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测试: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全国·高一课堂例题)地域文化是不同区域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在一定地域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域文化具有传承性 B.地域文化具有不变性
C.地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 D.地域文化包括精神文化
2.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域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
②地域文化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
③地域文化的地域范围越大,地域文化越重要
④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地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1.B 2.A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域文化具有传承性,A错误;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内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B正确;地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CD错误;故选B。
2.不同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方面,①错误;地域文化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②正确;地域文化的范围大小与其重要性关系不大,③错误;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但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地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④正确。结合选项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023上·江苏淮安·高三统考开学考试)下图是某国“河上民居”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3.该民居景观最可能拍摄于( )
A.柬埔寨湄公河畔 B.埃及尼罗河畔
C.英国泰晤士河畔 D.中国鸭绿江畔
4.对该民居建筑结构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域文化 B.地貌类型 C.植被密度 D.气候特征
【答案】3.A 4.D
【解析】3.读图可知河上民居为吊脚楼,底层架空建造可以通风防潮,是为了适应湿热环境。柬埔寨湄公河畔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A正确;埃及尼罗河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B错误;英国泰晤士河畔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温和,C错误;中国鸭绿江畔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纬度较高,气候不属于湿热型,D错误。故选A。
4.根据上题可知,河上民居为吊脚楼,底层架空建造可以通风防潮,是为了适应湿热环境,因此对该民居建筑结构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气候特征,D正确,排除ABC,故选D。
【点睛】传统民居的特点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一致的。
(2023上·高二课时练习)麻扎村位于吐鲁番火焰山南麓峡谷的绿洲中,是人们适应自然环境的传统民居聚落典范,保存了独特深厚的地域文化。完成下面小题。
5.麻扎古村选址在山麓峡谷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独特,气候暖湿 B.地处绿洲,水源较足
C.沿河布局,水运便利 D.泥沙淤积,土壤肥沃
6.推测麻扎村传统民居具有的建筑特点( )
A.屋顶尖斜 B.门窗高大
C.墙体轻薄 D.多以土筑
【答案】5.B 6.D
【解析】5. 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燥,A错误。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水源是影响聚落分布的重要因素,山麓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有利于形成绿洲,形成聚落,B正确。河流径流量小,无法发展水运,C错误。土壤是否肥沃对吐鲁番地区聚落影响小,D错误。故本题选B。
6.吐鲁番降水少,房屋屋顶平坦,A错误。吐鲁番多大风和风沙,门窗应比较矮小,B错误。吐鲁番地区气温低,为保暖防寒,墙体较厚,C错误。当地植被少,多土沙,土筑建筑便于就地取材,D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城市布局的区位条件:气候、位置、地形、河流、资源、经济、交通、政策、宗教。
(2023·江苏徐州·校考模拟预测)团龙围小组位于江西省赣江上游忠诚村。小组聚落依山就势,民居散布于山脚坡地上,因社会经济发展、外来文化冲击,其建筑形态自清朝以来不断演变。下图示意该地不同时期民居的建筑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小组建筑形态的演变顺序是( )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②①③
8.下列描述不符合该地传统聚落民居发展规律的是( )
A.由集体到独立 B.由开放到封闭 C.由公共到私密 D.规模由大到小
9.民居散布于山脚坡地而没有布局在山谷盆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军事安全 B.传统文化 C.土地资源 D.地质灾害
【答案】7.C 8.B 9.C
【解析】7.因经济发展,外来文化,聚落形态发生变化,图一是独栋别墅,经济发展水平高,图二房屋建筑落后,图三房屋建筑整齐,所以聚落的发展形态是②③①,C正确;故选C。
8.根据图中信息,刚开始是很多人居住在一起,之后独立别墅,所以体现由集体到独立;A正确;不断地受外来文化冲击,不断开放,B错误;刚开始是很多人居住在一起,之后独立别墅,注重个人隐私,C正确;刚开始是一片居住到最后个人居住,所以规模变小,D正确;本题目选择不正确的,故选B。
9.坡地和盆地和军事没有关系,A错误;坡地和盆地和文化关系不大,B错误;盆地地势低平,耕地资源多,发展农业,坡地耕地少,作为居住用地,不占用耕地,C正确;坡地容易受滑坡影响,D错误;故选C。
【点睛】城乡的空间形态:组团状、团块状、条带状。民居建筑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关。
(2023下·江西抚州·高一南城县第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日本东京以皇宫为中心,将皇宫摆放在城市中轴线上,体现了( )
A.天人合一的思想 B.皇权的至高无上
