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同步测试:1.2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A)(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同步测试:1.2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A)(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31 12:56:0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同步测试:1.2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4·江西·统考模拟预测)M国J啤酒厂地处河畔,曾是当地啤酒消费的主要来源。1985年,具有百年历史的了啤酒厂倒闭。2002年,J啤酒厂原址地块出售,开发商保留原厂房风貌,将其改建为高端酒店,并引进该国知名烹饪学院,以及众多知名企业的办事处。为增进交流,该社区内没有规划街道,公园和广场比比皆是。目前,这里集聚了一批独立餐厅、时尚画廊等,日渐成为充满活力的新社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J啤酒厂的倒闭直接造成当地( )
A.失业人口增加 B.河流污染加剧 C.产业结构优化 D.啤酒价格暴涨
2.开发商引入烹饪学院等知名企业,主要是为了( )
A.延续工业文化 B.提高人流量 C.改善生活环境 D.延长产业链
3.中国工业遗迹更新改造可借鉴上述案例中的( )
①区位的选择 ②文化的传承 ③相同行业的引入 ④空间组织的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3上·山东·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湾区指的是海岸线向内陆凹陷的地理单元。由一个海湾或相连若干个海湾、港湾及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基于湾区城市群所衍生出的“经济效应”被称为湾区经济。下图为“全球四大湾区面积、人口和经济指标对比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小题。
4.世界城市的发展进入湾区时代,湾区城市是科技、商业和金融产业、商业服务业的聚集地,但四大湾区经济各具特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纽约湾区是金融湾 B.旧金山湾区是产业+金融+科技湾区
C.东京湾区是科技+商业湾区 D.粤港澳大湾区是科技创新型湾区
5.对比其他湾区的经济发展特点,我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首先应( )
A.积极开发全球消费市场,加强交通通讯建设 B.传统产业改造,治理环境污染
C.扩大人口规模,拓展城市建设用地 D.培育创新环境,提高金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2023上·云南·高二云南师大附中校考阶段练习)《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2020年)》将全省划分为城镇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江西省规划的Ⅰ、Ⅱ、Ⅲ主体功能区( )
A.之间界限明确 B.相互协调发展 C.内部差异明显 D.凸显经济功能
7.与Ⅰ、Ⅲ主体功能区相比,当前Ⅱ主体功能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
A.依靠大学城,发展贵金属产业 B.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产业
C.陡坡开荒,扩大种植面积 D.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3上·浙江·高三校联考期末)下图为我国汉江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若在甲地开垦梯田发展种植业,可能会引起( )
A.甲地土地盐渍化严重
B.丹江口水库库容量缩小
C.汉江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D.汉江下游出现季节性断流
9.下列有关乙地的治理措施,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将乙地部分人口生态移民至甲地
B.开发丹江口水库的航运价值
C.依托水能资源,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D.延伸产业链,促进农副产品的深加工
(2023上·广东江门·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滨海湿地水盐关系复杂,盐度空间梯度是影响土壤、水体指标和生物生长的关键因子。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水土盐度也随之发生改变。下图示意我国盐城市某滨海湿地土地利用演变路径。完成下面小题。
10.I、Ⅱ、Ⅲ农田土壤盐分下降幅度由大到小是( )
A.I、Ⅱ、Ⅲ B.Ⅱ、I、Ⅲ C.Ⅲ、Ⅱ、I D.I、III、Ⅱ
11.VII与IV、V、VI土地利用演变路径中养殖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洋影响程度不一 B.渔民养殖技术不同
C.区域降水差异较大 D.地块形状差异较大
(2023上·上海·高三校考期中)水土协调度=(本区水资源量/全区水资源量)/(本区耕地规模/全区耕地规模)。下图是“我国部分省份水土协调度”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关于我国东部地区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分布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方水资源多,耕地资源少
B.南方水资源多,耕地资源多
C.北方水资源少,耕地资源少
D.北方水资源多,耕地资源少
13.若要提高北方地区的水土协调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②跨流域调水③发展耐旱作物④提高土壤肥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24上·湖南邵阳·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虹吸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吸引其外围相对落后城市的劳动力或生产要素集聚的一种现象,而涓滴效应则相反,读城市群发展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城市群发展阶段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虹吸效应主要是促进外围城市发展
B.城市群发展初期以涓滴效应为主
C.随着中心城市的发展壮大,虹吸效应越来越强
D.虹吸效应与涓滴效应共同促进城市群的发育
二、综合题
16.(2024·江西·统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人口以少数民族为主。受盛行风和地形的影响,该区域降水时空分异明显。人们前往该区域考察,需要防范雪崩等多种自然灾害。
