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测试: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B)(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测试: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B)(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31 15:24:0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测试: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我国中部地区包含山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是影响我国资源经济协调发展的命脉。如今,中部地区崛起将成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但还需进一步提升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益。多年来随着用水量大幅增加、水资源过度开发,中部地区如今面临着水资源枯竭及水污染的困境。图示意2007—2018年中部地区六省份水污染压力指数。完成下面小题。
1.与中部地区水资源丰富关联性较高的是( )
A.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B.降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C.拥有大面积的长江、黄河水系流域 D.经济发达度不高,用水量少
2.2013—2018年,河南水污染压力指数变化较大的原因可能为( )
A.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水处理能力增强. B.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污染源点减少
C.人口增长,生活污染源面扩大 D.经济发展迅速,工业污染源增多
【答案】1.C 2.A
【解析】1.由图文材料可知中部地区包含山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主要处于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大部分属黄河、长江流域,水系发达,水资源存蓄量大,水资源总量丰富,A错误,C正确。降水夏秋多,冬春少,降水年际变化大是我国降水总体特征,不是中部地区水资源丰富的原因,B错误。受产业结构影响,中部地区用水量大,D错误。故选C。
2.由图可知,在中部地区中,河南省的水污染压力指数总体最高,2013年达到峰值,约为1.4,2013-2018年河南省的水污染压力指数呈现波动下降,2017年降至约0.6,2018年虽有所上涨但涨幅不大,这可能与该省调整产业结构并加大污水处理厂的数目,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从而缓解其水环境污染压力有关,A正确。2013-2018年水污染压力指数下降幅度较大说明水污染程度减轻,污染源整体呈减少趋势,C、D错误。农业污染源属于典型的面污染源,B错误。故选A。
【点睛】水污染压力指数以环境水质标准为基础,表征区域内可利用水资源总量能够稀释污染负荷的程度。值小于等于1表示区域水资源量可将污染稀释到环境排放标准,值大于1表示区域水资源量不足以将污染物稀释到环境排放标准。
(2023上·河南新乡·高三统考阶段练习)崇明岛河网水系密布,水污染主要来源为种植业污染。通过增施有机肥、节水灌溉、治理农田末端尾水等方式,可有效降低污染物入河量;通过疏浚和加宽支级河道、连通断头河道等方式提升河网的流通性,可增强河网的自净能力。下图示意崇明岛河流平均总磷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9月河流总磷浓度最大,主要是因为此时段( )
①气温高②降水量大③河流流量小④农作物规模大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提升河流连通性在短期内可能加剧整个河网的污染,主要是由于( )
A.吸纳污染的水体范围扩大 B.干流污染物向支流扩散
C.支流囤积的污染物被扰动 D.干支流污染物排泄不畅
【答案】3.D 4.C
【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崇明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水热充足,7-9月农作物处于生长旺季、规模大,施用的化肥、农药等较多,且夏季降水量大,雨水携带进入河道的污染物多,故河流总磷浓度最大,②④正确,③错误;7—9月河流总磷浓度最大与气温高无关,①错。②④正确,故选D。
4.结合所学知识,提升河网的流通性,可以加快河流流速,可能使原来囤积在支流的污染物被扰动而进入河网,从而使河网污染程度在短时间内加剧,但从长期来看可以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C正确,排除BD;水体范围并没有明显扩大,仍处于该河网中,排除A。故选C。
【点睛】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的水。污水中的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毒死水生生物,影响饮用水源、风景区景观。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硫醇等难闻气体,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海洋表层水体的pH值约为8.2,呈弱碱性。长期以来这种稳定的化学环境维持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海洋酸化(pH值降低)是全球气候变化下海洋系统面临的又一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下图为香港周边不同海域1986~2017年的年均酸碱度变化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海水酸化最严重的海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中海域海洋酸化会使( )
A.贝壳类生物数量减少 B.近岸的海洋污染减轻
C.海水的腐蚀性会减弱 D.沿海的陆地酸雨加重
7.从全球范围看,引发海洋酸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荒漠化加剧,径流含沙量增大 B.燃烧化石燃料,二氧化碳增加
C.大量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 D.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生物沉积
【答案】5.B 6.A 7.B
