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2-24 14:32:24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非阴影部分为昼半球。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弧AN为昏线 B.弧BN为晨线
C.A点时刻为8时 D.B点时刻为18时
(2)B点经度为(  )
A.135°E B.135°W C.45°W D.45°E
【答案】(1)D
(2)C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
【解析】【分析】(1)图示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因此地球自转方向应为逆时针,故弧AN为晨线,弧BN为昏线,A、B错误;图示时刻全球昼夜平分,弧AN为晨线,所以A点时刻应为6时,C错误;弧BN为昏线,所以B点时刻为18时,D正确。(2)图示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图中经线把全球平分为八份,根据180°经线位置,推出A点经度应为135°E,B点经度为45°W,因此C正确。
【点评】晨昏线即晨昏圈,指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地球的大圆圈。春秋二分,全球昼夜等长;冬夏二至,它同经线交角最大,全球昼夜长短差值最大,由于大气折光作用和太阳视半径的存在,它实际上比大圈略小。
2.读国际日期变更线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一架飞机从圣彼得堡(60°N,30°E)起飞,向西南经过11小时飞抵古巴首都哈瓦那(西五区)。起飞时圣彼得堡时间为18日15时,飞机到达哈瓦那时,当地时间是(  )
A.19日12时 B.19日19时 C.18日12时 D.18日19时
(2)一艘向东航行于太平洋上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 (  )
A.12月29日12时5分 B.12月30日11时55分
C.12月31日11时55分 D.12月31日12时5分
【答案】(1)D
(2)A
【知识点】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日界线与日期的计算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圣彼得堡位于东二区,哈瓦那位于西五区,圣彼得堡比哈瓦那早7小时。飞机起飞时哈瓦那时间为18日8时(15-7=8),再加上飞机飞行的时间11小时,飞机到达哈瓦那时当地时间为18日19时,D正确。(2)本题考查国际日期变更线。从12月30日12时起,经过5分钟后,时刻为12时5分,当其越过了180°经线后,日期有可能发生变更,也有可能不变,因为180度经线与国际日界线并不完全重合,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有两种情况:(1)若自西向东跨越日界线,则日期减一天,为12月29日12时5分;(2)若未跨越日界线,日期不变更,则为12月30日12时5分。故选A。
【点评】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规定了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变更线位于太平洋中的180°经线上,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因此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为避免在一个国家中同时存在着两种日期,实际日界线 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折线。它北起北极,通过白令海峡、太平洋,直到南极。这样,日界线就不再穿过任何国家。这条线上的子夜,即地方时间零点,为日期的分界时间。按照规定,凡越过这条变更线时,日期都要发生变化:从东向西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加一天,从西向东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 又叫“人为日界线”。
3.下图为山东省某地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节气,正午时能够遮阳的车位最多的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当太阳光线为③时,该日山东省 (  )
A.正处小麦收获季节 B.全省草木葱绿
C.一年中日出最晚 D.各地昼夜等长
【答案】(1)B
(2)C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判断。由于该停车场位于山东省(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所以夏至日时正午能够遮阳的车位最多。(2)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判断。由上题的分析可知,图中箭头①代表夏至日,箭头②代表春分日、秋分日,箭头③代表冬至日,故当太阳光线为③时,该日山东省在一年中日出最晚。
【点评】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
1、在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出现极小值。其中除赤道两个极小值都是最小值外,其它地区以太阳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
2、在回归线之上的地区,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机会,分别是夏至和冬至。
3、在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可含南北回归线,在太阳直射本半球回归线时最大,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
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A、B、C、D为二分二至日)(图a)及A位置北极上空俯视放大图(图b),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b所示,指出图b中表示晨线和昏线线段的字母   。
(2)该日,Q地的昼长为   小时,Q地日出地方时为   时。
(3)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该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答案】(1)PM为晨线,MN为昏线
(2)18;3
