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测试:2.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上·浙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祁连山生态环境的成效对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1988年国家批准设立了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完成下面小题。
1.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
A.具有森林、湿地、草原生态环境功能 B.阻挡沙漠从北、西、南、东四面合拢
C.为东部的黄土高原提供生态安全屏障 D.为三江源地提供水源补给和生态保障
2.国家批准设立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属于( )
A.优化开发区域 B.限制开发区域 C.重点开发区域 D.禁止开发区域
(2023上·浙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云南景洪曾是一座原始雨林环绕的小城,如今60%以上的山地雨林被开发为枝繁叶茂的橡胶林,林下几乎没有其他植物可生长。近年来,该地区实施橡胶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该地区的典型自然植被,描述正确的是( )
A.老茎生花 B.夏绿冬枯 C.蕨类参天 D.革质硬叶
4.目前,景洪市实施橡胶林区生态修复,最合理的措施是( )
A.改良橡胶品种 B.引进外来优势树种 C.套种喜阴作物 D.扩大橡胶种植规模
(2023下·福建厦门·高二统考期末)朱鹮主要栖息于低山疏林地带,常在附近的稻田、河塘觅食,曾因环境恶化等原因一度濒临灭绝,现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81年,在秦岭南麓的Y县深山中发现了当时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当地随即建立保护站进行就地保护。2002年,该地建立朱鹮自然保护区,并开始实施人工迁地保护和野生种群重建。2008年,位于浙江北部的D县依托当地的国家湿地公园,建立朱鹮繁育基地,并将驯养的朱鹮放归自然。如今,中国的朱鹞种群已恢复至7000余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20世纪80年代野生朱鹮以就地保护为主,主要是由于Y县( )
A.居民环保意识较强 B.朱鹮天敌数量较少
C.朱鹮食物供给较充足 D.朱鹮生存环境较适宜
6.与D县朱鹮繁育基地相比,Y县朱鹮自然保护区应注意( )
A.增加冬季食物供给 B.栽植高大乔木
C.严禁开展任何活动 D.防范伏旱威胁
7.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野生朱鹮种群重建区域,需要考虑各地( )
①自然保护区类型与规模 ②基本农田面积
③历史时期朱鹮分布状况 ④物种繁育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2上·湖北十堰·高二校联考期中)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形成至今,虽然“身体”在不断“长大”,但在上海的经济地位却一直“长不大”。崇明岛开发总体规划提出,崇明作为国务院确定的上海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空间,2020年建设成森林花园岛、旅游度假岛、生态住区岛和科技研发岛,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示范作用的“生态岛区”。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8.崇明岛的“身体”之所以在不断“长大”,主要是因为( )
A.风力资源丰富,将周围泥沙携带至岛内堆积
B.大量填海造陆,导致“身体”“长大”
C.泥沙沉积,导致面积增大
D.桥梁增多,建设面积增大
9.从建设“生态岛区”的战略考虑,崇明岛东滩湿地不适宜( )
①开垦农田②建立高科技工业园区③开发商品房④建设候鸟自然保护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21上·河北沧州·高三统考阶段练习)抚仙湖是我国最大蓄水量湖泊,第二深淡水湖泊(最大水深约158.9米),位于云贵高原滇中盆地中心、属于南盘江流域西江水系,流域内有抚仙、星云二湖,是维系珠江源头及西南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抚仙湖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湖水一旦污染,极难恢复。多年来,为使抚仙湖一湾碧水得以永续,云南省政府进行了不懈努力。下图示意抚仙、星云二湖流域环境治理区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抚仙湖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其主要原因是该湖泊( )
A.动植物种类少,食物链单 B.水循环周期长
C.湖面南北狭长,湖水流速慢 D.接纳的河流少
11.抚仙、星云二湖流域坝区的水污染源主要为( )
A.工业、城镇 B.水产养殖 C.农业、乡村 D.交通运输
12.抚仙、星云二湖水污染过滤区,重点恢复或修建的是( )
A.湖泊堤坝 B.排水管道 C.沼泽湿地 D.防护林带
(2021·高二课时练习)自然保护区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可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分区(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以下不属于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的是( )
A.自然生态系统
B.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
C.生态农业观光园
D.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
14.在缓冲区( )
A.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
B.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C.可进行旅游和物种驯化繁殖
D.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15.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有( )
①遏制生态恶化②维持自然环境稳定
③提供污染监测和科研基地④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
16.(2024上·黑龙江牡丹江·高一校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致使福岛核电站发生大规模泄漏。日本当时为了控制局面,避免大规模爆炸,遏制核辐射扩散,直接用大量海水给核电站降温。这些海水挟带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变成了核废水,废水不能再次使用,也不能直接排放出去,只能用储水罐存着。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储存在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排入太平洋。
(1)指出影响排入太平洋的核废水扩散的主要因素。
(2)分析这些核废水对海洋环境可能带来的危害。
(3)请你提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措施。
17.(2021·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缺林!缺水!缺土!缺粮!缺钱!广西壮族自治区1000多万名石漠化地区的群众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截至2016年年底,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53.2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5%。广西石漠化土地相对集中于河池和百色两市,面积分别为57.91万公顷和35.07万公顷,分别占全区石漠化土地面积的37.8%和22.9%。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跨越的鸿沟。
(1)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石漠化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分析石漠化的成因。
(2)石漠化对区域生态、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危害?