【解析】5.海洋酸化表现为pH值降低,①②③④四处中,②所在位置酸碱度变化大于-0.02,负值最大,故酸化最严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海域海洋酸化会使腐蚀性加强,贝壳类生物的甲壳受到腐蚀,伤害生物,使得数量减少,A正确、C错误;近岸的海洋污染会加剧,B错误;沿海的陆地酸雨与海洋关系不大,与空气中的酸性气体有关,D错误。故选A。
7.从全球范围看,引发海洋酸化的主要原因是燃烧化石燃料,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水体酸化,B正确;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现象对海洋的影响不大,不会引发海洋酸化,AC错误;生物沉积会导致海底有机质含量增加,但不会导致海水酸化,D错误。故选B。
【点睛】海洋酸化是指由于海洋吸收、释放大气中过量二氧化碳(CO2),使海水正在逐渐变酸。工业革命以来,海水pH值下降了0.1。海水酸性的增加,将改变海水化学的种种平衡,使依赖于化学环境稳定性的多种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
(2022·河南信阳·统考一模)墨西哥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首都墨西哥城位于墨西哥中南部高原的山谷中。光化学烟雾是由于汽车和工业废气在强烈光照下发生的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有刺激性的烟雾污染现象。墨西哥城常在每年11月到次年的4、5月发生光化学烟雾现象。结合墨西哥地形和城市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墨西哥人口、城市多分布在内陆高原地区的最主要原因( )
A.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B.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高
C.海拔高,气候凉爽 D.降水多,水源充足
9.墨西哥城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多发生严重光化学烟雾污染,其气象原因有( )
①该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强②城市取暖,CO2排放多,温室效应更为显著③该段期间多气旋活动,影响污染气体的扩散④受谷地地形影响,多逆温天气,空气对流运动弱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8.C 9.A
【解析】8.读图可以看到,墨西哥城市主要分布在内陆高原,因为该国地处热带,沿海平原地区面积狭小,气候闷热潮湿,不适合人们居住。在内陆高原因为海拔较高,气候凉爽,适宜居住、生活,C正确;交通便利、对外联系不如沿海地区方便,A错误;内陆高原地区,降水较少,D错;墨西哥内陆高原地区及沿海地区资源都比较丰富,因此资源不是影响墨西哥分布的主要因素,B错。故选C。
9.结合材料,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多发生严重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成因与当地的气候、地形有关,11月至次年4、5月为当地的旱季,降水少,光照强;而谷地地形,易出现逆温,污染气体不易扩散,光化学烟雾易形成,①④正确;墨西哥城位于热带地区,不需要取暖,气旋活动会加快污染物扩散,②③错误。综上所述,①④组合正确,故选A。
【点睛】城市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众多);(2)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水陆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阔)等。
(2022上·重庆渝中·高三重庆巴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近地面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可产生臭氧,臭氧浓度达到100ug/m3即可能产生臭氧污染,危害人类健康。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夏季臭氧浓度和太阳总辐射强度的典型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城市可能是( )
A.乌鲁木齐市 B.成都市 C.杭州市 D.哈尔滨市
11.下列应对臭氧污染措施可行的是( )
A.限制电能汽车出行 B.午后锻炼强身健体 C.实行污染监测管控 D.关闭所有的化肥厂
【答案】10.B 11.C
【解析】10.读图可知,该城市在北京时间13点左右太阳辐射强度最强,为地方时12点,计算可知该地位于105°E附近,结合选项可判断,应为成都市,乌鲁木齐市、杭州市、 哈尔滨市的地方时不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由材料可知,近地面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可产生臭氧,臭氧浓度达到100ug/m3即可能产生臭氧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实行污染监测管控可减少臭氧污染的发生,C正确。电能汽车不排放氮氧化物,午后锻炼身体会加重臭氧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关闭所有化肥厂不合理,会影响到生产和经济发展,ABD错误。故选C。
【点睛】臭氧浓度偏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刺激呼吸道,损害肺功能,对有支气管疾病和哮喘的人尤其明显;暴露在一定浓度的臭氧环境下的植物叶片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出现点彩状和青铜色伤斑;臭氧对衣物、建筑材料等物质也会有破坏作用,如使纺织物褪色,加速橡胶和塑料的老化。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近地面臭氧污染防控。
(2022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高二校考期中)2019年7月,上海出台了“史上最严”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成为全国第一个实行垃圾分类的城市。2020年4月底,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公布了2019年生活垃圾分类“成绩单”。数据显示,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明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湿垃圾分出量同比有明显增长,干垃圾处置量同比减少17.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对城市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的意义有( )
