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0 16:5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第76~78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各拉丹冬,体会作者在描写壮美景观中所融入的情感。
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学习文中写景的顺序和方法。
3.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积极关注环保,为保护美好生态做出自己的努力。
【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重点,有序地描写景物特征。
2.在写景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导学过程 导学方法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我的积累(1)了解文体:游记,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先游后记,亲见真闻。以叙述、描写见长,以叙述和描写为其基本表达方式;一定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考认识,不能纯粹是客观纪实的,否则就是历史资料,而不是散文作品。(2)了解作者:马丽华,女,山东济南人,原籍江苏省邳州。中共党员。1976年毕业于山东临沂师专(现临沂大学)中文系,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曾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2.我的检测(1)注音。黧黑(lí) 砾石(lì) 虔诚(qián) 接踵而至(zhǒng)晕眩(xuán) 腈纶(jīng) 褶皱(zhé) 演绎(yì)(2)释义。黧黑:形容黑。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懈怠:松懈懒惰。 风云变幻:天气变化不定。(3)默读全文,在文中标划出作者到过的地点,理清游踪。答:各拉丹东山脚下——草坝子上——冰河上的砾石堆——冰塔林——冰山脚下——冰窟——冰塔林——冰河之间的砾石堆。3.我的疑惑【合作探究,质疑解惑】一、整体感知第一部分(01—03段)交代到达各拉丹冬的时间,介绍当地的概况,说明对我来说,这将是一次艰苦的旅行。 第二部分(04—06段)介绍冰塔林的景色和“我”摔跤的遭遇。 第三部分(07—13段)写“我”受伤后在各拉丹冬的经历。 第四部分(14—15段)各拉丹冬孕育了长江,滋养了人类。二、问题探究1.各拉丹冬的地貌特征怎样?气候特征怎样? 地貌特征:它的西北阴坡是冰雪,东南阳坡是形态各异的山峰。气候特征:严寒,多云雾。2.作者在各拉丹冬考察时遇到哪些困难? 缺氧造成的高山反应,地震,寒冰;摔跤受伤。【课堂检测,学以致用】1.下列词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A.棱角 虔诚 安营扎寨 风云变幻 B.恭顺 蠕动 接踵而至 历历在目C.豁然 凄凉 川流不息 漫步经心 D.懈怠 敦实 气势磅礴 气喘吁吁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1)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2)等到导演用粗话诅咒那一天,它可就在蔚蓝的天幕下十分情愿地露了面。(3)冰雪的融化封冻,冰川的前进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4)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黛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3.下面四个选项中与例句所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的确,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A.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B.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C.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D.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明媚,这一个风云变化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东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拓展延伸,博闻强技】阅读马丽华《走过西藏》中其他游记一篇,进一步认识游记这种文体的特点。【课后训练,巩固提高】完成练习册本课你做得来的题目。 第二、三课时【知识回顾,温故知新】1.听写词语。2.复述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合作探究,质疑解惑】一、阅读描写冰塔林的语段,填表。次序句段描写角度特点第一次5/6段远望(总写)辽阔、浩茫、奇美,图案多样第二次10/11段近观(细致描绘)晶莹洁白,冰体多样,光彩夺目,时光永恒二、问题探究1.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课后练习三)明确: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是为了反衬各拉丹冬的壮美景色和冰塔林的神奇,更好地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写出了作者的什么心理?明确:写出了作者对死亡的坦然心态。三、赏读品析 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这里的“眩晕”和“卖弄”是什么意思?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明确:“眩晕”指美景多得让人目不暇接,令人陶醉的意思。“卖弄”指故意展现。这里表达了景物带给自己的强烈震撼以及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2.“风声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删去加点的部分,全句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 明确:不能表现大自然的风是亘古存在的,不能表现冰窟的历史悠久。 3.“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作者是怎样描写冰山的裂纹和皱褶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采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描写大自然的形成之前,引发人们思考生存和意义。 【课堂检测,学以致用】结合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歌曲中最能表现本文风光特色的一项是( D )A.《美丽草原我的家》 B.《青藏高原》C.《谁不说咱家乡好》 D.《我爱你塞北的雪》2.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各拉丹冬是长江的源头?(第14段末句)3.分析第11段前两句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答:运用比喻和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河上形成的各种形状是被阳光和风长期照耀和吹刷的结果。4.文章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叙述有什么好处? 答:在叙述自己所见所闻之中,便于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拓展延伸,博闻强技】观看纪录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从多个角度了解长江壮丽的自然景象和多彩的人文景观。【课后训练,巩固提高】完成练习册本课你未做完的题目。【导学反思,自悟自励】 课前查阅,积累知识。逐段扫描,表述要点。速读课文,记下要点,举手发言。独立完成,同桌批改;组内交流,代表发言。紧扣文段,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倾听意见。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教学补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