(1)说明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的异同。
(2)从地形角度解释该区域雪崩多发的现象。
(3)列举2项甲地及其周边地区适宜发展的产业,并说明理由。
17.(2023上·上海·高二校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欧班列是指往返于中国与欧洲的“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动班列。中欧班列运行线铺划了西中东3条通道,西部通道由我国的中西部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我国的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东部通道由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满洲里(绥芬河)出境。截止到2018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突破9000列,运送货物近80万标箱,国内开行城市48个,到达欧洲14个国家,运输网络覆盖亚欧大陆的主要城市。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集桥、岛、隧道于一体,全长55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同时也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被媒体誉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具挑战性的项目之一。图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1)交通运输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种类繁多。请在空格处填写适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一批急救药品运往灾区 ;一吨煤炭从山西大同到浙江宁波 ;2吨活鱼从郊区到市区农贸市场 ;新疆的天然气运到上海 。
(2)城市交通的“潮汐现象”是指每天早晨进城方向交通流量大,反方向流量小,傍晚则反之。为此,交通部门设置了“潮汐车道”,以分解交通流量,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潮汐车道”大多设置在( )
A.市区中心 B.商业区附近 C.机场附近 D.郊区进城干道
(3)阅读材料一,简述与海运相比,中欧班列的突出优点。
(4)分析中欧班列停靠城市多集中在欧洲的原因。
(5)阅读材料二,简述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对该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同步测试:1.2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4·江西·统考模拟预测)M国J啤酒厂地处河畔,曾是当地啤酒消费的主要来源。1985年,具有百年历史的了啤酒厂倒闭。2002年,J啤酒厂原址地块出售,开发商保留原厂房风貌,将其改建为高端酒店,并引进该国知名烹饪学院,以及众多知名企业的办事处。为增进交流,该社区内没有规划街道,公园和广场比比皆是。目前,这里集聚了一批独立餐厅、时尚画廊等,日渐成为充满活力的新社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J啤酒厂的倒闭直接造成当地( )
A.失业人口增加 B.河流污染加剧 C.产业结构优化 D.啤酒价格暴涨
2.开发商引入烹饪学院等知名企业,主要是为了( )
A.延续工业文化 B.提高人流量 C.改善生活环境 D.延长产业链
3.中国工业遗迹更新改造可借鉴上述案例中的( )
①区位的选择 ②文化的传承 ③相同行业的引入 ④空间组织的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A 2.B 3.D
【解析】1.啤酒厂倒闭,直接造成当地失业人口增加,A正确;啤酒厂倒闭,会减少对河流的污染,B错误;啤酒厂倒闭,短期内会造成当地产业结构恶化,C错误;啤酒厂倒闭,会造成啤酒供给减少,价格上涨,但不一定会暴涨,D错误。故选A。
2.开发商引入烹饪学院等知名企业,主要是为了提高该酒店的市场知名度,提高客流量,增加消费,B正确;烹饪学院不属于当地的工业文化,也没有对原有产品进行深加工,不属于延长产业链,AD错误;烹饪学院主要服务于高端酒店,对于普通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改善作用不大,C错误。故选B。
3.工业遗迹的区位的固定的,①错误;中国工业遗迹更新改造可借鉴上述案例中的文化的传承,②正确;相同行业引入,会出现同质化竞争,不利于区域发展,③错误;应当优化空间组织,提高区域空间利用率,促进区域发展,④正确。故选D。
【点睛】工业遗产具体指凡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以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换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住所、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
(2023上·山东·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湾区指的是海岸线向内陆凹陷的地理单元。由一个海湾或相连若干个海湾、港湾及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基于湾区城市群所衍生出的“经济效应”被称为湾区经济。下图为“全球四大湾区面积、人口和经济指标对比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小题。
4.世界城市的发展进入湾区时代,湾区城市是科技、商业和金融产业、商业服务业的聚集地,但四大湾区经济各具特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纽约湾区是金融湾 B.旧金山湾区是产业+金融+科技湾区
C.东京湾区是科技+商业湾区 D.粤港澳大湾区是科技创新型湾区
5.对比其他湾区的经济发展特点,我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首先应( )
A.积极开发全球消费市场,加强交通通讯建设 B.传统产业改造,治理环境污染
C.扩大人口规模,拓展城市建设用地 D.培育创新环境,提高金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答案】4.A 5.D
【分析】4.美国纽约湾区是金融湾区,承载世界金融的核心中枢,A正确;旧金山湾区是世界重点实验室及研究机构聚集地,主要以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为主,B错误;东京湾区综合京滨和京叶两大工业带为主的工业加工湾区,C错误;粤港澳大湾区是产业+金融+科技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势头强劲、湾区面积大、人口数量多,重复利用湾区地理条件发展了各类产业,金融服务业及科技创新类的经济部门,突出优点不明显,D错误。所以选A。
