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测试:2.4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B)(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测试:2.4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B)(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31 12:26:3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测试:2.4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陕西咸阳·校考模拟预测)浏阳河是湘江的一级支流河,全长224千米,贯穿长沙全境。为保护湘江水环境,浏阳河曾被定位为城市排污主要收纳水体,河流水质常年保持Ⅴ类及以下。2017年长沙针对浏阳河建立了长效的河长制机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截污、提标、调水、监管”的治水方针,目前浏阳河干流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基本消除Ⅳ类及以下不达标水体。图示意浏阳河流域。完成下面小题。
1.浏阳河治水过程中“截污”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
A.寻找新河流作为污染收纳水体
B.对城市地下管网进行改造
C.全面关停沿岸污染较大的企业
D.对河流河床进行硬化处理
2.浏阳河治水之后,河流( )
A.河床抬升 B.可作为水源地
C.河道变直 D.纳污能力减弱
(2023下·山东威海·高二统考期末)生态红线区指为维护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据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通性的保护需求,划定的需实施特殊保护的区域。南京市陆地生态红线区包括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四种类型。下图示意1988~2017年南京市陆地生态红线区四种类型RSEI变化趋势占比统计。RSEI为通过遥感影像提取湿度、绿度、干度、热度4个指标,RSEI上升越明显,表明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提高速度越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南京市四类陆地生态红线区中生态环境改善最快的是( )
A.风景名胜区 B.森林公园 C.生态公益林 D.自然保护区
4.下列关于南京市生态红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遵循“先污染、后治理”的原则 B.主要目的是划定城市边界
C.是维护南京生态安全的底线 D.决定南京资源环境承载力
5.下列关于南京市保障生态安全的措施正确的是( )
A.禁止开发自然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 B.增加耕地面积,确保粮食安全
C.利用遥感技术,加强生态环境监测 D.严禁扩大城区面积,修复生态环境
(2023下·辽宁沈阳·高二校联考期中)海外网2022年7月22日电,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举行临时会议,正式批淮东京电力公司制定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计划,预计将在2023年春天正式进行排放。对于福岛核污水排海计划,福岛各界表示担忧和反对。中国、韩国也曾以日本对周边国家说明不充分为由,明确表示反对。完成下面小题。
6.2011年之前,日本曾经大力发展核电成为该国的主要能源,其主要原因是( )
①日本科技发达,核电相关技术先进
②国内核能发电所需铀、钍等原料充足
③国内传统能源短缺,大力发展其他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④工业发达,工业生产需要大量能源
⑤核能清洁、高效、可再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7.下面关于日本将福岛核废水排入海洋造成的可能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可能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B.核废水将随洋流扩散到其他海区,引发跨境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C.导致公众对环境恶化的担忧和不满情绪,可能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
D.损害海洋环境的服务功能,延缓太平洋沿岸各国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
(2021·陕西·高二统考学业考试)2019年8月,西安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了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倡议书,9月1日起,《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西安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垃圾分类处理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发展的观念 B.公平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9.使用过的口罩属于( )
A.可回收物 B.有害垃圾 C.厨余垃圾 D.其他垃圾
(2021·高二课时练习)环境安全有双重属性:从自然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自然环境及其服务能力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没有遭到难以恢复的破坏;从人类社会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与解决环境问题付出的代价,不至于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环境安全问题及环境安全风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影响国家安全的环境安全问题发生概率小
B.一国的环境安全问题只可能产生于本国
C.环境安全风险与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有关
D.环境安全风险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抵抗能力有关
11.下列不属于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的是( )
A.通过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国家安全
B.成为能源安全问题的放大器影响国家安全
C.通过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影响国家安全
D.成为军事安全问题的触发器影响国家安全
12.应对环境安全问题、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途径不包括( )
A.降低人类社会对环境风险的承受水平
B.尽最大可能从源头上防控环境问题的发生
C.避免在高环境安全风险区从事生活和生产活动
D.增强人类对环境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与善后处理能力
