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同步测试: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4上·全国·高二随堂练习)农牧过渡带是较为脆弱的地区。读我国近代农牧过渡带范围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农牧过渡带会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的改变发生移动。推断在近代之前的农牧过渡带可能位于现在过渡带的( )
A.西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现在位置 D.北方
2.推测甲地区土地退化的表现( )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地盐碱化 D.石漠化
(2023上·河北·高一校联考学业考试)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示意黄土高原西北部某区域,该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的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有关,完成下面小题。
3.该区域很多村名带有“河”“柳”字样,与其相关的自然要素分别是( )
A.水文、植被 B.地貌、水文 C.植被、地貌 D.水文、地貌
4.近些年、甲地区大部分带有“河”“沟”“湾”等字样的村名已与实际不符。表明甲地区( )
A.风俗习惯改变 B.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C.人口迁徙频繁 D.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5.图示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地面下沉 B.土壤酸化 C.土地石漠化 D.水土流失
(2023上·河北邢台·高二校联考期中)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严重影响着世界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地处云贵高原的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近年来土地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对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土地荒漠化问题成为制约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表一示意平坝区岩溶区荒漠化类型分布,表二示意平坝区上的荒漠化程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岩溶区荒漠化类型 面积 所占比例
荒漠化 266.85km2 42.58%
潜在荒漠化 112.68km2 18.15%
非荒漠化 241.29km2 38.87%
土地荒漠化程度 面积 所占比例
轻度荒漠化 33.71km2 12.63%
中度荒漠化 177.56km2 66.65%
重度荒漠化 36.40km2 13.66%
极重度荒漠化 17.80km2 6.68%
6.由表可知,平坝区土地荒漠化现状是( )
A.荒漠化面积占比低 B.潜在荒漠化面积最大
C.中度荒漠化程度高 D.荒漠化程度类型少
7.平坝区土地荒漠化趋势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
①岩溶区生态脆弱,封山育林
②营造薪炭林,减少森林乱砍滥伐
③陡坡开荒,扩大耕地面积
④地形崎岖,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3上·河南开封·高三开封高中校联考期中)南安河小流域位于福建省西部的长汀县,地貌以山地丘陵居多,是水土流失治理典范。下表示意2018年南安河小流域主要水土流失地类统计(公顷)。完成下面小题。
地类 轻度 中度 强烈 极强烈
耕地 44.5 1.45 0 0
园地 158.04 43.67 2.22 0.98
林地 534.08 291.31 6.28 2.47
建设用地 50.76 3.38 0.05 0
合计 1143.06(约占土地总面积的26.4%)
8.南安河小流域的林地( )
A.缺乏林下灌草 B.生物多样性丰富 C.林内结构复杂 D.土壤黝黑肥沃
9.南安河小流域轻度水土流失区适宜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
A.建淤地坝拦水拦沙 B.种植豆科作物进行生物固氮
C.清除枯死、枯落物 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
(2023上·浙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某区2019年各种耕地占比情况。该区早期大量实施“退耕还林”。2022年起,为了防止耕地“非粮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又集中开展“退林还耕”治理。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区早期大量“退耕还林”的主要目的是( )
A.延长产业链,提供木材
B.减少耕地资源,降低粮食产量
C.减轻沙尘暴,美化环境
D.减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11.为提高本地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退林还耕”,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减少农民外出务工,增加农业劳动力
B.提倡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C.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增强抗灾能力
D.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大监管力度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读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区划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为治理Ⅱ生态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划区轮牧 B.采伐结合 C.退耕还林 D.人工降水
13.Ⅲ生态区在开发利用中不易发生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土壤次生盐渍化 C.草地退化 D.水土流失
