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测试:1.2人口迁移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4下·高一课时练习)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与六普相比,人口数量东部占比上升2.15%,中部下降0.79%,西部上升0.22%,东北下降1.20%。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下图为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人口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部地区人口占比较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全部为平原 B.就业机会多 C.气候条件适宜 D.交通便利
2.导致上述人口分布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 B.历史 C.地形 D.政治
【答案】1.C 2.A
【解析】1.东部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口分布,因此气候条件适宜是东部地区人口占比较高的主要自然原因,C正确;东部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A错误;就业机会多、交通便利不是自然原因,BD错误;故选C。
2.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与六普相比,人口数量东部占比上升2.15%,中部下降0.79%,西部上升0.22%,东北下降1.20%。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可知,导致上述人口分布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区域经济差异,导致人口迁移或流动,A正确;历史、地形、政治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C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人口地区分布的总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平原、盆地多, 山地、高原少;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温湿地区多,干寒地区少; 开发早的地区多,开发迟的地区少;沿江、海、交通线的地区多, 交通不便的地区少。
(2023下·高一单元测试)2020年春运自1月10日至2月18日,共为期40天,全国共发送旅客约30亿人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春运旅客大军中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心愿,这说明影响春运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经济因素 D.环境因素
4.春运客流汇聚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农村“留守问题”加剧 B.城市商场客流骤减 C.交通运输压力加大 D.工厂处于停工状态
【答案】3.B 4.C
【解析】3.“回家过年”显示了家庭亲情等社会文化因素对人口流动的影响,B正确;家和工作地之间自然环境差异较小,A错误;“有钱没钱”说明回家主导因素不是经济,C错误;家的环境和工作地的环境差异不大,一般务工迁出地自然环境更好,不是影响春运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D错误。因此选择B项。
4.春运客流汇聚带来的直接影响是需要将这些人员进行运输,因此会直接加大交通运输压力,C正确;农村“留守问题”加剧是务工人员迁出的影响,A选项错误;城市商场客流骤减、工厂处于停工状态,是由于务工人员流出,与客流汇聚联系不大,BD选项错误;因此选择C项。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战争、国家政治变革和政治中心改变等。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023·高一课时练习)读近现代世界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影响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化因素 B.政治因素 C.自然环境因素 D.经济因素
6.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大洲是( )
A.南美洲 B.亚洲 C.北美洲 D.非洲
【答案】5.D 6.B
【解析】5.读图可知,劳动人口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迁往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中主要劳动人口迁出的大洲是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劳动人口迁入的大洲是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这表明发达地区提供的就业岗位多,劳动报酬较高,说明影响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图中线越粗,表示移民数量越多,主要劳动人口迁出的大洲是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其中亚洲有三个箭头支出,两个箭头非常粗,据此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大洲是亚洲,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收入,从而导致大量人口迁移。
(2023·高一课时练习)长江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在建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巨大综合效益。该工程采取“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据1992年统计,三峡水库按正常蓄水位175米方案,库区需要移民84万。考虑到人口自然增长等因素,到2009年工程建成,共需动迁人口113万。完成下面小题。
7.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属于( )
A.有组织的迁移 B.民工流动
C.自发人口迁移 D.省际人口迁移
8.导致库区移民的直接因素是( )
A.个人动机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生态环境变化
【答案】7.A 8.D
【解析】7.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三峡移民属于大型工程建设引起的人口迁移,故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的人口迁移。故A正确,BCD错误。
8.三峡移民属于大型工程建设引起的人口迁移,因此为生态环境变化,故D正确,ABC错误。
【点睛】影响人囗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
(2023·高一课时练习)贵州省域内乌江流经贵阳、遵义、毕节等中北部地区,自南部山区的六盘水向北,海拔总体处于逐渐降低趋势,生态环境脆弱,是中国典型的喀斯特分布区。贵州省内乌江流域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相对丰富,气温较为适宜,地形条件复杂;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人口分布总体不均衡。区域内包括贵阳(海拔约1100米)、遵义(海拔约1000~1300米)等区域中心城市,贵阳、遵义是贵州省最具影响力的两座城市,两个城市城区人口多且密度高。下图示意贵州省乌江流域人口数量与地形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与贵州省乌江流域人口数量变化关系最密切的地形因素是( )