(3)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长越长、夜长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反之;赤道上昼夜平分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晨线和昏线的判读。读图根据太阳光线及晨昏线的位置,可知晨昏线左边为昼半球,右边为夜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即6月22日左右,夏至日。根据地球自转方向(逆时针)及昼夜半球的分布,可知PM为晨线,MN为昏线。(2)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及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Q地位于晨线与经线的交点上,Q地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即为Q地日出地方时,然后再根据日出的地方时求昼夜长短。M所在经线平分夜半球,地方时为0时,Q所在经线与M所在经线经度差为45°,地方时差3小时,故Q地的地方时(日出时间)为3时。Q地的昼长为2×(12-3)=18小时。(3)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的描述。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需要描述各半球昼夜状况、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极昼极夜的分布等。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为冬至日。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长越长,夜长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反之,赤道上昼夜平分。
【点评】晨昏线指地球上迎着太阳的昼半球与背着太阳的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也称晨昏圈。晨昏圈把它所通过的纬线圈分成昼弧和夜弧,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可表示该纬线圈昼夜长短的状况。由于地球不停地以1个太阳日为周期的自转,晨昏圈在地面上不断地移动,其周期也为1个太阳日(24小时),从而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地球公转过程中各纬线圈上昼弧与夜弧的长度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北半球的春分日、秋分日,晨昏圈同某一经线圈相重合,全球各地域昼夜的时间大致是对等的,同一纬度线的昼弧与夜弧是等长的,即昼夜平分。在北半球的夏至日、冬至日,晨昏圈同经线的交角为最大,夏至日,北半球各纬线圈上的昼弧为一年中最长,黑夜的夜弧为最短。即白昼为最长,黑夜为最短;南半球各纬线圈上的夜弧为一年中最长,昼弧为最短。即黑夜为最长,昼为最短。冬至日,反之。晨昏圈是地球上的大圈,但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等,在日出以前和日没以后天空仍较明亮,因此它实际上要比大圈略小些。
5.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此时A点的区时是(  )
A.7月8日12时 B.7月7日24时 C.7月8日6时 D.7月8日16时
(2)此时北京时间是(  )
A.7月8日15时 B.7月8日14时 C.7月8日20时 D.7月7日14时
(3)有关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点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三点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三点角速度相同,B点线速度大于C点
D.三点线速度相同,A点角速度大于B点
【答案】(1)C
(2)B
(3)B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光照图的判读;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日界线与日期的计算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区时计算。根据材料分析可知,B点所在经线为45°W,A点经度应为0°。非阴影部分为7月8日,可知90°W(西六区中央经线)为0时,A点所在经线为零时区中央经线,零时区与西六区相差6个小时,且在西六区的东边。根据“东加西减”原则,A点的区时应为7月8日6时,故正确答案为C。(2)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根据日期分布可判断,西六区为7月8日0时,东八区与西六区相差14个小时,且位于西六区东边。根据“东加西减”原则,此时北京时间应为7月8日14时。故正确答案为B。(3)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规律。根据所学知识,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均为15°/h,但线速度变化规律为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故排除A、B、D。据图可知,C点纬度高于B点,故C点线速度小于B点,C正确。
【点评】区时的计算方法:
一、所在经线度数/15度=整数....余数
1.若余数小于7.5,即为整数时区.
2.若余数大于7.5,即为(整数+1)时区.
二、已知时间+/-时区差=所求时间(东加西减)
时区分布:
西(东)12区→西1区→中时区→东1区→东(西)12区
说明:东西12区是一个时区,虽然在同一时区,但相差一天.
人为规定,在日界线西侧的东十二区在任何时刻,总是比日界线东侧的西十二区早24小时,这样东、西十二区,虽为一个时区钟点相同,但日期总是相差一天,即东十二区任何时候都比西十二区要早一天。
所以,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反之,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为了避免日界线穿过陆地,日界线与180°经线并不完全一致,而是增加了几处曲折。
6.一条平直的河流,其上游南岸冲刷厉害,而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则此河的位置和流向与图示相吻合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知识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的偏转
【解析】【分析】由题意知,河流上游和下游侵蚀岸和堆积岸不同,结合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应为地跨南北半球的河流,②④可排除,答案为①③。
【点评】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作用于运动物体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简称偏向力。它只在物体相对于地面有运动时才产生(实际不存在),只能改变水平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速率。
7.下图是某市(29°N,116°E)某楼盘平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在面积、户型、楼层(5层以上)等都相同的情况下,从居住条件方面考虑,房价最高的可能是 (  )
A.A B.B C.C D.D
(2)该楼盘每栋房屋均为25层(层高为3米,无架空层),楼间距为30米,B栋15层某业主家一年中正午不能获得太阳照射的时间大约为(  )
A.2个月 B.4个月 C.6个月 D.8个月
【答案】(1)D