(3)结合对土地退化的理解,你认为应如何遏制广西壮族自治区石漠化的蔓延。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测试:2.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上·浙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祁连山生态环境的成效对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1988年国家批准设立了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完成下面小题。
1.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
A.具有森林、湿地、草原生态环境功能 B.阻挡沙漠从北、西、南、东四面合拢
C.为东部的黄土高原提供生态安全屏障 D.为三江源地提供水源补给和生态保障
2.国家批准设立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属于( )
A.优化开发区域 B.限制开发区域 C.重点开发区域 D.禁止开发区域
【答案】1.A 2.D
【解析】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祁连山内部由高山冰川、高山灌丛草甸、河流湖泊、高山湿地、草原、森林等地理要素共同组成复杂的复合生态系统,我国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祁连山本身具有蕴含的大量森林、湿地等生态环境功能,A正确;从图中看,由于祁连山的阻挡,可防止北、西、南三面沙漠合拢,B错误;是“中华水塔”三江源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屏障,C错误;祁连山海拔较高,冰川融水可为河西走廊绿洲提供水源,保障生态可持续发展,D错误。故选A。
2.结合所学知识,祁连山内部由高山冰川、高山灌丛草甸、河流湖泊、高山湿地、草原、森林等地理要素共同组成复杂的复合生态系统,我国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属于禁止开发区域,D正确;国家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城市化地区:综合实力较强,能够体现国家竞争力;经济规模较大,能支撑并带动全国经济发展;城镇体系比较健全,有条件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特大城市群;内在经济联系紧密,区域一体化基础较好;科学技术创新实力较强,能引领并带动全国自主创新和结构升级,A错误;限制开发区生态安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保障。主要包括天然林保护地区、草原退化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石漠化和荒漠化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等,B错误;重点开发区,指在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通常是自然、区位、交通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C错误。故选D。
【点睛】禁止开发区域,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以及其他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需要特殊保护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2023上·浙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云南景洪曾是一座原始雨林环绕的小城,如今60%以上的山地雨林被开发为枝繁叶茂的橡胶林,林下几乎没有其他植物可生长。近年来,该地区实施橡胶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该地区的典型自然植被,描述正确的是( )
A.老茎生花 B.夏绿冬枯 C.蕨类参天 D.革质硬叶
4.目前,景洪市实施橡胶林区生态修复,最合理的措施是( )
A.改良橡胶品种 B.引进外来优势树种 C.套种喜阴作物 D.扩大橡胶种植规模
【答案】3.A 4.C
【解析】3.由“云南景洪曾是原始雨林环绕的小城”可知其典型自然植被为热带雨林,终年常绿,老茎生花,A正确、B错误。蕨类低矮,C错误。革质硬叶主要用于形容亚热带地区的植被叶面特征,D错误。故选A。
4.橡胶林枝繁叶茂,使得林下光照不足;套种喜阴作物,既能适应环境生长,又可以提高生物多样性,利于提高林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能更好地进行生态修复,C正确。改良橡胶品种对生态修复帮助不大,A错误。引进外来优势树种,会造成生物入侵,反而造成更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B错误。扩大橡胶种植规模反而会加剧生态破坏问题,D错误。故选C。
【点睛】热带雨林:全年呈深绿色,无明显季相变化;有数量丰富的藤本、附生植物,林中常有绞杀植物附生;常见茎花、板根现象。温带落叶阔叶林:一般具有宽阔的叶片,夏季盛叶,冬季落叶,以减少水分及能量流失;季相变化明显:春季萌叶抽枝;夏季叶色鲜绿,枝繁叶茂,林冠郁闭;秋季叶色转黄,树叶凋落;冬季则完全无叶。
(2023下·福建厦门·高二统考期末)朱鹮主要栖息于低山疏林地带,常在附近的稻田、河塘觅食,曾因环境恶化等原因一度濒临灭绝,现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81年,在秦岭南麓的Y县深山中发现了当时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当地随即建立保护站进行就地保护。2002年,该地建立朱鹮自然保护区,并开始实施人工迁地保护和野生种群重建。2008年,位于浙江北部的D县依托当地的国家湿地公园,建立朱鹮繁育基地,并将驯养的朱鹮放归自然。如今,中国的朱鹞种群已恢复至7000余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20世纪80年代野生朱鹮以就地保护为主,主要是由于Y县( )
A.居民环保意识较强 B.朱鹮天敌数量较少
C.朱鹮食物供给较充足 D.朱鹮生存环境较适宜
6.与D县朱鹮繁育基地相比,Y县朱鹮自然保护区应注意( )
A.增加冬季食物供给 B.栽植高大乔木
C.严禁开展任何活动 D.防范伏旱威胁