(2022·河南·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进入“十四五”时期,各行各业都面临碳减排的现实挑战,尤其是钢铁企业急需变被动为主动,系统地对企业全流程进行碳排放核查,以此推动技术进步、管理优化,提高能源管理水平,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下图是某钢铁企业生产流程及碳排放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可以有效抑制( )
A.森林减少 B.气候变暖 C.酸雨加剧 D.臭氧层破坏
14.通过核算,该钢铁企业的碳排放量为( )
A.E1+E2+E3-E4+E5+E6 B.E2+E3+E4+E5+E6-E1
C.E1+E2+E3+E4-E5+E6 D.E2+E3+E4-E5+E6-E1
15.研究发现钢铁企业提高副产品利用率可以减少碳排放,比如( )
①用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代替部分天然气
②减少燃气锅炉发电量,增加外购电量
③减少固碳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④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循环再利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综合题
16.(2023上·湖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不列要求。
贵州省瓮安县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资源分布广,质量好,水文地质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其中,磷矿储量最为丰富,多为菌藻类等海洋生物沉积型磷矿。瓮安县已探明磷矿资源储量36.5亿吨,居亚洲第一,素有“亚洲磷仓”的美誉。目前,瓮安县60%的财政收入来自磷矿及其附属产业,但因技术设备落后,正面临着诸多严重的开发利用问题。下图示意瓮安县磷矿分布图。
(1)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瓮安县海洋生物沉积型磷矿的形成过程。
(2)推测瓮安县磷矿资源因技术落后在开发利用中可能存在的严重问题。
(3)请在资源安全、环境安全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说明瓮安县磷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管理措施。
17.(2022上·北京朝阳·高二统考期末)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下图为青海省区域图。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
受降水增加、冰川消融等因素影响,三江源地区近年来输送水量逐年增多,2016一2020年年均增加水量超92亿立方米。
(2)指出引起三江源地区冰川消融的因素,分析冰川萎缩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长远影响。
2017年2月28日,三江源生态法庭在玉树市人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重点打击采矿、砍伐、狩猎以及擅自采集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等违法行为。
(3)概述三江源生态法庭在保障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测试:2.4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陕西咸阳·校考模拟预测)浏阳河是湘江的一级支流河,全长224千米,贯穿长沙全境。为保护湘江水环境,浏阳河曾被定位为城市排污主要收纳水体,河流水质常年保持Ⅴ类及以下。2017年长沙针对浏阳河建立了长效的河长制机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截污、提标、调水、监管”的治水方针,目前浏阳河干流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基本消除Ⅳ类及以下不达标水体。图示意浏阳河流域。完成下面小题。
1.浏阳河治水过程中“截污”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
A.寻找新河流作为污染收纳水体
B.对城市地下管网进行改造
C.全面关停沿岸污染较大的企业
D.对河流河床进行硬化处理
2.浏阳河治水之后,河流( )
A.河床抬升 B.可作为水源地
C.河道变直 D.纳污能力减弱
【答案】1.B 2.B
【解析】1.由材料可知,浏阳河污染多来自城市排污,故“截污“最可能针对城市污染排放采取相应措施,如城市排污地下管道改造、城区雨污分离等,B正确;寻找新河流作为污染收纳水体,不能根本解决水污染问题,A错误;面关停沿岸污染较大的企业不利于经济的发展,C错误;对河流河床硬化处理会威胁生物多样性,D错误。故选B。
2.由材料可知,浏阳河治水之后干流水质稳定达到了Ⅲ类,水质较好,可作为水源地,且浏阳河作为水源地之后有利于对该河流的保护,B正确;浏阳河治水后,水质提升,纳污能力增强,D错误;浏阳河治水过程主要采取的是截污、调水等措施,对河床抬升、河道弯曲度影响小,AC错误。故选B。
【点睛】水污染会造成水质型缺水,使水资源短缺,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污染,水生态环境破坏;治理水污染一方面加强生产生活废水排放处理,减少污染来源,另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污水治理技术减轻污染的影响;加强宣传教育,养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023下·山东威海·高二统考期末)生态红线区指为维护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据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通性的保护需求,划定的需实施特殊保护的区域。南京市陆地生态红线区包括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四种类型。下图示意1988~2017年南京市陆地生态红线区四种类型RSEI变化趋势占比统计。RSEI为通过遥感影像提取湿度、绿度、干度、热度4个指标,RSEI上升越明显,表明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提高速度越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南京市四类陆地生态红线区中生态环境改善最快的是( )
A.风景名胜区 B.森林公园 C.生态公益林 D.自然保护区
4.下列关于南京市生态红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遵循“先污染、后治理”的原则 B.主要目的是划定城市边界
C.是维护南京生态安全的底线 D.决定南京资源环境承载力
5.下列关于南京市保障生态安全的措施正确的是( )
A.禁止开发自然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 B.增加耕地面积,确保粮食安全
C.利用遥感技术,加强生态环境监测 D.严禁扩大城区面积,修复生态环境
【答案】3.B 4.C 5.C
【解析】3.读图可知,森林公园显著增加比例最高,森林公园应是南京市四类陆地生态红线区中生态环境改善最快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应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环境保护不应当落后于经济发展,A错误。生态红线区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划定城市边界,B错误。简单来说,生态红线就是指一个最低的生态环保要求,是维护南京生态安全的底线,C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生态红线区不能决定南京资源环境承载力,D错误。故选C。