(2)A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该市经纬度为(29°N,116°E),从该楼盘平面图可以得出,在面积、户型、楼层(5层以上)等都相同的情况下,A、B位于北侧,采光条件弱于南侧的C、D楼,价格可能较低,A、B错误;D位于东侧,远离西侧交通干线噪声污染,从居住条件方面考虑,房价最高的可能是D,所以D正确,C错误。(2)由题中材料可知,15楼距楼顶的高度为30米,与前楼的楼间距也为30米,则刚好有阳光射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45°(如下图),此时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求得太阳直射点位于16°S。如果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就小于45°,太阳光线就会被南楼阻挡,该业主家不能获得阳光照射。一年12个月太阳直射点总共移动了23°26′×4=93°44′,所以平均每个月约移动8°,16°S向南移动到23°26′再回到16°S,共移动了约15°,所以该房屋每年约有2个月的时间正午无法获得太阳照射,A正确。
【点评】地球绕太阳公转,由于地轴的倾斜,地轴与轨道平面始终保持着大概66°34′的夹角,这样,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并决定了太阳可能直射的范围: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即直射点的纬度为0°;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如果某地的纬度已经知道,依据下面的公式就可以计算出此地的太阳高度。
8.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是以   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C三点线速度最小的是   。
(2)此时E点地方时是   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时。
(3)图中晨昏线EDC中晨线是   。C点位于H点的   方向。
(4)A点的地理坐标是   。
(5)此时A、B、D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昼长是   小时。
【答案】(1)北;B
(2)18;15
(3)DC;西南
(4)(23°26′N,0°)
(5)D;24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第(1)题,该图是极地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所以为北极上空俯视图,中心为北极点。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根据图示可知A、B、C三点中B点纬度最高,故其线速度最小。第(2)题,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E点刚好位于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以E点的地方时为18时。国际标准时间是指0°经线的地方时。根据图中180°经线的位置判断,E点经度为45°E,与0°经线相差45°÷15°=3小时,0°经线位于E点西边,所以0°经线地方时为18-3=15时。第(3)题,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所以DC是晨线。根据图中180°经线的位置可判断C点的坐标为(0°,135°W),H点的坐标为(45°N,0°),所以C点位于H点的西南方向。第(4)题,A点位于180°的对应经线上,经度为0°。A点所在虚线为北回归线,A点纬度为23°26′N。第(5)题,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北半球昼长夜短。随着纬度增大,昼渐长,夜渐短,D点位于北极圈上,在三点中纬度最高,白昼最长且又在极昼区内,昼长为24小时。
【点评】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步骤:
1.找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一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不同是东经或西经,则:经度差=两经度和(和小于180°时)或经度差= (180° 一两经度和)。( 在两经度和大于180°时)
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六15° /H
3.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 即:要求点在已知点的东方,加地方时差;如要求点在已知点西方,则减地方时差
9.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分别表示北半球夏半年某日四地的太阳高度变化过程,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2)②的地点是   ,④的地点在   。
(3)四地中发生极昼现象的是   地。
(4)①②③④四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是   。
(5)为了接受较强的阳光,①处的住宅门窗应朝向   ,③处住宅门窗应朝向   。
(6)H1为该日③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则H1=   。(用h表示)
【答案】(1)北纬h度
(2)北极点;赤道
(3)②和③
(4)②③①④
(5)北;南
(6)2h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正午太阳高度与纬度的关系,极点的太阳高度。第(1)题,读图,②地的太阳高度一直不变,应是北极点,极点的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的纬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北纬h度。第(2)题,结合前面分析,②的地点是北极点,该日不是二分日,④地日出6时,日落18时,昼夜等长,④地点在赤道。第(3)题,四地中②在北极点;③昼长时间是24小时,发生极昼现象的是②和③。第(4)题,②是极点,纬度最高。③有极昼现象,纬度较高。④在赤道,纬度最低。①是昼短夜长,位于南半球,没有极夜现象,纬度小于极圈度数,结合太阳高度,纬度位于南温带。所以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②③①④。第(5)题,①处位于南半球的温带地区,为了接受较强的阳光,住宅门窗应朝向北。③处位于北半球,为了接受较强的阳光,住宅门窗应朝向南。第(6)题,H1为该日③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纬度是北纬h°,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故③地纬度为(90-h)°,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则H1=90-|(90-h)-h|=2h°。
【点评】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专业上讲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与地心相连的地表切面的夹角。太阳高度角简称高度角。当太阳高度角为90°时,此时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当太阳斜射地面时,太阳辐射强度就小。
