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测试: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A)(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测试: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A)(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31 13:30:5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测试: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上·湖北十堰·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近地面臭氧主要由汽车尾气及工业排放的氮氧化合物等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现已取代PM2.5成为多个城市的首要污染物。洛杉矶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是世界上臭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下图为洛杉矶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洛杉矶臭氧污染最严重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洛杉矶臭氧污染严重的原因是( )
①经济发达,汽车保有量高
②盆地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
③工业发达,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大
④地处沿海,空气湿度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3上·河北石家庄·高三石家庄精英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氯甲烷是大气中浓度最高的含氯有机化合物,能大量吸收红外辐射,同时在紫外线辐射的作用下,氯甲烷发生分解反应,释放出的氯原子能催化大气中臭氧的分解。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排放是氯甲烷最大的排放源。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氯甲烷排放量较高的区域是( )
A.成都平原 B.江汉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珠江三角洲
4.氯甲烷对地球大气层的危害有( )
①加剧温室效应②干扰电离层③破坏臭氧层④加重酸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尤其是氮、磷)平衡状态,是影响作物产量、土壤肥力以及地表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太湖流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宜兴市、长兴县丘陵地区立体农业较为发达。20世纪80年代以来,太湖水质平均每十年下降一个等级,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下图为太湖流域图。据此完成下题。
5.太湖流域成为我国著名“鱼米之乡”的关键在于( )
A.光照充足,单产量高 B.经济发达,资金充足
C.降水较多,气温较高 D.地势平坦,河网密布
6.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面源污染 B.重化工业发达
C.气候异常增加 D.洪灾连年频发
7.太湖水质等级较低的位置及原因分别是( )
A.东岸;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B.南岸;地势低,排水不畅
C.西岸;农业发达,地势起伏
D.北岸;纬度高,气温较低
(2022·广东广州·统考一模)通过对影响海南岛热带气旋的研究,发现其环流结构会改变周边大范围的降水:湿度、风、光照、温度等要素,从而影响区域臭氧浓度。近地面大气中臭氧浓度过高会对人类及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海南岛近地面臭氧重度污染多发生在热带气旋边缘,原因是热带气旋边缘( )
①风力微弱②降水量大③气流下沉④降温较快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9.与夏季比,热带气旋在秋季更易引发臭氧重度污染,是由于海南岛秋季( )
A.湿度偏大,温度偏低 B.温度偏高,风力偏大
C.湿度偏小,光照偏强 D.光照偏弱,风力偏小
(2022上·江西·高三校联考阶段练流雾,是当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下部分冷却而形成的雾,能将城市中的建筑物“缠绕”其中,使身处地面的人们觉得如临仙境。贵州省威宁县位于草海的东北面,地处盆地,四面环山,每年冬春季会多次出现平流雾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平流雾笼罩县城时,该地主要的风向是(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11.该县城被平流雾笼罩时,该地( )
A.出现逆温现象 B.空气稳定无风 C.垂直方向温差小 D.天气晴朗干燥
12.雾对人类的健康威胁较大,出现平流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呼吸道感染的学生可以步行上学 B.城市居民继续开展晨练
C.影响民用飞机的高空航行 D.老年人应减少出行
(2022下·山东滨州·高二统考期末)南极磷虾生活在南大洋(环绕南极洲的海洋),以冰藻(冰层下的藻类植物)及浮游藻类为食。南极磷虾蕴藏量惊人,密集区常出现在陆架边缘、冰架边缘及岛屿周围。南极磷虾上浮摄食后排泄出含有大量有机碳的粪便。磷虾通过粪便、蜕壳以及尸体等的沉降对海洋碳汇起重要作用。2020年最新研究表明,在环境快速变化的大西洋海域,磷虾数量正在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南极磷虾对海洋碳汇起着重要的作用,关键是由于( )