(2023上·全国·高一专题练习)红树林(下左图)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因由红树科植物组成而得名,根系发达,有“海岸卫士”的美誉。我国沿海地区曾对红树林无序开发利用,导致其生长面积锐减。随着国家将红树林纳入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红树林的恢复初见成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推测红树林的特征( )
①根系发达②针状树叶③喜热耐盐④喜光耐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下列关于红树林的保护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制定保护红树林的相关法规 B.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C.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破坏的红树林 D.赶走在红树林栖息、觅食的动物
二、综合题
16.(2023上·安徽·高二合肥市第七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东北低山丘陵区园土层深厚肥沃,成为当地的主要农产区,但高强度的农业垦殖和山地植被破坏导致该地区发育了众多的侵蚀沟(如图1所示)。研究发现,坡向对侵蚀沟发育强度影响较大。图2为东北长白山中段(东北—西南走向)某地低山丘陵区不同坡向侵蚀沟密度分布示意图,该地有季节性冻土分布。
(1)根据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简述东北低山丘陵区侵蚀沟的发育过程。
(2)指出东北长白山中段低山丘陵区侵蚀沟密度分布状况,并推测形成东坡和南坡侵蚀沟密度状况的原因。
(3)说明东北低山丘陵区侵蚀沟发育对当地人类生产生活及自然环境的危害。
17.(2023上·重庆·高三重庆南开中学校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需从国外大量进口木材。2002年起,广西开始大规模引种速生桉树(3-5年便可成材砍伐),目前广西桉树以占全国不足2%的森林面积,贡献了全国30%以上的木材产量。为获得更大经济效益,桉农高密度种植桉树,导致林内生物多样性衰退。下图为桉树林景观图。
(1)从保障我国木材安全的角度,分析广西引种桉树的意义。
(2)分析高密度种植桉树生物多样性衰退的自然原因。
(3)为保证桉树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从林内土地利用的角度提出可行建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同步测试: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4上·全国·高二随堂练习)农牧过渡带是较为脆弱的地区。读我国近代农牧过渡带范围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农牧过渡带会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的改变发生移动。推断在近代之前的农牧过渡带可能位于现在过渡带的( )
A.西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现在位置 D.北方
2.推测甲地区土地退化的表现( )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地盐碱化 D.石漠化
【答案】1.B 2.A
【解析】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农牧交错带位置: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结合设问信息“农牧过渡带会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的改变发生移动”提示及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上的农牧过渡带位于现在的东南方向,由于过度农垦造成过渡带向西北方向移动。B对,排除ACD。故选B。
2.甲地区位于我国近代农牧过渡带范围,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处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降水变率极为敏感,土地极易受风蚀和沙化,这是该带土地退化的根本自然原因。人口激增的压力及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地的开发与利用使土地退化加剧加速发展,最终使分散的退化土地连接形成荒漠般景观,A对;石漠化主要发生我国西南地区,D错;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B错。土壤盐渍化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灌溉活动,加上气温高、蒸发旺盛引起的,C错。故选A。
【点睛】农牧交错带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带称,是农业生产边际地带,是生态脆弱带。我国农牧交错带北起大兴安岭西麓的呼伦贝尔,向西南延伸,经内蒙东南、冀北、晋北直到鄂尔多斯陕北.它位于华北与内蒙的交界区上,向西已涉及西北地区,是从半干旱向干旱区过渡的广阔地带。
(2023上·河北·高一校联考学业考试)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示意黄土高原西北部某区域,该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的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有关,完成下面小题。
3.该区域很多村名带有“河”“柳”字样,与其相关的自然要素分别是( )
A.水文、植被 B.地貌、水文 C.植被、地貌 D.水文、地貌
4.近些年、甲地区大部分带有“河”“沟”“湾”等字样的村名已与实际不符。表明甲地区( )
A.风俗习惯改变 B.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C.人口迁徙频繁 D.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5.图示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地面下沉 B.土壤酸化 C.土地石漠化 D.水土流失
【答案】3.A 4.B 5.D
