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核舟记 (第43~44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学习“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3.品味本文语言简洁、周密、生动的特点。
【重点难点】
1.重点(同“学习目标”1)
2.难点(同“学习目标”3)
导学过程 导学方法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给加粗字注音。(1)罔不(wǎng) (2)贻(yí) (3)箬篷(ruò)(4)八分有奇(jī) (5)篆章(zhuàn) (6)髯(rán)(7)天启壬戌(xū) (8)石青糝之(sǎn)2.《核舟记》选自 清 朝人 张潮 编辑的《虞初新志》,《核舟记》的作者明 朝人 魏学洢 。3.说说你对这枚核舟的首要印象。【合作探究,质疑解惑】一、朗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重音、停顿、节拍。二、疏通文意1.重点词语解释要求:结合课文注释、工具书进行。另外,小组合作归纳整理课文中的文言现象:①通假字: 【衡】同“横”。 【诎】同“屈”,弯曲。 【有】同“又”。②词类活用【箬篷(石青)】名→状,用箬篷(用石青)。 【峨冠(椎髻)】名→动,带着高高的帽子(梳着椎形发髻)。③一词多义【奇】奇妙;零数,余数。 【为】雕刻;是。 【端】一头;正,直。 【可】大约;可以。④古今异义【曾】(古义)竟然。(今义)曾经。【望】(古义)对着。(今义)向远处看。【属】(古义)类似。(今义)属于。2.句子翻译 要求:借助课文注释并参考学习资料,把课文翻译得“信、达、雅”。二、质疑解惑1.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 明确:①雕刻者的精湛技巧以及核舟的由来和主题;②核舟的形状、结构和舟上的情景;③核舟上雕刻的人、物、字及其数量。2.说说所刻人物的神态特点。 明确:苏轼、黄庭坚:专注;佛印:超然;舟子:一激动一平静。3.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课后练习一) 明确:用料体积之小;所刻事物之多;所刻人物形状情态之细。4.课文为什么不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一一介绍?(课后练习二) 明确: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可以关闭,这样说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5.分析课文语言的简洁、严密、生动。(课后练习三) 明确:①简洁,如第一段第一句,只用38个字,就介绍了以下内容:雕刻者的基本情况,使用材料之小,所刻人与物之多之细。②严密,如第二段第一句,用“约”“许”表示推测估计,因为这些数据实估量出来的,不是实际测量所得,就不说得那么绝对。③生动,如第四段描述舟子的举止神情,体现了生动的语言特点。6.说说课文数量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课后练习四) 语言时态量词是否出现数词出现位置古代汉语通常只用数词,不用或少用量词。一些数词放在名词后。现代汉语一般是数词与量词连用。数量词放在名词之前。【课堂检测,学以致用】1.解释加粗词。(1)罔不:无,没有。 (2)尝贻余核舟一:赠送。(3)绝类弥勒:像。 (4)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5)篆章:篆字图章。 (6)视端容寂:神色。(7)曾不盈寸:满。 (8)桃核修狭者:长。2.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B.不足为外人道也C.为人五,为窗八 D.中轩敞者为舱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脚,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译: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③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原来是挑选了长而狭的桃核刻成的。【总结提炼,知识升华】【课后训练,巩固提高】 完成练习册本课所有题目。【导学反思,自悟自励】 认读生字,扫清障碍。朗读课文,正确流利。读记注释,便于运用。自行翻译,对照更正。思考讨论,代表发言。仔细读题,认真思考,正确解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