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礼记》二则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礼记》二则 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0 16:55:1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2课 《礼记》二则 (第96~97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熟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重点文言词语,能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3.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能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2.认识教学相长的道理和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导学过程 导学方法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我的积累(1)《礼记》(详见《中学语文教材全解(八年级下册)》)(2)字词①生字 虽有佳肴(yáo)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选贤与能(jǔ)讲信修睦(mù) 鳏寡(guān) 男有分(fèn)②常用文言词语 (见注释)2.我的疑惑【合作探究,质疑解惑】一、朗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读出节奏。如: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二、疏通文意1.重点词语解释要求:结合课文注释、工具书进行。另外,小组合作归纳整理课文中的文言现象:①通假字兑:同“悦”,指傅悦。 与:通“举”,推举,选举。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②词类活用亲:以……为亲,敬爱。 子:以……为子,疼爱。③一词多义其:它的;表示推测。 为:是;为了。 亲:父母;以……为亲,敬爱。 闭:闭塞;关闭。子:子女;以……为子,疼爱。 长:增长;成长。④古今异义虽: 旨: 困: 强: 长: 大道: 归: 乱: 贼: 2.句子翻译 要求:借助课文注释并参考学习资料,把课文翻译得“信、达、雅”。【课堂检测,学以致用】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1)虽有嘉肴( 即使 ) (2)然后能自强也( 勉励 )(3)大道之行也( 政治制度 ) (4)女有归( 女子出嫁 )3.翻译下列句子。(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故曰:教学相长也。 (3)故人不独亲其亲。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拓展延伸,博闻强技】讨论: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课后训练,巩固提高】完成练习册本课你做得来的题目。 第二课时【知识回顾,温故知新】 男生背第一则,女生背第二则。【合作探究,质疑解惑】1.《虽有佳肴》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明确: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2.《虽有佳肴》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的?明确:先用“嘉肴”、“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再从教与学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兌命》“学学半”的话加以佐证。3.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谈谈看法。 明确: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他,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4.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 明确:“大道”指政治上的最高思想(或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指理想社会。5.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明确:①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②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6.任何想象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明确:文末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呈,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7.如何评价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明确:孔子的大同社会是一种“老有所依,幼有所养,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的理想社会,跟现在和谐社会差不多。尽管这个理想的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它是我国社会思想史的一份宝贵财富。8.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 明确:①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②大同社会里人人和谐、互敬互助、没有战争的安宁生活与桃源里人人怡然自得、和平幸福的生活是一样的。【课堂检测,学以致用】1.下列对《虽有佳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文中“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意思基本相同,结尾最后一句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说服力。B.本文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申到“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C.文章指出了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只有在教授别人的时候,才能发现自己知识的短缺。2.下列对《大道之行也》有关内容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C )A.“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担任社会管理职务的人应当建立讲求诚信的社会风尚。B.“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二千多年来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为之奋斗着,也曾出现过如桃花源那样的地方。C.文章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D.课文阐述了治理“大同”社会的三个最高纲领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夜不闭户。【总结提炼,知识升华】1.我的收获: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知道了行动比想象重要;教也可以增长知识,同学间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2.我的建议:【课后训练,巩固提高】完成练习册本课你未做完的题目。【导学反思,自悟自励】 借助资料,积累知识。结合注释,自行翻译;幻灯展示,对照改正。运用所学,快速完成。同桌互评,总结得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达成共识,代表陈述。逐项辨析,确定答案。
教学补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