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测试:2.3城镇化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4·辽宁沈阳·统考一模)城市空间基尼指数主要是通过人口在城市分有的均衡程度来反映不同规模城市的空间集中度,越接近1,表明城市间的规模差距越大,人口越倾向于集中在大城市。表示意环南海部分国家1960~2020年城市空间基尼指数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国家 1960年 1980年 2000年 2020年
马来西亚 0.448 0.444 0.593 0.638
菲律宾 0.691 0.704 0.625 0.564
印度尼西亚 0.620 0.605 0.529 0.495
中国大陆 0.645 0.552 0.475 0.456
泰国 0.837 0.844 0.595 0.511
1.据表可知( )
A.2020年马来西亚的城镇化水平最高 B.1980年泰国的城市间规模差距最大
C.多致国家人口在城市间呈均衡分布 D.菲律宾的城市人口集中度逐年降低
2.根据马来西亚城市空间基尼指数的变化,其未来发展应( )
A.提高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B.加强首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C.保障各中小城市经济等量投入 D.促进产业要素在大城市集聚
(2024上·江苏泰州·高二统考学业考试)上海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也是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与2000年相比,目前上海城市面积增加了近50%,摩天大楼迅速崛起。上海城市发展虽然已走在全国最前列,但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一些城市相比,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图为上海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衡量上海城镇化水平最主要的标志是( )
A.城镇人口增加 B.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C.城镇用地规模扩大 D.城镇等级上升
4.上海市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最不可能的是( )
A.交通拥堵 B.住房紧张 C.教育压力大 D.经济衰退
(2024·全国·模拟预测)半城镇化是农业转移人口没有完全融入现代城市,处于一种“中间人”状态的不彻底的城镇化。该部分人口虽然实现了空间转移和职业转换,但户籍仍在农村,不能享受城市居民的同等福利待遇。下表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半城镇化率(可用M表示),半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数量-城镇户籍人口数量)/城乡总人口数量×100%。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半城镇化率/%
辽宁、四川、新疆 9.38≤M<16.34
山东、河北、山西 16.34≤M≤30.27
广东、浙江、福建 M>30.27
5.表中所示地区半城镇化率差异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人口分布 C.资源分布 D.经济水平
6.从空间分布上看,半城镇化现象最可能分布于( )
A.城乡接合部 B.离城市较远的农村 C.城市中心 D.乡镇周围
(2024·全国·校考模拟预测)古语形容北京市:“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改革开放后,北京市因城镇化发展迅速,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加剧,因此韧性城市建设方案被纳入北京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韧性城市指在面临压力和冲击时,能保持基本功能并迅速恢复正常运行状态的城市。下表示意1916~2020年北京市城市面积扩展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段项目 1916~1949年 1949~1978年 1978~2000年 2000~2010年 2010~2020年
城市土地面积(km2) 35.31 112.54 466.06 1038.07 1739.24
城市扩展面积(km2) 77.23 353.52 572.01 701.17 572.89
城市扩展速率(km2/a) 2.34 12.19 26.00 70.12 57.29
城市扩展强度(%) 0.01 0.07 3.49 4.26 3.49
7.1916~2020年北京市城镇化速度是( )
A.缓慢—加速—减速 B.减速—缓慢—加速
C.缓慢—加速—加速 D.加速—减速—减速
8.2010年以后北京市城市土地面积的扩张方向最可能是( )
A.北部和西部 B.东部和南部 C.南部和北部 D.西部和东部
9.下列自然灾害对北京市韧性城市建设挑战最大的是( )
A.持续干旱 B.深秋寒潮 C.持续高温 D.极端暴雨
(2023·全国·模拟预测)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和驱动力。下表示意1990-2000年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城镇工业交通用地
2000年/104hm2 126.30 194.10 8.44 41.95 41.41
1990年/104hm2 140.81 196.63 8.92 37.05 28.19
增长面积/104hm2 –14.51 –2.53 –0.48 4.90 13.22
10.与1990年相比,2000年珠江三角洲面积变化幅度较大的两种土地利用类型是( )
①耕地②林地③草地④水域⑤城镇工业交通用地
A.①③ B.④⑤ C.②③ D.①⑤
11.推测1990-2000年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城镇化的发展 B.城市环境改造 C.用地成本变化 D.农业人口增加
(2023上·北京通州·高一统考期中)“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以此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下图为某同学拍摄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某小区地面铺设的鹅卵石和透水砖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地面铺设鹅卵石和透水砖可以( )
A.增大地表径流 B.增加雨水下渗 C.减少降水量 D.减少水汽输送
13.符合海绵城市理念的做法是( )
A.开采和利用地下水 B.全面绿化建筑物屋顶