A.南极磷虾生物量巨大 B.粪便有机碳含量高
C.南极磷虾蜕壳频率高 D.尸体沉降速度较快
14.南极磷虾密集分布区的优势条件是( )
A.寒流流经,水温较低 B.靠近冰面,食物丰富
C.海湾较多,风浪较小 D.海域较浅,光照充足
15.南极磷虾数量显著下降的自然原因可能是( )
A.人类的过度捕捞 B.全球气候变暖
C.动物捕食量增大 D.环境污染加剧
二、综合题
16.(2023上·甘肃定西·高三甘肃省临洮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湖泊众多,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庞大,其中甲湖泊位于东非大裂谷区的西部裂谷部位,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湖泊,最深达1470米,是世界第二深湖,仅有一条出湖河流,湖中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1)指出图示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并说明该植被类型具有的主要特点。
(2)简述图中甲湖的形成过程。
(3)说明甲湖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的主要原因。
17.(2023·山东枣庄·枣庄八中校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26日到31日,东莞经历了一次典型空气污染过程,首要污染物为PM2.5。分析其污染来源,发现受该时段的气团来源影响明显。下图为2017年12月26日到31日东莞气团来源及气团运动状况示意图。
(1)说明不同时期东莞气团源地变化。
(2)从气团运动状况的角度,对比分析图示时段内26—27日PM2.5污染最严重的原因。
(3)结合图示PM2.5污染源地和路径,提出东莞防治大气污染的针对性措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测试: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上·湖北十堰·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近地面臭氧主要由汽车尾气及工业排放的氮氧化合物等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现已取代PM2.5成为多个城市的首要污染物。洛杉矶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是世界上臭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下图为洛杉矶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洛杉矶臭氧污染最严重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洛杉矶臭氧污染严重的原因是( )
①经济发达,汽车保有量高
②盆地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
③工业发达,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大
④地处沿海,空气湿度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1.B 2.A
【分析】1.据材料“近地面臭氧主要由汽车尾气及工业排放的氮氧化合物等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可知,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气温高、光照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污染物容易集聚,处于少风干燥的环境,由此造成光化学反应速率快,近地面生成的臭氧浓度最大,因此洛杉矶夏季臭氧污染最严重,B正确;其他季节太阳辐射减弱,降水增多,臭氧浓度有所下降,ACD错误。故选B。
2.洛杉矶经济发达,汽车保有量高,汽车尾气排放量多;工业发达,以石油为主要能源,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大;该市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盆地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容易发生光化学反应,造成严重的臭氧污染,故①②③正确;地处沿海,空气湿度大,会削弱光照,不利于光化学反应,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臭氧污染实际上是一种光化学污染,是由NOx和VOCs在高温强光照的天气背景下产生的,属于大气二次污染物。臭氧污染的产生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高温、强辐射(少云)、低湿和少风的气象条件更有助于臭氧污染的形成,导致臭氧污染一般发生在晴朗少云的春末及夏秋季节。
(2023上·河北石家庄·高三石家庄精英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氯甲烷是大气中浓度最高的含氯有机化合物,能大量吸收红外辐射,同时在紫外线辐射的作用下,氯甲烷发生分解反应,释放出的氯原子能催化大气中臭氧的分解。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排放是氯甲烷最大的排放源。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氯甲烷排放量较高的区域是( )
A.成都平原 B.江汉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珠江三角洲
4.氯甲烷对地球大气层的危害有( )