7.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野生朱鹮种群重建区域,需要考虑各地( )
①自然保护区类型与规模 ②基本农田面积
③历史时期朱鹮分布状况 ④物种繁育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5.D 6.A 7.B
【解析】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81年在秦岭南麓的Y县深山处发现了当时仅存的七只野生朱鹮,当地选择建立保护站进行就地保护,说明本地的自然环境有利于野生朱鹮的生存,因而选择就地保护,D正确;就地保护不能反映居民环保意识,排除A;不能排除本地天敌数量的多少,排除B;无法确定食物供给来源是否充足,排除C。故选D。
6.结合所学知识,与繁育基地相比,就地保护的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干扰较少,靠野生朱鹮自我生存自我繁育,但秦岭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冬季时气温较低,需要增加冬季食物供给保证其生存,A正确;Y县深山处的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率较高,需要保护原有植被,不需要栽种高大乔木,排除B;Y县自然保护区分为人工迁地保护和野生种群重建,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教育活动,排除C;秦岭南麓存在伏旱现象,但影响程度较小,排除D。故选A。
7.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野生朱鹮种群重建区域,需要考虑各个地方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规模以及历史时期朱鹮分布状况,根据朱鹮曾经生存自然环境找到合适的生存环境,进行规模有大有小的朱鹮种群重建,①③正确;一个地区基本农田面积对其影响较小,排除②;野生朱鹮种群是自然繁殖,不会使用人工物种繁育技术,排除④。故选B。
【点睛】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022上·湖北十堰·高二校联考期中)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形成至今,虽然“身体”在不断“长大”,但在上海的经济地位却一直“长不大”。崇明岛开发总体规划提出,崇明作为国务院确定的上海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空间,2020年建设成森林花园岛、旅游度假岛、生态住区岛和科技研发岛,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示范作用的“生态岛区”。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8.崇明岛的“身体”之所以在不断“长大”,主要是因为( )
A.风力资源丰富,将周围泥沙携带至岛内堆积
B.大量填海造陆,导致“身体”“长大”
C.泥沙沉积,导致面积增大
D.桥梁增多,建设面积增大
9.从建设“生态岛区”的战略考虑,崇明岛东滩湿地不适宜( )
①开垦农田②建立高科技工业园区③开发商品房④建设候鸟自然保护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8.C 9.B
【解析】8.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属于河流泥沙沉积形成,随着泥沙不断沉积,岛屿面积不断增大,C正确。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湿润,降水较多,主导外力作用为流水作用,A错误;崇明岛是自然原因形成,B错误;桥梁增多,不会导致崇明岛面积扩大,D错误。故选C。
9.①开垦农田、②建立高科技工业园区、③开发商品房都会导致湿地面积缩小,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下降,因此不符合建设“生态岛区”的战略;④建设候鸟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本题选择不适宜的措施,故选B。
【点睛】崇明岛是新长江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产物,它的原处是长江口外浅海。长江奔泻东下,流入河口地区时,由于比降减小,流速变缓等原因,所挟大量泥沙于此逐渐沉积。一面在长江口南北岸造成滨海平原,一面又在江中形成星罗棋布的河口沙洲。这样一来,崇明岛便逐渐成为一个典型的河口沙岛。它从露出水面到最后形成大岛,经历了千余年的涨坍变化。
(2021上·河北沧州·高三统考阶段练习)抚仙湖是我国最大蓄水量湖泊,第二深淡水湖泊(最大水深约158.9米),位于云贵高原滇中盆地中心、属于南盘江流域西江水系,流域内有抚仙、星云二湖,是维系珠江源头及西南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抚仙湖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湖水一旦污染,极难恢复。多年来,为使抚仙湖一湾碧水得以永续,云南省政府进行了不懈努力。下图示意抚仙、星云二湖流域环境治理区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抚仙湖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其主要原因是该湖泊( )
A.动植物种类少,食物链单 B.水循环周期长
C.湖面南北狭长,湖水流速慢 D.接纳的河流少
11.抚仙、星云二湖流域坝区的水污染源主要为( )
A.工业、城镇 B.水产养殖 C.农业、乡村 D.交通运输
12.抚仙、星云二湖水污染过滤区,重点恢复或修建的是( )
A.湖泊堤坝 B.排水管道 C.沼泽湿地 D.防护林带
【答案】10.B 11.C 12.C
【解析】10.结合材料“抚仙湖是我国最大蓄水量湖泊,第二深淡水湖泊(最大水深约158.9米),湖水一旦污染,极难恢复”可知,抚仙湖位于云贵高原滇中盆地中心,水深、面积大,湖水循环周期过长,导致生态环境脆弱。B正确。动物种类少和湖水流速慢不是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AC错误;属于南盘江流域西江水系,接纳河流不少。D错误。故选B。