C.发展污水处理技术 D.植树种草、保护湿地
(2023上·安徽·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1979年,我国南方地区某乡镇(属农村地区)经国家审批设立为县级行政单位,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个城区人口超过20万人的城镇。下图示意1979年和2020年该城镇的土地利用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城镇扩张过程中面积减少最快的土地利用类型可能是( )
A.林地 B.草地
C.耕地 D.河滩地
15.该城镇发展过程中坚持建设用地与林地同时扩张的益处是( )
A.增加林果产量 B.节省建设投资
C.控制城镇规模 D.减轻热岛效应
二、综合题
16.(2022上·重庆江北·高一江北中学校考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城市“热岛”效应和“冷岛”效应都是热力环流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冷岛效应”原指干旱地区夏季时,绿洲、湖泊气温比附近沙漠低的一种局部温凉的小气候现象。目前许多城市也在广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城市中的水域和绿地冷岛效应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城郊某时刻气温分布图(单位:℃)。
(1)请在图中A处用箭头“→”标出其实时风向。
(2)绘制城市“冷岛效应”的大气运动图(在下图所示4条线上标出气流运动箭头)。
(3)“冷岛效应”会使城区其他用地空气对流 (增强或减弱),年降水量 (增加或减少)。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
17.(2023上·湖南长沙·高三长郡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勒泰市是新疆阿勒泰地区的行政中心,在古代是中国少数民族的牧居地,至今牧民人口和第一产业一直占据较大比重,经济和教育落后,基础设施薄弱。2020年,阿勒泰地区总人口66.8587万人,其中,阿勒泰市辖区人口为19.62万人,市区城镇常住人口仅约10.24万人。自1950年以来阿勒泰地区城镇化速度一直处于较慢状态,2020年城镇化率也仅为15.31%。下表示意1950—2020年阿勒泰地区城镇化率。
年份 1950年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城镇化率/% 2.14 2.83 3.35 4.19 6.46 8.37 11.56 15.31
(1)说明新疆阿勒泰地区城镇化速度较慢的主要原因。
(2)简述新疆阿勒泰地区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测试:2.3城镇化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4·辽宁沈阳·统考一模)城市空间基尼指数主要是通过人口在城市分有的均衡程度来反映不同规模城市的空间集中度,越接近1,表明城市间的规模差距越大,人口越倾向于集中在大城市。表示意环南海部分国家1960~2020年城市空间基尼指数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国家 1960年 1980年 2000年 2020年
马来西亚 0.448 0.444 0.593 0.638
菲律宾 0.691 0.704 0.625 0.564
印度尼西亚 0.620 0.605 0.529 0.495
中国大陆 0.645 0.552 0.475 0.456
泰国 0.837 0.844 0.595 0.511
1.据表可知( )
A.2020年马来西亚的城镇化水平最高 B.1980年泰国的城市间规模差距最大
C.多致国家人口在城市间呈均衡分布 D.菲律宾的城市人口集中度逐年降低
2.根据马来西亚城市空间基尼指数的变化,其未来发展应( )
A.提高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B.加强首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C.保障各中小城市经济等量投入 D.促进产业要素在大城市集聚
【答案】1.B 2.A
【解析】1.读表可知1980年的泰国无论与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还是与不同时间的纵向比较,城市空间基尼指数均最高,表明城市间的规模差距最大,B正确。城市空间基尼指数表示的是人口在不同规模城市间的分布状况,并非表示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A错误。多数国家城市空间基尼指数呈下降趋势,人口趋向分布于不同城市,这是一个动态过程,C错误。菲律宾城市空间基尼指数先升后降,人口集中度并非逐年降低,D错误。故选B。
2.据表格可知,马来西亚城市空间基尼指数呈升高趋势,表明其城市人口越来越向大城市集中,故其未来发展应该提高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而不应该再加强大城市发展建设、促进产业要素在大城市集聚,这容易引发“大城市病”,A正确,BD错误。在促进中小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应因地制宜适度均衡,而非经济等量投入,C错误。故选A。
【点睛】城市化是指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人口比例不断增加,使城市的总人口成比例增加,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逐渐增大的一种社会现象。城市化是一个长期而且持续性的进程,它具有多因素的复杂性、阶段性和地域性等特征。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城市化成为人们发展经济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
(2024上·江苏泰州·高二统考学业考试)上海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也是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与2000年相比,目前上海城市面积增加了近50%,摩天大楼迅速崛起。上海城市发展虽然已走在全国最前列,但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一些城市相比,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图为上海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衡量上海城镇化水平最主要的标志是( )
A.城镇人口增加 B.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C.城镇用地规模扩大 D.城镇等级上升
4.上海市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最不可能的是( )