5.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湾区相比较,人均GDP水平低,积极开发全球消费市场,加强交通通讯建设说法正确,但是属于首先发展方向,A错误;粤港澳大湾区不适宜发展传统产业,B错误;粤港澳大湾区本身是四个湾区人口数量最多的,且人均GDP水平最低,不适合盲目扩大人口规模,而如何提高人口素质,提高湾区核心竞争力、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首要任务,首先应培育创新环境,提高金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C错误,D正确。所以选D。
【点睛】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
(2023上·云南·高二云南师大附中校考阶段练习)《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2020年)》将全省划分为城镇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江西省规划的Ⅰ、Ⅱ、Ⅲ主体功能区( )
A.之间界限明确 B.相互协调发展 C.内部差异明显 D.凸显经济功能
7.与Ⅰ、Ⅲ主体功能区相比,当前Ⅱ主体功能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
A.依靠大学城,发展贵金属产业 B.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产业
C.陡坡开荒,扩大种植面积 D.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答案】6.B 7.D
【解析】6.江西省规划的Ⅰ、Ⅱ、Ⅲ主体功能区分别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城镇化地区,之间界限不明确;内部差异不明显,但相互协调发展,兼顾社会、经济、生态,并不是凸显经济功能。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从左右两图对比可知,II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区且呈片状特征,为农产品主产区。农产品主产区,具备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以提供生态产品、服务产品和工业品为其他功能,需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D正确,AB错误。陡坡不适宜开荒,陡坡开荒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C错误。故选D。
【点睛】主体功能区是国家和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区域内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功能区,并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所作的分区。
(2023上·浙江·高三校联考期末)下图为我国汉江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若在甲地开垦梯田发展种植业,可能会引起( )
A.甲地土地盐渍化严重
B.丹江口水库库容量缩小
C.汉江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D.汉江下游出现季节性断流
9.下列有关乙地的治理措施,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将乙地部分人口生态移民至甲地
B.开发丹江口水库的航运价值
C.依托水能资源,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D.延伸产业链,促进农副产品的深加工
【答案】8.B 9.D
【解析】8.甲地地处汉江流域上游,上游过度开垦引起水土流失,从而导致丹江口水库泥沙淤积严重,水库库容缩小,B正确;土地盐渍化集中分布在年蒸发量大于年降水量的北方地区,汉江地处南方湿润区,A错误;甲地过度开垦,可能导致植被破坏,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C错误;汉江径流量大,不易出现断流现象,D错误。故选B。
9.乙地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符合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D正确;甲地环境容量小,接收移民会加剧当地人地矛盾,不适合接收生态移民,A错误;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水源地之一,不适宜大规模发展河运,B错误;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可能导致水体污染,C错误。故选D。
【点睛】汉江流域上游山区,大力发展种植业会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泥沙随水流入丹江口水库,会加速水库萎缩。
(2023上·广东江门·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滨海湿地水盐关系复杂,盐度空间梯度是影响土壤、水体指标和生物生长的关键因子。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水土盐度也随之发生改变。下图示意我国盐城市某滨海湿地土地利用演变路径。完成下面小题。
10.I、Ⅱ、Ⅲ农田土壤盐分下降幅度由大到小是( )
A.I、Ⅱ、Ⅲ B.Ⅱ、I、Ⅲ C.Ⅲ、Ⅱ、I D.I、III、Ⅱ
11.VII与IV、V、VI土地利用演变路径中养殖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洋影响程度不一 B.渔民养殖技术不同
C.区域降水差异较大 D.地块形状差异较大
【答案】10.C 11.A
【解析】10.据图可知,I是直接开垦农田,农田被直接开垦,说明土地利用适合农田耕作、盐度小,故盐度下降幅度小;Ⅲ农田土地利用演变路径由碱蓬→养殖塘→农田,路径复杂,原本土壤盐度较大,盐分下降幅度大;Ⅱ农田土地利用演变路径是由芦苇而来,盐度下降幅度居中。综上所述,农田土壤盐分下降幅度由大到小是Ⅲ、Ⅱ、I,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Ⅱ土地利用演变路径中养殖类型为咸水养殖,主要与其距离海洋较近,水域盐度较高有关,更适合养殖咸水鱼类,A正确;同地区渔民养殖技术差异较小,B正确;该地区空间尺度较小,区域内降水差异较小,C错误;滨海地区地块形状差异较小,D错误。故选A。
【点睛】盐碱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状况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点应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上面。传统改良方式一般分几步进行: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
(2023上·上海·高三校考期中)水土协调度=(本区水资源量/全区水资源量)/(本区耕地规模/全区耕地规模)。下图是“我国部分省份水土协调度”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关于我国东部地区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分布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方水资源多,耕地资源少