11.抚仙、星云二湖位于云贵高原滇中盆地中心,流域坝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乡村聚落密集,农田面积大,农村生产生活污水是坝区的主要污染源。C正确。抚仙、星云二湖流域没有大的工业企业和城镇分布,湖周边分布有山地,交通运输线路少,都不是流域坝区的主要污染源,排除AD;图中保持区、防控区、过渡区均位于湖泊周边,表明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周边,而不是主要来自于湖泊内部的水产养殖,排除B。故选C。
12.抚仙、星云二湖水污染过滤区位于湖滨地带,结合湿地的生态功能判断,抚仙、星云二湖水污染过滤区重点恢复的是沼泽湿地,可以降解污染,净化水质,保证入湖水质,C正确。湖泊堤坝和防护林都位于污染过滤区的外围,排水管道需要拆除。因此ABD错误。故选C。
【点睛】湿地的生态功能:提供水源、储存营养物质、保护沿岸、净化水质、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调节径流、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2021·高二课时练习)自然保护区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可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分区(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以下不属于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的是( )
A.自然生态系统
B.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
C.生态农业观光园
D.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
14.在缓冲区( )
A.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
B.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C.可进行旅游和物种驯化繁殖
D.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15.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有( )
①遏制生态恶化②维持自然环境稳定
③提供污染监测和科研基地④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3.C 14.B 15.B
【分析】13.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人为制造的旅游地,不属于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C项正确。故选C。
14.在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中,核心区,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特殊的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活动);缓冲区,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实验区,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B项正确,ACD不对。故选B。
15.自然保护区具有维持水循环、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降解污染、蓄洪防旱、防风固沙、固定二氧化碳等重要调节功能,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①②正确;自然保护区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不能提供污染检测基地,③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④正确。故①②④正确,③不对,B项正确。故选B。
【点睛】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在自然保护区内,对未经改造或轻微改造的生态系统,禁止人类活动干扰与破坏;对已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停止继续破坏,将人为干扰降到最小。
二、综合题
16.(2024上·黑龙江牡丹江·高一校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致使福岛核电站发生大规模泄漏。日本当时为了控制局面,避免大规模爆炸,遏制核辐射扩散,直接用大量海水给核电站降温。这些海水挟带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变成了核废水,废水不能再次使用,也不能直接排放出去,只能用储水罐存着。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储存在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排入太平洋。
(1)指出影响排入太平洋的核废水扩散的主要因素。
(2)分析这些核废水对海洋环境可能带来的危害。
(3)请你提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措施。
【答案】(1)主要因素是洋流。
(2)核废水排入海洋,会导致部分海域海水污染;海洋生物受放射性物质污染会死亡或变异,破坏海洋生态平衡;放射性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对渔业造成冲击。
(3)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加强对入海污染源的控制;在进行海洋开发的过程中,注重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或减少海洋污染。
【分析】本题以日本核污水排放为背景材料,涉及了海洋环境污染的危害,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详解】(1)排入太平洋核废水处理水主要随洋流(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向其他海区扩散。