5.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二者应当而且可以同步进行,保障生态安全并不是要禁止开发自然资源,并不是要严禁扩大城区面积,AD错误。增加耕地面积、确保粮食安全,不是保障生态安全的措施,并不是增加耕地面积就能保障生态安全,B错误。保障生态安全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实时监测生态环境,C正确。故选C。
【点睛】先污染后治理说是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种观点。认为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不得不忍受环境污染,只有当环境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可能有效地去治理。批评者认为,先污染后治理,将使社会放弃环境保护,放纵环境污染。环境保护不应当落后于经济发展,二者应当而且可以同步进行。如果等到严重污染后,再行治理,就需要花费数倍乃至数十倍的经济代价。
(2023下·辽宁沈阳·高二校联考期中)海外网2022年7月22日电,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举行临时会议,正式批淮东京电力公司制定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计划,预计将在2023年春天正式进行排放。对于福岛核污水排海计划,福岛各界表示担忧和反对。中国、韩国也曾以日本对周边国家说明不充分为由,明确表示反对。完成下面小题。
6.2011年之前,日本曾经大力发展核电成为该国的主要能源,其主要原因是( )
①日本科技发达,核电相关技术先进
②国内核能发电所需铀、钍等原料充足
③国内传统能源短缺,大力发展其他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④工业发达,工业生产需要大量能源
⑤核能清洁、高效、可再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7.下面关于日本将福岛核废水排入海洋造成的可能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可能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B.核废水将随洋流扩散到其他海区,引发跨境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C.导致公众对环境恶化的担忧和不满情绪,可能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
D.损害海洋环境的服务功能,延缓太平洋沿岸各国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
【答案】6.B 7.D
【解析】6.日本科技发达,核电相关科技发达,可以大力发展核电,①正确;日本矿产资源短缺,本国核能发电所需铀、钍等是从国外进口的,②错误;日本工业高度发达,是能耗大国,而日本煤、石油等能源缺乏,大力发展核电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③④正确;核能发电是通过核燃料发生核裂变的方式,将核能转化为电能,由于核燃料是有限的,所以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⑤错误。故选B。
7.核废水中含有氚、锶、铯、碘等放射性物质,可能破坏海洋生态环境,A不符合题意;福岛大量废水向太平洋排放后,部分核废水将随洋流等向北太平洋其他海域许移,扩散,引发跨境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B不符合题意;核废水排入海洋会影响到全球鱼类迁徙,远洋渔业,人类健康、生态安全等方面,进而导致公众对环境恶化的担忧和不满情绪,可能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C不符合题意;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海上运输、海上城市和海上机场、海上工厂、海底隧道、海底军事基地、通信和电力输送空间、储藏空间、文化娱乐设施等方面,核废水排入海洋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影响较小,D不正确,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表述不准确的选项,故选D。
【点睛】日本的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洋交通运输便利,日本能源及矿产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日本进口原料,出口产品,形成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2021·陕西·高二统考学业考试)2019年8月,西安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了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倡议书,9月1日起,《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西安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垃圾分类处理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发展的观念 B.公平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9.使用过的口罩属于( )
A.可回收物 B.有害垃圾 C.厨余垃圾 D.其他垃圾
【答案】8.C 9.B
【解析】8.环境的观念是指人类生赖以生存的环境,要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观念,西安市实行《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改善城乡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因此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发展的观念,C正确;发展的观念就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A错误;公平的观念是指不同国家间、不同代际间、不同发展机会和基础差别的人享有平等的发展权,B错误;权利的观念是指选择做或者不做的自由,取得或者放弃的自由,D错误。故选C。
9.使用的口罩,含有各种细菌病毒等,危害人体健康,属于有害垃圾,不可回收,A错误,B正确;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C错误;其他垃圾指危害比较小,没有再次利用的价值的垃圾,如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一般都采取填埋、焚烧、卫生分解等方法处理,部分还可以使用生物分解的方法解决,如放蚯蚓等,其他垃圾是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剩余下来的一种垃圾种类,D错误。故选B。
【点睛】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