B.南方水资源多,耕地资源多
C.北方水资源少,耕地资源少
D.北方水资源多,耕地资源少
13.若要提高北方地区的水土协调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②跨流域调水③发展耐旱作物④提高土壤肥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12.A 13.B
【解析】12.我国南方地区丘陵平原相间分布,北方以平原为主,南方耕地资源少,北方耕地资源多;南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是温带季风气候,南方降水量更大,水资源更多,因此,我国水土资源的分布状况是北方耕地资源多,水资源少;南方耕地资源少,水资源多,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北方地区地形平坦开阔,耕地资源相对丰富,水土协调度低主要是由于水资源少导致的。要提高我国北方水土协调度,可以采用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发展耐旱作物,减少水资源的消耗,②③正确;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需要消耗更多的水资源,①错误;提高土壤肥力并不能解决水资源少的问题,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整体来看,我国耕地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等平原、山间盆地以及广阔的丘陵地区,约占全国更低面积的90%以上,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小,分布零星。 我国的人口分布与耕地分布高度匹配,即“胡焕庸线”以东地区是我国的人口稠密区,也是我国耕地的集中分布区,而“胡焕庸线”以西地区,耕地资源较稀少,人口分布也较稀疏。
(2024上·湖南邵阳·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虹吸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吸引其外围相对落后城市的劳动力或生产要素集聚的一种现象,而涓滴效应则相反,读城市群发展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城市群发展阶段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虹吸效应主要是促进外围城市发展
B.城市群发展初期以涓滴效应为主
C.随着中心城市的发展壮大,虹吸效应越来越强
D.虹吸效应与涓滴效应共同促进城市群的发育
【答案】14.C 15.D
【解析】14.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示可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模会越来越大,图中 ②城市规模最小,故应处于城市发展的雏形期,图①城市规模开始扩张,故应处于城市发展的成长期,图④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城市区域全面扩展,应处于城市发展的成型期,图③城市群形成,应处于城市发展的成熟期,故城市群发展阶段的顺序是②①④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虹吸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大量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产生集聚效应的现象,主要是促进中心城市发展,A错误;涓滴效应是指优先发展起来城市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周边外围城市,带动其发展和富裕,故主要出现在城市群发展的中后期,B错误;随着中心城市的发展壮大,涓滴效应越来越强,虹吸效应越来越弱,C错误;虹吸效应可使中心城市快速发展,进而辐射周边地区,产生涓滴效应带动周边城市发展,故虹吸效应与涓滴效应共同促进城市群的发育,D正确。故选D。
【点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因为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良好的创新环境等,区域的中心城市吸引周边地区的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流入,从而加快自身发展。人们将其称为大城市的“虹吸效应”。高铁的发展,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加速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向中心城市聚集,从而使虹吸效应更加明显。同时,高铁的开通也促进中心城市的先进技术、观念等向周边地区溢出的涓滴效应,从而拉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综合题
16.(2024·江西·统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人口以少数民族为主。受盛行风和地形的影响,该区域降水时空分异明显。人们前往该区域考察,需要防范雪崩等多种自然灾害。
(1)说明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的异同。
(2)从地形角度解释该区域雪崩多发的现象。
(3)列举2项甲地及其周边地区适宜发展的产业,并说明理由。
【答案】(1)
异:乙地相对于甲地,更位于上游,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弱,降水量较少(或甲地降水量较大);乙地位于河谷,受山谷风影响更大,多夜雨;甲地地处山坡,白昼降水更多。
同:都由西南季风携带水汽深入,遇到地形阻挡抬升,多地形雨,年降水量较大;且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降水多;都受山谷风影响,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2)海拔高,山顶附近积雪规模大;地形陡峻,坡度大,落差大,给雪崩提供充足能量;地形复杂,地表破碎,能发生雪崩的空间大。
(3)产业1:旅游业。理由:山地垂直差异大,景观多样;少数民族众多,文化风情独特;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小。
产业2:农(林)产品开发(深加工)。理由:山高谷深,环境多样,特色农(林)产品丰富;远离环境污染,产品品质优,广受市场欢迎;能助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分析】本题以某区域等高线图为材料,涉及影响降水的因素、雪崩形成原因以及区域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该地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所以甲乙两地都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年降水量较多,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地相较甲地,更位于河流上游,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较弱,降水量较少;甲地相较乙地,位于河流下游,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较大,降水量较多;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地位于河谷地区,受山谷风的影响,夜间多上升气流,降水较多,夜雨率较高;甲地位于山坡,白天降水量较多,夜雨较少。
