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1 14:1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第1~2课时)
【目的要求】
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
【重点难点】
1.朗读本诗,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导学过程 导学方法
一课时【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我的积累(1)作者: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土地情诗》《珠贝——大海的眼睛》等。(2)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具有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的特点。代表诗人如舒婷、北岛、顾城。2.我的检测(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的作者是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这首诗以第一人称写成,诗中抒情主人公代表着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承担起重任的一代人。(2)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疲惫(bèi) 干瘪(biě) 胚(pēi)芽 绯(fēi)红 迷惘(wǎng) 淤(yū)滩 簇(cù)新 蜗(wō)行3.我的疑惑【合作探究,质疑解难】一、诵读指导 提示:这首诗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很确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诵读中要注意体会停顿和重音。 二、整体感知1.概括每节大意第1节:回溯祖国数百年贫困落后的历史。 第2节: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第3节:描绘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 第4节:强调“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 2.归纳诗歌主题这首诗描述了中国过去的贫穷和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与苦难,也展现了祖国让人振奋的崛起和新生,深情地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无限期盼和献身精神。三、合作探究学生有感情诵读全诗,思考:诗中的“我”仅仅指诗人自己吗 “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教材“思考探究一”) 明确:①“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②“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检测反馈,学以致用】 请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1)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 (2)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4)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学生简述诗歌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本人补充或纠正。【课后训练,巩固拓展】 完成练习册本课你做得来的题目。 二课时【知识回顾,温故知新】 1.背诵这首诗。 2.说说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合作探究,质疑解难】一、内容探究1.说说前三节诗的意象及其内涵。 明确:第一节,诗人运用意象“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象征了贫困落后却依然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第二节,诗人运用意象“飞天”“花朵”,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美好愿望。第三节,诗人运用意象“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2.体会每节诗、整首诗所表现的情感。 明确:①第一节,深沉,悲痛。第二节,痛苦,希望。第三节,欣喜,激动。第四节,深情,热烈(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感情达到了高潮)。②这首诗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3.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明确:①不一样。②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③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4.品味诗中一些句子的含义。(教材“思考探究三”) 明确:第一节一、二行,表现祖国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却依然顽强支撑着运转。第二节五、六行,写出了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第三节一、二行,显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第三节六、七行,象征祖国已经迎来转折,其势不可阻挡,未来充满希望,美好的生活即将到来。5.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明确: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例如:“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存力。同样,下文的“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课堂检测,学以致用】研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诗人在诗中反复运用“我是……”的句式,在传达情感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在向祖国的深情诉说中,融个体的“我”于祖国的大形象里,表达了“我”与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情感。 2.本诗的第一、二节都写祖国的历史,从内容上来说,它们有何区别? 答:第一节重写实,第二节重精神。在经济文化上,祖国饱经风雨,却依然具有顽强活力。在精神上,人民在贫穷的境遇里始终保持着“痛苦的希望”,千百年来盼望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能“落到地面”,变成现实。 3.“我”用什么来报答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呢?请用诗歌的原文回答。答:诗人庄严地向祖国宣告,“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拓展延伸,博闻强技】 阅读舒婷的《双桅船》,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感情。【课后训练,巩固拓展】 完成练习册本课你未做完的题目。【导学反思,自悟自励】 查阅书网,积累知识。逐节朗读,概括内容,归纳主题。快速作答,小组交流。独立思考,形成初识。与人交流,达成共识。独立完成,小组评比。
教学补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