①加剧温室效应②干扰电离层③破坏臭氧层④加重酸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3.B 4.C
【解析】3.由材料可知,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排放是氯甲烷最大的排放源。四个选项中,植物种类相差很小,但是面积相差很大。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早,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用地规模大,植物面积少,不是氯甲烷最大的排放源地,CD错误;相比成都平原,江汉平原面积更大,约为成都平原的2.5倍,植物面积更大,尤其是耕地面积更大,所以选项中,江汉平原是我国氯甲烷排放量较高的区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由材料可知,氯甲烷能大量吸收红外辐射,而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部分,所以氯甲烷大量吸收红外辐射会加剧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排放是氯甲烷最大的排放源,则氯甲烷主要是分布在对流层,几乎不会对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造成影响,②错;氯甲烷发生分解反应,释放出的氯原子能催化大气中臭氧的分解,所以会破坏臭氧层,③对;氯甲烷不显酸性,难溶于水,其只有在燃烧时才会产生酸性气体,常态下不会加剧酸雨危害,④错。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江汉平原的区域西起宜昌枝江,东迄武汉,北自荆门钟祥,南与洞庭湖平原相连,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从面积上来说,江汉平原约为成都平原的2.5倍。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尤其是氮、磷)平衡状态,是影响作物产量、土壤肥力以及地表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太湖流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宜兴市、长兴县丘陵地区立体农业较为发达。20世纪80年代以来,太湖水质平均每十年下降一个等级,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下图为太湖流域图。据此完成下题。
5.太湖流域成为我国著名“鱼米之乡”的关键在于( )
A.光照充足,单产量高 B.经济发达,资金充足
C.降水较多,气温较高 D.地势平坦,河网密布
6.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面源污染 B.重化工业发达
C.气候异常增加 D.洪灾连年频发
7.太湖水质等级较低的位置及原因分别是( )
A.东岸;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B.南岸;地势低,排水不畅
C.西岸;农业发达,地势起伏
D.北岸;纬度高,气温较低
【答案】5.D 6.A 7.C
【解析】5.太湖流域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光照并不充足,故排除A;而经济发达、资金充足以及气温较高,并不是其成为“鱼米之乡”的原因,故排除B、C;太湖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属于湿润区,降水丰富,雨热同期,适宜种植水稻,太湖流域地势低平,河湖密布,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故D正确;故选D。
6.结合材料可知,水体富营养化是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高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由于太湖流域的宜兴市、长兴县丘陵地区立体农业较为发达,因此太湖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故A正确。与重化工业发展关系较小,故B排除;气候和洪灾影响较小,故排除B、D;故选A。
7.结合材料可得,“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状态是影响地表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太湖流域的宜兴市、长兴县丘陵地区立体农业较为发达,且两地位于太湖西岸,因此西岸水中污染物更多,水质更差。故C正确;故排除A、B、D,故选C。
【点睛】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高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一般,水中总磷达到0.02mg/L、无机氮达到0.3mg/L的水体已处于富营养化。在自然条件下,随着河流夹带冲积物和水生生物残骸在湖底的不断沉降淤积,水体会从平营养过渡为富营养,这是一种极为缓慢的过程。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后,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使生物量的种群种类数量发生改变,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2022·广东广州·统考一模)通过对影响海南岛热带气旋的研究,发现其环流结构会改变周边大范围的降水:湿度、风、光照、温度等要素,从而影响区域臭氧浓度。近地面大气中臭氧浓度过高会对人类及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海南岛近地面臭氧重度污染多发生在热带气旋边缘,原因是热带气旋边缘( )
①风力微弱②降水量大③气流下沉④降温较快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9.与夏季比,热带气旋在秋季更易引发臭氧重度污染,是由于海南岛秋季( )