C.民主与法制精神 D.城市格局历史的悠久
11.影响日本东京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历史因素 D.环境因素
【答案】10.B 11.C
【解析】10.从历史上看,皇宫位于市中心的位置,将皇宫摆放在城市中轴线上,其他功能区围绕皇宫分布,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B正确;图中没有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民主与法制精神、城市格局历史的悠久等,ACD错误。故选B。
11.从日本东京目前的城市规划中可以看出东京的中心仍然是皇宫,而不像其他城市一样在城市中心形成中心商务区,这种城市空间结构显然是对历史的继承,受历史因素的影响较大,C正确;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东京功能分区有影响,但不如历史因素作用明显,不是主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
【点睛】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环境、政策等。
(2023上·云南楚雄·高二统考期末)黔东南苗岭山区居民,在山高坡陡、谷深河长的自然环境下建造了稻作梯田,并形成了世代相传的耕作实践方式和区域“森林一河流一稻田一村落”管理维护的文化体系。黔东南苗岭山区的稻作梯田存在三种自上而下的空间形态,即“林—田村河”“林村田一河”“林—田一村田—河”。下图为黔东南苗岭山区稻田村落空间组合类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黔东南苗岭山区存在多种稻作梯田空间组合类型的主要原因有( )
①自然环境存在地域差异
②农业经济发展侧重点不同
③村落布局差异较大
④稻田管理维护文化体系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黔东南苗岭山区稻作梯田空间组合类型反映出( )
A.人类活动过度,人地矛盾加剧 B.森林面积扩大,林业取代稻作
C.水田转为旱地,河水用量减少 D.因地制宜,促进人地和谐共生
【答案】12.A 13.D
【解析】12.该地区山高坡陡,谷深河长,依据地形等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形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①对;山区重点发展农业,缓坡稻田发展种植业,河流发展渔业,因此不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侧重点不同,②对;黔东南苗岭山区都属于山高坡陡,谷深河长的地形,自然地理环境相似,村落布局差异较小,③错;该地区在自然地理环境相似的情况下,形成世代相传的耕作实践方式和区域“森林一河流一稻田一村落”管理维护的文化体系,稻田管理维护文化体系相似,④错;①②对,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13.黔东南苗岭山区稻作梯田空间组合类型反映出该地区人类活动改造地理环境,人地和谐,A错;该地区森林面积缩小,原来部分森林改成稻田,林业没有取代稻作,B错;该地区水田没有转为旱地,该地区耕地就是水田,C错;该地区依据地形等自然因素,森林一河流一稻田一村落因地制宜,人地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D对。故选D。
【点睛】梯田是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按田面坡度不同而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复式梯田等。梯田的宽度根据地面坡度大小、土层厚薄、耕作方式、劳力多少和经济条件而定,和灌排系统、交通道路统一规划。修筑梯田时宜保留表土,梯田修成后,配合深翻、增施有机肥料、种植适当的先锋作物等农业耕作措施,以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
(2023下·江苏镇江·高二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校考学业考试)吐鲁番盆地的维吾尔族民居,在与自然的长期斗争中,形成生土建筑,当地土质具有粘结性强、易脱水成型等特点。下左图为日本木制建筑示意图,下右图为新疆生土建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与日本木制建筑相比,新疆生土建筑的优点是( )
①采光通风②隔热效果③防地震④防火性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影响维吾尔族民居选择生土作为建筑材料的因素是( )
A.宗教 B.经济 C.气候 D.地形
【答案】14.D 15.C
【解析】14.建筑与当地的环境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日本气候主要为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地处板块交界处,所以日本建筑多考虑采光通风、防地震等,在这两方面较新疆生土建筑要好,①③错误,新疆地处内陆,光照充足,但昼夜温差大,在房屋建造的过程中更注重隔热保温效果,②正确;建筑材料多就地取材,日本以木质材料居多,易发生火灾,新疆以生土为材料,防火性能强,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建筑材料的选择受宗教因素影响较小,宗教因素多影响建筑的样式与形态,A错误;生土能够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较好的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所以影响维吾尔族民居选择生土作为建筑材料的因素是气候,C正确;如果生土不能较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即使价格实惠也不会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说明经济因素不是主要考虑因素,B错误;地形多影响房屋建造位置的选择,对建筑材料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C。
【点睛】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
二、综合题
16.(2023下·高一课前预习)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当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而且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和杉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了高达五六层的圆形、方形的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客家土楼。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平等,同样大小的居住单元不论朝向,不论方位....成为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
材料二 中国“福建土楼”于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种为世人称奇的房屋建筑是在什么背景下形成的?居住的特点又说明客家人的什么特征?