【解析】3.地名“河”的命名往往是靠近某河流,与之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水文;黄土高原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物产,如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因此与地名“柳”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植被,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图示甲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说明这此村子曾经邻水分布。现在这些以水文命名的村子与名不符实,可能与气候变干有关,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环境恶化,一些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消失,这些表明甲地自然环境变化较大,B正确;图中民族没有大变化,风俗习惯改变不大,A错误;甲地环境较差,经济落后,人口迁徙不会频繁,C错误;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D错误。故选B。
5.由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因夏季多暴雨、黄土遇水崩塌、沟壑发育、植被稀疏等导致水土流失严重,D正确;地面下沉多位于华北地区,A错误;土壤酸化多分布在南方,B错误;石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C错误。故选D。
【点睛】黄土高原的米脂县、甘泉县、枣林坡等地是以当地物产命名。此地命名还受蒙语影响,如毛乌素系蒙古语,意为不好的水。
(2023上·河北邢台·高二校联考期中)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严重影响着世界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地处云贵高原的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近年来土地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对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土地荒漠化问题成为制约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表一示意平坝区岩溶区荒漠化类型分布,表二示意平坝区上的荒漠化程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岩溶区荒漠化类型 面积 所占比例
荒漠化 266.85km2 42.58%
潜在荒漠化 112.68km2 18.15%
非荒漠化 241.29km2 38.87%
土地荒漠化程度 面积 所占比例
轻度荒漠化 33.71km2 12.63%
中度荒漠化 177.56km2 66.65%
重度荒漠化 36.40km2 13.66%
极重度荒漠化 17.80km2 6.68%
6.由表可知,平坝区土地荒漠化现状是( )
A.荒漠化面积占比低 B.潜在荒漠化面积最大
C.中度荒漠化程度高 D.荒漠化程度类型少
7.平坝区土地荒漠化趋势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
①岩溶区生态脆弱,封山育林
②营造薪炭林,减少森林乱砍滥伐
③陡坡开荒,扩大耕地面积
④地形崎岖,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6.C 7.B
【解析】6.平坝区土地荒漠化中,中度荒漠化所占比例为66.65%,程度最高,C正确;荒漠化面积占42.58%,荒漠化面积占比高,A错误;潜在荒漠化面积占比18.15%,面积较小,B错误;荒漠化程度类型有四种,类型较多,D错误。故选C。
7.岩溶区生态脆弱,封山育林有利于提高植被覆盖度,不会加剧土地荒漠化,①错误;营造薪炭林,减少森林乱砍滥伐有利于提高植被覆盖度,不会加剧土地荒漠化,②错误;陡坡开荒,扩大耕地面积会加剧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③正确;地形崎岖,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④正确。综上所述,③④正确,故选B。
【点睛】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水土流失严重,石质荒漠化问题突出。
(2023上·河南开封·高三开封高中校联考期中)南安河小流域位于福建省西部的长汀县,地貌以山地丘陵居多,是水土流失治理典范。下表示意2018年南安河小流域主要水土流失地类统计(公顷)。完成下面小题。
地类 轻度 中度 强烈 极强烈
耕地 44.5 1.45 0 0
园地 158.04 43.67 2.22 0.98
林地 534.08 291.31 6.28 2.47
建设用地 50.76 3.38 0.05 0
合计 1143.06(约占土地总面积的26.4%)
8.南安河小流域的林地( )
A.缺乏林下灌草 B.生物多样性丰富 C.林内结构复杂 D.土壤黝黑肥沃
9.南安河小流域轻度水土流失区适宜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
A.建淤地坝拦水拦沙 B.种植豆科作物进行生物固氮
C.清除枯死、枯落物 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
【答案】8.A 9.D
【解析】8.表格信息显示,南安河小流域水土流失地类以林地为主,这说明林内结构单一,缺乏林下灌草,进而导致林地保持水土能力低,A项正确、C项错误;林内结构单一,则生物多样性低,B项错误;福建天然土壤为贫瘠红壤,D项错误。故选A。
9.南方水热资源丰富,轻度水土流失区,可通过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实现水土流失治理目的,不需要人为过多干预,D正确。建淤地坝和种植豆科作物固氮都是治理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区城的人为干预措施,AB错误;清除枯死、枯落物会加剧水土流失,使土壤愈加贫瘠,不利于植被恢复,C错误。故选D。
【点睛】水土流失治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增加植被覆盖、改善耕作方式、建设水土保持工程、采取工程措施、提高农民意识、加强行政管理、增加经济激励和科学研究与培训等都是有效的治理措施。
(2023上·浙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某区2019年各种耕地占比情况。该区早期大量实施“退耕还林”。2022年起,为了防止耕地“非粮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又集中开展“退林还耕”治理。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区早期大量“退耕还林”的主要目的是( )
A.延长产业链,提供木材
B.减少耕地资源,降低粮食产量
C.减轻沙尘暴,美化环境