1 / 1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非阴影部分为昼半球。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弧AN为昏线 B.弧BN为晨线
C.A点时刻为8时 D.B点时刻为18时
(2)B点经度为(  )
A.135°E B.135°W C.45°W D.45°E
2.读国际日期变更线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一架飞机从圣彼得堡(60°N,30°E)起飞,向西南经过11小时飞抵古巴首都哈瓦那(西五区)。起飞时圣彼得堡时间为18日15时,飞机到达哈瓦那时,当地时间是(  )
A.19日12时 B.19日19时 C.18日12时 D.18日19时
(2)一艘向东航行于太平洋上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 (  )
A.12月29日12时5分 B.12月30日11时55分
C.12月31日11时55分 D.12月31日12时5分
3.下图为山东省某地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节气,正午时能够遮阳的车位最多的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当太阳光线为③时,该日山东省 (  )
A.正处小麦收获季节 B.全省草木葱绿
C.一年中日出最晚 D.各地昼夜等长
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A、B、C、D为二分二至日)(图a)及A位置北极上空俯视放大图(图b),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b所示,指出图b中表示晨线和昏线线段的字母   。
(2)该日,Q地的昼长为   小时,Q地日出地方时为   时。
(3)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该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5.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此时A点的区时是(  )
A.7月8日12时 B.7月7日24时 C.7月8日6时 D.7月8日16时
(2)此时北京时间是(  )
A.7月8日15时 B.7月8日14时 C.7月8日20时 D.7月7日14时
(3)有关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点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三点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三点角速度相同,B点线速度大于C点
D.三点线速度相同,A点角速度大于B点
6.一条平直的河流,其上游南岸冲刷厉害,而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则此河的位置和流向与图示相吻合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下图是某市(29°N,116°E)某楼盘平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在面积、户型、楼层(5层以上)等都相同的情况下,从居住条件方面考虑,房价最高的可能是 (  )
A.A B.B C.C D.D
(2)该楼盘每栋房屋均为25层(层高为3米,无架空层),楼间距为30米,B栋15层某业主家一年中正午不能获得太阳照射的时间大约为(  )
A.2个月 B.4个月 C.6个月 D.8个月
8.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是以   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C三点线速度最小的是   。
(2)此时E点地方时是   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时。
(3)图中晨昏线EDC中晨线是   。C点位于H点的   方向。
(4)A点的地理坐标是   。
(5)此时A、B、D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昼长是   小时。
9.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分别表示北半球夏半年某日四地的太阳高度变化过程,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2)②的地点是   ,④的地点在   。
(3)四地中发生极昼现象的是   地。
(4)①②③④四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是   。
(5)为了接受较强的阳光,①处的住宅门窗应朝向   ,③处住宅门窗应朝向   。
(6)H1为该日③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则H1=   。(用h表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D
(2)C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
【解析】【分析】(1)图示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因此地球自转方向应为逆时针,故弧AN为晨线,弧BN为昏线,A、B错误;图示时刻全球昼夜平分,弧AN为晨线,所以A点时刻应为6时,C错误;弧BN为昏线,所以B点时刻为18时,D正确。(2)图示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图中经线把全球平分为八份,根据180°经线位置,推出A点经度应为135°E,B点经度为45°W,因此C正确。
【点评】晨昏线即晨昏圈,指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地球的大圆圈。春秋二分,全球昼夜等长;冬夏二至,它同经线交角最大,全球昼夜长短差值最大,由于大气折光作用和太阳视半径的存在,它实际上比大圈略小。
2.【答案】(1)D
(2)A
【知识点】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日界线与日期的计算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圣彼得堡位于东二区,哈瓦那位于西五区,圣彼得堡比哈瓦那早7小时。飞机起飞时哈瓦那时间为18日8时(15-7=8),再加上飞机飞行的时间11小时,飞机到达哈瓦那时当地时间为18日19时,D正确。(2)本题考查国际日期变更线。从12月30日12时起,经过5分钟后,时刻为12时5分,当其越过了180°经线后,日期有可能发生变更,也有可能不变,因为180度经线与国际日界线并不完全重合,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有两种情况:(1)若自西向东跨越日界线,则日期减一天,为12月29日12时5分;(2)若未跨越日界线,日期不变更,则为12月30日12时5分。故选A。