【答案】客家人由于数代人不断南迁,形成家庭内部极强的凝聚力,只有家庭内部的紧密团结才能使其在新的居住地生存下来。其居住方式体现了家族内部的平等团结。
【分析】本题以中国“福建土楼”为背景材料,设置一道小题,涉及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详解】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由于各种原因南迁,定居在闽粤赣地区。由材料“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当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而且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可知,客家人修建的土楼是为了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只有家庭内部的紧密团结才能使其在新的居住地生存下来。材料“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平等”,反映了家庭内部的平等团结。
17.(2023下·高一课前预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尤以辽宁为多,少数散居在一些大中城市。清代以来,由于满汉长期杂居,满族在语言、服装、习俗等方面与汉族差异逐渐缩小。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属阿尔泰语系。17世纪70年代以后,满族普遍使用汉语和汉文,现在只有少数老人会说满话。满族住房,一般东南开门,其结构类似口袋,俗称“口袋房”。房址多选在靠山近河的平缓之地,坐北朝南、背风面阳、冬暖夏凉。古代,满族居民一年四季都穿袍服,因八旗制度而称之为“旗袍”。入关以后直至辛亥革命,男穿袍服,外套马褂,女人也爱穿袍服,但有长短袖之分。辛亥革命后,旗袍的式样不断改进,成为我国妇女最喜爱的中式服装。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平辈行“打千”礼。平辈亲友相见,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大礼,现此礼节已被握手礼代替。
(1)满族房屋的建造反映了当地什么样的自然环境?
(2)满族礼节的变化反映了文化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1)北方冬季寒冷干燥, 冬季风为偏北风,故房屋朝向南,背风向阳,冬暖夏凉。
(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族群间交流增多,外来文化的传入,更方便、更礼貌的礼仪在人群中传播。
【分析】本题以满族的习俗为背景材料,涉及地域文化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由材料可知,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满族住房,一般东南开门,其结构类似口袋,俗称“口袋房”。房址多选在靠山近河的平缓之地,坐北朝南、背风面阳、冬暖夏凉。满族房屋的建造反映了当地北方冬季寒冷干燥,冬季风为偏北风,故房屋朝向南,背风向阳,冬暖夏凉。
(2)满族礼节的变化反映了文化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族群间交流增多,外来文化的传入,更方便、更礼貌的礼仪在人群中传播而产生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测试: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全国·高一课堂例题)地域文化是不同区域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在一定地域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域文化具有传承性 B.地域文化具有不变性
C.地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 D.地域文化包括精神文化
2.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域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
②地域文化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
③地域文化的地域范围越大,地域文化越重要
④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地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023上·江苏淮安·高三统考开学考试)下图是某国“河上民居”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3.该民居景观最可能拍摄于( )
A.柬埔寨湄公河畔 B.埃及尼罗河畔
C.英国泰晤士河畔 D.中国鸭绿江畔
4.对该民居建筑结构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域文化 B.地貌类型 C.植被密度 D.气候特征
(2023上·高二课时练习)麻扎村位于吐鲁番火焰山南麓峡谷的绿洲中,是人们适应自然环境的传统民居聚落典范,保存了独特深厚的地域文化。完成下面小题。
5.麻扎古村选址在山麓峡谷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独特,气候暖湿 B.地处绿洲,水源较足