A.海拔 B.起伏度 C.坡度 D.地形部位
10.该区域海拔1000~1400m范围内的人口数量最多,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
①气温较为适宜 ②坡度与起伏度较大 ③大中城市分布 ④经济较为发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会引起人口数量分布的变化,未来50年( )
A.海拔1000~1400m范围内的人口比重上升 B.坡度5°、起伏度120m的地区人口一定多
C.人口数量最多的区域起伏度逐渐降低 D.坡度25°~30范围内的人口比重上升
【答案】9.C 10.D 11.A
【解析】9.从图中看出,本区域内坡度与人口数量变化呈负相关,C正确;而海拔、起伏度与人口数量的相关性均不强,A、B错误;从图中和材料中都无法确定地形部位与人口数量之间的关系,D错误。故选C。
10.资料中明确指出“贵州省内乌江流域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相对丰富,气温较为适宜”,所有地区均气温较为适宜,①错误,AB排除。在该区域海拔1000~1400m范围内,坡度、起伏度与人口数量均呈负相关,②错误,C排除。“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人口分布总体不均衡”,资料已经明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经济较发达,城市多且大,是海拔1000~1400m范围内人口数量最多的主要原因,④正确。资料也明确表示贵阳、遵义等贵州省大城市海拔大至在此区域,③正确。故选D。
11.贵州省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人口迁移会以“农村到城市”为主,且人们会更趋向于向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迁移,这种人口迁移会导致人口分布更加不均,人口稠密地区的人口会更加稠密,A正确。贵州省等欠发达地区人口分布将趋于更加不均衡,而非更均衡,C错误。城市、经济较发达地区人口占比上升,城市化水平提高,贫困地区的人口趋于更少。从坡度来看,人口主要分布在坡度20°以内。坡度25°~30°范围内人口密度小,比重低,因此其人口比重最可能是降低,而非上升,D错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B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2023下·内蒙古赤峰·高一赤峰二中校考阶段练习)地理学家齐林斯基1971年把人口迁移与现代化联系起来,阐述了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即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早期开拓式的人口迁移逐步让位于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最终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将取代开拓式的或城乡间的人口迁移。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区际联系越紧密,城市经济越发达,城市之间的人口移动越频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根据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我国目前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 )
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 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 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
13.目前发达国家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 )
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 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 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
【答案】12.B 13.D
【分析】12.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比较高,乡村人口占比少,城市人口数量占比高,其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城市间的人口迁移。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表现为由乡村迁往城市,由欠发达地区迁往发达地区,由内陆迁向沿海;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人口迁移主要发生在城市之间。
(2023·江苏·高一学业考试)近些年来,流动人口的返乡回流现象越来越凸显。下图示意不同省份作为流出地的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百分比,展示了我国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空间差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由图可知,近年来( )
A.京津唐地区的回流意愿最低 B.粤、浙等省份为人口净迁出区
C.贵等省份回流意愿最高 D.青、川等省份为人口净迁入区
15.中西部省份的流动人口回流意愿较高,主要原因是( )
A.产业转移 B.环境优美 C.经济发达 D.交通改善
【答案】14.C 15.A
【分析】14.读图可知,京津唐地区的回流意愿不是最低,最低的是西北新疆、内蒙古等地,故A错;反而云、贵省份的回流意愿是最高的,故C正确;很明显,粵、浙等省份属于经济发达地区,近年来不可能属于人口净迁出区,故B错;青、川等省份属于经济较落后地区,近年来不可能为人口净迁入区,故D错误。因此答案选择C。
15.读图可知,湘、贵、云、川、青等多个中西部省份流动人口回流意愿较高。原因是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作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的中西部地区,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大量的流动人口选择回流,故A正确;湘、贵、云、川等省份原本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还是有大量人口迁出,所以不是目前回流的主要原因,故B错;中西部地区经济不可能比沿海经济发达,故C错;交通得到改善,但仍然没有沿海地区地势平坦和交通发达,交通条件也不是影响人口流动的决定性因素,故D错误。因此A选项正确。
【点睛】人口迁移的原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二、综合题
16.(2023下·四川绵阳·高一校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口流动情况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活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重庆直辖以来,区域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重庆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在市外外来人口和外出市外人口规模“一增一减”的共同作用下,全市净流出人口规模保持逐年小幅下降的趋势,人口净流出状况得以改善。
材料二:下表示意重庆市长期和短期流入人口的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比重。
年龄段 18岁及以下 19-20岁 30-59岁 60岁及以上
长期占比% 6.9 29.3 48.4 15.4