【点评】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规定了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变更线位于太平洋中的180°经线上,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因此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为避免在一个国家中同时存在着两种日期,实际日界线 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折线。它北起北极,通过白令海峡、太平洋,直到南极。这样,日界线就不再穿过任何国家。这条线上的子夜,即地方时间零点,为日期的分界时间。按照规定,凡越过这条变更线时,日期都要发生变化:从东向西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加一天,从西向东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 又叫“人为日界线”。
3.【答案】(1)B
(2)C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判断。由于该停车场位于山东省(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所以夏至日时正午能够遮阳的车位最多。(2)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判断。由上题的分析可知,图中箭头①代表夏至日,箭头②代表春分日、秋分日,箭头③代表冬至日,故当太阳光线为③时,该日山东省在一年中日出最晚。
【点评】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
1、在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出现极小值。其中除赤道两个极小值都是最小值外,其它地区以太阳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
2、在回归线之上的地区,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机会,分别是夏至和冬至。
3、在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可含南北回归线,在太阳直射本半球回归线时最大,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
4.【答案】(1)PM为晨线,MN为昏线
(2)18;3
(3)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长越长、夜长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反之;赤道上昼夜平分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晨线和昏线的判读。读图根据太阳光线及晨昏线的位置,可知晨昏线左边为昼半球,右边为夜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即6月22日左右,夏至日。根据地球自转方向(逆时针)及昼夜半球的分布,可知PM为晨线,MN为昏线。(2)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及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Q地位于晨线与经线的交点上,Q地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即为Q地日出地方时,然后再根据日出的地方时求昼夜长短。M所在经线平分夜半球,地方时为0时,Q所在经线与M所在经线经度差为45°,地方时差3小时,故Q地的地方时(日出时间)为3时。Q地的昼长为2×(12-3)=18小时。(3)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的描述。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需要描述各半球昼夜状况、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极昼极夜的分布等。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为冬至日。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长越长,夜长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反之,赤道上昼夜平分。
【点评】晨昏线指地球上迎着太阳的昼半球与背着太阳的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也称晨昏圈。晨昏圈把它所通过的纬线圈分成昼弧和夜弧,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可表示该纬线圈昼夜长短的状况。由于地球不停地以1个太阳日为周期的自转,晨昏圈在地面上不断地移动,其周期也为1个太阳日(24小时),从而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地球公转过程中各纬线圈上昼弧与夜弧的长度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北半球的春分日、秋分日,晨昏圈同某一经线圈相重合,全球各地域昼夜的时间大致是对等的,同一纬度线的昼弧与夜弧是等长的,即昼夜平分。在北半球的夏至日、冬至日,晨昏圈同经线的交角为最大,夏至日,北半球各纬线圈上的昼弧为一年中最长,黑夜的夜弧为最短。即白昼为最长,黑夜为最短;南半球各纬线圈上的夜弧为一年中最长,昼弧为最短。即黑夜为最长,昼为最短。冬至日,反之。晨昏圈是地球上的大圈,但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等,在日出以前和日没以后天空仍较明亮,因此它实际上要比大圈略小些。
5.【答案】(1)C
(2)B
(3)B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光照图的判读;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日界线与日期的计算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区时计算。根据材料分析可知,B点所在经线为45°W,A点经度应为0°。非阴影部分为7月8日,可知90°W(西六区中央经线)为0时,A点所在经线为零时区中央经线,零时区与西六区相差6个小时,且在西六区的东边。根据“东加西减”原则,A点的区时应为7月8日6时,故正确答案为C。(2)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根据日期分布可判断,西六区为7月8日0时,东八区与西六区相差14个小时,且位于西六区东边。根据“东加西减”原则,此时北京时间应为7月8日14时。故正确答案为B。(3)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规律。根据所学知识,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均为15°/h,但线速度变化规律为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故排除A、B、D。据图可知,C点纬度高于B点,故C点线速度小于B点,C正确。
【点评】区时的计算方法:
一、所在经线度数/15度=整数....余数
1.若余数小于7.5,即为整数时区.
2.若余数大于7.5,即为(整数+1)时区.
二、已知时间+/-时区差=所求时间(东加西减)
时区分布:
西(东)12区→西1区→中时区→东1区→东(西)12区
说明:东西12区是一个时区,虽然在同一时区,但相差一天.