(2021·高二课时练习)环境安全有双重属性:从自然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自然环境及其服务能力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没有遭到难以恢复的破坏;从人类社会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与解决环境问题付出的代价,不至于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环境安全问题及环境安全风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影响国家安全的环境安全问题发生概率小
B.一国的环境安全问题只可能产生于本国
C.环境安全风险与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有关
D.环境安全风险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抵抗能力有关
11.下列不属于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的是( )
A.通过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国家安全
B.成为能源安全问题的放大器影响国家安全
C.通过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影响国家安全
D.成为军事安全问题的触发器影响国家安全
12.应对环境安全问题、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途径不包括( )
A.降低人类社会对环境风险的承受水平
B.尽最大可能从源头上防控环境问题的发生
C.避免在高环境安全风险区从事生活和生产活动
D.增强人类对环境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与善后处理能力
【答案】10.B 11.B 12.A
【分析】10.影响国家安全的环境安全问题发生概率很小,A项说法正确。能够威胁一国的国家安全的环境问题,可能产生于本国,也可能来自其他国家,还可能是全球环境问题导致的,B项说法错误。环境安全风险与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有关,也与人类及自然环境本身对环境问题损害或威胁的敏感程度及抵抗能力有关,C、D项说法正确。故选择B项。
11.环境安全问题可能通过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损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影响国家安全,A、C项说法正确;环境安全问题可能是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安全问题的触发器和放大器,影响国家安全,D项说法正确。能源安全属于资源安全,与环境安全关系不大,B项说法错误。故选B。
12.应对环境安全问题、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途径主要有提升人类社会对环境风险的承受水平,A项符合题意。尽最大可能从源头上防控环境问题的发生,B项不合题意。避免在高环境安全风险区从事生活和生产活动,C项不合题意。增强人类社会对环境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与善后处理能力;及时发现和治理环境问题,避免其恶化为环境安全问题;积极应对已发生的环境安全问题,降低其伤害程度等,D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项。
【点睛】国家安全需要具有支撑国家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应对重大环境问题的能力。降低环境安全的风险的途径有:1、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的调节能力,减少环境问题出现的概率,降低环境问题成为环境安全问题的可能性;2、人类要尽量避免在高环境安全风险区从事生产生活活动,提高承受环境安全风险和应对环境安全问题的能力。
(2022·河南·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进入“十四五”时期,各行各业都面临碳减排的现实挑战,尤其是钢铁企业急需变被动为主动,系统地对企业全流程进行碳排放核查,以此推动技术进步、管理优化,提高能源管理水平,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下图是某钢铁企业生产流程及碳排放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可以有效抑制( )
A.森林减少 B.气候变暖 C.酸雨加剧 D.臭氧层破坏
14.通过核算,该钢铁企业的碳排放量为( )
A.E1+E2+E3-E4+E5+E6 B.E2+E3+E4+E5+E6-E1
C.E1+E2+E3+E4-E5+E6 D.E2+E3+E4-E5+E6-E1
15.研究发现钢铁企业提高副产品利用率可以减少碳排放,比如( )
①用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代替部分天然气
②减少燃气锅炉发电量,增加外购电量
③减少固碳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④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循环再利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3.B 14.C 15.D
【解析】13.根据已有知识可知,二氧化碳排放增多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所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有效抑制气候变暖,B正确;森林减少是人类破坏导致,并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加,A错误;酸雨加剧是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增加所致,臭氧层破坏是人类排放氟氯烃化合物所致,与二氧化碳排放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B。
14.根据图文材料可知,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含溶剂消耗产生的排放、原料消耗产生的排放、电极消耗产生的排放)、外购使用的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等都是钢铁企业碳排放的一部分,应当相加,只有固碳产品隐含的排放这部分是企业减少排放的,应予以扣除。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钢铁企业副产品利用率的提高可以减少碳排放,比如用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代替部分天气、将废气和废热再利用都可以减少碳排放,①④正确;但是增加外购电量、减少固碳副产品会增加碳排放,②③。综上所述,故选D。
【点睛】碳排放量是指在生产、运输、使用及回收某产品时所产生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而动态的碳排放量,则是指每单位货品累积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同一产品的各个批次之间会有不同的动态碳排放量。
二、综合题
16.(2023上·湖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不列要求。
贵州省瓮安县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资源分布广,质量好,水文地质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其中,磷矿储量最为丰富,多为菌藻类等海洋生物沉积型磷矿。瓮安县已探明磷矿资源储量36.5亿吨,居亚洲第一,素有“亚洲磷仓”的美誉。目前,瓮安县60%的财政收入来自磷矿及其附属产业,但因技术设备落后,正面临着诸多严重的开发利用问题。下图示意瓮安县磷矿分布图。