A.湿度偏大,温度偏低 B.温度偏高,风力偏大
C.湿度偏小,光照偏强 D.光照偏弱,风力偏小
【答案】8.D 9.C
【解析】8.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盛行上升气流,边缘和台风眼盛行下沉气流,风力较弱,降水少,多晴天,增温较快,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选D。
9.紫外照射干燥的氧气,使一部分氧分子被激活离解成氧原子,进而形成臭氧。除光照之外,环境气温越高、相对湿度越低,总体越有利于臭氧的生成,所以与夏季比,热带气旋在秋季更易引发臭氧重度污染,是由于海南岛秋季湿度偏小,光照偏强,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
【点睛】臭氧具有消毒作用:消毒无死角,杀菌效率高,除异味、无残留、无污染。
(2022上·江西·高三校联考阶段练流雾,是当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下部分冷却而形成的雾,能将城市中的建筑物“缠绕”其中,使身处地面的人们觉得如临仙境。贵州省威宁县位于草海的东北面,地处盆地,四面环山,每年冬春季会多次出现平流雾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平流雾笼罩县城时,该地主要的风向是(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11.该县城被平流雾笼罩时,该地( )
A.出现逆温现象 B.空气稳定无风 C.垂直方向温差小 D.天气晴朗干燥
12.雾对人类的健康威胁较大,出现平流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呼吸道感染的学生可以步行上学 B.城市居民继续开展晨练
C.影响民用飞机的高空航行 D.老年人应减少出行
【答案】10.B 11.A 12.D
【解析】10.形成雾需要有充足的水汽供应;受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春季白天时,湖泊的温度低于陆地,导致近地面风从湖泊吹向陆地,携带大量的水汽,由于冬春季节陆地温度较低,从而形成平流雾;由于近地面风从湖泊吹向陆地,草海位于威宁县的西南面,因此平流雾笼罩县城时,该地主要的风向是西南风,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11.该县城被平流雾笼罩时,说明雾不容易扩散,风力弱;冬春季节,由于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加之夜间冷空气沿山坡向盆地中部运动,盆地中部出现逆温现象;逆温现象出现时,大气稳定,风力弱,不利于雾的消散,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12.平流雾发生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质量较差,呼吸道感染学生步行上学会加重病情,排除A;空气差,不能晨练,排除B;飞机在平流层,排除C;因此老年人应减少出行,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雾: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的出现以春季二至四月间较多。 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雾形成的条件: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雾的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烟雾。
(2022下·山东滨州·高二统考期末)南极磷虾生活在南大洋(环绕南极洲的海洋),以冰藻(冰层下的藻类植物)及浮游藻类为食。南极磷虾蕴藏量惊人,密集区常出现在陆架边缘、冰架边缘及岛屿周围。南极磷虾上浮摄食后排泄出含有大量有机碳的粪便。磷虾通过粪便、蜕壳以及尸体等的沉降对海洋碳汇起重要作用。2020年最新研究表明,在环境快速变化的大西洋海域,磷虾数量正在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南极磷虾对海洋碳汇起着重要的作用,关键是由于( )
A.南极磷虾生物量巨大 B.粪便有机碳含量高
C.南极磷虾蜕壳频率高 D.尸体沉降速度较快
14.南极磷虾密集分布区的优势条件是( )
A.寒流流经,水温较低 B.靠近冰面,食物丰富
C.海湾较多,风浪较小 D.海域较浅,光照充足
15.南极磷虾数量显著下降的自然原因可能是( )
A.人类的过度捕捞 B.全球气候变暖
C.动物捕食量增大 D.环境污染加剧
【答案】13.A 14.B 15.B
【解析】13.海洋碳汇是指一定时间周期内海洋储碳的能力或容量。由材料知,南极磷虾通过粪便、蜕壳以及尸体等的沉降对海洋碳汇起重要作用,BCD选项只是说明了南极磷虾固碳的方式,并不能说明其固碳到海洋的数量是多是少,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BCD错误;其造成海洋碳汇总量巨大的关键在于南极磷虾蕴藏量惊人,从而造成固碳的数量惊人,A正确。故选A。
14.根据材料,南极磷虾生活在南大洋,以冰藻(冰层下的藻类植物)及浮游藻类为食,密集区常出现在陆架边缘、冰架边缘及岛屿周围。寒流流经,水温较低,不利于藻类植物生长,造成磷虾食物不足,A错误;由于磷虾的食物冰藻主要位于冰层之下,因此磷虾会上浮至靠近冰面的食物丰富区摄食,从而长大密集分布,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磷虾密集区常出现在陆架边缘、冰架边缘及岛屿周围,不在海湾地区,C错误;海域较浅虽然光照会充足,不一定有充足的食物(冰藻),因此D错误。故选 B。
15.人类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加剧等都不是自然原因,AD错误;根据材料,环境快速变化导致磷虾数量减少,与动物捕食量增大关系不大,C错误;最可能的自然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南极周围冰川融化,冰层下的藻类植物和浮游藻类等减少,食物短缺;也可能是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大陆周围海水上升流减弱,影响磷虾上浮摄食,从而影响南极磷虾的繁衍和生存,导致南极磷虾数量显著下降,B正确。故选B。