①改善城市环境②抑制臭氧消耗③节约自然资源④增加耕地面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3.某小区按规划合理布局了垃圾分类回收箱,但使用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环境保护意识较差②垃圾收集点分布过于集中③垃圾分类标准模糊④生活垃圾种类较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12.B 13.D
【解析】12.对城市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可以促进废物的循环利用,从而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节约自然资源,①③正确;对抑制臭氧消耗和增加耕地面积没有影响,②④错误。所以选B。
13.“某小区按规划合理布局了垃圾分类回收箱”说明垃圾收集点分布合理,②错误;根据材料信息“2019年7月,上海出台了‘史上最严’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可知,垃圾分类标准明确,③错误;垃圾分类回收箱的使用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可能与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差,生活垃圾种类较多、分类困难有关,①④正确。所以选D。
【点睛】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2022下·广东梅州·高一统考期末)暗夜星空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和遗产,国际上设有“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其中有6家世界级别的暗夜星空保护地在中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暗夜保护的基本理念是为了应对日益蔓延的( )
A.全球变暖 B.臭氧层破坏 C.水体污染 D.光污染
15.我国建立阿里等暗夜保护地的最主要目的是( )
A.科普天文知识 B.消除光污染 C.保护星空资源 D.带动经济发展
【答案】14.D 15.C
【解析】14.暗夜保护是指保护黑暗的夜晚,由于夜晚光越强,夜晚的星辰越暗,暗夜保护目的是为了应对随着人类科技发展而日益蔓延的光污染,D正确。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水体污染与夜晚的光无关,所以与暗夜保护无关,ABC错误。故选D。
15.日趋严重的光污染,让越来越多的人无法欣赏、观测星空,西藏阿里的星空资源资源全球稀缺,需要得到精心保护,这是建立阿里暗夜保护区的最主要目的,C正确。科普天文知识、消除光污染、带动经济发展均不是主要目的,ABD错误。 故选C。
【点睛】暗夜保护,不仅是保护星空,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很多生物的自然生态被灯光污染后,就失去了它的原生环境。比如有的动物迁徙移动是要靠星光的,有的作息会受严重干扰。所以暗夜保护,是环境生态的重要一部分。
二、综合题
16.(2023上·河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定成下列要求。
崇明岛地处长江入海口,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以农业为主,是上海市最大的蔬菜基地。崇明岛河网密布,多短断头河,水质污染严重,污染物主要囤积在较小的支流河道,污染主要依靠河网自身降解,其次是引排水降解。如图示意2020年崇明岛降雨量、蔬菜产量和河网总磷浓度变化。
(1)分析崇明岛发展蔬菜种植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2)分析6—8月崇明岛河网总磷浓度较高的原因。
(3)列举提高崇明岛河网自净能力的有效措施。
【答案】(1)以农业为主,工业污染较轻;城镇化水平低,土地租金低;距上海近,市场广阔。
(2)蔬菜生产旺季,施肥量大导致士壤磷元素残留较多;6—8月,伴随农田漫灌及强降雨,污染物大量进入河网;多短断头河,污染物易集聚,不易排出。
(3)疏浚和加宽支流河道;连通断头河,提升河水流通性;抬升河网水位;增加引排频次等。
【分析】本题以2020年崇明岛降雨量、蔬菜产量和河网总磷浓度变化为背景,涉及农业区位、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基础知识运用能力。
【详解】(1)崇明岛地处长江入海口,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以农业为主,工业污染较轻,农业生产环境较好;区域以农业为主,城镇化水平低,土地租金低,农业种植成本较低;是上海市最大的蔬菜基地,距上海近,市场广阔。
(2)读图可知,河网总磷浓度与蔬菜产量增幅趋势一致,6—8月是蔬菜生产旺季,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量越大,排放到河水中的磷越多;污染物主要囤积在支级河道,降雨量越大,越能携带这些污染物进入河道,从而增加河水中的磷元素,同时区域多短断头河,污染物易集聚,不易排出。
(3)河网自净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其“生态、流域”两个方面。生态方面,增加河网沿岸植被,完善生态环境。流域方面,疏浚和加宽支流河道;连通断头河,提升河水流通性;抬升河网水位;增加引排频次等。
17.(2023下·浙江舟山·高二统考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是我国石漠化典型分布地区。2022年,贵州全年建成高标准农田266.2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2023年,贵州在遵义等22个产粮大县率先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大力推广“稻油轮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示范点,为老百姓增加收益。图为贵州省简图。
材料二:近年来贵州农业实现从“单一种养”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向现代商贸物流转变,并逐步优化冷链基础设施布局。农产品销售半径从平均不到300公里延伸至北上广、粤港澳以及东南亚、迪拜等地。今年上半年,贵州省农产品销售额达到200多亿元,同比增长70%以上,外销生鲜蔬菜有半数以上通过冷链运输,农产品损耗降低7亿元。
(1)简述贵州地形特征,分析贵州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贵州省保障粮食安全采取的措施。
(3)说明贵州大力发展冷链建设的意义?