A.交通拥堵 B.住房紧张 C.教育压力大 D.经济衰退
【答案】3.B 4.D
【解析】3.衡量城市化的主要指标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数量增加、用地规模扩大是城镇化的表现,城镇等级提升不是城镇化的主要标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城市人口过多,车流量多,导致城市交通拥堵;导致房价居高不下,住房条件差;人口过多,就业困难;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质量差,庞大的人口基数也给医疗卫生、教育带来巨大的压力,以上均是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ABC不符合题意。上海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密集,经济在不断增长,不可能衰退,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在城镇化过程中,一般会出现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数量增加等现象,一般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是衡量城镇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2024·全国·模拟预测)半城镇化是农业转移人口没有完全融入现代城市,处于一种“中间人”状态的不彻底的城镇化。该部分人口虽然实现了空间转移和职业转换,但户籍仍在农村,不能享受城市居民的同等福利待遇。下表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半城镇化率(可用M表示),半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数量-城镇户籍人口数量)/城乡总人口数量×100%。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半城镇化率/%
辽宁、四川、新疆 9.38≤M<16.34
山东、河北、山西 16.34≤M≤30.27
广东、浙江、福建 M>30.27
5.表中所示地区半城镇化率差异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人口分布 C.资源分布 D.经济水平
6.从空间分布上看,半城镇化现象最可能分布于( )
A.城乡接合部 B.离城市较远的农村 C.城市中心 D.乡镇周围
【答案】5.D 6.A
【解析】5.由表可知,广东、浙江、福建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半城镇化率高,辽宁、四川、新疆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半城镇化率低,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收入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了更多的农村户籍人口,D正确;由材料概念可知,半城镇化率主要是农村户籍人口流向城镇,当前影响国内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而不是自然条件、人口分布和资源分布,ABC错误。故选D。
6.由上题分析可知,半城镇化现象主要出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强,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前来就业,而城乡接合部地区房租较低,生活成本较低,有利于聚集大量外来人口,所以从空间分布上看,半城镇化现象最可能分布在大城市周围的城乡接合部,A正确;离城市较远的农村、乡镇周围,因就业机会较少,且距离城市较远,半城镇化现象不明显,BD错误;城市中心地价较高,生活成本高,外来人口分布少,C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社会经济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政策、政治、军事等。其中经济因素中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是影响当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因素。
(2024·全国·校考模拟预测)古语形容北京市:“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改革开放后,北京市因城镇化发展迅速,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加剧,因此韧性城市建设方案被纳入北京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韧性城市指在面临压力和冲击时,能保持基本功能并迅速恢复正常运行状态的城市。下表示意1916~2020年北京市城市面积扩展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段项目 1916~1949年 1949~1978年 1978~2000年 2000~2010年 2010~2020年
城市土地面积(km2) 35.31 112.54 466.06 1038.07 1739.24
城市扩展面积(km2) 77.23 353.52 572.01 701.17 572.89
城市扩展速率(km2/a) 2.34 12.19 26.00 70.12 57.29
城市扩展强度(%) 0.01 0.07 3.49 4.26 3.49
7.1916~2020年北京市城镇化速度是( )
A.缓慢—加速—减速 B.减速—缓慢—加速
C.缓慢—加速—加速 D.加速—减速—减速
8.2010年以后北京市城市土地面积的扩张方向最可能是( )
A.北部和西部 B.东部和南部 C.南部和北部 D.西部和东部
9.下列自然灾害对北京市韧性城市建设挑战最大的是( )
A.持续干旱 B.深秋寒潮 C.持续高温 D.极端暴雨
【答案】7.A 8.B 9.D
【解析】7.据表可知,判断1916~2020年北京市城镇化速度的主要依据是城市扩展强度和速率,据表可知1916~1978年北京市城市扩张缓慢,1978~2010年北京市城市扩张进入加速阶段,2010~2020年北京市城市扩张进入减速阶段,故1916~2020年北京市城镇化速度是缓慢—加速—减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据材料可知,2010年以后北京市城市发展进入减速阶段,受地形条件限制,北京市西侧和北侧为山脉,发展空间有限,而东部和南部发展空间较广,故2010年以后北京市城市土地面积的扩张方向最可能是东部和南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据材料分析可知,“韧性城市”是指面临压力和冲击时,能保持基本功能并迅速恢复正常运行状态的城市,四个选项中的自然灾害均会对北京市“韧性城市”系统带来较大挑战,但北京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极端暴雨极易引发山洪、泥石流和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对北京市“韧性城市”建设挑战最大,D正确。持续干旱有南水北调工程调节,深秋寒潮和持续高温都是可以采取措施克服的,ABC错误。故选D