人为规定,在日界线西侧的东十二区在任何时刻,总是比日界线东侧的西十二区早24小时,这样东、西十二区,虽为一个时区钟点相同,但日期总是相差一天,即东十二区任何时候都比西十二区要早一天。
所以,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反之,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为了避免日界线穿过陆地,日界线与180°经线并不完全一致,而是增加了几处曲折。
6.【答案】D
【知识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的偏转
【解析】【分析】由题意知,河流上游和下游侵蚀岸和堆积岸不同,结合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应为地跨南北半球的河流,②④可排除,答案为①③。
【点评】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作用于运动物体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简称偏向力。它只在物体相对于地面有运动时才产生(实际不存在),只能改变水平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速率。
7.【答案】(1)D
(2)A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该市经纬度为(29°N,116°E),从该楼盘平面图可以得出,在面积、户型、楼层(5层以上)等都相同的情况下,A、B位于北侧,采光条件弱于南侧的C、D楼,价格可能较低,A、B错误;D位于东侧,远离西侧交通干线噪声污染,从居住条件方面考虑,房价最高的可能是D,所以D正确,C错误。(2)由题中材料可知,15楼距楼顶的高度为30米,与前楼的楼间距也为30米,则刚好有阳光射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45°(如下图),此时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求得太阳直射点位于16°S。如果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就小于45°,太阳光线就会被南楼阻挡,该业主家不能获得阳光照射。一年12个月太阳直射点总共移动了23°26′×4=93°44′,所以平均每个月约移动8°,16°S向南移动到23°26′再回到16°S,共移动了约15°,所以该房屋每年约有2个月的时间正午无法获得太阳照射,A正确。
【点评】地球绕太阳公转,由于地轴的倾斜,地轴与轨道平面始终保持着大概66°34′的夹角,这样,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并决定了太阳可能直射的范围: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即直射点的纬度为0°;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如果某地的纬度已经知道,依据下面的公式就可以计算出此地的太阳高度。
8.【答案】(1)北;B
(2)18;15
(3)DC;西南
(4)(23°26′N,0°)
(5)D;24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第(1)题,该图是极地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所以为北极上空俯视图,中心为北极点。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根据图示可知A、B、C三点中B点纬度最高,故其线速度最小。第(2)题,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E点刚好位于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以E点的地方时为18时。国际标准时间是指0°经线的地方时。根据图中180°经线的位置判断,E点经度为45°E,与0°经线相差45°÷15°=3小时,0°经线位于E点西边,所以0°经线地方时为18-3=15时。第(3)题,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所以DC是晨线。根据图中180°经线的位置可判断C点的坐标为(0°,135°W),H点的坐标为(45°N,0°),所以C点位于H点的西南方向。第(4)题,A点位于180°的对应经线上,经度为0°。A点所在虚线为北回归线,A点纬度为23°26′N。第(5)题,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北半球昼长夜短。随着纬度增大,昼渐长,夜渐短,D点位于北极圈上,在三点中纬度最高,白昼最长且又在极昼区内,昼长为24小时。
【点评】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步骤:
1.找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一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不同是东经或西经,则:经度差=两经度和(和小于180°时)或经度差= (180° 一两经度和)。( 在两经度和大于180°时)
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六15° /H
3.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 即:要求点在已知点的东方,加地方时差;如要求点在已知点西方,则减地方时差
9.【答案】(1)北纬h度
(2)北极点;赤道
(3)②和③
(4)②③①④
(5)北;南
(6)2h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正午太阳高度与纬度的关系,极点的太阳高度。第(1)题,读图,②地的太阳高度一直不变,应是北极点,极点的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的纬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北纬h度。第(2)题,结合前面分析,②的地点是北极点,该日不是二分日,④地日出6时,日落18时,昼夜等长,④地点在赤道。第(3)题,四地中②在北极点;③昼长时间是24小时,发生极昼现象的是②和③。第(4)题,②是极点,纬度最高。③有极昼现象,纬度较高。④在赤道,纬度最低。①是昼短夜长,位于南半球,没有极夜现象,纬度小于极圈度数,结合太阳高度,纬度位于南温带。所以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②③①④。第(5)题,①处位于南半球的温带地区,为了接受较强的阳光,住宅门窗应朝向北。③处位于北半球,为了接受较强的阳光,住宅门窗应朝向南。第(6)题,H1为该日③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纬度是北纬h°,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故③地纬度为(90-h)°,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则H1=90-|(90-h)-h|=2h°。
【点评】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专业上讲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与地心相连的地表切面的夹角。太阳高度角简称高度角。当太阳高度角为90°时,此时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当太阳斜射地面时,太阳辐射强度就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