短期占比% 3.6 31.9 54.2 10.3
材料三:下图表示2018年重庆全市外出市外主要目的地的占比。
(1)读材料二,指出重庆市流入人口的总体年龄特征。
(2)据材料三,简述重庆市人口外出目的地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简述大量外来人口对重庆产生的影响。
【答案】(1)以中青年劳动人口为主;老年人口和少年人口比重小。
(2)①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较高,工作机会多收入高;②周边省份。距离较近,迁移成本较低;生活习俗相近,文化隔阂少;
(3)有利影响:①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弥补劳动力的不足;②拉动消费(促进重庆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重庆经济发展;③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外来人口迁入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不利影响:①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重庆的生态环境问题;②增加重庆公共设施的负担,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压力;③增加城市管理的难度,犯罪率上升,影响重庆的社会治理。
【分析】本题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的影响,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根据材料二中的数据概括可知,重庆市流入人口以中年劳动力人口为主,其次是青年劳动力人口;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占比重小。
(2)根据材料三中的数据概括可知,重庆市人口的外出目的地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周边省份。其原因可以结合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析。迁往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迁往周边省份的主要原因是空间距离较近,迁移成本较低,而且文化和生活习俗相近。
(3)人口迁入对迁入的影响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有利影响主要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包括为重庆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和高素质人才,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拉动消费,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动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加强和其他地区的联系,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不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和环境方面,包括增加重庆公共设施的负担,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压力;增加城市管理的难度,影响社会治安;加剧人的矛盾,加重环境污染及其他生态环境问题。
【点睛】
17.(2023下·广东江门·高一台山市华侨中学校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0年,德国人为青岛市制定了市区扩张规划,此后,城市主要沿胶济铁路向北发展。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青岛市开始调整城市空间结平度市莱西市构,成立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简称黄岛区),并陆续修建胶州湾大桥和海底隧道,同时将城区的部分工业迁出。下图为青岛市行政区划图。
(1)指出青岛市20世纪90年代后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2)说明20世纪90年代后黄岛区吸引人口迁入的条件。
(3)简述人口迁入对黄岛区的有利影响。
【答案】(1)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市区;部分人口随工业迁移迁往市区周边市区、县。
(2)开发较晚,环境质量优;大量产业迁移过来,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靠海较近,气候温和;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为人才落户提供便利条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3)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
【详解】(1)结合材料,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农村人口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从农村迁往城市,结合青岛城市规划,将城区的部分工业迁出,所以会有一部分人口随工业区的迁出而迁往周边地区。
(2)本题主要从黄岛区特有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文化环境条件来分析黄岛区所具有的人口拉力。结合材料可知,黄岛区为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开发较晚,人类活动较少,对环境影响小,环境质量较好;自然环境方面,该区距海较近,气候温和,环境宜人,具有较强的人口拉力。新区建立后,受政策导向影响,会有大批产业迁入,就业机会较多,同时有吸引人口大量迁入;政策上,政府支持力度大,还为人才落户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完善,对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3)人口迁移对调整人口分布、劳动力盈缺、促进地区文化交流、新资源的开发、经济文化区的建立、民族和种族的融合等都有重要的作用,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人才引进便利条件优越,具有较强的人才拉力,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测试:1.2人口迁移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4下·高一课时练习)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与六普相比,人口数量东部占比上升2.15%,中部下降0.79%,西部上升0.22%,东北下降1.20%。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下图为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人口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部地区人口占比较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全部为平原 B.就业机会多 C.气候条件适宜 D.交通便利
2.导致上述人口分布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 B.历史 C.地形 D.政治
(2023下·高一单元测试)2020年春运自1月10日至2月18日,共为期40天,全国共发送旅客约30亿人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春运旅客大军中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心愿,这说明影响春运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经济因素 D.环境因素