(1)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瓮安县海洋生物沉积型磷矿的形成过程。
(2)推测瓮安县磷矿资源因技术落后在开发利用中可能存在的严重问题。
(3)请在资源安全、环境安全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说明瓮安县磷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管理措施。
【答案】(1)古地质时期,海洋菌藻类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吸收聚集大量磷质;富含磷质的海洋生物死亡后遗体分解或直接堆积形成磷块岩;地壳抬升使海底堆积的磷块岩及其覆盖岩层露出海面成为陆地,经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露出地表成为可开发的磷矿。
(2)磷矿资源开采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磷矿资源开采技术落后,生态破坏严重;矿山排污技术不过关,环境污染严重;矿山机械设备落后,开采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低等。
(3)角度①——资源安全:加强行业整顿,统筹管理磷矿资源,保障国内资源的可持续供应;加强磷矿资源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依托市场机制,调整磷矿产业链投资结构,深化产品综合利用;重视科技创新,节约磷矿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等。
角度②——环境安全:加强磷矿开采、加工中污染排放的监督管理,实施达标排放;在环保要求允许的条件下,控制开采规模,合理有效开采;加强矿坑覆土工作,恢复原有地表植被,保护生态环境等。
【分析】本题以瓮安县磷矿为材料,涉及磷矿形成过程、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以及可持续发展措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多为菌藻类等海洋生物沉积型磷矿”可知,瓮安县海洋生物沉积型磷矿为菌藻类海洋生物沉积型磷矿,古地质史时期,该地为海洋环境,海洋菌藻类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磷元素,且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富集;富含磷元素的海洋菌藻类生物在死亡之后,被微生物分解,或者直接在海洋中沉积,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磷块岩;经过漫长的海陆变迁和地质作用,导致海底堆积的磷块岩出露水面,形成陆地环境;后经过外力作用侵蚀、搬运,上覆的岩层被侵蚀掉,磷块岩出露,形成磷矿。
(2)根据材料信息“但因技术设备落后”可知,当地的技术设备较为落后,对磷矿资源的开采利用效率较低,磷矿资源浪费严重;当地的技术设备落后,对当地生态破坏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尾矿任意堆放、排污技术不达标等,导致污染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技术设备落后,导致开采成本较高,收益较低,严重制约当地磷矿企业的收益。
(3)资源安全角度:加强行业整顿,关停小规模企业;建立统一的磷矿资源开采管理机制,保障磷矿资源的安全,保障国内资源的可持续供应;加大技术投入,强化磷矿资源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收益;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磷矿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磷矿资源;引入外来资金,促进磷矿企业的转型升级,调整磷矿产业链投资结构,促进产品的多元综合开发利用等。
17.(2022上·北京朝阳·高二统考期末)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下图为青海省区域图。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
受降水增加、冰川消融等因素影响,三江源地区近年来输送水量逐年增多,2016一2020年年均增加水量超92亿立方米。
(2)指出引起三江源地区冰川消融的因素,分析冰川萎缩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长远影响。
2017年2月28日,三江源生态法庭在玉树市人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重点打击采矿、砍伐、狩猎以及擅自采集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等违法行为。
(3)概述三江源生态法庭在保障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
【答案】(1)地处我国第一级阶梯,地势高;或有“世界屋脊”之称,地势高;有冰川积雪融水、降水和地下水等成为河流的补给来源。说明:有冰川积雪融水降水和地下水等成为河流的补给来源。
(2)气候(全球)变暖;可能导致河流径流量(或水资源)减少,湖泊、湿地萎缩,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干,生态环境恶化。也可答成:导致河流径流量(或水资源)先增多后减少,
(3)保护森林、草场、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防止出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分析】本题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湿地的功能和保护,以及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详解】(1)由材料“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可知,地处我国第一级阶梯,地势高,或有“世界屋脊”之称,地势高,是黄河、长江、澜沧江(国外称湄公河)的源头汇水区。三江源区境内可可西里山及唐古拉山脉横贯其间,这些山普遍在海拔5000~6000米左右,高大山脉的雪线以上分布有终年不化的积雪,雪山冰川广布,是中国冰川集中分布地之一,有冰川积雪融水、降水和地下水等成为河流的补给来源。三江源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被誉为“中华水塔”。
(2)由所学知识可知,近年来由于气候(全球)变暖,导致三江源地区冰川消融。三江源地区的冰川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由材料“,三江源地区近年来输送水量逐年增多,2016一2020年年均增加水量超92亿立方米。”可知,近年来冰川大量消融,短期内江河补给量增加,但长期下去,冰川萎缩,冰川面积缩小,冰川消融量会减少,可能导致河流径流量(或水资源)减少,湖泊、湿地萎缩,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干,生态环境恶化。
(3)由材料“重点打击采矿、砍伐、狩猎以及擅自采集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等违法行为。”可知,打击采矿,砍伐行为,保护森林、草场, 防止出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了生物的栖息地和生态环境;打击狩猎和擅自采集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运动植物,保护了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