【答案】(1)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高原上多山地,地表起伏大;喀斯特地貌广布。山高坡陡而且破碎,相对落差大;雨水丰沛而集中;石灰岩成土慢,土层薄。
(2)建设高标准农田;保障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3)增大生鲜产品销售半径,增加销量;减少农产品损耗,保证农产品品质;有利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有利于服务电商贸易,保证电商生鲜的物流运输。
【分析】本题以贵州石漠化以及农业发展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石漠化的原因,农业发展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素养。
【详解】(1)读贵州省简图可知,贵州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高原上多山地,地表起伏大。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角度分析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贵州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石灰岩广布,成土较慢,土层较薄;山高坡陡而且破碎,相对落差大;贵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丰沛而集中。由于降水多且集中,并且落差较大,流水侵蚀作用强,较薄的土层,容易北侵蚀,造成岩石裸露,产生石漠化。
(2)由材料可知,贵州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建设高标准农田任务,保障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保证粮食安全;通过大力推广“稻油轮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示范点,为老百姓增加收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3)冷链运输使产品在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可以保证物品质量,减少农产品损耗,保证农产品品质;冷链运输延长了产品的保质期,能够增大生鲜产品销售半径,增加销量;增加销量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冷链运输有利于服务电商贸易,运输过程中保证品质,保证电商生鲜的物流运输,拓宽销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测试: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我国中部地区包含山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是影响我国资源经济协调发展的命脉。如今,中部地区崛起将成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但还需进一步提升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益。多年来随着用水量大幅增加、水资源过度开发,中部地区如今面临着水资源枯竭及水污染的困境。图示意2007—2018年中部地区六省份水污染压力指数。完成下面小题。
1.与中部地区水资源丰富关联性较高的是( )
A.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B.降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C.拥有大面积的长江、黄河水系流域 D.经济发达度不高,用水量少
2.2013—2018年,河南水污染压力指数变化较大的原因可能为( )
A.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水处理能力增强. B.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污染源点减少
C.人口增长,生活污染源面扩大 D.经济发展迅速,工业污染源增多
(2023上·河南新乡·高三统考阶段练习)崇明岛河网水系密布,水污染主要来源为种植业污染。通过增施有机肥、节水灌溉、治理农田末端尾水等方式,可有效降低污染物入河量;通过疏浚和加宽支级河道、连通断头河道等方式提升河网的流通性,可增强河网的自净能力。下图示意崇明岛河流平均总磷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9月河流总磷浓度最大,主要是因为此时段( )
①气温高②降水量大③河流流量小④农作物规模大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提升河流连通性在短期内可能加剧整个河网的污染,主要是由于( )
A.吸纳污染的水体范围扩大 B.干流污染物向支流扩散
C.支流囤积的污染物被扰动 D.干支流污染物排泄不畅
(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海洋表层水体的pH值约为8.2,呈弱碱性。长期以来这种稳定的化学环境维持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海洋酸化(pH值降低)是全球气候变化下海洋系统面临的又一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下图为香港周边不同海域1986~2017年的年均酸碱度变化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海水酸化最严重的海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中海域海洋酸化会使( )
A.贝壳类生物数量减少 B.近岸的海洋污染减轻
C.海水的腐蚀性会减弱 D.沿海的陆地酸雨加重
7.从全球范围看,引发海洋酸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荒漠化加剧,径流含沙量增大 B.燃烧化石燃料,二氧化碳增加
C.大量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 D.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生物沉积