4.春运客流汇聚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农村“留守问题”加剧 B.城市商场客流骤减 C.交通运输压力加大 D.工厂处于停工状态
(2023·高一课时练习)读近现代世界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影响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化因素 B.政治因素 C.自然环境因素 D.经济因素
6.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大洲是( )
A.南美洲 B.亚洲 C.北美洲 D.非洲
(2023·高一课时练习)长江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在建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巨大综合效益。该工程采取“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据1992年统计,三峡水库按正常蓄水位175米方案,库区需要移民84万。考虑到人口自然增长等因素,到2009年工程建成,共需动迁人口113万。完成下面小题。
7.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属于( )
A.有组织的迁移 B.民工流动
C.自发人口迁移 D.省际人口迁移
8.导致库区移民的直接因素是( )
A.个人动机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生态环境变化
(2023·高一课时练习)贵州省域内乌江流经贵阳、遵义、毕节等中北部地区,自南部山区的六盘水向北,海拔总体处于逐渐降低趋势,生态环境脆弱,是中国典型的喀斯特分布区。贵州省内乌江流域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相对丰富,气温较为适宜,地形条件复杂;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人口分布总体不均衡。区域内包括贵阳(海拔约1100米)、遵义(海拔约1000~1300米)等区域中心城市,贵阳、遵义是贵州省最具影响力的两座城市,两个城市城区人口多且密度高。下图示意贵州省乌江流域人口数量与地形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与贵州省乌江流域人口数量变化关系最密切的地形因素是( )
A.海拔 B.起伏度 C.坡度 D.地形部位
10.该区域海拔1000~1400m范围内的人口数量最多,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
①气温较为适宜 ②坡度与起伏度较大 ③大中城市分布 ④经济较为发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会引起人口数量分布的变化,未来50年( )
A.海拔1000~1400m范围内的人口比重上升 B.坡度5°、起伏度120m的地区人口一定多
C.人口数量最多的区域起伏度逐渐降低 D.坡度25°~30范围内的人口比重上升
(2023下·内蒙古赤峰·高一赤峰二中校考阶段练习)地理学家齐林斯基1971年把人口迁移与现代化联系起来,阐述了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即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早期开拓式的人口迁移逐步让位于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最终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将取代开拓式的或城乡间的人口迁移。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区际联系越紧密,城市经济越发达,城市之间的人口移动越频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根据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我国目前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 )
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 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 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
13.目前发达国家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 )
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 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 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
(2023·江苏·高一学业考试)近些年来,流动人口的返乡回流现象越来越凸显。下图示意不同省份作为流出地的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百分比,展示了我国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空间差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由图可知,近年来( )
A.京津唐地区的回流意愿最低 B.粤、浙等省份为人口净迁出区
C.贵等省份回流意愿最高 D.青、川等省份为人口净迁入区
15.中西部省份的流动人口回流意愿较高,主要原因是( )
A.产业转移 B.环境优美 C.经济发达 D.交通改善
二、综合题
16.(2023下·四川绵阳·高一校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口流动情况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活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重庆直辖以来,区域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重庆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在市外外来人口和外出市外人口规模“一增一减”的共同作用下,全市净流出人口规模保持逐年小幅下降的趋势,人口净流出状况得以改善。
材料二:下表示意重庆市长期和短期流入人口的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比重。
年龄段 18岁及以下 19-20岁 30-59岁 60岁及以上
长期占比% 6.9 29.3 48.4 15.4
短期占比% 3.6 31.9 54.2 10.3
材料三:下图表示2018年重庆全市外出市外主要目的地的占比。
(1)读材料二,指出重庆市流入人口的总体年龄特征。
(2)据材料三,简述重庆市人口外出目的地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简述大量外来人口对重庆产生的影响。
17.(2023下·广东江门·高一台山市华侨中学校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0年,德国人为青岛市制定了市区扩张规划,此后,城市主要沿胶济铁路向北发展。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青岛市开始调整城市空间结平度市莱西市构,成立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简称黄岛区),并陆续修建胶州湾大桥和海底隧道,同时将城区的部分工业迁出。下图为青岛市行政区划图。
(1)指出青岛市20世纪90年代后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2)说明20世纪90年代后黄岛区吸引人口迁入的条件。
(3)简述人口迁入对黄岛区的有利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