
【解析】【解答】解:(1)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它的致病因素是结构上很相近似的一组病毒,这组病毒被统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因此,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它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两部分构成.它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不抵抗病原体.(2)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目前,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艾滋病流行环节中的易感人群.(3)艾滋病主要通过共用注射器吸毒、不安全性行为传播,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等而传播,母婴传播.因此,图中除“一般接触”这种行为外,其余都可能传播艾滋病.(4)艾滋病主要通过共用注射器吸毒、不安全性行为传播,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等而传播,母婴传播;要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禁止性乱交;严格检查血液制品;推广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严禁共用针具注射毒品等.
故答案为:(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免疫;病原体;(2)易感人群;(3)一般接触;(4)一般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主要通过静脉注射,不安全性行为而传播(答对一条即可)
【分析】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毒无细胞结构;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吸毒危害很大,我们要拒绝吸毒.据此解答.
23.【答案】(1)病原体;易感人群
(2)切断传播途径
(3)淋巴;抗体
【解析】【解答】(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新冠肺炎属于传染病,所以,新冠病毒是引发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新型冠状肺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都携带着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所以患者属于传染源,而救治患者的医务人员属于则易感人群。
(2)传染病要流行起来需要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所以,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勤洗手、多通风,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3)疫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属于抗原,当抗原进入人体后,可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产生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只对新冠病毒起作用,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病原体、易感人群;(2)切断传播途径;(3)淋巴、抗体。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及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在区分的时候,主要看针对的对象是谁,比如:把患者隔离起来,给患者打针吃药这属于控制传染源;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比如:给健康人注射疫苗、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这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24.【答案】(1)病原体
(2)切断传播途径
(3)传染源
(4)蛋白质;遗传物质
【解析】【解答】(1)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非洲猪瘟病毒引起非洲猪瘟,非洲猪瘟病毒属于病原体。(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进出人员、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处理、严禁使用餐厨剩余物等喂养生猪,属于切断传播途径。(3)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猪,属于传染源。(4)非洲猪瘟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只能寄生在其他活细胞里。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是易感人群,据此解答。
25.【答案】(1)蛋白质
(2)特异
(3)控制传染源;病原体
【解析】【解答】解:(1)该病毒和其他病毒一样,结构十分简单,仅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2)已康复的患者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不会再患该病,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3)对患者采取单独隔离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控制传染源,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
故答案为:(1)蛋白质
(2)特异
(3)控制传染源;病原体
【分析】(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3)免疫有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也叫先天性免疫),其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也叫后天性免疫),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