(2)带来的危害可以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方面分析。生态环境:核废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质,会造成排放海域的海水污染,并随洋流向其他海域扩散;海洋生物受放射性污染死亡或发生变异,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社会经济:放射性物质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不断积累,危害人体健康;对海鲜贸易和海洋渔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冲击。
(3)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应以预防为主,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加强对入海污染源的控制,从源头减少海洋污染,并在进行海洋开发的过程中,注重保护海洋环境,减少或避免侵海、占海的开发行为,防止或减少海洋污染。
17.(2021·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缺林!缺水!缺土!缺粮!缺钱!广西壮族自治区1000多万名石漠化地区的群众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截至2016年年底,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53.2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5%。广西石漠化土地相对集中于河池和百色两市,面积分别为57.91万公顷和35.07万公顷,分别占全区石漠化土地面积的37.8%和22.9%。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跨越的鸿沟。
(1)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石漠化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分析石漠化的成因。
(2)石漠化对区域生态、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危害?
(3)结合对土地退化的理解,你认为应如何遏制广西壮族自治区石漠化的蔓延。
【答案】(1)自然原因: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地貌发育,石漠化土地面积广大,成土速度缓慢,植被覆盖度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人为原因:石漠化地区人口不断增多,毁林开垦,过度樵采、放牧,乱采石矿等,人为破坏严重,致使有限的森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严重的石漠化。
(2)石漠化导致生态恶化,生存条件逐渐丧失,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威胁石漠化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石漠化引起的生态恶化加剧了贫困,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石漠化带来的泥沙淤积,成为红水河梯级电站的重大忧患。
(3)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石漠化地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与生态移民相结合;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分析】本题主要易广西为背景,考查石漠化成因、危害、措施,难度一般。
(1)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有自然因素(地形、降水)和人为因素(人口、不合理的开发)两个原因。从自然角度分析原因:该地石灰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典型,石山面积广大,土壤形成较慢,影响植被发育;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溶蚀显著,地表浅薄的土层易被侵蚀掉,石质山地裸露。从人为原因分析: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出现严重的石质荒漠化。
(2)喀斯特石漠化将导致土壤侵蚀性退化,使水土流失加剧,可耕地面积减少。石漠化使地表裸岩增加、森林植被减少,导致其调节缓冲地表径流的能力降低、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地下径流变化幅度增大,表层带岩溶泉枯竭,使区域性的旱涝灾害发生和小气候环境恶化的几率增加。石漠化使喀斯特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将导致贫困发生的几率增加,人和自然的矛盾加剧;反过来使生态环境受到更为严重的破坏,使石漠化的治理的难度加大。石漠化将破坏喀斯特地区的生态自然景观,或造成其区域内景观的旅游价值降低以致丧失,影响其优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影响经济发展。大量的水土流失还可能使附近河流水电开发受到影响。石漠化导致生态恶化,生存条件逐渐丧失,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威胁石山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生态恶化加剧贫困,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石漠化带来泥沙淤积,成为红水河梯级电站的重大忧患。
(3)针对不合理的开发、开垦,因地制宜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同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发展农林牧各产业;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保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积极开发小水电、沼气,推进北煤南运,开发新能源等多途径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进行生态移民。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