D.减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11.为提高本地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退林还耕”,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减少农民外出务工,增加农业劳动力
B.提倡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C.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增强抗灾能力
D.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大监管力度
【答案】10.D 11.C
【解析】10.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是为了恢复植被,减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D正确;“退耕还林”不能随意砍伐,不能提供木材,A错误;“退耕还林”会减少耕地,但不是为了降低粮食产量,B错误;该地有水田分布,沙尘暴较少,C错误。所以选D。
11.减少农民外出务工,增加农业劳动力,不利于当地农民提高收入,A错误;提倡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可以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但不能提高种粮的积极性,B错误;加大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能够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C正确;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对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影响较小,D错误。所以选C。
【点睛】退耕还林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坡耕地退耕还林;二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读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区划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为治理Ⅱ生态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划区轮牧 B.采伐结合 C.退耕还林 D.人工降水
13.Ⅲ生态区在开发利用中不易发生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土壤次生盐渍化 C.草地退化 D.水土流失
【答案】12.A 13.D
【解析】12.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读图可知,Ⅱ生态区为草原区,其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Ⅱ生态区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过度放牧导致的,故该生态区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划区轮牧、以草定畜等,A项正确;草原区不涉及采伐和退耕还林,BC错误;人工降雨需要满足一定的气象条件,D错误。故选A。
13.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Ⅲ生态区为荒漠区,降水较少,容易出现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和草场退化等问题,不易发生水土流失,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远,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容易出现土地荒漠化。
(2023上·全国·高一专题练习)红树林(下左图)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因由红树科植物组成而得名,根系发达,有“海岸卫士”的美誉。我国沿海地区曾对红树林无序开发利用,导致其生长面积锐减。随着国家将红树林纳入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红树林的恢复初见成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推测红树林的特征( )
①根系发达②针状树叶③喜热耐盐④喜光耐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下列关于红树林的保护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制定保护红树林的相关法规 B.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C.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破坏的红树林 D.赶走在红树林栖息、觅食的动物
【答案】14.C 15.D
【解析】14.根据所学知识,为了在运动的海水中生存,以及在海水中呼吸,红树林根系发达,①正确;材料信息表明,红树林多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海岸潮间带上部,为常绿阔叶林树种,②错误;材料信息表明,红树林会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且位于热带、亚热带的海岸潮间带上部,因此红树林应耐盐,且喜热,具备呼吸根,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
15.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制定保护红树林的相关法规,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破坏的红树林,都可以有效保护红树林,A、B、C说法正确;红树林是一个生态系统,赶走在红树林栖息、觅食的动物会导致生态系统破坏,D说法不正确。故选D。
【点睛】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美誉,也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栖息地,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场所。中国红树植物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
二、综合题
