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庄子》二则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庄子》二则 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0 16:55:1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 《庄子》二则 (第93~95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2.体味人物对话的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
3.学习古人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个志趣高雅的人。
【重点难点】
1.了解寓言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课文的寓意。
2.认识庄子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启发学生把握自然万物的真理。
导学过程 导学方法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我的积累(1)庄子与《庄子》(详见《中学语文教材全解(八年级下册)》)(2)字词①生字 鲲(kūn) 抟(tuán) 濠梁(háo) 鲦鱼(tiáo)②常用文言词语 (见注释)2.我的疑惑【合作探究,质疑解惑】一、朗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重音、停顿、节拍。二、疏通文意1.重点词语解释要求:结合课文注释、工具书进行。另外,小组合作归纳整理课文中的文言现象:①通假字 冥:同“溟”,海。②词类活用 怪:形→名,怪异的事物。③一词多义 名:名字;说出。 其:表选择;指大鹏。固:固然;本来。 之:的;指鱼;取消句子独立性。④古今异义海运:(古)海水运动;(今)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野马:(古)山中雾气;(今)动物名称。安:(古)怎么;(今)安全。2.句子翻译 要求:借助课文注释并参考学习资料,把课文翻译得“信、达、雅”。【课堂检测,学以致用】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怒而飞( 振翅 ) 垂天之云( 悬挂 ) 亦若是则已矣( 这样 ) 安知鱼之乐( 怎么 ) 请循其本 ( 追溯 )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完全 )2.翻译下列句子。(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4)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活动:总结对文意的疏通【课后训练,巩固提高】完成练习册本课你做得来的题目。 第二、三课时【知识回顾,温故知新】1.检查《北冥有鱼》背诵情况。2.检测两则短文文意疏通情况。【合作探究,质疑解惑】三、探究《北冥有鱼》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像力丰富。 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明确:此句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3.奔腾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需要借助什么才能飘扬? 明确: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人、鹏鸟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四、探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庄子与惠子的论辩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明确:一妙在换角度思考问题。从逻辑上说,惠子本来不肯定庄子是否知鱼之乐,且有不知鱼的快乐的意思,而庄子却说惠子已经说过,知道他是知道的,可以说是扭曲了惠子的愿意。二妙在转换问题的角度。“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把惠子“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问题变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问题,在逻辑上可以说是偷换概念的诡辩,是答非所问。这正展示了庄子善用语词上的巧妙在逻辑上回避了矛盾的机敏。2.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明确:庄子转换了问题的角度。庄子回转话题,把“安知”(怎么知道)理解为“在哪里知道”,然后回答说“在濠水上知道的”。3.二人辩论了很久,你认为在这场辩论中谁占据了上风?①从故事本身看,庄子占据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在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②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说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课堂检测,学以致用】一、默写重点句子。1.第一则:综合运用夸张和比喻的句子是其翼若垂天之云,可以概括出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两个成语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第二则:表现庄子机智的句子是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或: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二、回答下列问题。1.试赏析第一则中“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一句话。答:此句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2.第二则中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样的思想?答: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短文中的“鱼之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惠子偏重于知识论的判断。论辩言语严密,逻辑性强,对事物的认知持以寻根究底的态度,求实而缺乏美感。【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活动:总结对二则的理解【课后训练,巩固提高】完成练习册本课你未做完的题目。【导学反思,自悟自励】 整理资料,积累常识。反复朗读,读顺读熟。察看注释,自行翻译;标出疑难,请教解决。自主完成,小组订正。小组讨论,质疑解惑。学生发言,教师补充。独立完成,小组评改。
教学补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