【点睛】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2023·全国·模拟预测)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和驱动力。下表示意1990-2000年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城镇工业交通用地
2000年/104hm2 126.30 194.10 8.44 41.95 41.41
1990年/104hm2 140.81 196.63 8.92 37.05 28.19
增长面积/104hm2 –14.51 –2.53 –0.48 4.90 13.22
10.与1990年相比,2000年珠江三角洲面积变化幅度较大的两种土地利用类型是( )
①耕地②林地③草地④水域⑤城镇工业交通用地
A.①③ B.④⑤ C.②③ D.①⑤
11.推测1990-2000年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城镇化的发展 B.城市环境改造 C.用地成本变化 D.农业人口增加
【答案】10.B 11.A
【解析】10.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可知,耕地面积变化幅度为14.51/140.81≈10.3%,林地面积变化幅度为2.53/196.63≈1.3%,草地面积变化幅度为0.48/8.92≈5.4%,水域面积变化幅度为4.9/37.05≈13.2%,城镇工业交通用地面积变化幅度为13.22/28.19≈46.9%,即面积变化幅度较大的两种用地类型是水域和城镇工业交通用地,B正确。
11.1990-2000年珠三角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主要是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水域和城镇工业交通用地面积增大,且由上题分析可知,城镇工业交通用地面积变化幅度最大。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会使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城镇工业交通用地面积增加,A正确;城市环境改造一般不会占用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B错误;与耕地相比,城镇工业交通用地经济效益更高,能够负担更高的用地成本,这是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农业人口增加不会使耕地面积减少,排除D。故选A。
【点睛】城镇化的表现: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镇用地规模扩大。
(2023上·北京通州·高一统考期中)“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以此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下图为某同学拍摄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某小区地面铺设的鹅卵石和透水砖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地面铺设鹅卵石和透水砖可以( )
A.增大地表径流 B.增加雨水下渗 C.减少降水量 D.减少水汽输送
13.符合海绵城市理念的做法是( )
A.开采和利用地下水 B.全面绿化建筑物屋顶
C.发展污水处理技术 D.植树种草、保护湿地
【答案】12.B 13.D
【解析】12.城市地面铺设鹅卵石和“透水砖”能够让雨水直接渗透到地下,增加地下径流,从而减少地表径流的产生,B正确,A错;地面铺设鹅卵石和透水砖对降水量和水汽输送影响不大,CD错。故选B。
13.植树种草,保护湿地,涵养水源,可以增强城市对雨水的调蓄能力,符合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D正确;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水位降低,地面沉降等问题,与海绵城市理念不符,A错;发展污水处理技术属于治理水污染的相关措施,与海绵城市建设关系不大,C与题意不符;全面绿化建筑物屋顶不现实,B错。故D。
【点睛】通过建设海绵城市,使得下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由此可增强下渗,调节地表径流,从而减小城市内涝。并且通过建设海绵城市,还能调节城市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净化城市水质等。
(2023上·安徽·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1979年,我国南方地区某乡镇(属农村地区)经国家审批设立为县级行政单位,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个城区人口超过20万人的城镇。下图示意1979年和2020年该城镇的土地利用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城镇扩张过程中面积减少最快的土地利用类型可能是( )
A.林地 B.草地
C.耕地 D.河滩地
15.该城镇发展过程中坚持建设用地与林地同时扩张的益处是( )
A.增加林果产量 B.节省建设投资
C.控制城镇规模 D.减轻热岛效应
【答案】14.C 15.D
【解析】14.根据材料可知,该城镇原为一个普通的乡镇,属于农村地区,土地大部分为农业用地,1979年升级为县级行政单位,变成了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城镇,在城镇扩张过程中会有许多农业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所以耕地可能是面积减少最快的土地利用类型,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功能,该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建设用地与林地同时扩张,一方面有益于美化城市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城巿热岛效应,D正确;林地增加不一定是果木,产量不一定增加,A错误;建设用地与林地同时扩张,建设投资会加大,B错误;城镇规模可能会增大,C错误。故选D。
【点睛】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或建筑群体相比周围地区温度更高的现象。为了减少热岛效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绿化城市,增加水体,使用反射材料,增加通风和通风走廊,控制建筑物密度和高度,使用可持续建材,推广节能减排措施等。