16.(2023上·安徽·高二合肥市第七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东北低山丘陵区园土层深厚肥沃,成为当地的主要农产区,但高强度的农业垦殖和山地植被破坏导致该地区发育了众多的侵蚀沟(如图1所示)。研究发现,坡向对侵蚀沟发育强度影响较大。图2为东北长白山中段(东北—西南走向)某地低山丘陵区不同坡向侵蚀沟密度分布示意图,该地有季节性冻土分布。
(1)根据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简述东北低山丘陵区侵蚀沟的发育过程。
(2)指出东北长白山中段低山丘陵区侵蚀沟密度分布状况,并推测形成东坡和南坡侵蚀沟密度状况的原因。
(3)说明东北低山丘陵区侵蚀沟发育对当地人类生产生活及自然环境的危害。
【答案】(1)低山丘陵区人类活动频繁,山地植被被破坏,坡面径流增多,山地径流汇集不断冲刷坡面土壤,低地或沟壑区的土壤被流水侵蚀严重,土层变薄,土壤流失,形成侵蚀沟。
(2)分布状况:侵蚀沟密度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东坡、南坡和西南坡;北坡和西北坡分布较少。
原因:东坡和南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对土壤侵蚀强度大;东坡和南坡位于阳坡,白天接受太阳辐射多,昼夜温差大,冬季冻融频繁,土壤易流失;东坡和南坡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水热条件好,农业活动强度大,坡面水土流失严重。
(3)降低土壤肥力,导致农业减产;土壤被冲刷,岩石裸露,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水流易沿侵蚀沟汇集,引发山区洪水,威胁当地生命财产安全;植被遭到破坏,加剧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分析】本题以东北低山丘陵区的土壤侵蚀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涉及侵蚀沟的形成过程、分布差异及其成因、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图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材料“东北低山丘陵区园土层深厚肥沃,成为当地的主要农产区,高强度的农业垦殖和山地植被破坏导致该地区发育了众多的侵蚀沟”可知,低山丘陵区人类农垦活动强度大、频率高,山地植被被破坏,植被对水土的保持功能下降,下渗减少,坡面径流增多,山地径流汇集速度快、流量大,不断冲刷坡面土壤,低地或沟壑区的土壤被流水侵蚀严重,土层变薄,土壤流失,形成侵蚀沟。
(2)读图2可知,侵蚀沟密度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坡、南坡和西南坡,而在北坡和西北坡分布较少。根据所学可知,坡向影响着气温和降水,阳坡温度高、阴坡温度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东北长白山中段低山丘陵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东坡和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降水量大,降水以及地表径流对土壤侵蚀强度大;东坡和南坡位于阳坡,白天接受太阳辐射多,昼夜温差大,冬季冻融频繁,土壤易流失;东坡和南坡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水热条件好,农业活动强度大,坡面水土流失严重。
(3)侵蚀沟分布区原为农业生产区,侵蚀沟区土壤被侵蚀,肥力低下,会导致农业减产;侵蚀沟区土壤被冲刷,岩石裸露,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地表径流易沿侵蚀沟汇集,引发山区洪水,威胁当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侵蚀沟区植被遭到破坏,植被覆盖率低,水土保持功能差,水土流失强烈,农业生产效益下降;侵蚀沟区生态环境恶化,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17.(2023上·重庆·高三重庆南开中学校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需从国外大量进口木材。2002年起,广西开始大规模引种速生桉树(3-5年便可成材砍伐),目前广西桉树以占全国不足2%的森林面积,贡献了全国30%以上的木材产量。为获得更大经济效益,桉农高密度种植桉树,导致林内生物多样性衰退。下图为桉树林景观图。
(1)从保障我国木材安全的角度,分析广西引种桉树的意义。
(2)分析高密度种植桉树生物多样性衰退的自然原因。
(3)为保证桉树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从林内土地利用的角度提出可行建议。
【答案】(1)广西引种的桉树为速生桉,成材周期短,成材快;可增加我国木材供给,缓解木材供需矛盾,降低我国木材对外依存度;同时,间接保护其他地区林地免遭采伐,增加我国木材储备。
(2)人工桉树林种植密度过大,导致林下(郁闭度大)光照条件差,共他植被难以进行光合作用;耗水量大,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其他植被难以生长;耗肥量大,造成土壤养分过度消耗,其他植被难以生长。
(3)通过适当减小种植密度等措施,减小土地利用强度;通过合理施用化肥,种植绿肥等措施,恢复土地肥力;通过多树种混种,培育林下作物等措施,丰富林内垂直结构,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
【分析】本题目以广西大规模种植桉树为背景材料,涉及农业发展、生态问题、土地综合利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由材料”广西开始大规模引种速生桉树(3-5年便可成材砍伐),目前广西桉树以占全国不足2%的森林面积,贡献了全国30%以上的木材产量“可知,桉树生长速度快,成才快。我国的木材消费量巨大,大量依赖进口,所以种植桉树可以满足对于木材的需求,减少对进口木材的依赖,还能保护其他林地。
(2)抓住关键词“高密度”和“自然原因”,再结合桉树的种植条件不难得出答案。桉树植株高大,会遮挡太阳光照,导致其他植物采光差;桉树是高耗肥植物,对土壤肥力消耗大,导致土壤养分过度消耗,使得其他植物难以生长;桉树耗水量大,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
(3)题目强调从生态和经济效益且从“林内土地”回答,即当地桉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低密种植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少用化肥,多用有机肥;混种林下作物即可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还能保证一定的经济效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