【点睛】南极磷虾主要的产卵季节是由1月至3月,在大陆棚之上及深海海洋的上区域产卵。南极磷虾卵的孵化却是在下沉(一二千米还可能更深一些)过程中进行的。具体地说,磷虾产卵后,其卵就开始往下沉,边下沉边孵化。磷虾卵下沉的速度很快,每天下沉约140-320米。三五天后可下沉到一二千米的深度,这时孵化也就结束了。孵化后的磷虾边变态发育,向上缓慢移动,当到达100米水层时,已成为能够直接主动摄食的幼虾了。
二、综合题
16.(2023上·甘肃定西·高三甘肃省临洮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湖泊众多,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庞大,其中甲湖泊位于东非大裂谷区的西部裂谷部位,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湖泊,最深达1470米,是世界第二深湖,仅有一条出湖河流,湖中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1)指出图示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并说明该植被类型具有的主要特点。
(2)简述图中甲湖的形成过程。
(3)说明甲湖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的主要原因。
【答案】(1)主要植被类型:热带草原。主要特点:以旱生草本植物为主,零星分布着旱生乔木、灌木植被;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湿季草原葱绿,干季草原枯黄。
(2)板块张裂,地壳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3)湖泊面积广阔,生物生存空间大;湖泊形成早,湖内生物演化历史悠久;纬度低,水温高,适宜生物生长;湖水深,水环境垂直差异大,适合多种生物生存和繁衍。
【分析】本题主要通过材料来考查湖泊,涉及影响当地植被的因素、湖泊的成因、湖泊生物资源,旨在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阐释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详解】(1)图示区域主要位于2°S~10°S的东非高原,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主要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热带草原位于干旱季节较长的热带地区,以旱生草本植物为主,零星分布着旱生乔木、灌木植被;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湿季草原葱绿,干季草原枯黄。
(2)根据材料“甲湖是世界第二大深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区的西部裂谷部分”和图中湖泊的形态可知,该湖泊为构造湖,其形成过程主要由于受到板块张裂的影响,后地壳断裂下陷,形成裂谷,断裂作用还形成了湖岸四周的高崖峭壁,随后地表水源汇聚,形成湖泊。
(3)生物资源丰富主要从自然条件优越且内部存在差异、生存空间广阔等角度进行分析。注意材料信息“甲湖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湖泊”可知,湖泊形成的时间早,其湖泊内部生物演化的历史悠久,生物丰富且独特;区域地处非洲,纬度较低,热量充足,水温适宜适合多种生物的生长;结合材料及图示信息可知,甲湖是世界第二深湖,其湖泊面积大,生物生存的空间广阔;甲湖深达1470m,表明湖水的深度大,导致水环境的垂直差异大,不同的垂直深度适合不同的生物生长繁殖,故而生物物种丰富。
17.(2023·山东枣庄·枣庄八中校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26日到31日,东莞经历了一次典型空气污染过程,首要污染物为PM2.5。分析其污染来源,发现受该时段的气团来源影响明显。下图为2017年12月26日到31日东莞气团来源及气团运动状况示意图。
(1)说明不同时期东莞气团源地变化。
(2)从气团运动状况的角度,对比分析图示时段内26—27日PM2.5污染最严重的原因。
(3)结合图示PM2.5污染源地和路径,提出东莞防治大气污染的针对性措施。
【答案】(1)早期(26—27日)主要来自较近距离的东北部陆地;中期(28—29日)主要来自东部海面和沿海;后期(30—31日)主要来自较远距离的北方和西北方。
(2)26—27日,气团来自东北面陆地,移动速度缓慢且海拔较低,带来较多近地面排放的污染物;28日,气团主要来自东部海洋,带来海洋上空的清洁空气;29日后,气团总体传输速度快,海拔较高,利于污染物扩散。
(3)控制城区及周边(交通、工业、建筑等)大气污染物排放;加强城区及东北部造林绿化。
【分析】本题以东莞气团来源及气团运动状况示意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气团源地变化、大气污染原因、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东莞气团源地变化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其中早期(26—27日)主要来自较近距离的东北部陆地;中期(28—29日)主要来自东部海面和沿海;后期(30—31日)主要来自较远距离的北方和西北方。
(2)读图可知,26—27日,气团主要来自较近距离的东北部陆地,移动速度缓慢且海拔较低,带来较多近地面排放的污染物;28日,气团主要来自东部海面和沿海,带来海洋上空的清洁空气;29日后,气团主要来自较远距离的北方和西北方,总体传输速度快,海拔较高,利于污染物扩散。因此26—27日PM2.5污染最严重。
(3)东莞防治大气污染的针对性措施可以从控制污染来源和治理污染两个角度作答,一方面控制城区及周边(交通、工业、建筑等)大气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加强城区及东北部造林绿化,治理污染。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