(2)雪崩可从积雪保存和积雪滑落等角度进行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海拔较高的山地较多,气温较低,积雪量较大,为雪崩提供了物质基础;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落差较大,积雪不稳定,为雪崩提供了充足的动能,易滑塌;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较大,地形破碎,能够发生雪崩的范围较大。
(3)本小题主要根据当地地理环境从三大产业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等高线较密集,山顶坡度较缓,地势起伏较大,以山地为主,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显著,特色农产品较多;该地人口较少,人类活动较少,环境质量较好,农产品品质较高,适宜发展农林产品深加工产业,能够助力少数民族脱贫致富。该地山高谷深,有雪山、深谷等地貌,自然风光秀丽;少数民族聚居地,地域文化独特;发展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适宜发展旅游业等。
17.(2023上·上海·高二校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欧班列是指往返于中国与欧洲的“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动班列。中欧班列运行线铺划了西中东3条通道,西部通道由我国的中西部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我国的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东部通道由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满洲里(绥芬河)出境。截止到2018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突破9000列,运送货物近80万标箱,国内开行城市48个,到达欧洲14个国家,运输网络覆盖亚欧大陆的主要城市。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集桥、岛、隧道于一体,全长55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同时也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被媒体誉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具挑战性的项目之一。图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1)交通运输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种类繁多。请在空格处填写适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一批急救药品运往灾区 ;一吨煤炭从山西大同到浙江宁波 ;2吨活鱼从郊区到市区农贸市场 ;新疆的天然气运到上海 。
(2)城市交通的“潮汐现象”是指每天早晨进城方向交通流量大,反方向流量小,傍晚则反之。为此,交通部门设置了“潮汐车道”,以分解交通流量,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潮汐车道”大多设置在( )
A.市区中心 B.商业区附近 C.机场附近 D.郊区进城干道
(3)阅读材料一,简述与海运相比,中欧班列的突出优点。
(4)分析中欧班列停靠城市多集中在欧洲的原因。
(5)阅读材料二,简述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对该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
【答案】(1) 航空运输
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管道运输
(2)D
(3)运距短、速度快;安全性高;受自然环境影响小,连续性好;能覆盖较多的内陆地点。
(4)中国与欧洲的贸易量大、商品结构互补性大;途径的欧洲国家经济发达,能提供更多的货源和更广阔的市场。
(5)缩短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实现珠海、澳门与香港的陆路对接,激活泛珠三角地区交通路网;带动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经济的发展为港澳经济发展提供更便利的腹地空间;促进珠三角地区的协调发展和产业升级,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分析】本大题以中欧班列、港珠澳大桥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要根据运量、运价、运距、货物特点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急救药品为急需物品,一般运量不会很大,利用航空运输;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价格便宜,一吨煤炭从山西大同到浙江宁波利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速度快,周转灵活,2吨活鱼从郊区到市区农贸市场利用公路运输;气体、液体运输可以利用管道运输,连续性强,新疆的天然气运到上海利用管道运输。
(2)根据材料提示“潮汐现象”,即每天早晨进城方向交通流量大,反向流量小,傍晚则反之,“潮汐车道”大多设置在郊区进城与出城干道,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结合所学知识,不同的运输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具体可分为运量、运费、速度、灵活性、连续性、稳定性等。中欧班列属于铁路运输,与海运相比,运输距离短、运速快;海运易受天气状况影响,而铁路运输安全性高;铁路受自然环境影响小,连续性好;海运对沿海地区影响较大,铁路运输能覆盖较多的内陆地点。
(4)结合所学知识,中欧班列是货运专列,停靠城市多集中在欧洲主要考虑运输需求,中国与欧洲的贸易量大,且商品结构互补性大;中欧班列途径的欧洲国家经济发达,货运需求量大,能提供更多的货源和更广阔的市场。
(5)结合所学知识,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实现珠海、澳门与香港的陆路对接,缩短运输的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完善了交通路网;有了交通线的连接可带动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经济的发展,扩大了港澳经济发展的腹地空间;可促进该地产业分工合作,促进各地优势产业发展,使得珠三角地区的协调发展和产业升级,港珠澳大桥的开通、经济贸易的发展,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