(2022·河南信阳·统考一模)墨西哥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首都墨西哥城位于墨西哥中南部高原的山谷中。光化学烟雾是由于汽车和工业废气在强烈光照下发生的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有刺激性的烟雾污染现象。墨西哥城常在每年11月到次年的4、5月发生光化学烟雾现象。结合墨西哥地形和城市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墨西哥人口、城市多分布在内陆高原地区的最主要原因( )
A.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B.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高
C.海拔高,气候凉爽 D.降水多,水源充足
9.墨西哥城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多发生严重光化学烟雾污染,其气象原因有( )
①该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强②城市取暖,CO2排放多,温室效应更为显著③该段期间多气旋活动,影响污染气体的扩散④受谷地地形影响,多逆温天气,空气对流运动弱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022上·重庆渝中·高三重庆巴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近地面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可产生臭氧,臭氧浓度达到100ug/m3即可能产生臭氧污染,危害人类健康。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夏季臭氧浓度和太阳总辐射强度的典型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城市可能是( )
A.乌鲁木齐市 B.成都市 C.杭州市 D.哈尔滨市
11.下列应对臭氧污染措施可行的是( )
A.限制电能汽车出行 B.午后锻炼强身健体 C.实行污染监测管控 D.关闭所有的化肥厂
(2022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高二校考期中)2019年7月,上海出台了“史上最严”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成为全国第一个实行垃圾分类的城市。2020年4月底,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公布了2019年生活垃圾分类“成绩单”。数据显示,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明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湿垃圾分出量同比有明显增长,干垃圾处置量同比减少17.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对城市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的意义有( )
①改善城市环境②抑制臭氧消耗③节约自然资源④增加耕地面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3.某小区按规划合理布局了垃圾分类回收箱,但使用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环境保护意识较差②垃圾收集点分布过于集中③垃圾分类标准模糊④生活垃圾种类较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2下·广东梅州·高一统考期末)暗夜星空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和遗产,国际上设有“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其中有6家世界级别的暗夜星空保护地在中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暗夜保护的基本理念是为了应对日益蔓延的( )
A.全球变暖 B.臭氧层破坏 C.水体污染 D.光污染
15.我国建立阿里等暗夜保护地的最主要目的是( )
A.科普天文知识 B.消除光污染 C.保护星空资源 D.带动经济发展
二、综合题
16.(2023上·河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定成下列要求。
崇明岛地处长江入海口,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以农业为主,是上海市最大的蔬菜基地。崇明岛河网密布,多短断头河,水质污染严重,污染物主要囤积在较小的支流河道,污染主要依靠河网自身降解,其次是引排水降解。如图示意2020年崇明岛降雨量、蔬菜产量和河网总磷浓度变化。
(1)分析崇明岛发展蔬菜种植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2)分析6—8月崇明岛河网总磷浓度较高的原因。
(3)列举提高崇明岛河网自净能力的有效措施。
17.(2023下·浙江舟山·高二统考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是我国石漠化典型分布地区。2022年,贵州全年建成高标准农田266.2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2023年,贵州在遵义等22个产粮大县率先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大力推广“稻油轮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示范点,为老百姓增加收益。图为贵州省简图。
材料二:近年来贵州农业实现从“单一种养”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向现代商贸物流转变,并逐步优化冷链基础设施布局。农产品销售半径从平均不到300公里延伸至北上广、粤港澳以及东南亚、迪拜等地。今年上半年,贵州省农产品销售额达到200多亿元,同比增长70%以上,外销生鲜蔬菜有半数以上通过冷链运输,农产品损耗降低7亿元。
(1)简述贵州地形特征,分析贵州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贵州省保障粮食安全采取的措施。
(3)说明贵州大力发展冷链建设的意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