二、综合题
16.(2022上·重庆江北·高一江北中学校考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城市“热岛”效应和“冷岛”效应都是热力环流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冷岛效应”原指干旱地区夏季时,绿洲、湖泊气温比附近沙漠低的一种局部温凉的小气候现象。目前许多城市也在广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城市中的水域和绿地冷岛效应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城郊某时刻气温分布图(单位:℃)。
(1)请在图中A处用箭头“→”标出其实时风向。
(2)绘制城市“冷岛效应”的大气运动图(在下图所示4条线上标出气流运动箭头)。
(3)“冷岛效应”会使城区其他用地空气对流 (增强或减弱),年降水量 (增加或减少)。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
【答案】(1)
(2)
(3) 增强 增加
(4)合理规划城市建设,控制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分散市区人口;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对地表风速的影响,保留建筑间的通风廊道;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市中心区域多设置公园绿地,保护城市湿地;合理限制交通工具和工厂的热量排放
【分析】本题以城市冷岛效应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了热力环流、风的形成、热岛效应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提取地理信息,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讨论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 近地面温压一般呈反比,据图可知,A点右侧气温较低,则相对为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右指向左侧,由近北半球地面风向与等压线向右斜交可知吹东南风。
(2)城区其他用地,增温快,相对受热空气膨胀上升,为低压,绿地(水域)近地面增温慢,温度较低,高空空气下沉为高压,近地面风由绿地或水域吹向城区其他用地;高空风由城区其他用地吹向绿地或水域。
(3)冷岛效应”会使城区其他用地与绿地或水域间的温差增大,城区其他用地对流相对增强;由于对流增强,空气运动更活跃,水汽更容易成云致雨,降水将增加。
(4)首先,合理规划城市建设,控制人口,规模分散市区人口,并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对地表风速的影响,减少“屏风”型建筑,保留建筑间的通风廊道,让建筑的布局更合理、更通风。其次,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合理规划水域湿地面积,减少对城市地表的影响,在市中心区域多设置公园绿地,加速推进建筑的屋绿化和垂直绿化,通过大量的植被覆盖来减少建筑和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并促进散热。最后,合理限制交通工具和建筑物人工热量的排放,这也有助于缓解热岛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
17.(2023上·湖南长沙·高三长郡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勒泰市是新疆阿勒泰地区的行政中心,在古代是中国少数民族的牧居地,至今牧民人口和第一产业一直占据较大比重,经济和教育落后,基础设施薄弱。2020年,阿勒泰地区总人口66.8587万人,其中,阿勒泰市辖区人口为19.62万人,市区城镇常住人口仅约10.24万人。自1950年以来阿勒泰地区城镇化速度一直处于较慢状态,2020年城镇化率也仅为15.31%。下表示意1950—2020年阿勒泰地区城镇化率。
年份 1950年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城镇化率/% 2.14 2.83 3.35 4.19 6.46 8.37 11.56 15.31
(1)说明新疆阿勒泰地区城镇化速度较慢的主要原因。
(2)简述新疆阿勒泰地区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答案】(1)城市经济发展落后,辐射带动作用较差;以畜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政府对牧民的就业技术培训少;牧民占比较高,牧民流动性强;牧民进城后就业岗位少,返回牧区就业较多等。
(2)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为牧民转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大转移人口培训,提高转移人口素质;完善牧民转移政策和措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拉力”等。
【分析】本题以阿勒泰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为材料,涉及影响城镇化的因素、城镇化发展的措施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从题目中“ 至今牧民人口和第一产业一直占据较大比重,经济和教育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可知,阿勒泰市城市经济发展落后,自身发展尚且不足,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差;经济以畜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不足以支撑更多的城镇化人口;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政府对牧民的就业技术培训少,发展机会有限;牧民占比较高,牧民流动性强,不能定居在城市中从事非农产业;牧民进城后就业岗位少,返回牧区就业较多,城市对人口吸引力较低。
(2)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通过产业带动就业人口的增长,为牧民转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大转移人口培训,提高转移人口素质,让进城的人口能更好的的融入城市社会中;完善牧民转移政策和措施,提高农业人口的转化;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拉力”,吸引更多人口到城市定居。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