C.沿河布局,水运便利 D.泥沙淤积,土壤肥沃
6.推测麻扎村传统民居具有的建筑特点( )
A.屋顶尖斜 B.门窗高大
C.墙体轻薄 D.多以土筑
(2023·江苏徐州·校考模拟预测)团龙围小组位于江西省赣江上游忠诚村。小组聚落依山就势,民居散布于山脚坡地上,因社会经济发展、外来文化冲击,其建筑形态自清朝以来不断演变。下图示意该地不同时期民居的建筑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小组建筑形态的演变顺序是( )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②①③
8.下列描述不符合该地传统聚落民居发展规律的是( )
A.由集体到独立 B.由开放到封闭 C.由公共到私密 D.规模由大到小
9.民居散布于山脚坡地而没有布局在山谷盆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军事安全 B.传统文化 C.土地资源 D.地质灾害
(2023下·江西抚州·高一南城县第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日本东京以皇宫为中心,将皇宫摆放在城市中轴线上,体现了( )
A.天人合一的思想 B.皇权的至高无上
C.民主与法制精神 D.城市格局历史的悠久
11.影响日本东京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历史因素 D.环境因素
(2023上·云南楚雄·高二统考期末)黔东南苗岭山区居民,在山高坡陡、谷深河长的自然环境下建造了稻作梯田,并形成了世代相传的耕作实践方式和区域“森林一河流一稻田一村落”管理维护的文化体系。黔东南苗岭山区的稻作梯田存在三种自上而下的空间形态,即“林—田村河”“林村田一河”“林—田一村田—河”。下图为黔东南苗岭山区稻田村落空间组合类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黔东南苗岭山区存在多种稻作梯田空间组合类型的主要原因有( )
①自然环境存在地域差异
②农业经济发展侧重点不同
③村落布局差异较大
④稻田管理维护文化体系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黔东南苗岭山区稻作梯田空间组合类型反映出( )
A.人类活动过度,人地矛盾加剧 B.森林面积扩大,林业取代稻作
C.水田转为旱地,河水用量减少 D.因地制宜,促进人地和谐共生
(2023下·江苏镇江·高二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校考学业考试)吐鲁番盆地的维吾尔族民居,在与自然的长期斗争中,形成生土建筑,当地土质具有粘结性强、易脱水成型等特点。下左图为日本木制建筑示意图,下右图为新疆生土建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与日本木制建筑相比,新疆生土建筑的优点是( )
①采光通风②隔热效果③防地震④防火性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影响维吾尔族民居选择生土作为建筑材料的因素是( )
A.宗教 B.经济 C.气候 D.地形
二、综合题
16.(2023下·高一课前预习)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当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而且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和杉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了高达五六层的圆形、方形的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客家土楼。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平等,同样大小的居住单元不论朝向,不论方位....成为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
材料二 中国“福建土楼”于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种为世人称奇的房屋建筑是在什么背景下形成的?居住的特点又说明客家人的什么特征?
17.(2023下·高一课前预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尤以辽宁为多,少数散居在一些大中城市。清代以来,由于满汉长期杂居,满族在语言、服装、习俗等方面与汉族差异逐渐缩小。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属阿尔泰语系。17世纪70年代以后,满族普遍使用汉语和汉文,现在只有少数老人会说满话。满族住房,一般东南开门,其结构类似口袋,俗称“口袋房”。房址多选在靠山近河的平缓之地,坐北朝南、背风面阳、冬暖夏凉。古代,满族居民一年四季都穿袍服,因八旗制度而称之为“旗袍”。入关以后直至辛亥革命,男穿袍服,外套马褂,女人也爱穿袍服,但有长短袖之分。辛亥革命后,旗袍的式样不断改进,成为我国妇女最喜爱的中式服装。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平辈行“打千”礼。平辈亲友相见,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大礼,现此礼节已被握手礼代替。
(1)满族房屋的建造反映了当地什么样的自然环境?
(2)满族礼节的变化反映了文化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何产生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